主頁 類別 文學理論 劉心武揭秘紅樓夢2

第4章 第一章林黛玉家產之謎

劉心武揭秘紅樓夢2 刘心武 10313 2018-03-20
林黛玉,裡的“女一號”,曹雪芹用精湛獨到的筆觸為我們展現的一個美麗柔弱、多愁善感、才華橫溢、心高氣傲的藝術形象。她和“男一號”賈寶玉由青梅竹馬發展到相知相愛、最終卻以悲劇收場的愛情故事,更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也賺取了無數讀者的傷心之淚。 而在關於林黛玉的文字背後,卻隱藏著大量鮮為人知且又難以解釋的一系列謎團。第十二回寫到,林黛玉因為父親林如海身染重病,便在賈璉的護送下去揚州探望。不成想,大半年之後,林如海竟然不治身亡,林黛玉就徹底成為了孤兒,從此只能寄居在外祖母(也就是賈母)的家裡。那麼,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死了以後,會不會留有巨額遺產?而如果有遺產的話,作為女兒的林黛玉,在那樣一個封建專制時代,又能否繼承這筆遺產呢?現在,我們就一塊兒來探討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猛一聽覺得好像不太重要,實際上很重要。因為人都有社會屬性,人的社會屬性中最重要的那部分就是他的經濟狀況,就是他的經濟地位——用裡面的話來說,就是他的家業根基。所以,這個問題是很重要的。 我們可以一層一層地來探究這個問題。 首先,大家想一想,林如海這樣一個官吏,他死了以後,會不會有大筆的遺產? 書裡面對林如海的情況交代得很清楚。這個人祖上三代都是皇帝給封了貴族頭銜的,到他這一代,雖然不再享有貴族頭銜,只能通過科舉謀出身,但是他很爭氣,故事開始的時候,他已經當官了。他因為什麼當的官?因為他是前科的探花,他科舉考試獲得了很高的名次。他當了什麼官呢?巡鹽御史,衙門在揚州。巡鹽御史,這是個肥缺啊!鹽多重要啊!人們的生活離不開鹽,鹽不光是日常生活中必需的一種食物,還有很多其他的用途。一個管理鹽的開採、配置、運送及相關稅收的官員,得有多少人奉承他呀!他在多少個環節上可以獲得財富啊!他死了以後,一定會留下大筆的遺產。

裡的官職,並不是清朝官職的照搬,而是按照現實中存在的官職,參考更古的時候的一些官名,再加以變化來設定的。但大體上我們可以根據官職的名稱、性質來判斷出這個官職的大小。 過去有所謂“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說法,就是說官場的貪污腐敗與昏庸無道已經成為一種常態。知府尚且如此,官位比知府大同時又絕對是美差、肥差的巡鹽御史就更不用說了。根據這樣的分析,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確實應該留有大筆的遺產。 可是,我們不禁要問,就算林如海留下了一大筆遺產,在那樣一個封建專制時代,作為女兒的林黛玉,是否就有資格來繼承這筆遺產呢?在那個時代,家中的女兒怎麼繼承家庭財產呢?一般是以嫁妝的形式來分割這個財產。父母在世,把她嫁出去了,就從自己的財產裡面切割出一部分作為她的嫁妝,給她帶到她的婆家去。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有了嫁妝,她就和她的丈夫,和她婆家的人,構成了另外一個經濟單位,成為另外一個社會細胞了。所以,如果林黛玉是一個已經出嫁的女兒,林如海死了,她就沒有繼承權了,只能分得一點紀念品。但是書裡寫得很清楚,林黛玉的母親死了以後,她父親就把她送到她的外祖母家了。那時候她還很小,沒有出嫁。我們所看到的曹雪芹留下來的前八十回文字中林黛玉都沒有出嫁。所以,林黛玉當然有繼承父親遺產的資格。在那個社會,就算你沒有出嫁,如果你定了親,許了人家,嫁妝給你了,也算是把家族的財產分給你了。從書裡的描寫來看,林黛玉沒有這種情況。她不但沒有結婚,也沒有訂婚,前八十回裡面沒有這些跡象,也沒有說林如海留下一個遺囑,很明確地把一部分財產作為她的嫁妝給她留下來。

由此可見,林黛玉雖然是一個女兒身,但她仍然具有不可侵犯和剝奪的繼承權。問題的關鍵是,林黛玉所擁有的繼承權,在所有可以繼承林如海遺產的親屬之中,究竟能夠排在第幾位? 林如海死了以後,繼承他財產的,首先應該是他的正妻。書裡面交代得很清楚,林如海的正妻是賈母的女兒賈敏,也就是林黛玉的母親。這個賈敏在故事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死掉了。賈敏死後,林如海才把林黛玉託付給賈雨村,送到京城,到了榮國府,寄居在她外祖母的家裡。所以說,很明顯,林黛玉的母親早已去世,她父親去世以後,不存在由她母親來繼承遺產的可能。當然,林如海可以續弦,可以填房,這在那個時代是很普遍的事情。可書裡面交代得很清楚,林如海沒有續弦,沒有填房。他跟賈雨村表明了自己的明確態度,就是他不想再娶一個正妻。所以,沒有一個繼母可以排在林黛玉前面繼承林如海的遺產。

那林黛玉有沒有兄弟姐妹呢?特別是有沒有哥哥或弟弟呢?在那樣一個男權社會,他們是最具有繼承權的人。書裡面也寫得很清楚,賈敏生過一個兒子,可是這個男孩沒養大,三歲就夭折了。 此後,林如海雖然也有幾房姬妾,但是這些姬妾都沒有生育,林黛玉是一個獨生女兒。因此,在繼承權的排序上,林黛玉應該是很靠前的。幾房姬妾當然要分到一些遺產,但在那樣的社會中,姬妾的地位是很低的。你看,裡寫得很清楚,都是賈政的老婆,但是正妻王夫人那是什麼地位啊?作為妾的周姨娘、趙姨娘是什麼地位啊?沒法比。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就是林如海死了以後有大筆遺產,這個遺產的繼承權,林黛玉是有的,而且沒有人能和她競爭。那些姬妾就算是當時在揚州把著遺產,不想分給林黛玉,也不能做得太過分。因為林家會有族長來管理這個事情,就像賈家有族長一樣。賈家的族長是誰呀?是賈珍。各個宗族都有自己的族長來管理類似的事情。所以林黛玉是應該能分到遺產的。可是,我們在閱讀時會發現,林黛玉在榮國府裡無依無靠,沒有任何的經濟外援,其表現根本不像是一個繼承了大筆財產的人。她在《葬花吟》中,一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十分貼切地道出了她寄人籬下的真實感受。我們仔細讀的文本就會發現,林黛玉一點遺產都沒得到,愣是沒得到。她的母親去世以後,父親就讓賈雨村把她送到了京城的外祖母家。故事發展到秦可卿之死那一段的時候,突然又插進一筆,說林如海得了重病。於是,賈府就派賈璉護送林黛玉回到揚州,去探視她父親。結果,她父親不久就死掉了,“捐館揚州城”了。就這樣,探視變成了參與喪事。林如海的喪事結束之後,賈璉就把林黛玉又帶回了榮國府——這次林黛玉就長住榮國府,沒有別的依靠了。書裡面交代得很清楚,有一句話說林如海這家人“沒甚親枝嫡派”,就是說林如海連親哥哥、親弟弟也沒有,跟他同宗的人血緣上都離得比較遠。

林黛玉在賈府裡面是一個什麼經濟狀況呢?從經濟地位來說,她是整個榮國府的小姐裡面最悲苦的一個人。 第四十五回寫到林黛玉和薛寶釵經過了許多心理上的相互猜忌、排拒、衝突之後,終於和好。和好的時候,兩個人說了很多知心話,這些知心話就牽扯到兩個人的經濟狀況。林黛玉就說:“我是一無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紙,皆是和他們家姑娘一樣。”什麼意思啊? “一草一紙”,這個話把她生活當中的所需全概括了。這個“草”,說明她很謙虛,說自己是吃草的,也就是說她平時的吃喝全靠榮國府供應。說“紙”,因為林黛玉是一個才女,她要讀書,她要寫詩,她有文化需求,她這方面的需用也都要靠榮國府供應,而標準無非就是跟榮國府那幾個姑娘一樣。

可是,那幾個姑娘,你比如說迎春,人家有父有母,賈赦還有爵位,家里人有財產,她住在榮國府,所領的月例銀子無非是一份額外收入。探春更不消說,她的父母根本就是榮國府的主人。惜春本是寧國府的,被接到榮國府來住。她的父親雖然是到道觀裡面去了,但是第六十三回以前畢竟還在。她還有一個當族長的哥哥,還有嫂子什麼的。寧國府,你看書裡面寫的烏進孝來給他們送年貨等情節,經濟狀況是非常不錯的。也就是說,惜春的經濟背景很強大。可是林黛玉呢?她什麼都沒有了。她靠著什麼呢?靠著跟其他姑娘一樣每個月能領到二兩銀子的月份錢(又叫月例錢)。這個錢由鳳姐從榮國府的總賬房領出來之後,再分發給榮國府裡面的這些女眷,包括丫頭什麼的。除此之外,林黛玉沒有獲得林家的任何經濟支撐。所以,林黛玉真是非常悲苦。這一回如果我們對比著看的話,情況就更清楚了。林黛玉是怎麼到榮國府,怎麼在榮國府生存的呢?原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的”,“一無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紙,皆是和他們家姑娘一樣”。

而薛寶釵是怎麼住到榮國府來的呀?是因為自己經濟上無依無靠投奔來的嗎?不是。她不過是靠著親戚的情分,白住在這裡。薛家雖然跟他們家過去相比也不行了,也衰微了,薛姨媽的丈夫(就是薛寶釵的父親)已經不在了,可是,薛蟠子承父業,還是一個皇家買辦,還可以從皇家領到銀子去給皇家買東西。在這一過程中,自己當然可以獲得很多的收益,合法的、不合法的都會有。而且,小說裡面交代得很清楚,薛家來了京城以後,一開始不一定非得住在榮國府,人家自己在京城有房子,只是由於薛姨媽和王夫人是親姐妹,姐倆好,不願意分開住,再加上薛蟠後來一看,賈珍、賈璉這些賈府的人跟他臭味相投,合得來,就近一塊兒玩著方便,就這麼著住在榮國府了。有一筆寫得很清楚,就是薛姨媽說她住在這兒可以,但是所有費用還都由他們自己承擔。意思就是說榮國府裡面的月份錢(一個人每月幾兩)他們都不要。王夫人一想,他們家在這種事情上也不難,還計較這個乾嗎呢,雙方就達成了默契,薛家白住在這兒。

而且,林黛玉也指出來了:“你們這裡又有買賣地土,家裡又仍舊有房有地。”“家”指的是江南。薛家從江南來到京城,不是因為窮投靠親戚,主要是為了讓薛寶釵參加選秀。所以到了京城以後,雖然住在榮國府這兒,但他們經濟上很強大,在城裡有自己的房子,隨時可以搬過去住。他們在京郊還有土地。在江南,他們也依然有房有地。而且,薛家還有很多買賣,還開了當舖。書裡有這樣一個情節,就是邢夫人的侄女邢岫煙,後來也投奔到榮國府來了,跟迎春住在一塊兒。鳳姐也像對別的小姐一樣,每月撥她二兩銀子做零用錢。但是邢夫人是一個很克嗇的婦人,她就逼著邢岫煙拿出一兩銀子,說是孝敬父母。對邢岫煙來說,本來二兩銀子就不是很充裕,分出一兩以後就不夠用了,不夠怎麼辦呢?就只好去當衣服。薛寶釵發現了,就問她當在哪兒了。她說是鼓樓西大街的恆舒典。薛寶釵當時就開了一個很柔和的玩笑,說敢情人沒到,衣裳先到了呀!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由家長做主,把邢岫煙許配給了薛寶釵的堂弟薛蝌,邢家和薛家又結成了一門親戚。那個時候,邢岫煙沒有過門,可是她把衣服拿到一個當舖去當,不知道那個當舖正是人家薛家的買賣。所以,你要懂得,那時候,薛寶釵的經濟地位跟林黛玉比,一個是天上,一個是地下,很不對等的。

在這種情況下,薛寶釵就決定在經濟上幫助林黛玉,而林黛玉也接受了她的幫助。林黛玉的身體很弱,需要吃燕窩。燕窩是很貴的東西,雖然賈母對她很好,林黛玉開口問王夫人要也沒有問題,但是林黛玉因為自己沒有了富貴根基,經濟上處於弱勢,自尊心又很強,怎麼能夠老開口要燕窩呢?即便賈母、王夫人不嫌她,榮國府那些底下的人不也得說她的閒話嗎?她很為難。這個時候,薛寶釵就跟她說,這個燕窩她們家供得起。說完以後,當晚就讓人送來了一大包燕窩。此外,還送了一大包什麼東西呢?這個很體現薛家的狀況,是一大包糖,因為熬燕窩是要放糖的。什麼糖呢?潔粉梅片雪花洋糖。你看曹雪芹取的這個名字:首先,它很潔淨,粉狀的;像梅花一樣,一片一片的;並且是雪白的,很容易溶化的;而且,特別給你點明,是洋糖。那個時代很不開放,不像現在進出口貿易這麼發達,但是薛家就能夠有洋糖,上好的洋糖就可以一大包包來,薛寶釵就可以做主送給林黛玉。這兩個人的經濟狀況真是太不一樣了。從的文本來看,林黛玉在賈府確實是一種寄人籬下、無依無靠的經濟狀況。那麼,經濟狀況如此之糟的她,在賈府又如何立足呢?身為老祖宗的賈母對待自己的這個外孫女又會是一種怎樣的態度?她在賈寶玉的婚事上,究竟是更中意林黛玉,還是更中意薛寶釵呢?

看到這兒,可能有人就嘆氣了,說林黛玉也真是太悲苦了。父親一定有大筆遺產,可她居然一兩銀子沒得著,落了個經濟上沒有根基,寄人籬下、無依無靠。好在有賈母維護她,這也是她在榮國府能夠站住腳的一個重要原因。有賈母,林黛玉就有一定的依靠;沒有賈母,她的結局將不堪設想。後文我還會再揭示這其中的奧秘。 先從經濟上說,賈母對林黛玉,在經濟上是保駕護航的。這就要討論第二十九回中的那個情節。我之前曾講到,賈府的婚配,四大家族的婚配,是特別講究經濟根基的。我收到了很多封讀者來信,也從別的途徑聽到了很多質疑,說你這麼說不對呀,因為第二十九回賈母有一段話,可不是這麼說的呀!他指的就是賈母在清虛觀打醮的時候,張道士給賈寶玉提親賈母講的那番話。我們現在再回憶一下這一段情節。賈母到清虛觀打醮之前,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呢?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端午節快到了,賈元春就從宮裡給榮國府的親屬頒賜節禮。曹雪芹寫下很重要的一筆,就是賈元春賜給這些人的節下的禮物,賈寶玉和薛寶釵得的最多,均等;林黛玉、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等人比他們少,這些人低一級,一樣。這意味著什麼呀?在那個時代,這是一個很明顯的意向,就是指婚的意向。就等於說賈元春有一個態度,她認為她的弟弟賈寶玉應該娶薛寶釵為妻。她沒有明說,卻通過頒賜節禮把她的這一意向表達得很清楚了。這是很利於實現“金玉姻緣”的一個舉措呀!因此,王夫人和薛姨媽肯定非常高興,關鍵看賈母的態度。你仔細讀它這個文本,非常有意思。這個賈母並不是一個傻老太太,她聰明過人哪!賈母在這件事上裝傻,你看懂沒有?你賈元春不是頒賜節禮這麼頒了嗎?你不是要指婚又沒明說嗎?你沒明說,我就不懂,我不知道,我沒感覺。這是賈母的一個重要態度。而且,在這個情節的流動當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細節。本來清虛觀打醮是元春的主意,這個“球”賈母接下了,讓去就去,而且打醮的銀子元春都從宮裡面發出來了。這個你可以仔細看第二十八回,裡面有交代的。賈元春讓夏太監拿來一百二十兩銀子,明確指定要在五月初一到五月初三到清虛觀打平安醮——一種為亡靈舉行的宗教儀式,而且點名要賈珍帶著府裡的爺們去燒香跪佛。賈母很願意到清虛觀去打醮,她什麼目的呀?她的目的跟元春不相干,她是“享福人福深還禱福”——她已經很享福了,但覺得福還不夠,還要再去打醮,為自己祈求更多的幸福。賈母就是這麼一個老太太。 賈母這一次有一個獨特的做法,她讓榮國府的女眷全去,而且有很具體的交代。首先她點名要薛姨媽必須去,然後讓人順路告訴王夫人讓她也必須去。薛姨媽後來去了。但是請你注意,書裡面有一個大場面描寫,是中少見的大場面,榮國府的那些女眷傾巢而出,整條街上都排滿了車馬、轎子,幾乎所有能爭取到機會的人全去了,包括好多大丫頭和小丫頭、婆子。但是有一位沒有去。誰啊?王夫人。你沒注意到嗎?王夫人偏不去。 王夫人不去,這在當時那個社會裡是一個很駭人聽聞的現象!你要知道,在那種封建貴族大家庭裡面,婆婆到哪兒,媳婦就要跟到哪兒伺候。在書裡的其他場合,王夫人全是這麼做的。你注意到沒有,她每天要到賈母面前去伺候,自己不親自動手也要在旁邊侍立,指揮其他人來伺候,很多時候還要自己親自斟茶獻上去。王夫人在這方面一直表現得很好,是一個模範媳婦。可是這一次,賈母說一起都到清虛觀去,她卻不去。她說她有事。有什麼事?她說宮裡面元妃那兒會派人出來,她要接待。這是為什麼?就是因為王夫人和薛姨媽看到賈元春頒賜節禮,把賈寶玉那份和薛寶釵那份完全劃一,而且東西特別多,還有好東西,心里特別高興。元妃雖然在家族輩分上低,是賈母的一個孫女,但是她在整個社會上的地位高啊!她已經“才選鳳藻宮,加封賢德妃”了呀!她在皇帝身邊了呀!她的態度得重視啊!賈母一點反應都沒有,不表態,王夫人覺得受到了很沉重的打擊,心理上難以承受,實在不願意在這個場合再跟著賈母去,所以居然就沒有去。 以後的情況,曹雪芹寫得很巧妙。王夫人沒去,但是那個張道士卻在賈母面前給賈寶玉提親了。提親以後,賈母就當著大家表態了。在場的最重要的一個人物是誰呢?薛姨媽。前面寫了,賈母點名說薛姨媽得去,薛姨媽去了,在那兒乖乖聽著。雖然她是個親戚,但是人家是賈府寶塔尖上的人物,老祖宗,她講話得注意聽。賈母的話都是“黑話”,話裡有話。讀,讀不懂賈母這些話,那真是白讀了。 賈母怎麼說的呀? 前面她說:“上回有個和尚說了,這孩子命裡不該早娶,等再大一大再定吧!”這個話很厲害,等於當眾宣布元妃的指婚無效:你不是藉著端午節頒賜節禮,在那兒拿主意了嗎?你覺得你這個弟弟跟那個表妹是天作之合,一個戴金鎖,一個戴玉,所以頒給他們的節禮也完全一樣,就像他們是未婚夫、未婚妻那樣,可我偏要說,現在寶玉還小,等再大一大再定吧,就是要讓你的指婚不算數。賈母還故意搬出一個和尚——因為王夫人、薛姨媽總在造輿論,說有個和尚如何預言了“金玉姻緣”,賈母的意思就是:你們有和尚預言,我這兒也有和尚預言,在這一點上,咱們起碼是打個平手。 賈母接著說:“你可如今打聽著,不管他根基富貴,只要模樣兒配的上,就好來告訴我。”有的讀者就糊塗了,說鬧了半天,賈母不主張在子女的婚配問題上講究家業根基,不富貴也行?但賈母的這句話,是在特定的場合,當著特定的人,表達一個特定的意思。她就知道薛姨媽、王夫人一天到晚在“金玉姻緣”上打著主意:你們不就是嫌林黛玉窮嗎?嫌林黛玉沒有根基嗎?你們不就是怕成就“木石姻緣”嗎?現在我就把話說清楚了。她表面上是跟張道士說,實際上是敲山震虎,說給薛姨媽這些人聽。 “不管她根基富貴”,“模樣配的上就好”。那林黛玉的模樣,根據書裡面的描繪(我專門有一講要講她的模樣),那是沒得挑的。而且這句話也很厲害,叫做“你來告訴我”——跟張道士說,來告訴她,意思就是說:關於寶玉的婚事,誰都別插嘴,你們有了消息,就來告訴我,由我來決定。在寶玉的婚事問題上,賈母絕不放權,她要獨裁,這是她的一個堅定的態度。 然後,賈母又說:“便是那家子窮,不過給他幾兩銀子也罷了。”這是什麼意思?林黛玉雖然沒有得到她父親的遺產,但是賈母有梯己錢,她要拿出來,她是林黛玉的經濟上的後盾,是靠山。她有錢,給林黛玉几兩銀子,對她來說很容易,她不能允許王夫人、薛姨媽在那兒唧唧喳喳,表面上跟她微笑,其實是微笑戰鬥。封建家族經常是這樣,在溫情脈脈的面紗下面,其實都是幾顆猙獰的心在那兒互相惡鬥,就是為了爭奪家族中的權勢。賈母是個聰明人,所以這句話說得挺厲害。 曹雪芹筆下的四大家族,互通有無,互結姻緣。身為賈家“金字塔尖”的賈母不是不知道這個道理,只是由於自己最疼愛、喜歡林黛玉這個外孫女,因此衷心希望賈寶玉與林黛玉能夠最終走到一起。儘管林黛玉沒有繼承父親的遺產,也就是沒有了所謂的富貴根基,但是賈母卻心甘情願地成為了她最大的後盾。如果要講富貴根基,林黛玉的靠山賈母就是最大的富貴根基。那麼,在的文本之中,會有賈母要把她的梯己錢給林黛玉的具體描寫嗎?林黛玉沒能繼承的那筆遺產,又究竟到哪裡去了呢?賈母要把她的梯己錢給林黛玉,這個書裡面有很明確的交代。在第五十五回,寫王熙鳳和平兒私下里議論府裡面的事,這個時候,王熙鳳和平兒就“沙場秋點兵”,扳著手指頭數府裡面這些公子、小姐還有哪些事沒完,需要怎麼花錢。鳳姐就說:“寶玉和林姑娘他兩個,一娶一嫁,可以使不著官中的錢,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來。”王熙鳳她是很明白這一點的。我們通過書裡的描寫應該能感覺到,雖然榮國府的主人是賈政和王夫人,住在以榮禧堂為主的這樣一個中軸線上的主建築群裡面,賈母住在中軸線主建築群西邊的一個大院子裡面,但是賈母在經濟上有相對的獨立性。賈母非常富有,有很多的梯己錢(就是私房錢)。以至於書中後來描寫到官中缺錢——所謂“官中”,在裡多次出現,指的是榮國府的總賬房。一個府裡的事務管理機構,特別是它的財務中心,叫官中,很多花銷要從官中支領,或者是事先墊付再到官中去報銷——王熙鳳就很清楚,她對平兒說,寶玉和黛玉結婚的時候(按說這是非常重要的兩個人物,尤其是寶玉,居然用不著官中,居然用不著榮國府的那個財務中心出錢),賈母自己就會包攬下來,自有梯己錢給他們辦事,賈母很有錢。所以,林黛玉雖然在賈府裡確實沒有自己的經濟根基,但是賈母對她在經濟上是要包攬到底的。這一點也是我們讀時必須讀懂的。賈母在清虛觀對大家所說的那一番話,表面上是回答張道士的提親,實際上是說給薛姨媽等人聽,讓該懂的人懂得她對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和婚姻是一個什麼樣的態度,是一個什麼樣的基本立場。所以說,賈母說不管她根基富貴,這句話是虛晃一槍,她是針對“金玉姻緣”來說的,針對薛家特別富有而林黛玉沒能得到她父親的遺產來說的,並不意味著四大家族(特別是賈府)在婚配問題上居然可以不管對方的根基,不是這樣的。 在第七十回,有一句話曹雪芹寫得很明白,絕不是贅文閒筆:“偏近日王子騰之女許與保齡侯之子為妻,鳳姐又忙著張羅。”這就是四大家族婚配的普遍狀態,王家和史家又結了一門親。 那麼,有的人一定會問了:賈母既然那麼關愛林黛玉,她怎麼不去為林黛玉爭得林如海的大筆遺產呢? 以那個時代的道德與行為規範而言,賈母儘管是整個賈家的老祖宗,輩分最高,但林氏是他姓別族,況且賈敏已經死去,對於林如海家族的內部事務,她不便過問,也無權過問。另外,有著相當殷實的經濟基礎的賈母也可能並不在乎林黛玉是否繼承了多少遺產,她是甘願為自己的外孫女的婚事埋單的。 但我們不能不“打破砂鍋璺到底”,探究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那就是,林如海應該分給林黛玉的遺產究竟跑到哪裡去了?在的文本之中能找到什麼線索嗎? 我要提醒大家,注意書中的一些有關賈璉的文字。為什麼?因為林如海病重以後,是賈璉帶著林黛玉去揚州探視的,後來林如海去世了,又是賈璉帶著林黛玉把林如海的靈柩護送回原籍蘇州。第十六回寫到:“林如海已葬入祖墳了,諸事停妥,賈璉方進京的。”所謂“諸事停妥”,當然包括賈璉以監護人身份爭到了林黛玉的遺產這件事。 賈璉是榮國府的總管,財務方面的事他當然把得很緊。林如海的遺產中林黛玉應得的那一份,應該全部折合成了銀子,按當時的規矩,帶回以後他應該交給榮國府的總帳房保存,等到林黛玉出嫁的時候,作為她的嫁妝提取出來。而且,林黛玉大一些以後,如果自己知道有這筆遺產,即使自己沒出嫁,有需要時應該也可以提取。但是,從書中後來的描寫來看,林黛玉應得的這筆遺產竟化為了烏有。不僅林黛玉覺得自己一無所有,賈母也知道她的這個外孫女沒有了富貴根基。這又是為什麼呢? 我們從第十六回往下看,就會發現賈璉帶著林黛玉從蘇州回來以後,很快遇到了一樁大事,就是賈府為了迎接賈元春省親,斥巨資興建了大觀園。元春省親的時候一再地嘆息“奢華過費”,“以後不可太奢,此皆過分之極”。第五十三回,還通過賈蓉之口交代:“頭一年省親,連蓋花園子,你算算那一注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兩年再省一回親,只怕就淨窮了。”歷來都有一些讀者感覺到,林黛玉應得的那份遺產肯定是在興建大觀園的時候被賈府挪用了。林黛玉自己對此混沌無知,賈母應該是知道的。但因為元妃省親一事關乎整個家族的根本利益,賈母對此也就予以了容忍。好在賈母自己有很多梯己錢,黛玉出嫁的嫁妝,她是能包下來並且能保證高標準的。 那麼,林黛玉應得的遺產全部都挪用於興建大觀園了嗎?當然不是。賈璉既然經手此事,必然從中貪污。 第十六回寫賈璉從蘇州回來,平兒私下里有一句話說他:“我們二爺那脾氣,油鍋裡錢還要找回來呢!”又寫到賈璉聽說賈珍派賈薔去姑蘇採買戲子,公然笑道:“這個事雖不算甚大,裡頭大有藏掖的。”“藏掖”就是暗中貪污的意思。這些筆墨其實都在向讀者暗示,從蘇州攜林如海的大筆遺產到賈府的賈璉是一定要從中侵吞的。 那麼,在前八十回的文本里,有沒有一處地方,由賈璉自己把他侵吞林黛玉應得的遺產的事情逗漏出來呢?我認為是有的。 在第七十二回裡面,賈璉和王熙鳳就說了好多有關銀錢的話,兩個人有很多金錢上的討論,而且劍拔弩張,都說了一些難聽的話,特別是王熙鳳。王熙鳳在氣勢上一貫壓過賈璉,甚至於說了一些醜話,什麼“把太太跟我的嫁細細看看,比一比你們的,那一樣是配不上的”“把我王家的地縫子掃一掃,就彀你們過一輩子了”之類的話。這一回重點寫了很多經濟上的事情,也寫到官中的流動資金不夠了,因為賈璉是財務中心的一個主管,他管整個榮國府的事務,財務中心是他重點要管的一個部門,就向鴛鴦去借當,說把賈母的金銀大傢伙偷運出一箱子來先拿去當掉。又寫到了宮裡面的太監跑到他們家來敲詐勒索。這個時候,賈璉說不過王熙鳳,於是就用一句話收場,一句什麼話呢?這句話很重要,他說:“這會子再發個三二百萬財就好了。”這句話可不是隨便寫上的!從七十回往前一,賈璉在什麼情況下有可能獲得二百萬兩銀子?有的古本,可能抄手覺得三二百萬這個數字太大了,所以就把這句話寫成是三二萬,覺得三二萬也不少呀。請注意賈璉的口氣,“這會子”是相對於“那會子”而言的,“那會子”是哪會子?就應該是他陪林黛玉到揚州,先是探視林如海的病,後來林如海就死掉了那會兒。那個時候,林黛玉還是個小姑娘,有可能去為自己爭遺產嗎?不可能。賈璉可是個成年人,一定會據理力爭,對方也沒有道理不給。賈璉把這些銀子拿回來之後,有可能形式上往官中交了一點,其他的就和王熙鳳私吞了。 所以,林黛玉是一個很悲苦的人,她的遺產,她應得的遺產,是被人侵吞的。討論到這兒,可能有“紅迷”朋友要問我一個問題了,說你說這個賈母,她特別主張賈寶玉娶林黛玉,可是他們倆是姑表兄妹呀!即使在封建社會,在那個時代,也不允許,或者說不提倡姑表兄妹結婚哪!這血緣太近了呀!血緣這麼近,要生傻孩子的呀!人們通過世代的婚配,早已得出了優生的原則和理念,怎麼會寫成這個樣子呢?曹雪芹那麼一個偉大的作家,那麼聰明的一個人,他怎麼在血緣上把林黛玉寫得跟賈寶玉這麼近呢?這就是我下一講需要跟大家共同研究的,就是林黛玉的血緣之謎。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