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文學理論 鮑鵬山新說《水滸》

第77章 第四章一頓好酒肉,老爺變小人

鮑鵬山新說《水滸》 鲍鹏山 1414 2018-03-20
天明起來,才開得房門,只見夜來那個人提著桶洗面水進來,侍侯武松洗面,漱口;還帶個篦頭待詔(理髮師)來替武松篦了頭,綰個髻子,裹了巾幘;又是一個人將個盒子入來,取出菜蔬下飯,一大碗肉湯,一大碗飯。武松想道:“由你走道兒!我且落得吃了!” 武松吃罷飯便是一盞茶,卻才茶罷,只見送飯的那個人來請道:“這裡不好安歇,請都頭去那壁房里安歇,搬茶搬飯卻便當。”武松道:“這番來了!我且跟他去看如何!” 去了一看,裡面乾乾淨淨的床帳,兩邊都是新安排的桌凳什物。武松來到房裡看了存想道:“我只道送我入土牢裡去,卻如何來到這般去處?比單身房好生齊整!” 這樣的日子竟然一過好多天。武鬆自思道:“眾囚徒也是這般說,我也是這般想,卻怎地這般請我?”

是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武鬆心裡也委決不下。這酒食不明,他如何吃得安穩? 問送酒食的人,只說是小管營叫送的。小管營就是前日在廳上站在老管營身邊,白手帕包頭、絡著右手的人。就是他對老管營說了什麼話,救武松免了一百殺威棒。 送酒食的人還告訴武松,這小管營姓施,名恩,使得好拳棒。人都叫他做金眼彪施恩。 武松聽了道:“想他必是個好男子。你且去請他出來,和我相見了,這酒食便可吃你的;你若不請他出來和我廝見時,我半點兒也不吃!” 要絕食。 那人道:“小管營吩咐小人道:'休要說知備細。'教小人待半年三個月方才說知相見。” 武松道:“休要胡說!你只去請小管營出來和我相會了便罷。”

武松焦躁起來,那人只得去裡面說知。 不多時,只見施恩從裡面跑將出來,看著武松便拜。 武松慌忙答禮,說道:“小人是個治下的囚徒,自來未曾拜識尊顏,前日又蒙救了一頓大棒,今又蒙每日好酒好食相待,甚是不當。又沒半點兒差遣。正是無功受祿,寢食不安。” 一頓好酒好肉,老爺又變成小人了。而且很自覺地自認身份:治下的囚徒。 此前的傲慢,一掃而空。 武松吃軟不吃硬,可以恩結。 以恩結,乃知恩圖報之人。在這個恩將仇報的社會裡,這是很難得的境界了。 然而,還不是最高境界。最高境界乃是以義結:度義而動,見得思義,一切唯義是從,不可屈服,不可收買,不可誘惑,不可恐嚇。這樣的人,才是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的真好漢。

實際上,梁山好漢,大多數都是以恩結,而非以義結的。正因為這樣,宋江才可以嘴上說著兄弟之義,手上卻拿著銀子。銀子乃是兄弟之義的體現。所謂“及時雨”,常常不過是“及時銀子”而已。梁山有沒有以義結的真好漢?有。誰呢?魯智深。魯智深一生,雖然莽撞率性,卻大節不虧,終成善果。 我們由此可以明白:一生不做虧心事,靠的不是性格,而是品格;一生能得善終,關鍵不在小心,而在大義。 而武鬆在這個境界上,顯然遜色於魯智深。 一點小恩小惠,就可以讓他熱血沸騰,迷失方向。張青夫婦的黑店,他不管不問。因為張青夫婦對他好。 現在,施恩又來了。施恩這個名字很好。武松是個以恩結的人,所以,他碰到的,就是施恩。 問題是,施恩是要圖報的。

知恩圖報和施恩圖報,一字之差,境界大不一樣。 知恩圖報是懂得人情冷暖,是以德報德,是對別人給予自己的幫助、照顧的回報,是人類的可貴品德。 而施恩圖報則是一種投資行為,甚至是一種籠絡和約束行為,是對人的利用。他施出的一點投資,是要加倍收回的。 但是,武鬆對這種行為不但不能看得明白,反而被感動。其中的深層原因可能是,武松是底層人,所以,特別需要別人的承認,需要別人的恭維,需要別人的看重。一旦有人看重他,他就肝腦塗地以報,而不問什麼是非。 那麼,施恩圖的是武鬆的什麼報呢?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