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文學理論 日本科幻小說史話:從幕府末期到戰後

第57章 第五節飛碟研究會、《宇宙塵》(科學創作俱樂部)、《科學小說》(Ω俱樂部)

新時期的科幻運動產生於獨特的集團中。昭和20年代,世界範圍的不明飛行物(所謂的“飛碟”)的目擊消息不斷。榮格在UFO中看到了人類的內在不安的投影,提出了飛碟是核兵器時代集體潛意識的產物的假說,但是,另外一方面,夢想與宇宙人接觸人群也出現了。 昭和30(1955)年7月,日本研究飛碟的組織開始著手成立前的準備。昭和31(1956)年7月,“日本飛碟研究會”正式成立。該研究會中,作家北島小松、德川無聲等作為顧問參加;荒正人、新田次郎、畑中武夫等也名列特別會員名單中;作家黑沼健、石原慎太郎、三島由紀夫、作曲家黛敏郎等在研究會成立之初就是會員。而與科幻相關的星新一、不久創刊科幻專刊同人誌《宇宙塵》的柴野拓美也都是初期就加入研究會的會員。

科學史研究學者新戶雅章對當時關心UFO的人們的活動做了以下描寫:當時人們知道有關UFO活動的勢力大體可分為科學派和接觸派兩大派別。科學派主張UFO的真相暫且存疑,盡可能用科學的方法探討研究。接觸派則認為UFO的存在不容置疑,甚至要在認定與宇宙人的接觸方面展開討論。 在《宇宙塵》創刊當時,科學派率先登場的有“日本飛碟研究會(JFSA)”、高梨純一創立的“近代宇宙旅行協會(MFSA)”;神秘派有久保田八郎、松村雄亮等創立的“宇宙友好協會(CBA)”。然而,在最初既保持一定距離,又維持友好關係的兩派不久就成為不共戴天的敵人而反目。 一般來說,國外的UFO迷幾乎都是神秘派,美國甚至出現了把飛碟看做是神的啟示的新教派。即使沒到那種程度,在外星人身上疊加了救世主印記的UFO信奉者也不少。不過,新戶雅章認為兩派的心理隔閡其實並沒有那麼的大。

日本飛碟研究會的代表人物荒井欣一在晚年是這樣描述自己對飛碟關注的理由的:“那時國際形勢非常險惡,不知何時會再次爆發世界大戰。人們想怎麼做才能打破這種險惡形勢,回到和平的狀態呢?假如確認有監視地球的第三方UFO的存在的話,那麼是不是戰爭陰雲立刻煙消雲散了呢?這樣期待的人也會有吧。當然就會產生飛碟才是對人類最重要的東西想法吧。”(《UFO與宇宙》,昭和53年12月號)這樣來看,對科學派來說,UFO也意味著核爆炸時代即將登場的某種希望。 儘管如此,在日本,想要從“科學性”上解釋UFO的愛好者還是很多。這與飛碟研究會初創期的科幻運動並非沒有關係吧。從表面來看,也許UFO與科幻一樣顯得怪異,但是在日本“被選擇”讀科幻的讀者要從科學性上解釋它,從心理學上理解它,需要具有作為虛構小說欣賞的充分的心理準備。

在日本飛碟研究會的聚會上,除了UFO的話題之外,還有科技、文學等諸多話題。其中眾多科幻的愛好者們走到了一起,提議組成科幻團體,發行科幻同人誌。提議者是柴野拓美,而最先拿出名片打招呼說“請讓我加入”的是星新一。接下來還有齋藤守彌、廣博耀子、渥美凡、隱伸太郎等提出參加。隨後,已有作品發表的瀨川昌男、草下英明等也提出了參加。柴野拓美邀請矢野徹為首席成員,並通過其介紹見到了今日泊亞蘭。雖然今日泊亞蘭已經創辦“Ω俱樂部”,但是也申請參加柴野拓美創辦的研究會,而柴野拓美也加盟了“Ω俱樂部”。於是,在昭和31(1956)年,20名左右的會員組成了“科學創作俱樂部”,次年(昭和32年)5月,出版會刊《宇宙塵》,雖說是專刊同人誌,但以月刊的形式發行,而聽到評價的科幻愛好者也不斷前往入會。

出人意料的是,就在這一年關注UFO的日本各個團體聯名發表了《宇宙和平宣言》,其中有這樣一段話:“在人類持續對立混亂的狀況下,接待他們的準備還沒有做好。我們確信現在是必須要超越人類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立場,從作為宇宙上的地球人的立場出發考慮一切事情的時候了。” 這種觀點與昭和初期萌芽的“新青年”式的世界主義思想有相同之處。同時,也與太平洋戰爭末期,海野十三在《宇宙部隊》中提倡的全人類一體共同防禦外星球入侵的故事中的表白不謀而合。 與《宇宙塵》幾乎同時創刊的還有一本科幻同人誌,那就是《科學小說》雜誌。創辦人是前面提到的“Ω俱樂部”。 《宇宙塵》的出發點是針對業餘的科幻愛好者,而“Ω俱樂部”則是職業作家的團體,成員中有很多人在偵探小說、推理小說等領域創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根據今日泊亞蘭的回憶,“Ω俱樂部”的同仁,雖然當時被歸類為所謂的非正統的偵探小說創作之列,但是今日泊亞蘭本人對戰後的推理小說以及不同風格的空想科學小說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決定邀請一直接受諮詢的渡邊啟助作顧問,組成團體,發行同人誌。 在《科學小說》的創刊號上,刊登了渡邊啟助的“木乃伊出逃”、矢野徼的“導彈X3號”、今日泊亞蘭的“全面入侵”、潮寒二的“蜂人”、丘美丈二郎的“電波公開接收器”、夢座海二的“行星114號”、阿爾弗雷德·科珀爾的“人造子宮”、淺見哲夫的“萬分之一的威脅”等作品。 “おめが俱樂部”中的“おめが”是希臘字母“Ω”,不過,關於這個文字的選擇理由有幾種說法,有人說是俱樂部成員經常聚會的咖哩店的店名;也有人說是“おめえが”縮略成“おめが”而來的。而根據今日泊亞蘭的回憶,還有個很有趣的說法,說是當時俱樂部成員都不擅長事務性工作,雖然每次聚會都會談到要發行出版一本同人誌,但是誰都不想幹編輯事務,交的錢也沒有存下。彼此都說“お前がやれよ”,於是“おめえが”就成了俱樂部的名字。

實際上,“Ω俱樂部”作為俱樂部組織在昭和30(1955)年成立,比“科學創作俱樂部”成立得更早,但是同人誌的發行卻比《宇宙塵》晚。而相對於《宇宙塵》以那種驚人的月刊形式的發行,在昭和32(1957)年12月發行了《科學小說》第一期之後,姍姍來遲的第二期的出版竟然是時隔兩年兩個月後的昭和35(1960)年1月。第三期的稿件倒是匯集了,但最終還是未能發行。 由於《科學小說》第一期刊登的很多作品被《寶石》、《實話》等雜誌轉載,各位作家得到了各自發表的地方,科學小說(SF)也逐漸被人們認識,或許因為此作家們便覺得沒有繼續發行科幻同人誌的必要吧。 《宇宙塵》雜誌中不斷有新作家誕生。星新一在《宇宙塵》第二期(昭和32〔1957〕年6月號)上發表了處女作“性愛發生儀”,後被《寶石》昭和32(1957)年11月號轉載,在所附的重點推薦文字中,江戶川亂步這樣寫道:“大下宇陀兒先生一再推薦說要讀一讀刊登在《宇宙塵》這本科學小說同人誌上的'性愛發生儀',所以我也讀了,非常佩服。(中間省略)這是佳作。日本人寫出這樣的作品,令我震驚。”

在大阪與父親、兄弟一起發行同人誌《NULL》的筒井康隆,也在《寶石》上發表了處女作“救命!”這倆人都是《SF雜誌》之前得到江戶川亂步認可的作家。 在星新一之後,在《宇宙塵》的同仁中,還有小松左京、筒井康隆、豐田有恆、眉村卓、平京和正、光瀨龍、加納一朗、廣瀨正等陸續登場。不過,他們的活躍還是後話。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