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文學理論 日本科幻小說史話:從幕府末期到戰後

第16章 第十一節未來社會的佳作

在19世紀後半葉的未來小說中,作為征服天空的工具,飛機還沒成為主流。亞爾培·羅比達是法國的一位畫家,同時也是一位描寫多種飛行工具的作家,被稱為19世紀法國的宮崎駿。在他的作品中氣球和飛機都有出現,但主流還是氣球。他所描繪的氣球中,既有接近正圓形的“用作漂浮的氣球”,也有讓人聯想到快速移動的飛船及橄欖球形的流線型氣球。這兩種氣球所描繪出優美的身姿,並不僅僅作為一種金屬機械而體現。 羅比達因為“二十世紀三部曲”,即《第二十世紀》(1883年)、《二十世紀的戰爭》(1887年)和《二十世紀電氣生活》(1892年),而為世人所熟悉,在法國與凡爾納齊名,被認為是科幻小說的鼻祖。 即使在今天,要想描繪一幅不存在的機械畫面都極其困難。在科幻這一概念尚不存在的年代,不管是作家還是畫家,能夠共有印象更是難能可貴。因此,既是作家又是畫家的羅比達的存在,將作者的印象忠實地視覺化,從這一點來說,他是劃時代的。

例如,《第二十世紀》就以1957年的世界為舞台,描繪了被巨大氣球牽引的,浮在空中的賓館、俱樂部或歌劇院,讓人聯想到“天空之城”。預示著在不久的未來,人們在空中利用私人飛機、空中的士、空中自行車、空中汽艇或是快速飛艇等出行。不過書中並未能詳細說明這些飛行器的構造。 羅比達的小說中,還描繪了很多其他未來技術。比如一種叫做“管道”的高速鐵路(管道內的車輛可以通過壓縮空氣實現高速移動)、電話定位器(可視電話)、可以同時用多國語言上演的劇目、由餐飲企業提供的快遞服務、能夠旋轉的房子(基礎部分上面有一個旋轉軸,可以慢慢旋轉房子觀賞不同景色)、機械裝置的總統(決不會自私自利)、不斷發展進而支配國家的產業資本、廣告產業的熱潮……等等。

在羅比達所預測的未來中,可以明顯地看到社會諷刺的色彩。另外他還提到,在信息化發達的社會中,戰爭就像娛樂那樣被報導;觀光地充滿各色廣告;歷史建築物要么被改建成公寓樓,要么被用來做各種花里胡哨的宣傳。這與凡爾納的作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凡爾納的作品比較忠實地反映了當時帝國主義的進步思想,描寫了在未來實現可能性較高的技術。但羅比達也確實準確“預言”了現代社會。 儘管如此,羅比達也認為,“管道”、“飛行器”等的發展會帶來社會的高速化,由此產生大量剩餘時間,於是普通民眾欣賞戲劇、藝術、書籍等的機會也會增多。從這一點來看,這部作品在本質上還是一部贊同社會進步的樂觀主義的作品。擅長諷刺的羅比達怎麼也不會料想到,在機械化和速度化高速發展的未來社會中,人們會不斷被時間追趕,宛如機械零件一樣生存。

自明治10年代到20年代間,日本陸續翻譯出版了多部羅比達的作品。其中有: 《開卷驚奇第二十世紀未來記卷一》,福田兼次郎、酒卷邦助譯,(稻田左兵衛出版明治16年2月) 《世界進步第二十世紀未來記》第一~三篇,服部誠一譯,(岡島寶玉堂明治19年6月~21年5月) 《社會進化世界未來記》,陰山廣忠譯,(春陽堂明治20年6月) 譯者之一的服部誠一是《東京新繁昌記》等書的作者,在當時名聲很響。但實際的翻譯者似乎並不是服部本人。柳田泉在《政治小說研究》中指出,由於岡島寶玉堂版的文章和稻田左兵衛出版的版本很相似,因此很可能是出版社買下了福田兼次郎、酒卷邦助譯本的版權,又委託服部潤色之後出版的。不過,由於當時著作權尚未被明確,因此是否正式購買了版權也不得而知。也許是翻譯時作了參考,但不能因此就斷定岡島寶玉堂版是直接用稻田左兵衛版製作出版的。兩版本書籍的插圖也是在羅比達原著其他插圖的基礎上各自製作的,因此並不相同。另一方面,紀田順一郎在《明治的理想》一書中說,岡島寶玉堂版的真正翻譯者應是高田早苗(後來的早稻田大學校長)。不過服部誠一(號撫松)自己也創作了《第二世夢想兵衛蝴蝶物語》(明治17年)、《二十三年國會未來記》第一~二篇(明治19~20年)、《二十世紀新亞細亞》(明治21年)、《支那未來記》(明治28年)等許多政治小說·未來小說,所以應該不是單純地借用名義,而他本人對這類小說也有著濃厚興趣。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