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文學理論 日本科幻小說史話:從幕府末期到戰後

第15章 第十節《宇宙之舵蔓》

民權系的政治小說並非沒有寫作技巧,不過,這裡說的“技巧”不是文學上的技巧,而是世俗的技巧。 例如硯岳樵夫翻譯的《宇宙之舵蔓》(明治20年)就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作品,一般認為是日本人所作。之所以當做翻譯作品,是為了應對當時嚴格的審查的權宜之計,因為在當時作為翻譯小說出版的話比較容易獲得許可,這也是一種技巧。 這部作品描述了主人公的一生。作品前半部反映了儒學教育觀,後半部展現了主人公的“奇特體驗”。所謂奇特也不過是吸取一些在歐美已經十分普及的民權思想而已。 19世紀的歐洲完全沒有必要寫這種小說,此外,該書並未註明原作者是誰。 《宇宙之舵蔓》的故事情節大致如下。一個年輕人從少年時代起就與俗世隔絕,潛心在山中鑽研學問。他認為宇宙中應該有超越地球的文明世界,於是便乘坐“電氣球”飛往月球。遺憾的是,書中並未描寫這種氣球到底是怎樣一種“電氣構造”。總之,當主人公降落到月球時,正值宇宙各地的文明宇宙人在月球召開星球世界會議。主人公參觀了會議和先進的月球文明(工廠和街道)之後返回了地球。

在當時的自由民權運動中,很流行盧梭派的天賦人權說,即人生來就擁有天賦之人權。在《宇宙之舵蔓》一書中,也如天賦人權說所示,給人一種人權是由天而授的印象。或許可以說日本民權小說的頂點就是宣揚議會制度和憲法等並非由人類自己創造,而是由宇宙、龍宮等授予的。 順便提一句,本書中的插圖《月球都市圖》僅僅是歐洲某城市的圖,而《星世界會議圖》也只是普通的會議情景,外星人也是人類外形,連服裝都是普通的西式服飾。 即便如此,使用“電氣球”這一技術作為飛往月球的手段這一點還是很有創意的(插圖上還繪有窗戶,而凡爾納的導彈型月球火箭上也有窗戶)。氣球是當時最新的技術,也是當時能夠唯一征服天空的工具。如果說矢野龍溪的《浮城物語》和押川春浪的《海底軍艦》是立足於《西征快心篇》之上的(軍艦)系列科幻小說的話,那麼,《宇宙之舵蔓》則是繼承了佐久間象山的華盛頓氣球侵略計劃譜系的(氣球)科幻小說系列。

此外,氣球除了象徵著上升和進步之外,就我們現在的感覺而言,在氣球還屬於“新技術”的19世紀,其自身還潛藏有一種別樣的“漂浮的”優雅感和閒適感吧。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