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文學理論 日本科幻小說史話:從幕府末期到戰後

第8章 第三節萬能的是“科學”還是“金錢”

在現在讀者看來,凡爾納的作品大致有兩個特徵。其一是博學多識的冒險心,其二是對科學發展的萬能感。也許有讀者認為凡爾納作品中體現出的對科學的信賴顯得過於樂觀,也許還有人會對其作品中表現出濃厚的白人優先的社會以及帝國主義的價值觀表示疑問。 不過,當時的日本人在對凡爾納的作品深感共鳴的同時,對某些地方仍然持有出乎意料的生疏感。明治文學研究家木村毅就記錄了明治初期閱讀了川島翻譯的一書的栗本鋤雲(幕府舊臣,明治初期著名新聞記者)的感想。 “'無論如何,這是一部奇怪而有趣的小說。'接下來他具體解釋了為什麼'奇怪'。'若是中國或日本的小說,在四面八方有災難、進退維谷之際,解困的如非神靈佛祖庇佑,則必是狐狸妖怪幫助。然而在此小說中,危機時刻往往是金錢在起作用。——日本今後大概也會變成如此金錢至上的社會。'”(《明治開化期文學集》“卷末解題”,改造社,昭和6年)

這種感覺現代人也許難以理解。我們會覺得凡爾納的作品有些機會主義色彩,但比起“神靈護佑”以及“前世姻緣”之類的解釋更富有合理性,具有冒險精神。而且人們也都認為出場人物都是英雄式的實踐家。但是與《西征快心篇》一比較,就會發現在凡爾納作品中登場的冒險者們合理精神的背後確實與經濟緊密相連。比如,中所有事情都始於俱樂部裡的一次賭博;中也有關於為了建設登月砲台,通過大張旗鼓地宣傳來募集資金的情節。這些都使凡爾納的作品顯得更加真實。但是對當時的日本人來說,這些想法甚至比月球旅行本身還讓人感到奇異、生疏。如此說來,在《西洋旅途見聞錄》中也有關於“商法第一的世界”的評價。 我們對於凡爾納作品中這些側面並沒有多加註意,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於幾乎任何事都用金錢來解決這種生存法則了——雖然沒有到比凡爾納更徹底的金錢萬能的地步。但在事實上,我們已經形成了這樣一種價值觀——發明也好冒險也好,甚至是教育,沒有錢都不行。

這麼說來,在明治初期,有相當多像《未來之商人》、《經濟未來記》、《未來繁盛記》之類的書。我在對科幻史剛開始感興趣的時候,經常被這類書迷惑。在古書目錄上看到以為是小說便下了訂單,拿到手才發現大多數不過是經濟學的入門書。但是在當時,新的經濟、會計知識會被認為是“未來性的”吧。在實用書裡用上“未來”這種字眼,也包含著了當時日本庶民的反響。 在19世紀後半葉,奧古斯特·孔德和馬斯林·貝特羅的科學萬能主義不僅在日本,即便在歐美各國也廣泛傳播。但是對於由科學進步構建成的烏托邦或是圣西門主義的“一切皆為產業、產業皆為一切”的經濟合理主義式的烏托邦,凡爾納應該也是不相信的。不僅不相信,仔細閱讀的話,我們甚至還能從他的作品裡看出對樂觀主義的批判。凡爾納將科學進步與社會制度某種程度上的改變視為近代文明的必然變化,同時又認為這與烏托邦並無絕對的聯繫。至於當時的讀者為何將凡爾納的這些想法理解成“樂觀的”,也許那隻能說他們在其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的願望和認識。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