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國學/古籍 本草綱目

第22章 22

本草綱目 李时珍 5419 2018-03-20
附子 釋名其母名曰烏頭。 氣味辛、溫、有大毒。 主治1、少陰傷寒(初得二、三日,脈微細,但昏昏欲睡,小便白色)。用麻黃(去節)二兩、甘草(炙)二兩、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升。先煮麻黃去沫,再加入其餘二藥,煮汁成三升,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發微汗。引方名“麻黃附子甘草湯”。 2、少陰發熱(少陰病初得,反發熱而脈沉)。用麻黃(去節)二兩、附子(炮)去皮一枚、細辛二兩, 水一斗。先煮麻黃去沫,再加入其餘二藥,煮汁成三長,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發微汗。此方名“麻典附子細辛湯。” 3、少陰下利(下得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不惡寒,反而面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用大附子一個(去皮,切成片)、甘草(炙)二兩、乾薑三兩,加不沽升,煮成一升,分兩次溫服,脈出現即愈。面赤,加蔥九根;腹痛,加芍藥二兩;乾嘔,加生薑二兩;咽痛,加桔梗一兩;利止,而脈不出,加人參二兩。此方名“脈四逆湯”。

4、陰病惡寒(傷寒已發汗,不解,反惡寒,是體虛的現象)。芍藥三兩、甘草(炙)三兩、附子(炮,去皮)一枚,加水五程式,煮成一升五合。分次服下。此方名“芍藥甘草附子湯”。 5、陰盛格陽(病人躁熱面飲水、脈沉、手足厥逆)。用大附子一枚,燒存性,研為末,蜜水調服。逼散寒氣後使熱氣上升,汗出乃愈此方名“霹靂散”。 6、中風痰厥(昏不積壓人,口眼歪斜)。用生川烏頭、生附子,都去掉皮臍,各取半兩,和一南星一兩,生木香二錢五分。各藥混合後,每取五錢,加生薑十片、水二碗,煎成一碗溫服。此方名“五生飲”。 7、風病癱緩(手足軟垂,口眼歪斜,語音蹇澀,步履不正)。用川烏頭(去皮臍),五靈脂各五兩,共研為末,加龍腦、麝香溫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服至五、七丸,便覺手能抬動。腳能移步,吃至十丸,可以梳頭,此方名“神驗烏龍丹”。

8、風寒濕痺(麻木不仁,或手足不遂)。用香白米煮粥一碗,加入生川烏頭末四錢,慢熬適當,下姜汗一匙、蜜三大匙,空腹服下。或加薏苡末二亦可。 9、風癇。用生川烏頭(去皮)二錢半、五靈脂半兩,共研為末,加豬心血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薑湯送下。 10、小兒慢驚(抽筋,涎壅厥逆)。用生川烏頭(去皮臍)一兩、全蠍十個(去尾),分作三他,每服用水一碗、姜七片煎藥飲下。 11、小兒囟陷。用烏頭附子(生,去皮臍)二鯛、雄黃八分,共研為末。以蔥根搗和作餅巾2陷處。 12、腳氣腫痛。用黑附子一個(生,去皮臍),研為末,加生薑汁調成膏塗腫痛處。藥幹再塗,到腫消為止。 13、多年頭痛。用川烏頭、天南星,等分為末,蔥汁調塗太陽穴。

14、耳鳴不止。用烏頭(燒作灰)、菖蒲,等分為末棉花裹著塞耳內。一天換藥兩次。 15、牙痛。用附子一兩(燒灰)、枯礬一分,共研為末,擦牙。又方:川烏頭、川附子,生三匣麵糊成丸子, 如小豆在。每次以製包一丸咬口中,又方;用砲附子末納牙孔中,痛乃止。 16、虛寒腰痛。用鹿茸(去毛,酥炙微黃)、附子(炮,去皮臍)各二兩,鹽花三分,共三工業區末,加棗肉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 17、寒熱瘧疾。用附子一枚重五錢者,裹在面中火煨,然後去面,加人參、丹砂各一錢,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 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未發病前連進三服。如藥有效,則有嘔吐現像或身體有麻木感覺,否則次日須再次服藥。

18、水洩久痢。用川烏頭二枚,一枚生用,另一枚以黑豆半合同煮熟,一起研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黃連湯送下。 19、陽虛吐血。用生地黃一斤,搗成汁,加酒少許。另以熟附子一兩半,去皮臍,切成片,放入地黃汁內,石器中煮成膏,取出附片焙乾,同山藥三兩研為末,再以膏調末成為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 20、白濁。用熟附子研為末。每服二錢,加薑三片、水一碗煮至六成,溫服。 21、月經不調。用熟附子(去皮)當歸等分。每服三錢,水煎服。 22、癰疽腫毒辣。用川烏頭(炒)、黃蘗(炒)各一兩,研末唾液調塗患處。留頭。藥幹則以淘米水潤濕。 23、疔瘡腫痛。用醋和附子末塗患處。藥幹再塗。

24、疥癬,用川烏頭生切,煎水洗,甚驗。 25、手足凍裂。用附子去皮,研為末,以水、面調塗,有效。 。 附方 天雄 釋名白幕 氣味辛、溫、有大毒。 主治1、元陽虛損(寒邪外攻,手足厥冷,大便滑數,小便白渾,六脈沉微)。用烏頭、附子、天雄一起炮製並去皮臍,等分咬細,每服四錢,加水二碗、姜十五片,煎至成,溫服。此方名“三建湯”。 2、男子失精。用天雄三兩(炮)、白朮八兩、桂枝六兩、龍骨三兩,共三細。每服半錢,酒送下。 3、大風癩。用天雄、烏頭的苗及根,去土勿洗,搗成汁。另取細粒黑豆(不脫皮者)浸葉中一夜。次日取豆曬乾,如此七浸七曬,可供有服用。開始時每次吞服三枚,以後漸加至六七枚。禁記事、豬雞肉及蒜,犯之即死。

。 附方 側子 釋名 氣味辛、大熱、有大毒。 主治癰腫風痺、腰腳疼新華通訊社,筋攣急,遍身風疹等。 。 附方 漏籃子 釋名木鱉子、虎掌。 氣味苦、辛、有毒。 主治惡痢冷漏瘡,惡瘡癘風。 。 附方 烏頭 釋名烏喙、草烏頭、土附子、奚毒、耿子、毒公、金鴉。苗名:莨、芨、堇、獨白草、鴛鴦菊。汁煎名射罔。 氣味(烏頭)辛、溫、有大毒。 (烏喙,一名兩頭尖)辛、微溫、有大毒。 (射罔)苦、有大毒。 主治1、中風癱瘓(手中顫動,言語蹇澀)用草烏頭(炮,去皮)四兩,川烏頭(炮,去皮)二兩,乳香、沒藥各一兩,共研為末;生烏豆一升,以斑蝥三至七個,去頭翅,同煮豆熟,去取得取豆,焙乾為末,加入上述藥末中,以醋、面調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此方名“左經丸”。

2、癱瘓頑負(風節疼痛,下元虛冷,一切風瘡)。用草烏頭、川烏頭、兩頭尖各三錢,硫磺、麝香、丁香各一錢,木鱉子五個,共研為末。再以熟艾揉軟,合在一起用草紙包裹。燒熏痛處。此方名“雷丸”。 3、腰腳冷痛。用烏頭三個,去皮臍,研細,醋調貼痛處。 4、久患頭風。用草烏頭尖(生)一分、赤小豆三十五粒、麝香二分,共研為末。每服半錢,冷薄荷湯送上。 5、耳鳴耳癢(耳中如聞流樂聲及風聲,不治成聾)用新掘得的生烏頭,乘濕削如棗核大,塞耳內。一天換二次,幾天病癒。 6、喉痺口噤。用草烏頭、皂莢,等分為末,加麝香少許擦牙,並吸入鼻內,牙關自開,又駐京:用草烏尖、石膽,等分為末,每用一錢,以醋煮皂莢的液汁調稀,掃塗腫上,流涎幾次,其毒即破。

7、脾、寒、厥瘧(先寒後熱,名寒瘧;但寒不熱,面色黑者名厥瘧;寒多熱少,百黃腹痛,脾瘧)用上等草烏頭削去皮,開水泡幾次,密蓋一段時間,取出切細、焙乾,研為末,加猛然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清早服,以薑十片,棗三枚、蔥三根煎湯送下,吃一點棗子墳往。隔一、兩小時再服藥一次。 8、腹中癥結。用射罔二兩、椒三百粒,共搗為末,加雞蛋白和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一丸,漸至三丸,病癒為止。 9、內痔不出。用生草烏頭切片,加醋熬成膏,攤貼患處,次日即可把根拔出。又方:兩頭尖一兩、巴豆四個,搗爛貼患睡,疔自拔出。 10、疔毒惡腫。用生草烏頭切片,加醋熬成膏,攤貼患睡,次日即可把根拔出。又方:兩頭尖一兩、巴豆四個,搗爛貼患處,疔自拔出。

11、遍身生瘡(陰囊及兩腳最多)。用草烏頭一兩,鹽一兩,化水泡一夜,炒紅,研為末;另取豬腰子一個,去膜煨熟。竹刀切細、搗爛,加醋、糊調藥末為丸,如綠豆在。每服三十丸,空心服,鹽湯送下。 12、瘰癧初起(未破,發寒發熱)。用草烏頭頭半兩、木鱉子二個,加米醋磨細,再投入搗爛的蔥頭和蝗蚓糞少許,調勻敷患處,外貼紙條,留通氣孔。 。 附方 白附子 釋名 氣味辛、甘、大溫、有小毒。 主治1、中風口,半身不遂。用白附子、白殭蠶、全蠍等分,生研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 2、風痰眩暈(頭痛,胸隔不利)。用白附子(炮,去皮臍)半斤、硃砂二兩二錢半,龍腦一錢,共研為末,加粟米飯做成丸子,如小豆在。每服三十丸,飯後服,茶或酒送下。

3、赤白清真斑。用白附子、硫磺,等分為末,加薑汁調稀,以匣蒂蘸搽。一天可搽數次。 4、喉痺腫痛。用白附子末。枯礬,等分研細,塗舌上,有涎水吐出。 5、偏附疝氣。用白附子一個,研為末,加口涎調填臍上,再以艾灸三壯或五壯,即愈。 6、小兒慢脾驚風。用白附子半兩、天南星半兩、黑附子一錢,並炮去皮為末。每服二錢,加生薑五片,水煎服。此方變治大人風,止吐化痰。 附方 虎掌 釋名虎膏、鬼 氣味苦、溫、有大毒。 主治1、中風口噤目閉。用天南星研為末,加白龍腦等分,調勻。每次用手指點末擦囓二、三十遍,口自開。此方名“開失散”或“破棺散”。 2、小兒驚風。用一兩重的天南星一個,放酒中浸透。取出,安新瓦上,周圍用炭火炙裂。放冷,出火毒。研為末,加硃砂一分。每服半錢,荊芥湯調下。每日空心服一次。午時再服一次。此主名“墜涎散”。 3、口眼斜。用天南星(生)研為末,自然薑汁調勻。病在左,敷右側;病在右,敷左側。 4、角弓反張。用天南星、半夏,等分為末,薑汁、竹瀝灌下一錢。同時烘炙印堂。 5、痰迷心竅(心膽被驚,神不守舍,恍惚健忘,妄言妄見)。用天南星一斤,先掘一土坑,以炭火三十斤燒紅,倒入酒五升,滲乾後,把天南星安放在內,用盆蓋住,勿令走氣。次日取出研為末,加琥珀一兩、硃砂二兩,共研細,以生薑汁調面將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煎人參、石菖蒲湯送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壽星丸”。 6、吐洩不止,四肢厥逆,甚至不省人事。用天南星研為末,每服三錢,加棗二枚,水二盅,煎取八成,溫服。無效,可再服。此方名“回陽散”。 7、小兒解顱(囟門不合,鼻塞不通)。用天南星炮過,去皮,研為末,加淡醋調勻攤布上,貼囟門,再把手烘熱,頻頻在囟門處摩熨。 8、下顎脫。用天南星末,調薑汁塗兩頰,一夜即能使關節處長原。 9、喉風喉痺。用天南星一個,挖空,放入白殭蠶七枚,紙包煨熟,研為末,薑汁調服一錢。病重者灌下,吐涎即愈。此方名“如聖散”。 10、身面疣子。用醋調天南星末塗搽。 附方 局箬 釋名鬼芋、鬼頭。 氣味(根)辛、寒、有毒。 主治癰腫風毒(磨漿敷塗)。亦治消竭。 附方可用治腫病頸淋巴結核、癰癤腫毒、毒蛇咬傷等。 半夏 釋名守田、水玉、地文、和姑。 氣味(根)辛、平、有毒。 主治1、老人風痰。用半夏(泡七次,焙過)、硝石各半兩,共研為末,加入白面搗勻,調水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薑湯送下。 2、風痰頭暈(哎逆目眩,面色黃,脈弦)。用生半夏、生天南星、寒水石(煅)各一兩,天麻半兩,雄黃二錢,小麥麵三兩,共研為末,加水和成餅,水煮浮起,取出搗爛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送下。極效。亦治風痰咳嗽、二便不通、風痰頭痛等病。 3、熱痰咳嗽(煩熱面赤,口燥心痛,脈洪數)。用半夏、天南星各一兩,黃芩一兩半,共研為末,加薑汁浸蒸餅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飯後服,薑湯送下。此方名“小黃丸”。 4、濕痰咳嗽(面黃體重,貪睡易驚,消化力弱,脈緩)。用半夏、天南星各一兩,白朮一兩半,共研為末加薄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薑湯送下。此方名“白朮丸”。 5、氣痰咳嗽(面白氣促,灑淅惡寒,憂悉不樂,脈澀)。用半夏、天南星各一兩,官桂半兩,共研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送下。此方名“玉粉丸”。 6、嘔吐反胃。用半夏三升、人參三兩、白蜜一升、水一半二千,細搗過,煮成三升半,溫服一升。一天服兩次。此方名為“大半夏湯”。 7、黃疸喘滿,小便自利,不可除熱。用半夏、生薑各半斤,加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兩次服下。 8、老人便結。用半夏(泡,炒)、生硫磺,等分為末加自然薑汁煮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此方名“半硫丸”。 9、失血喘急(吐血下血,崩中帶下,喘急痰嘔,中滿宿瘀)。用半夏捶扁,包在以薑汁調勻的面中,放火上煨黃,研為末,加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開水送下。 10、喉痺腫塞。用生半夏末鼻內,涎出見效。 11、骨鯁在咽。用半夏、白牙,等分為末,取一匙,水沖服,當嘔出。忌食羊肉。 附方 蚤休 釋名蚩休、螫休、紫河車、重台、重樓金線、三層草、七葉一枝花、草甘遂、白甘遂。 氣味(根)苦、微寒、有毒。 主治驚闡、瘧辯護人、瘰癧、癰腫。磨醋敷癰腫蛇毒,甚有效。 附方 鬼臼 釋名九說、天說、鬼藥、解毒、爵犀、馬目毒公、害母草、羞天花、術律草、枸田草、獨腳蓮、獨荷草、山荷葉、旱荷、八角盤、唐婆鏡。 氣味(根)辛、溫、有毒。 主治1、子死腹中(胞破不生)。用鬼臼不拘多少,研為末。每服一錢,加酒一碗,煎至八成,一次服下,死胎即出。此方名“一字神散”。非常有效。 2、發寒發熱,身上長瘡,古代迷信,說這是鬼怪作祟,稱為“射工中人”。用鬼臼葉一把泡苦酒中,搗取汁,每服一升,一天服兩次。 3、風辯護人。用春季採得的鬼臼根葉,焙乾,搗成末,加蜜和成成丸子吞服。 附方 射干 釋名烏扇、烏、烏吹,烏蒲、鳳、鬼扇,扁竹、仙人掌、紫金牛、野萱花、草姜、黃遠。 氣味(根據)甘、平、有毒。 主治1、咽喉腫痛。用射干花根、山豆根,陰乾為末,吹喉部,有特效。 2、喉痺不通。用射干一片,口含咽汁。 3、二便不通,諸藥不效。用射干根(生於水邊者為最好),研汁一碗,服下即通。 4、腹部積水,皮膚發黑。用射干根搗汁,服一杯,水即下。 5、陰疝腫刺。治方同上。 6、乳癰初起。取射干根(要像殭蠶狀)和萱草根,共研為末,加蜜調敷,極有效。 附方 玉簪 釋名白仙。 氣味(根)甘、辛、寒、有毒。 主治搗汁服,解一切毒,下骨鯁,塗癰腫。 附方玉簪氣味同根,可治蛇蟲咬傷(搗汁和酒服,以渣敷傷處)。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