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國學/古籍 讀書指南

第16章 禮記大戴禮記

讀書指南 梁启超 10001 2018-03-20
《禮記》者,七十子後學者所記,而戰國、秦、漢間儒家言之一叢書,西漢中葉儒者戴德、戴聖所纂集傳授也。今存者有東漢鄭康成所註四十九篇,名曰《禮記》,實《小戴記》;有北周盧辯所註三十九篇,名曰《大戴禮記》。 《大戴禮記》本八十五篇,佚其四十六,存者僅此而已。 兩記之名,蓋自東漢後始立。 《漢書·藝文志·禮家》依《七略》著錄,但云:“《記》百三十一篇。”班固注云:“七十子後學者所記。”至《隋書·經籍志》則云:“漢初河間獻王得仲尼弟子所記一百三十一篇。至劉向校經籍,檢得一百三十篇,因第而敘之。又得《明堂陰陽記》……等五種,共二百十四篇。戴德刪其繁重,合而記之,為八十五篇,謂之《大戴禮》。戴聖又刪《大戴》之書為四十六篇,謂之《小戴記》。”(案:此說本諸晉司空長史陳邵。《經典釋文序錄》引邵《周禮論序》雲:“戴德刪古禮二百四篇為八十五篇,謂之《大戴禮》。聖刪《大戴禮》為四十九篇,是為《小戴禮》。”《隋志》與邵異者,古禮二百四篇作二百十四篇,《小戴記》四十九篇作四十六篇。)兩記之傳授分合,問題頗複雜。今先列其目,再加考證。

孔穎達《禮記正義》於每篇之下皆有“案鄭目錄雲……”一段,蓋鄭康成所撰各篇之解題也。鄭錄每篇皆有“此於《別錄》屬某某”一語,是劉向本有分類而鄭引之也。今節錄彼文如下: 曲禮上下第一第二(鄭目錄雲:“名曰曲禮者,以其篇記五禮之事……此於《別錄》屬制度。”) 檀弓上下第三第四(鄭目錄雲:“名曰檀弓者,以其記人善於禮,故著姓名以顯之……此於《別錄》屬通論。”) 王制第五(鄭目錄雲:“名曰王制者,以其記先王班爵、授祿、祭祀、養老之法度。此於《別錄》屬制度。”) 月令第六(鄭目錄雲:“名曰月令者,以其記十二月政之所行也。本《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之首章也,以禮家好事鈔合之……此於《別錄》屬明堂。”)

曾子問第七(鄭目錄雲:“名為曾子問者,以其記所問多明於禮,故著姓名以顯之……此於《別錄》屬喪服。”) 文王世子第八(鄭目錄雲:“記文王為世子時之法。此於《別錄》屬世子法。”) 禮運第九(鄭目錄雲:“名為禮運者,以其記五帝三王相變易、陰陽轉旋之道。此於《別錄》屬通論。”) 禮器第十(鄭目錄雲:“名為禮器者,以其記禮使人成器之義也。此於《別錄》屬制度。”) 郊特牲第十一(鄭目錄雲:“……此於《別錄》屬祭禮。”) 內則第十二(鄭目錄雲:“名曰內則者,以其記男女居室事父母舅姑之法。此於《別錄》屬子法。”) 玉藻第十三(鄭目錄雲:“名曰玉藻者,以其記天子服冕之事也……此於《別錄》屬通論。”)

明堂位第十四(鄭目錄雲:“名曰明堂位者,以其記諸侯朝周公於明堂之時所陳列之位也……此於《別錄》屬明堂陰陽。”) 喪服小記第十五(鄭目錄雲:“名曰喪服小記者,以其記喪服之小義也。此於《別錄》屬喪服。”) 大傳第十六(鄭目錄雲:“名曰大傳者,以其記祖宗人親之大義。此於《別錄》屬通論。”) 少儀第十七(鄭目錄雲:“名曰少儀者,以其記相見及薦羞之少威儀也。少,猶小也。此於《別錄》屬制度。”) 學記第十八(鄭目錄雲:“名曰學記者,以其記人學教之義。此於《別錄》屬通論。”) 樂記第十九(鄭目錄雲:“名曰樂記者,以其記樂之義。此於《別錄》屬樂記。”) 雜記上下第二十第二十一(鄭目錄雲:“名曰雜記者,以其雜記諸侯以下至士之喪事。此於《別錄》屬喪服。”)

喪大記第二十二(鄭目錄雲:“名曰喪大記者,以其記人君以下始死小斂大斂殯葬之事。此於《別錄》屬喪服。”) 喪服大記第二十三原闕。 祭義第二十四(鄭目錄雲:“名曰祭義者,以其記祭禮、齋戒、薦羞之義也。此於《別錄》屬祭祀。”) 祭統第二十五(鄭目錄雲:“名曰祭統者,以其記祭祀之本也;統,狁本也。此於《別錄》屬祭祀。”) 經解第二十六(鄭目錄雲:“名曰經解者,以其記六義政教之得失也。此於《別錄》屬通論。”) 哀公問第二十七(鄭目錄雲:“名曰哀公問者,善其問禮,著諡顯之也。此於《別錄》屬通論。”) 仲尼燕居第二十八(鄭目錄雲:“名曰仲尼燕居者,善其不倦燕居,猶使三子侍之,言及禮。著其字,言事可法;退朝而處曰燕居。此於《別錄》屬通論。”)

孔子閒居第二十九(鄭目錄雲:“名曰孔子閒居者,善其無倦而不褻,猶使一弟子侍,為之說詩。著其氏,言可法也;退燕避人曰閒居。此於《別錄》屬通論。”) 坊記第三十(鄭目錄雲:“名曰坊記者,以其記六藝之義,所以坊人之失者也。此於《別錄》屬通論。”) 中庸第三十一(鄭目錄雲:“名曰中庸者,以其記中和之為用也……此於《別錄》屬通論。”) 表記第三十二(鄭目錄雲:“名曰表記者,以其記君子之德見於儀表。此於《別錄》屬通論。”) 緇衣第三十三(鄭目錄雲:“名曰緇衣者,善其好賢者厚也……此於《別錄》屬通論。”) 奔喪第三十四(鄭目錄雲:“名曰問喪者,以其居他國聞喪奔歸之禮。此於《別錄》屬喪服之禮矣。”)

問喪第三十五(鄭目錄雲:“名曰奔喪者,以其善問居喪之禮所由也。此於《別錄》屬喪服也。”) 服問第三十六(鄭目錄雲:“名曰服問者,以其善問以知有服而遭喪所交易之節。此於《別錄》屬喪服也。”) 間傳第三十七(鄭目錄雲:“名曰間傳者,以其記喪服之間輕重所宜。此於《別錄》屬喪服。”) 三年問第三十八(鄭目錄雲:“名曰三年問者,善其問以知喪服年月所由。此於《別錄》屬喪服。”) 深衣第三十九(鄭目錄雲:“名曰深衣者,以其記深衣之製也……此於《別錄》屬制度。”) 投壺第四十(鄭目錄雲:“名曰投壺者,以其記主人與客燕飲講論才藝之禮。此於《別錄》屬吉禮。”) 儒行第四十一(鄭目錄雲:“名曰儒行者,以其記有道德者所行也……此於《別錄》屬通論。”)

大學第四十二(鄭目錄雲:“名曰大學者,以其記博學可以為政也……此於《別錄》屬通論。”) 冠義第四十三(鄭目錄雲:“名曰冠義者,以其記冠禮成人之義。此於《別錄》屬吉事。”) 昬義第四十四(鄭目錄雲:“名曰昬義者,以其記娶妻之義內教之所由成也。此於《別錄》屬吉事也。”) 鄉飲酒義第四十五(鄭目錄雲:“名曰鄉飲酒義者,以其記鄉大夫飲賓於庠序之禮,尊賢養老之義。此於《別錄》屬吉事。”) 射義第四十六(鄭目錄雲:“名曰射義者,以其記燕射大射之禮,觀德行取於士之義。此於《別錄》屬吉事。”) 燕義第四十七(鄭目錄雲:“名曰燕義者,以其記君臣燕飲之禮,上下相尊之義。此於《別錄》屬吉事。”) 聘義第四十八(鄭目錄雲:“名曰聘義者,以其記諸侯之國交相聘問之禮,重禮輕財之義也。此於《別錄》屬吉事。”)

喪服四製第四十九(鄭目錄雲:“名曰喪服四製者,以其記喪服之製取於仁義禮知也。此於《別錄》舊說屬喪服。”) 案:據此知劉向所編定之《禮記》實分類為次。其類之可考見者,一通論,二制度,三喪服,四吉禮或吉事,五祭祀,六子法或世子法,七樂記,八明堂或明堂陰陽。 據《隋志》,《大戴禮記》八十五篇。今本自第三十八篇以上全佚,其下間佚,所存篇目如下: 王言第三十九(以上三十八篇佚。) 哀公問五儀第四十 哀公問於孔子第四十一 禮三本第四十二(以上今本卷一,此下佚三篇。) 禮察第四十六 夏小正第四十七(以上今本卷二。) 保傅第四十八(今本卷三。) 曾子立事第四十九 曾子本孝第五十 曾子立孝第五十一

曾子大孝第五十二 曾子事父母第五十三(以上今本卷四。) 曾子製言上中下第五十四至五十六 曾子疾病第五十七 曾子天圓第五十八(以上今本卷五。) 武王踐阼第五十九 衛將軍文子第六十(以上今本卷六。此下佚一篇。) 五帝德第六十二 帝系第六十三 勸學第六十四(以上今本卷七。) 子張問入官第六十五 盛德第六十六(以上今本卷八。) 千乘第六十七 四代第六十八 虞戴德第六十九 誥誌第七十(以上今本卷九。) 文王官人第七十一 諸侯遷廟第七十二 諸侯釁廟第七十三(以上今本卷十。) 小辨第七十四 用兵第七十五 少間第七十六(以上今本卷十一。) 朝事第七十七 投壺第七十八(以上今本卷十二。)

公冠第七十九 本命第八十 易本命第八十一(以上今本卷十三。此下佚四篇。) 《隋志》言《大戴》八十五篇,佚其四十七篇,存三十八篇。然今本實有三十九篇。 《四庫提要》雲:“蓋《夏小正》一篇多別行。隋、唐間錄大戴者或闕其篇……存者宜為三十九篇。”《中興書目》謂存四十篇者,《夏小正》外又加《明堂》第六十七之一篇,實則此篇在《盛德篇》內,後人補寫重出耳。其佚篇篇名可考者,則有《諡法篇》《王度記》《三正記》《別名記》《親屬記》《五帝記》(俱《白虎通》引),有《褅於太廟禮》(《少牢饋食禮》注引),有《王霸記》(《周禮注》引)。有《佋穆篇》(《明堂月令論》引),有《號諡篇》(《風俗通》引),有《瑞命篇》(《論衡》引)。其與《小戴》重出者,除《投壺》《哀公問》兩篇現存外,尚有《曲禮》(《漢書·王武傳》引)、《禮器》(《五經異義》引)、《文王世子》(《毛詩豳譜正義》引)、《祭義》(《漢書·韋元成傳》及《白虎通·耕桑篇》引)、《曾子問》(《白虎通·耕桑篇》引)、《閒傳》(《白虎通·性情篇》引)、《檀弓》(《白虎通·崩薨篇》及《明堂月令論》引)、《王制》(《白虎通·崩薨篇》引),凡此或明引《大戴》,或僅引篇名,而所引文為今《小戴》本所無,宜推定為出《大戴》者。據此則所佚篇名,亦可得三之一矣。 (禮記》為儒家者流一大叢書,內容所函頗複雜。今略析其重要之類別如下: (甲)記述某項禮節條文之專篇。如《諸侯遷廟》《諸侯釁廟》《投壺》《公冠》等篇,《四庫提要》謂“皆《禮古經》遺文”。雖無他證,要之當為春秋以前禮製書之斷片。其性質略如《開元禮》《大清通禮》等之一篇。又如《內則》《少儀》《曲禮》等篇之一部分,亦記禮節條文,其性質略如《文公家禮》之一節。 (乙)記述某項政令之專篇。如《夏小正》《月令》等,其性質略如《大清會典》之一部分。 (丙)解釋禮經之專篇。如《冠義》《昬義》《鄉飲酒義》《射義》《燕義》《聘義》《喪服四製》等,實《儀禮》十七篇之傳注。 (丁)專記孔子言論。如《表記》《緇衣》《仲尼燕居》《孔子閒居》等,其性質略如。又如《哀公問》及《孔子三朝記》之七篇——《千乘》《四代》《虞戴德》《誥志》《小辨》《用兵》《少間》——皆先秦儒家所傳孔子傳記之一部。其專記七十子言論如《曾子問》《子張問入官》《衛將軍文子》等篇,亦此類之附屬。 (戊)記孔門及時人雜事。如《檀弓》及《雜事》之一部分,其性質略如《韓非子》之《內外儲說》。 (己)制度之雜記載。如《王制》《玉藻》《明堂位》等。 (庚)制度禮節之專門的考證及雜考證。如《禮器》《郊特牲》《祭法》《祭統》《大傳》《喪服記》《問喪》《間傳》等。 (辛)通論禮意或學術。如《禮運》《禮祭》《經解》《禮三本》《祭義》《三年問》《樂記》《學記》《大學》《中庸》《勸學》《本命》《易本命》等。 (壬)雜記格言。如《曲禮》《少儀》《勸學》《儒行》等。 (癸)某項掌故之專記。如《五帝德》《帝系》《文王世子》《武王踐阼》等。 此一大叢書,當然非成於一人之手。 《漢志》謂:“七十子後學者所記。”七十子以後之學者,其範圍可直至戴德、戴聖、劉向也。其中有錄自官書者,如《諸侯遷廟》《釁廟》等篇,雖未必《禮古經》遺文,要之當為某官守之掌籍也。如《文王官人》篇,與《逸周書》文略同,蓋採自彼或與彼同採自某官書也。如《月令》與《呂覽》《淮南》文同,必三書同採一古籍也。有從諸子書中錄出者,例如《大戴》中《立事》至《天圓》十篇皆冠以“曾子”,或即《漢志》“《曾子》十八篇”中之一部也。 《中庸》《坊記》《表記》《緇衣》,據沈約謂皆取《子思子》,或即《漢志》“《子思》二十三篇”中之一部也。 《史記正義》謂《樂記》為公孫尼子次撰,劉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