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當代小說 京華煙雲

第49章 第四十五章追隨政府攜稚小木蘭入蜀全民抗戰匯洪流國力西遷(2)

京華煙雲 林语堂 10690 2018-03-19
驚人的傳聞都是搶劫姦淫,千篇一律。木蘭說對了,日本人的劣根性是改不了的。 城隍山因為是俯瞰西湖和錢塘江的高處,有幾個日本哨兵駐紮在木蘭家附近,這很使木蘭家受到威脅。阿眉認識美國老師司寬頓小姐,但是學校則嫌太遠,可是天主教的修道院則在木蘭家附近。司寬頓小姐給修道院的院長寫了一封信,請她允許木蘭母女和一個女僕去避難。 所以在十二月二十六日,木蘭和阿眉,還有錦兒就遷入修道院。男人不許進入,分手時也有點難過,但是蓀亞算放了心;他自己沒有什麼可怕的,和左忠丙兒回家去。 十二月二十七日早晨,阿眉吃了早飯之後,走到修道院的花園裡去散步。她母親正在小教堂裡,看早晨的禱告。那天早晨天氣晴朗,阿眉越走越遠,忘記了會有危險。

忽然她看見十五尺之外修道院的牆外,一棵樹上有一個人頭往裡窺伺。顯然是一個日本兵,因為戴著軍帽。 阿眉尖聲號叫,趕快奔跑。日本兵跳過牆來追她。路很彎曲。她繞著一條小徑奔跑時,日本兵從那邊跑過來,差幾尺沒抓住阿眉。 阿眉用盡吃奶的勁跑,跑上一個矮樹叢周圍的石頭台階。日本兵在石頭台階上摔倒,但是又終於離阿眉近了。阿眉喊: “救命!救命!” 這時日本兵已經抓住了阿眉,用力吻她。他們現在是在上面院子裡,離修女做早禱的小教堂很近。木蘭正在看那新奇的典禮和修道院院長的動作,心中則力圖把家中新近遭遇的突如其來的雜亂的變化都想起來,再聯繫在一起。木蘭不像她母親和大多數女人那樣在佛教的氣氛中長大。現在她覺得這洋神洋教很特別,和中國的信仰那麼不同,可也那麼相近。過去幾個月來不幸的事故,使她越發接近一位不可知的主宰,這位主宰,他父親名之曰不可以名之的道,而她自己則稱之為命運。現在和以前一樣,她一想到道,就想到父親。修女的特別的誦經聲和純白的臉,非常感動她,她的眼睛濕濕的,覺得自己正面對著永恆。

忽然間,阿眉大聲喊救命的聲音把她從沉思中驚醒,修道院長突然停止了儀式,命令幾個修女出去看發生了什麼事,然後又繼續禱告。 木蘭已經衝出了小教堂,四、五個修女隨後跟出來。她們看見阿眉在日本兵的掌握中,正揪日本兵的頭髮,拼命的打他。木蘭也衝到日本兵身上,用嘴咬抱著女兒的日本兵的胳膊。日本兵放開她的女兒,轉過身來,在木蘭的頭上打了一拳,木蘭趔趄了一下兒。阿眉還尖聲號叫,還想再打。但是日本兵看見白臉的外國人出現了,很快但平靜若無其事的走開,木蘭母女哭做一團,頭髮散亂。 修女走過來,想安慰母女二人,用柔和悅耳的法國話低聲說了幾句,但是木蘭母女聽不懂。木蘭一生沒被男人女人打過,甚至也沒被畜生撞過。現在女兒和自己受了日本鬼子的攻擊毆打,又憤怒,又恐懼,又覺得丟臉,她一邊哭一邊罵:“你們三島的三寸丁!你不得好死!”阿眉怒氣沖衝的把日本兵在臉上吻過的地方擦了擦,簡直想把那塊肉擦下去一樣。

這時禱告會已經匆匆結束,修女們原來都來到外面,現在修道院長又把她們領進教堂去。院長這個女人,人矮聲音大,在溫和的態度之下,顯出內在強大的精力。她大怒,把阿眉摟在懷裡,用中國話安慰她。雖然危機已過,阿眉還抽抽噎噎的哭,渾身顫抖不已,嘴唇的顫動也和木蘭當年一樣。一個中國修女前來跟她們母女說話,阿眉的哭泣漸漸平息。剛過了十分鐘,那個日本兵帶著另外四個日本兵來了,要求見院長。 院長向他們喊:“你要幹什麼?” 一個日本兵說:“我們要搜查共產黨和反日的女人。你們這兒有很多這種女人。” 院長堅決的說:“不行,不能搜。” 在小教堂內有三四十婦女,看見日本兵之後,她們便趕快溜進裡面屋子去。吻過阿眉的日本兵現在看見阿眉和木蘭,他說:“她們在這兒——反日的共產黨!”他把一隻袖子捲起來說:“那個女人咬我。這是對天皇陛下的污辱。必須處罰。”院長說:“你不能抓她!”說著在胸前劃十字,低聲禱告了幾句。

一個日本兵打了她一個嘴巴。院長一看情勢無望,不再麻煩,立刻走開,用法文向修女說把中國婦女從教堂後面領走,把門鎖起來,她自己從前門走出來,從外面上了鎖。這麼一來,日本兵還不知道,已經被鎖在裡面。 院長給美國教會醫院打電話求救。幾分鐘之後,一個美國醫生和一個日本軍官來了,那日本軍官是赶巧那時到美國醫院去有事。院長把經過情形告訴他們,並領他們進去,幾個修女在後面跟著。日本軍官問那幾個日本兵,日本兵用日語回答。第一個日本人捲起袖子,告訴他被女人咬的地方,出乎大家的意料,日本軍官沒再說什麼,出手在那個日本兵的臉上打了一巴掌,然後向修女院長轉過身來。 他用很壞的中國話說:“那個女人和她的女兒呢?我要見見她們。”

院長走進去,把木蘭和阿眉帶出來。日本軍官一看木蘭和阿眉如此美貌,轉過去對那個日本兵狠狠瞪了一眼。那個日本兵顯然是報告過他們原是搜查共產黨。 阿眉和修道院長勉強用英語和美國醫生說話,美國醫生用英語和日本軍官說話。阿眉把事情的經過說明,美國醫生再轉告日本軍官。日本軍官似乎是個好人,而且已經懂了事情的真相。但是他仍然想保持日本軍隊的尊嚴,所以他問了一個問題。 美國醫生說:“軍官問你們是不是反日的共產黨。”阿眉說:“我恨他們!”木蘭說:“我們不是共產黨,但是反對日本人,因為他這個日本兵侮辱我女兒。” 日本軍官直接對木蘭說:“你很生氣。” 雖然日本軍官的發音不好,木蘭懂得angry這個字,木蘭現在對美國醫生說話,美國醫生中國話全聽得懂。

木蘭說:“您告訴這位日本軍官不要無理取鬧。他怪我生氣,我是生氣了。但是您告訴他不要像無鹽一樣。”美國醫生問:“誰是無鹽?” 木蘭說:“她是中國古代最醜的女人。她的名字叫無鹽。英文是NoSalt。無鹽這個女人去見國王,請求國王娶她愛她。她應當有點自知之明才是。” 美國醫生微微一笑,覺得把這種譬喻翻譯過去不太適宜。但是日本軍官卻把英文的NoSalt聽清楚了,他問美國醫生木蘭說無鹽是怎麼回事,美國醫生只是說:“她說無鹽那個女人很可憐。因為生得醜,沒有男人愛她。” 美國醫生笑起來,日本軍官也笑起來,日本軍官笑是表示他很欣賞這個典故,當然他並沒有懂木蘭用這個典故的意思。他以為木蘭是說只有醜女人才沒被污辱,他把“無鹽”兩個字寫在手心叫木蘭看。木蘭冷笑了一下。日本軍官也張開嘴唇半笑了一下。那幾個修女覺得很怪,日本軍官居然向中國女人有和善的笑容。

美國醫生對那個日本人說:“這次你可以算在現場把他們抓住了吧?過去,你可以說你不相信。” 日本軍官回答說:“我們是正在盡力維持軍紀和秩序。我們在這兒的紀律已經很好了。你知道南京、蘇州、嘉興吧!” 那位軍官似乎是在盡力而為,可是自己的部下以外的日本兵,他就不能管了。他轉過身去,用日本話吩咐日本兵出去,他們便由小教堂的大門出去。 日本軍官臨走時說:“你們最好撤出這些女人,把她們遷到別處去。這個地方太偏遠,我們的兵我無法監督。” 這件意外事故過去之後,美國醫生和修道院院長決定暫時撤空這個修道院,因為地點不相宜。婦女們由救護軍送到天主教醫院,所有的難民當天都搬走了。 出乎蓀亞和左忠的意料,木蘭、阿眉和錦兒,那天中午以前由修道院回到家裡。木蘭的前額上挨打的腫處尚未消失。等她把修道院發生的事告訴他們之後,大家都說:“杭州怎麼還能住下去呢?”決定往內地遷移。

他們決定準備往內地遷移,準備那困難長途的逃難。他們的財產現在值十萬塊錢,蓀亞的商店已經和全杭州城別家商店遭受了同一的命運。日本兵闖進去搶劫過,伙計們已經逃走,蓀亞是一籌莫展。在一個月前,他算弄到兩萬塊錢的現款,只能帶著這筆錢走。蓀亞把一萬分在他自己、木蘭和阿眉三個人身上,縫在內衣上的小口袋裡,因為錦兒全家也跟著他們一齊走,他們每個人身上也都同樣藏了一百塊。剩下的錢木蘭縫在棉被裡。木蘭也像當年她父親一樣,把最好的古玩字畫藏在以前掘好的防空洞裡的地下。她也把一切玉和珍珠藏在行李袋、鋪蓋之內、她身上和女兒身上。他們知道路上一定有地方要徒步而行,因為不知道能否僱到車輛,所以帶的毯子、衣裳,只以錦兒的丈夫和小兒子丙兒能帶得動的為限。丙兒現在是個很健壯的青年了,和阿通同歲。

他們和美國老師司寬頓小姐商量好替他們轉信,木蘭給阿通寫了一封信,告訴他妹妹遭遇的事情。她很惱怒的寫:“不要忘記你伯母曼娘和你妹妹阿眉的遭受污辱,不把日本鬼子趕下海,誓不停戰!” 因為錢塘江大鐵橋,當初是花了數百萬興建的,後來國軍撤退時自行炸毀,他們現在決定向東逃,再轉向南過江,然後再乘車往南昌。大橋若不斷,只要往西走,離城不遠即可乘火車,但是現在西方與西南方都有戰事,在哪方面通過都有危險,因為每個難民的錢和值錢的東西,都被日本兵搜劫一空,他們指稱這些錢和東西是搶來的,必須由他們退回原失主。 所以,在十二月二十九日早晨,木蘭全家人撇下了家,參加千萬人的難民群,往中國內地逃難。他們是三個男人,三個女人,都是成年人。左忠和丙兒扛著大件行李,錦兒提著布包袱,蓀亞提著一個小皮包,裡頭裝著貴重的東西和文件。現在木蘭的大腳對她太方便了。阿眉因為身體消瘦,走起來倒輕鬆。錦兒雖然是個女人,身體卻不軟弱,木蘭和女兒好多的地方兒要依靠她。事實上,他們誰也不知道哪段旅程是什麼樣子,因為情形時時改變。

過了不久,他們遇到一條小溪,二十尺寬,一座橋已經炸斷。水只有一、二尺深。但是錦兒說,她把木蘭和阿眉背過去,免得她倆把腳弄濕。但是她丈夫說不必由她背,丙兒就可以把她背過去。所以錦兒由她兒子背過去,然後左忠和丙兒把木蘭和阿眉再背過去。這樣情形之下,很奇怪的是,主僕之間的分別自然消失了。這時所需要的,是力量、智慧、忠誠。木蘭由左忠背著過去時,她向那邊岸上的錦兒喊: “錦兒,我應當讚美你!” “為什麼?” “因為你嫁了這麼個強壯的丈夫!” 蓀亞這時已經站在對面的岸上,他說:“妙想家,你還能開玩笑哇?” 木蘭很快樂的喊:“胖子,為什麼不能?” 所以他們繼續往前走,精神滿愉快。當時天氣晴朗,冬天的太陽照起來,步行最好,只嫌穿的衣服多了一點兒。過了一會兒,木蘭和阿眉只得脫下外衣,自己手裡拿著。前面是美麗的鄉野,有富足的村莊,高大的竹林。在一處竹林下,他們停下歇息,那兒的竹子高達四五十尺。 不久,他們走到一個村子,過了那村子,前面是一個渡口。渡船夫告訴他們再往前走兩裡有一個市鎮,到那兒,若是運氣好,可以僱得到車。他們接著往前走,不久,就看見一行行的難民,由東方與東北方往那個市鎮走來。在那個市鎮上,不論出多高的價錢,也僱不到什麼車。因為洋車、摩托車、轎子、馱載的牛馬,或是被軍隊征用,或是被前面的有錢人僱走了。但是蓀亞還抱希望,他以為他們一到通往天台山的公路上,也許能找得到。 歇息了一會兒,他們又開始出發,加入了越來越多的難民群,雖然是離鄉背井的悲劇,但是大家都有耐性,也都精神愉快。有時在這兒那兒,也看得見一輛洋車,拉著老母,或是有病的女人。有弟兄二人用一扇門板抬著老母,中間拴一根槓子,抬在肩上。有兒子背著母親的,有父親用一根扁擔挑著兩個筐子,一頭兒是小孩子,一頭兒是飯鍋和鋪蓋。有一個病人捆在水牛背上走。 幾千人的腳在跋涉前行,那麼艱苦的跋涉前行,逃避可怕的敵人。但是他們的臉上有沉靜的剛強毅力。沒有什麼人談論過去;將來也是茫然一片;他們只想眼前的需要——比如,肩膊是否疲倦,到下一個市鎮還有多遠,今晚天氣是不是夠好。一個巨大的,頑強的,跋涉的人群,整個拋棄故國家園的人群,憑著不屈不撓的勇氣,向前走,向前走,到中國的內地,重建自己的家。 木蘭和她全家人和這人潮一齊向前進,都是奔向同一個方向。蓀亞說他們一到了大路上,他看能不能僱到一輛汽車,即便付出荒唐的高價錢。但是,至少現在他們還得向前徒步而行。那天晚上,他們在露天曠野,和數百名別的難民,紮營過夜,用少數的毯子和衣裳遮蓋著身體。 第二天,他們走到了一個小鎮,幸而左忠看見一家的後院兒裡有一輛手推車。蓀亞進去打聽,發現那個農夫剛從天台山去了一趟回來。蓀亞勸動了他再推車去一趟,幸而人家答應了。這樣,左忠就可以減少一部分負擔,木蘭跟女兒也可以輪流坐在手車的一邊兒。一年以前,或者也可以說一個月以前,坐手車旅行,木蘭一定覺得很有詩意,但是現在她以為,與其說是詩意的事,還莫如說是使人舒服的東西,是兩條勞累的腿的救星。 現在他們靠近大道了。那天下午,他們看見路旁一個大概一歲大的嬰兒,在死去的母親身旁啼哭,母親顯然是因為肚內無食露宿在外而死的。木蘭蓀亞倆人沒說一句話,同時走過去,木蘭把他抱起來,放在手車上。阿眉照顧她,免得掉下車去。 那天晚上,他們找到一個農家過夜。 第三天,十二月三十一日,他們走近了公路。他們接近了天台山脈的開端,花崗岩的山峰在平原上插天而立,大道就由中間穿過。公路寬廣筆直,難民的行列在廣闊的平原上伸展到好遠好遠,彷彿一條由人類構成的活動的長城,似乎長得無頭無尾,隨著公路越過山坡,消失在遠處的地平線上。 在公路上還沒有走很遠,他們來到了一個所在,兩個巨形的峭壁分立在大路的兩側,好像多少年前巨大建築的大門的殘基廢柱。不久,在他們前面的遠方傳來轟然巨響,正像雷聲。最初聽來像遙遠處的海嘯,又像洪水決堤的奔流聲。聲音起落相續,在山谷中回音傳送。漸漸走近,發現原來是人聲,又像在空中撕裂巨幅的綢鍛。大家非常吃驚,非常恐懼,心中以為聽來像古代的戰場,又像叛軍的喧囂。大隊的難民從大道上讓開,因為在遠處,接連一串串的黑物體向他們堅定穩重的移動過來。過了一會兒,他們看清楚是軍隊的卡車,上面載的是中國兵,高舉著手向這些難民歡呼。如洪波巨浪起伏相續的歡呼聲,向他們湧近,又由巨大的峭壁將聲音傳回。他們是開赴杭州前線的部隊。 軍隊的卡車近了。士兵戴著鋼盔在車上站得威風凜凜,向老百姓招手。士兵得到民眾的歡迎。開始唱出軍歌,那軍歌的重複句子是: 上戰場 為家為國去打仗 山河不重光 誓不回家鄉 木蘭的眼淚開始往下掉。這時她四周每個人都參加了震耳欲聾的歡呼。歌聲漸漸在遠處變小,站在道旁的群眾的歡呼聲也漸漸淹沒了那遠處的歌聲。靠近木蘭的難民站著往後看,很多人還在歡呼,有些人在流淚。 過了一個鐘頭,有五十輛軍車經過,剛才的那樣的場面又重複出現。這一次,幾架中國飛機從他們頭上飛過,往北方飛去。瘋狂般的歡呼聲又從群眾中飛起,又在山谷中震盪。天台山花崗岩的峭壁也似乎加入了群眾的歡呼,那聲音似乎是由岩石內部震動而發出的,幾乎和人的腔調相同,那聲音是軍歌中的重複詞句: 山河不重光 誓不回家鄉 這樣,豈非山岩也說出話來! 木蘭覺得一個突然的解脫,深深在內,非語言可以表達。她以前也曾有這種解脫的經驗,那是三十年前的中秋夜,她發現自己和立夫相戀的時候兒。在那次解脫時,她發現了自我,而在這一次的解脫,她卻喪失了自我。因為由於這次的新的解脫,在這次的逃難的路途中,她開始表現出前未曾有的作為。 將近一點的時候兒,他們遇到兩個孤兒,一個十四歲的女孩子和她九歲的弟弟,倆人向他們要飯吃。木蘭想到自己孩童時迷失的情形。 木蘭問:“你們的爸爸媽媽呢?” 小女孩回答說:“死了。” “你們是什麼地方兒的人?” “松江。房子和街道都炸了,點火燒了。我們原不想離開,但是全鎮上只有五個老年人,幾條狗,他們也沒法子管我們倆。善心的大娘,我弟弟餓了。” “你們由松江一直走來的嗎?” “是。一路要飯來的。” 那個小弟弟以前顯然是很健壯的,但是現在看著呆呆的,毫無辦法的樣子,似乎一切完全依賴著姐姐。 木蘭說:“咱們帶他倆走吧。” 蓀亞問:“那怎麼帶得了?” 木蘭說:“放在手車上。” 那個女孩子說:“好大娘,我們能夠走。至少我還能走。 您先給我們點兒吃的東西吧。 ” 蓀亞說:“來,上手車上來坐。”姐姐弟弟大感意外,和那個一歲的嬰兒一同坐在車上。 推手車的鄉下人說:“太太,您真是個好心人。您若再這樣兒,您自己就不能坐車了。” 木蘭回答說:“好了,我們就帶他們倆,不再多帶了。我們大人可以走。” 那個鄉下人喊說:“太太,我也跟您到內地,給您做個僕人吧。 松江來的那個女孩子是真累了。她和她弟弟都面有飢色。錦兒把他們在前面村莊買的餅拿出來給他們吃。姐姐弟弟兩個人只吃不說一句話,只有真正餓的人才這樣吃東西。 快到日落時,他們走到一條小溪,過橋時,看見下面岸上躺著一個女人,丈夫和四五個孩子圍繞在身邊。 木蘭說:“站住!” 蓀亞說:“現在又乾什麼?妙想家。” “那個女人生孩子呢。” 木蘭往回跑到岸邊兒。推車的停住了,嚇了一跳。蓀亞在後面向她喊:“你現在又有什麼新主意?再帶個孩子嗎?” 木蘭往岸上跑著說:“我知道怎麼辦,不會亂來的。” 那個女人躺在空地上,新生的孩子躺在媽媽身旁一塊藍布上,丈夫正用一塊舊毛巾擦孩子身上的血。但是臍帶還沒有切斷。那個鄉下女人正在自己接生,她正向丈夫說:“先把孩子蓋起來。把胎胞和臍帶先放在外面。我只要休息幾分鐘,慢慢就可以照顧他了。”現在木蘭和錦兒已經走近,蓀亞和阿眉站得遠一點兒,做丈夫的向他們默默的望著。 木蘭說:“我來幫忙。” 做丈夫的說:“那怎麼好意思?”那個女人睜開眼,看見了木蘭。木蘭穿的是一件貴重的西服上身。那個女人說:“好大娘,我一會就好了。這麼臟,怎麼能麻煩您?您若能給孩子一點兒衣裳,我就感激不盡了。我們一點兒準備也沒有。” 錦兒很了解他們太太,所以她聽見那個女人的話,就跑上岸去拿一個乾淨的小褂兒來把孩子包上。 木蘭對她說:“拿把剪子來。” 產婦說:“不要用剪子。那對孩子不好。給我個碗。”產婦說:“打破。”丈夫把碗打破,木蘭還不太懂,她問: “幹嘛用?” “用新磁碴兒割斷臍帶。” 木蘭說:“我給你割。你躺著歇息。” 木蘭選了一片乾淨銳利的新磁碴兒,蹲下低著頭給新生的嬰兒切臍帶,把剩下的臍帶糸了個結,把肚臍用錦兒拿來的毛巾小心包好,丈夫把孩子的胎胞扔到小溪里,木蘭也到溪邊去洗手,那個男人站在一旁,不知道該怎麼向這位好心的女士道謝。 但是那位母親說:“太太,您真是好心人,你若要,我就把這個孩子送給您。我們這麼多口子,都養不起了,又在逃難,您看,這是個男孩子。” 錦兒望瞭望木蘭,木蘭也望瞭望錦兒,倆人都低下頭看了看那個嬰兒。 錦兒說:“收養他吧。我照顧他。” 木蘭轉身對那位母親說:“您真是這個意思嗎?挺好的個孩子。” 那個女人費力坐起,想把孩子抱起來。木蘭就遞給她,母親把嬰兒緊緊的抱了一會兒。然後很堅決的看著木蘭說:“好大娘,您若願意收養我這個孩子,我知道這是他的福氣。您一定很有錢。我若自己養,不知道養得活養不活。我們一路上吃的東西都不夠。” 蓀亞在一旁站著看,見木蘭跪在地上,伸出胳膊去接受那個孩子。做母親的把嬰兒抱著挨著自己的臉,含著眼淚微微一笑,把孩子遞給木蘭。父親沒說什麼話。幾個姐姐哥哥都走過來,看新生的小弟弟那麼快就由一位闊太太收養了。 木蘭站起來,解開自己的外衣,把嬰兒放在胸膛前溫暖著,走向溪岸。蓀亞走下去問那做父母的關於他們家鄉的問題。 木蘭從上面喊:“告訴他們咱們的地址。” “什麼地址呀?” 木蘭說:“咱們杭州的茶莊的地址。告訴他們說一打完仗咱們就回去。” 於是木蘭叫錦兒給那夫婦拿下十塊錢去,然後又繼續向前走。車夫更覺得有趣,他說:“現在兩天之中您就撿了四個孩子。若按這個快慢推算,您很快就會收養到一百個了。” 木蘭說:“這一個一定是最後一個。” 車夫說:“全中國若都像您這樣兒,日本對咱們就無可奈何了。我上次推車去,一路上看見道旁有三次生產的。日本就殺咱們一百萬,咱們還能剩下四萬四千九百萬人,而且每天還有孩子生下來!” 現在錦兒和木蘭輪流著抱那個孩子,有時候兒坐車,但是大多時間是在地下走,因為手車上已經推著那一歲大的嬰兒,九歲大的男孩子,另外還有行李。木蘭心中在想那個男人說的話,她就對蓀亞說:“你記得咱們告訴阿通的話嗎?中國人的血統一定要傳下去,不管是我們家的,或是別的人家的!” 嬰兒哭起來。木蘭隨身有一個小藥箱。她拿了一塊棉花,蘸了點糖水,讓嬰兒從棉花里把糖水吸走。 那一夜,是新年除夕,他們停在天台山下的一個廟裡。這一帶鄉間是浙江省第一等美麗的地區,公路未興建之前是人跡罕至的。所以也是遊客所稀見的地方。在遙遠的地平線上,看見巍峨的花崗岩山峰拔地而起,高聳天際,半入雲端。廟裡擠滿了難民。老方丈聽說他們是杭州有名的茶商,說他認識他們的父親姚老先生,招待非常熱情,雖然地方那麼擁擠,在裡院兒給他們找了一間屋子。 木蘭要了點兒蜂蜜,說是給嬰兒吃。老和尚給拿來了三瓶,因為蜂蜜是本地的特產。錦兒提說她要帶著嬰兒過夜,但是木蘭有一種特別的感覺,她說:“不要,今天晚上讓我帶著他睡。你帶著那個小的睡,照顧那對姐姐弟弟。” 蓀亞說:“妙想家,今天晚上你需要好好兒睡一夜,明天還要往前走呢。” 木蘭回答說:“讓這算最後的一次妙想吧,下不為例。今後我讓錦兒和他睡。” 夜裡,嬰兒哭時,木蘭用棉花蘸了一滴蜂蜜,擦了自己的奶頭,使奶頭兒發甜,她把嬰兒抱到懷裡,嬰兒就吮著奶頭兒睡著了。木蘭覺得有一種奇妙的快樂,覺得來哺育這個嬰兒,她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中國的將來,是綿延中華民族的生命。這個嬰兒是中華民族延續的象徵,比她以前玩玉石瑪瑙小動物,可有天淵之別了。 這是民國二十七年元旦的清晨,蓀亞說他們今天應當歇息一下兒,老方丈也央求他們住一住。所以他們在廟裡度過一個安靜的早晨。 木蘭想到當年逃義和團和外國兵,那時她還是個孩子,那是遙遠的過去。由那時到而今,是一串何等多事的歲月呀!她的家人親友都已東零西散:立夫和莫愁在他們前頭千里之外,在遙遠的中國西部四川省;陳三、環兒、黛雲在陝西;她弟弟阿非、寶芬、經亞、暗香在上海。曼娘死了,雖然曼娘已經死在這場戰爭裡,曼娘的精神還依然和她在一處,她若能有機會再和這些人重度以前的歲月,叫她付出什麼她不肯付呢!最重要的,是她想兒子阿通,他和姨弟肖夫一同在軍隊裡。在她的想像中,她覺得他倆就像在她身旁經過的大卡車上,那些微笑的年輕的戰士一樣,他們去犧牲性命,後來子子孫孫才能有自由。多少億萬的中國人共同在這偉大的史詩時代,這偉大的史詩的故事裡奮鬥生活之時,木蘭覺得她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啊! 那一天,在廟裡歇息之時,她開始向阿眉說她當年逃難的經過,以及體仁和銀屏的事,紅玉、阿滿、素雲、曼娘的事,他們如今都已作古了。阿眉最愛聽母親說祖父姚老先生,他的犧牲精神似乎依然還在引領他們的生活,影響他們的生活。 木蘭說這些往事,有記錯的地方,錦兒就給她改正。木蘭、蓀亞、阿眉,三個人對時光似乎得到一種奇異的感覺,那就是,時光像一條永遠流動不息的江河,雄壯偉大,而萬古不變。他們覺得自己的故事就像在永不改變的古老的北京的一個剎那,是時光的手指自己寫下來的故事。 大約中午的時候,他們聽見廟外人聲鼎沸,又如雷聲隆隆,自遠而近。木蘭一跳而起。 她喊說:“來,去加入。跟他們一齊走。胖子,你可以吧?”蓀亞說:“我的腿還在痛。妙想家,咱們走咱們的吧,咱們要盡快去搭火車呀。” 木蘭問:“還有多遠?” 蓀亞回答說:“大概還要走四、五天。我怕不容易僱到汽車。可是,即使僱得到一輛,又有什麼用?你轉眼就把車子填滿了孤兒了。” 蓀亞微笑著站起來,叫那個九歲的男孩子和他一齊走,錦兒抱著一歲大的那個,阿眉把那個新生的嬰兒包在衣裳裡背在身上走,十四歲的女孩子和他們一齊步行。他去向方丈告辭,致衷心的謝意。老方丈送他們到門口兒。 他很熱情的問:“大新年的日子,幹嘛走這麼早?” 蓀亞說:“我們要儘早趕到火車站。” 老方丈又問:“你們往內地要多遠哪?” 木蘭回答說:“現在也不知道。也許到重慶——去看我妹妹。”他想到了重慶也會見到立夫,心裡又溫熱起來。於是她又對老方丈說:“也許到了那兒,我們再一齊走。” 老方丈站在廟門前,看著他們走下山坡。前面不遠就是公路。如雷般的聲音又漸漸近了。 老方丈聽見木蘭喊:“快來,去迎他們!”他看見木蘭從女兒身上抱過嬰兒急忙走下去。 廟下面有幾千人,男的,女的,兒童。在新年喜氣洋洋的早晨,在美麗的原野上如洪流般向前移動,有軍車過時,都大聲歡呼。軍隊的歌聲再度傳來: 山河不重光 誓不回家鄉 這歌聲離他們越來越近,木蘭心中湧起一陣強烈的情緒,是一種快樂感,一種光榮感,她想那是必然無疑的。她的激動為從前所未有。這種激動,只有個人溶進偉大的運動中,才會感覺得到。她記得她看孫中山先生在北京的殯儀行列時,她心裡有這樣的激動:那時的激動像現在的感覺,但是沒有這麼強大,不像現在這樣震動她的全身,這樣震動她的心靈。使她這樣激動的,不僅僅是那些士兵,還有那廣大的移動中的人群,連她自己都在內的廣大的人群。她感覺到自己的國家,以前從來沒有感覺得這麼清楚,這麼真實;她感覺到一個民族,由於一個共同的愛國的熱情而結合,由於逃離一個共同的敵人而跋涉萬里;她更感覺到一個民族,其耐心,其力量,其深厚的耐心,其雄偉的力量,就如同萬里長城一樣,也像萬里長城之經歷千年萬載而不朽。她已經聽說華北、華中,全部的人口的逃亡,聽說四千萬的男女同胞,向中國西部遷移,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遷移。她覺得這四千萬人是以基本上共同的韻律在移動。在難民的千千萬萬數不盡的艱難困苦之中,她還沒聽見一個人說反對中央政府的抗日政策。她看見,所有這些人,都寧願要戰爭,不願身為亡國奴,曼娘就是一個例子,雖然這場戰爭毀滅了他們的家,殺死了他們的骨肉,使他們一無所有了,只剩下他們的一身行李,只剩下了飯碗,只剩下了筷子,他們不悔恨。這就是人類精神的勝利。再大的災難,人的精神都能克服,能超而上之,由於精神的堅強弘毅,能改變而成為偉大榮耀,光輝萬丈。 木蘭所見的外在的光景改變了,她的內心也改變了。她失去了空間和方向,甚至失去了自己的個體感,覺得自己是偉大的一般老百姓中的一份子了。過去她那麼常常盼望做個普通的老百姓,現在她的願望滿足了。征服自我,她父親是全憑靜坐沉思而獲得,她現在也獲得了,而是由於和廣大的群眾,男男、女女、兒童的接觸。杭州城隍山上是滿足她美感生活的隱居處所,現在她覺得毫無意義可言了,不能使她滿足,並不夠真實。而今在廣大的逃難的人群之中,沒有富貴,沒有貧賤。戰爭及其掠奪蹂躪,使人人一律平等了。她曾看見一位貴婦賣她的狐皮裘,只要幾塊錢,只為了買食物以充飢腸。她忽然想起在松江火車站上那位穿西服戴眼鏡的紳士。她知道這廣大逃難的人潮越往內地走,中國抗戰的精神越堅強。因為真正的中國老百姓是紮根在中國的土壤裡,在他們深愛的中國土壤裡。她也邁步加入了群眾,站在群眾裡她的位子上。 在遙遠的地平線上,高聳入雲的天台山巍然矗立。它在道家的神話裡,是神聖的靈山,是姚老先生的精神所寄之地。在廟門前,老方丈仍然站立。他仍然看得見木蘭、蓀亞,他們的兒女,與他們同行的孩子們,所有他們的影子。他看了一段時間。一直到他們漸漸和別人的影子混溶在一處,消失在塵土飛揚下走向靈山的人群裡——走向中國偉大的內地的人群裡。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