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當代小說 理髮師

第23章 附錄陳逸飛與我,以及他和我的《理髮師》

理髮師 凡一平 6415 2018-03-18
陳逸飛先生去世了,我無法不悲傷,因為他是我的朋友。以往我的悲傷,只和我失去的親人有關,比如讓我具備逆流而上性格的當船工的爺爺,還有啟蒙我文學想像的滿肚子故事的外婆。如今陳先生的去世,我的悲傷不亞於失去親人。我和陳先生因為結識,爾後成為朋友,卻又是因為,陳先生與我永別,與熱愛他和他的繪畫、服裝、雜誌、電影的人們永別。這一切都因而起,我不得不追悔地設想,假如沒有,假如我不寫,假如不出現波折,這一不幸還會發生嗎?但多少假如都不能挽回陳先生已經逝去的生命了。 在陳先生去世之前,我認為我是一個幸運的人,因為我寫了,能夠被陳先生這樣的大藝術家看中,要把它拍成電影。雖然這部電影第一次開機之後,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被迫停機,損失巨大,但仍然改變不了陳先生繼續要把這部電影拍下去並拍好的決心。他的決定和決心,他對的情有獨鍾,曾經讓我感動、慶幸。我為能結交這樣執著的藝術家而感到驕傲和榮幸,由此也對被邊緣化了然而就我而言卻仍是摯愛無比的文學創作更加執著,因為有陳先生這樣的榜樣。

其實我和陳先生的深交,正是從第一次停機之後開始的——那次令人遺憾的停機事件發生以後,恐怕沒有誰比我和陳先生更希望這部電影繼續進行到底,因為這是陳先生的,也是我的! 但現在,成了我心中的痛,成了一曲陳先生親自譜寫卻無法欣賞的絕唱! 翻開的備忘紀錄,我與陳先生的第一次見面是這樣寫的: 2002.5.9 今天是個非同尋常的日子。首先,《尋槍》首映。我約了王蕾、興安去地質電影院看了10∶00的首場。看到了“根據凡一平的小說改編”的字樣打在了銀幕上。 電影拍得不錯,姜文也演得好,我很喜歡。 走出影院,和王蕾、興安交流看法,王蕾說很喜歡,但興安說不喜歡,說不如小說。 走在街上,《尋槍》的盜版碟比比皆是,但我沒買,等有了正版再買。

中午,《文藝報》記者石一寧過來,一起吃飯。 中途,劉蕾(把小說推薦給陳先生的演員,第一次停機之前片中會棉扮演者)來電,陳逸飛已到北京,約好兩點三十分在國際俱樂部飯店1701房間見面。 兩點,打的到國際俱樂部,正好準時。 是劉蕾開的門,因為陳逸飛正在接受電話採訪。陳逸飛和我打了招呼後,繼續接電話。 我坐下,劉蕾給我倒水。她問《尋槍》怎麼樣?我說不錯。她說她和陳先生準備晚上去看。 陳逸飛接完電話,站起。 我們握手。他的手柔軟而溫和。 陳見我坐得離他稍遠,叫我坐近。 開始談合同。 合同是我草擬的,陳逸飛表示同意合同的所有條款,說了好幾個沒問題。 我們用更多的時間來談電影的改編。

陳提了幾條意見和想法,比如女主人公的性格定位、國民黨和共產黨的關係問題,他要求我回去把這些意見在小說中加以體現後,再擇日到廣西和我正式簽約。 4∶30,我離開陳逸飛的房間。離開時,陳逸飛說他約好一批朋友7∶30去看《尋槍》。 三年前的紀錄,我一字不動抄在這裡。彷彿我又一次握著他柔軟而溫和的手——那是我們的第一次握手。我感覺到他的謙和,一定是從他的手開始。或許我也有一雙柔軟溫和的手的緣故,他的手讓我感覺非常舒服。我的直覺同時告訴我,這是一個平易近人的人,雖然他是大藝術家。但真正的大師正是不擺架子的,是最有平常心的人。他的手消除了我見面前的緊張和見面後的拘謹。我們很快就進入正題,開始了小說改編電影的討論。

從北京回到南寧後,我按照陳先生的意思,對小說進行了改動,並把它變成了劇本格式。在劇本的初稿裡,我自作主張增加了劉寡婦這個人物,這個人物的設置,後來不僅得到陳先生的讚同,還得到了姜文的認可。 陳先生本來約定,要同姜文來廣西和我談劇本並簽約的,但他因為有事去了法國,兩人最後沒有來成。於是我去了上海。我記著是2002年6月18號,中午,我到了虹橋機場,來接我的是陳先生的司機小劉。他直接把我接到了雲峰大廈逸飛集團陳先生的辦公室。我再次見到陳先生。他非常忙碌,正在接受記者的採訪。那時候他簽約的模特卓靈剛剛獲得環球小姐的第三名,我在集團內部見到了她。我想她或許會出演電影的女主角或別的角色。陳先生見我到來,很快送走了記者。他不斷對我表示歉意,讓我又一次感受到他的謙和與儒雅。我們接著就聊起了劇本,一聊就是三個小時。後來他因為什麼事,不得不離開。到了晚上十點,他的司機小劉突然到賓館,說陳先生請我過去。小劉把我接到了泰康路陳先生的畫室。他正在作畫。見我來了,他放下畫筆。那晚他一直和我聊到了凌晨一點多。回到賓館,我根據我們一天的談話意見,連夜對劇本進行了修改,因為我感覺到陳先生是一個勤奮、敬業而又講究效率的人,我需要向他學習。第二天下午,當我拿著新改的劇本去見他的時候,他開口就說你辛苦了。這句話讓我感到心暖。晚上,陳先生帶我去參加一個有四百人參加的晚宴。在晚宴上,我見到了他年輕美麗的夫人。席間,陳先生還把我向他的外國朋友作了介紹。聚會之後,陳先生又單獨和我談了兩個小時。此後,親自送我回了賓館。

兩天后的6月22日,我和陳先生飛往北京,因為姜文已經答應出演的男主角陸平。下午四時,我和陳先生來到與姜文約定的會談地點:國際俱樂部18樓。我們到的時候,姜文已經坐在那裡。他穿著一件黑色的T卹。我們已經不需介紹,因為拍《尋槍》的時候,我們在貴州的拍攝地就認識了。簡單的寒暄過後,我們直奔主題。姜文表示:一、劇本看得進去;二、能拍成一個不一般的電影;三、特別不像一個中國已經有過的電影;四、我願意接受這個電影,“願意與陳先生您合作,與一平合作”;五、但是劇本需要修改,要把描述變成行為,要簡潔。此外,女主角性格要鮮明。那天我們的會談大約進行了兩個小時,陳先生和姜文彼此都很客氣,互相尊重。陳先生謙和、儒雅,姜文真實、坦率,兩位藝術家的個性雖然不同,但是他們對電影的熱愛,卻是共同的。在隨後劇組正式成立,劇本討論的過程中,陳先生和姜文的意見也沒有產生分歧。那時我怎麼也沒有想到,不到半年,兩人竟不愉快地結束了合作。

停機,我是從劉蕾的電話得到消息的,她是小說的推薦人,也是片中女二號會棉的扮演者。 2002年12月28日,劉蕾告訴我,停機了,原因是陳先生和姜文產生分歧,但具體原因不清楚。劉蕾的電話讓我吃驚了半天,不願相信停機的事實。在日後的媒體上,當我看到姜文和陳先生分別發表的聲明,我才不得不信。 早在2002年8月28日,我就離開了劇組。在把我封閉在八一電影製片廠,劇本改了七稿之後,劇本仍然不能令人滿意。我覺得我已經筋疲力盡了,增加新的編劇就成為一種必要。陳先生溫和地徵求我對增加新編劇的意見。我立即表示同意,因為我覺得,只要為好,增加一個編劇,哪怕增加兩個三個編劇,我都願意。陳先生很感謝我的理解和支持,並請我放心,我的利益會得到保證。離開劇組那天,我忽然想起去年8月28日,正是小說改定發稿的日子。我那天的心情,其實就跟寫完小說的心情一樣,是一種釋然的感覺。創作是一種拼體力和心力的活,在你作品未完成以前,你的神經是繃著的,當你把作品完成,人就像跑到終點的運動員一樣,大喘氣。我那天確實是鬆了一口氣,但也不斷地冒虛汗。我想我的身體出了毛病,便打電話給我在南寧的妻子。我當醫生的妻子在電話裡給我診斷,然後我叫我在北京的同學高福廳,從藥店把藥買來給我,並留下陪我。我吃了藥後,半夜就好了。我說這事的意思,是想強調陳先生是一個拼命工作的人,他實在是太忙太累了,根本不顧自己的身體。我跟他坐過兩次飛機,他一上飛機就睡覺,並且一倒頭就能睡著。他告訴我,如果睡不著的話,他也會拿速寫本,在飛機上畫畫。

2003年1月18日,是停機事件發生的第二十天,我給陳先生打了個電話。這之前我一直沉默。我沉默的原因是因為我總覺得陳先生和姜文仍然有繼續合作的可能。在這種時候,沉默是金。但當我從媒體上得知製片方的決定:姜文走人,陳逸飛繼續執導,我必須打電話了。這是我離開劇組後第一次與陳先生通話。他在電話裡跟我說,對不起,凡一平,發生的事情就讓它過去了。請你放心,還要拍下去,並且要把它拍好。我不明白陳先生為什麼要跟我說對不起,他沒有做錯什麼,至少我不覺得他有什麼對不起我的地方。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而何嘗又不是我的呢? 我想只有一個氣度很大的人,才會對一切事物、人物慈善為懷。 陳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人。

2003年2月1日,大年初一,我從南寧青秀山的寺廟下來,在草地上剛坐下,就接到陳先生的電話。他說他正在從浙江外景地回上海的路上,原來的外景地保護得很好。電影也馬上要重新拍了。但劇本還需要改一改,請我去上海一趟,商量劇本怎麼改。於是2月3日,我到了上海,仍然住在我上次住的達華賓館。陳先生讓我先看劇本,晚上再跟我談。晚上,陳先生過來了,隨同的還有他的夫人。我們到了他在新天地的“逸飛之家”。陳先生知道我很想知道關於停機的原因,對我說,這個事情就不說了,沒事的,不就損失一些錢嘛。他看看他的夫人,又說你看,連這件事情我都不跟我老婆說的。他的夫人說是的,我在國外,不知道這件事情,他電話裡也沒跟我說。這個時候,陳先生接了一個電話,從說話的口氣知道是他的朋友打來的。陳先生在打電話的最後請朋友保重身體。打完電話,他的夫人抱怨地對他說,你請別人保重身體,你自己卻不注意自己的身體。陳先生笑笑,接著就和我談開了劇本修改的話題。那晚我們又聊了很多。第二天,陳先生又約了北京電影學院的倪震教授,在虹橋賓館,讓倪教授對我提了不少劇本的修改意見。

回到南寧,我立即對劇本進行了修改,並寄給了他。 2003年3月27日,陳先生來到了南寧。這是他第一次到南寧。與其說他是來南寧參加一個時尚晚會,不如說是來和我談劇本的,因為我一從機場接到他,剛上車,他就和我談開了劇本。到了賓館,簡單地吃過飯後,他又和我在房間裡談起了劇本。我被他的精神感動。他比我更愛。 我最後一次見到陳先生,是在2004年10月23日到25日。也是在南寧,也是我去機場接他。他是來參加中國第十屆模特之星大賽的,他是總決賽的評判長,我是決賽的評委。這回我是名正言順去接他,也名正言順地和他出現在公眾場合。但就在去比賽現場的路上,我們的話題還是,還是劇本。近三年來,他的心中,彷彿就只有。我們在一起住了三天,談了三天的。那時候我已經知道,將於2005年大年初八重新開機了。在開拍之前,陳先生還是希望劇本能進一步完善。在這三天的討論中,我們最大的共識是,劇中的會棉,必須在開場就出現,她成為男主人公陸平亡命的原因,因為陸平救了她,為她後來嫁給陸平埋下伏筆。我提的這個設置得到陳先生的讚同,用了“錦上添花”來形容。如果沒有這次會面,恐怕就少了這麼一筆。

我沾沾自喜地憧憬著由陳先生執導的電影輝煌燦爛的未來,想著我和陳先生繼續合作,因為陳先生聽說我在寫長篇小說,就說等長篇小說出來後,如果不能導,他還可以投資。我卻從未想過,這竟是我和陳先生最後一次會面。 10月25日下午,在臨去機場之前,陳先生提出給我留一幅字。我請廣西電視台的編導於小江找來紙墨和筆。陳先生揮毫給我寫下了“心靜致遠送凡一平友陳逸飛2004年10月25日”字樣的墨寶。他寫這幅字的時候,是一邊咳嗽一邊寫的。那幾天我見他一直咳嗽,就擔心地問他是怎麼回事。他說是支氣管哮喘,老毛病了,沒事,可能是遺傳,因為他父親也有這種病。於是我便給他推薦了一種中藥,是我爸爸常用的,我爸爸也有哮喘病。但陳先生沒有放在心上。他喘著氣給寫了一幅字。我萬萬沒想到,這墨寶竟然成了我和陳先生交往的絕筆! 2005年4月10日,上午十一時左右,我忽然接到北京一家媒體記者的電話,向我證實陳先生是否病逝了。我當時懵了,立刻說沒有!不可能!接著又接到另一家媒體記者的電話,向我詢問同一個問題。我再也忍不住了,就給陳先生的司機小劉打電話。小劉告訴我,陳先生確實已經去世了。 當時我正走在南湖廣場上,陪《今古傳奇》、《古今故事報》的幾位故事期刊同行,聽到小劉的話,我就像樹一樣直愣愣僵在那裡。緊接而來的從四面八方打來的電話,將我的手機打爆,我也沒有接一個。我還是不願相信,陳先生就這樣走了。他最多只是病了。陳先生去世的前一天下午,我還給他的手機發了個短信,我說“陳先生,我剛從網上看到消息,不管是真是假,我都祈福您身體健康”。這個短信沒有回音,直到陳先生去世十個小時後,他的司機小劉給我來電話,說凡先生,你留在陳先生手機上的短信,我打開後看到了。接完電話,我哭了。 2005年2月15日,在上海開機的那天晚上,陳先生給我打來電話,告訴我開機儀式的情況,並約我有空到上海或浙江探班。我因為忙於長篇小說的修改和出版,就一直沒去,想等封鏡後再去。 我不可能去的片場了,因為陳先生已經走了。不管由誰來接過的導筒,我都不會去的。 但是陳先生的追悼會,我是一定要去的。陳先生,我要看您最後一眼,我要跟您說,陳先生,我對不起您,因為是把您累倒病逝的。我想對您說,您是不朽的,陳先生,因為您是那樣的盡善盡美,不論是您的人品,還是您的作品,都將永垂不朽! 2005年4月20日的上海,車特別堵。 早上8點50分,我就已經坐在車上。我跟出租車司機說,去龍華殯儀館。然後我又問,從這裡到龍華殯儀館,二十分鐘能到嗎?司機回答,能。其實這個答案,昨天另一名出租車司機已經告訴我了,在我從機場到達肇家浜路明珠大飯店的時候。我問這裡離龍華殯儀館遠不遠?司機說不遠,二十分鐘能到,快的話一刻鐘。 但今天二十分鐘的路,走了五十分鐘。 司機看著越來越堵的車龍,覺得奇怪,自言自語說鬧不明白,今天。我看了看他,說陳逸飛追悼會……懂嗎?他愣了一下,然後恍然大悟的樣子。在龍華殯儀館附近,我迫不及待下了車,因為我肯定走會比坐車快。 我無須問路。在我眼裡,盡是黑衣墨鏡的人群,他們像河流一樣隻流往一個地方。我只須跟他們走,因為我料想他們和我一樣,是來送別陳先生的。如果說我和他們有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他們大多來自上海,而我來自遙遠的廣西南寧。 龍華殯儀館弔唁大廳前面的廣場,已經匯集了上千人,而比匯集的人更多的,是從大廳裡鋪排到殯儀館入口的花圈——數万朵白淨的百合編成的花圈,像一幅數百米的美麗畫圖,獻給中國傑出的視覺藝術家陳逸飛先生。 我的手上拿著一朵百合,將獻給我的朋友、知音陳逸飛先生。 追悼會開始的時候,我沒能走進大廳裡,而只能從大廳外的電視大屏幕上看到裡面的情況。當我看到陳先生躺在鮮花叢中,他的至愛親朋一一從他身邊走過的時候,我心裡就想就禱告,陳先生,我已經到了離您不能再近的地方了。如果您感覺到我的到來,如果您不怨我寫了,那麼就允許我進去吧,讓我看您的最後一眼,是在您的身邊,而不是在屏幕上。 弔唁大廳的入口,忽然有了鬆動。被阻在外面的人群,逐漸可以進入。我想我的禱告,陳先生一定是聽到了。在眾多愛戴他的人裡,我不是他非見不可的人,但是他想見我。 陳先生,我來了。我一面鞠躬一面在心裡說,陳先生,我對不起您,因為是把您累倒病逝的。陳先生,您放心,您在天堂,也一定會看到的,因為這是您的電影! 我緩緩地移步,但我的目光,卻始終不離陳先生。他安詳地躺著,臉上儘管沒有了往時平易親和的笑容,但看上去仍然是謙和的、儒雅的。他的衣服甚至都沒有更新,款式和風格就跟生前的一樣。我注意到他的襯衣,是純棉的粉紅色,跟他最後一次在南寧和我見面時穿的那件一模一樣!這是他和我談的時候穿的衣服,難道?我的心猛地發顫。握過陳先生年輕夫人的手、他大兒子的手,走出弔唁廳,我的心仍在震顫,久久不能安定。 我給在上海公幹的老鄉潘柄康打電話,我說柄康,我現在在龍華殯儀館,剛參加陳逸飛的追悼會出來。現在離回南寧的航班還有七個小時,你能不能給我找一輛車,我想去一趟朱家角鎮。潘柄康二話不說,說可以。我又說你可能不知道,朱家角鎮有一座放生橋。潘柄康聽了,像明白什麼,說我陪你去。 一個半小時後,我和潘柄康來到了朱家角鎮,來到了放生橋。我和潘柄康一人拿著一袋魚。我們把魚放進河裡。看著游動在河水中的魚,我說,陳先生,但願您在天堂,一樣如魚得水。我永生感激您、懷念您,陳先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