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當代小說 百年好合·民國素人誌

第2章 序

我的父親是一九一三年的春天出生的,比中華民國祇小一歲。可是他的身份證年齡卻在由香港到台灣時被代填入境資料的友人誤填成民國前一年,那又比中華民國大了一歲。因為需要填寫表格時記的父親生日跟他實際在家慶生時的生年月日不符,所以很大了我都搞不清楚他的年紀。我三十歲以後,他常常跟我說一句俗諺:“人人有個三十六,喜的喜來憂的憂。”我一直以為他是勉勵我在而立之後要時時戒慎恐懼,努力不懈。一直到他過世之後,我常常因為思念,把記得的父女互動在心中一遍遍回憶分析,才覺悟到一九四九年共產黨奪取中國內地政權的時候,他的實際年齡正好是三十六歲。那一年發生的事情讓他,和許多像他一樣的中國人,人生產生了不可逆轉的改變。

父親在湖南老家是一個地方型的政治人物,用他自己的話說,那是他“在台上的時候”。國共內戰,他被迫離開家鄉,失去了政治舞台。因為不能忘情,在我出生後,他還曾逼迫對政治完全沒有興趣的我母親去競選“台灣省議員”。因為他評估有婦女保障名額,要求票數有限,在當時算高學歷又風度極佳的母親會有機會當選。沒有想到為此加入國民黨,卻因為拉不下臉到處求人賜票的母親,差一票飲恨,那也斷了父親想在台灣繼續家族“政治生命”的夢想。 可是這個挫敗卻沒有影響父親對“管理眾人之事”熱衷的脾性,我小時候家裡一直人來人往地很熱鬧,事後回想,簡直是常常有人在我家“全民開講”。我喜歡自己看書,對大人講話從不旁聽,這個良好的品行總是被客人盛讚,這就更讓我遠離客廳裡的清談。現在想起來,我大概錯過了旁聽一整部民國的稗官野史。然而即使這樣自外於客廳裡的“座談會”,不小心飄進耳朵的一些事情和人名卻在我此後的一生於完全想不到的時空和書頁之中重逢或證實。事後追憶,這個奇妙的童年環境是讓我變成一個在台灣戒嚴氛圍中長大,卻對威權或權威一無所覺的主因。

一九七九年我以文藝界青年代表的身份應邀去台灣“總統府”,十個樣板人物輪流跟蔣經國握手,個個沉默不語,行禮如儀,我身旁的大明星林鳳嬌(成龍的妻子,房祖名的媽媽)還緊握我的手,微微發抖,我想一個女明星什麼場面沒有見過,跟兩個老頭(另一位是“副總統”謝東閔)握握手,何以激動至此?輪到我的時候,我特意示好,說:“總統”你好,我也姓蔣。蔣經國聽說不過一愣,旁邊的侍衛大概覺得於體制不符,就有點粗魯地用手臂把我隔開了。回家後我不大高興,父母就安慰我說:你願意跟他握手還搭講,真是看得起他,小蔣怎麼這麼不懂禮貌! 和眷村里“效忠領袖”與“官大一級”的鮮明階級意識不同,我成長過程中遇見的從大陸流亡到台灣的難民好像對台灣當局都是牢騷滿腹,談到當時的“民族救星”更是意見比敬意多。既是難民,可能應該也有生計之憂,可是他們碰在一起卻很少聊油錢米價,反而喜歡讀他們不大相信的報紙,交換小道消息,和分析時勢;彷彿身在鄉野,卻覺得廟堂之事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自己可以置喙。等我長大後反芻才想通,原來這群人是經濟社會中的“士大夫”或“中產階級”。同是難民,雖然不是富貴的“上流社會”,他們卻或有文憑,或有技能,即使在難中,基本的飽暖問題還是可以得到解決,就有餘力繼續“生活”。

他們在自己的小世界裡,追求事業、愛情、婚姻,喜歡和朋友分享對人生的期望和想法;他們也關心大世界裡的經濟、政治,和時局,很長的時間他們都在擔憂“老美”隨時會放棄彈丸之地的台灣,好像他們相信第七艦隊還勝於保衛“復興基地”的國軍。他們講起領袖並不比今天在電視上罵馬英九像罵兒子一樣的名嘴更仁慈,對軍人和他們的眷屬也都沒有什麼崇敬之意,反而會指名道姓地怨怪哪位將軍不會帶兵要為打敗仗負責任。生活中娛樂顯然對這些“難民”很重要,他們上館子、聽戲和看電影;友誼也很重要,他們老是聚在一起怨天尤人或者八卦配對。除了時空不一樣,他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都和如今的中產階級沒什麼不同。這些人遭逢亂世,其中有些際遇比我寫的小說還離奇。

從中產階級社交圈衍生出去的,有依附他們為生的服務業,和他們為之提供知識和技術的達官貴人階層。 服務業階層的難民可能受教育程度比較低,求職的通路受限;聰明或有技能的就賣手藝或做小生意,老實或沒有文憑卻有力氣的可能當僕役或賣苦力。他們的時間更多花在為衣食謀,沒有時間和書本知識搞些風花雪月,人和人之間的感情就也更火辣直接。我還記得我到了快三十歲才發現文盲跟非文盲的世界有多麼不同。我開始回想生命中曾經擦身而過的幾位不識字的長輩,遐想他們跟著一九四九年的難民潮來到台灣的無奈和際遇。他們也曾在我童年的某時某處短暫出現,他們不是我父母親侈談天下事的座上客,我應該對他們的了解很有限,可是我的記憶和想像卻忍不住要去捕捉他們的身影。

等我到了海外求學並且定居,發現原來很多和我父母一樣的“民國素人”在天下大亂時沒有去台灣,他們直接去到了世界各地,他們在民國的社會階級更往上層,很多昔日王謝流落異鄉,後代也就成了你我身邊的尋常百姓。我的思想也跟隨他們的足跡四處流浪與尋訪。然而我直接認識的其實有限,我瞎編胡寫,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很難說清《民國素人誌》裡的人物究竟有多真實?講的是“素人”的事,寫的時候實非“素描”。故事雖屬拼湊和虛構,我創作時,人物的一生卻歷歷在目,他們的英靈也與我同遊天地。我清楚地知道他們從哪裡來,會到哪裡去,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了什麼樣的痕跡。 我不能具體地指出我的父母,和他們的朋友,或者在我童年時曾經閃過的身影,都出現在哪一個故事裡。可是那一雙無邪小女孩的眼睛卻跟著我的上一輩走了一遍他們的民國。然後,我花了大半生反芻、追尋,和思考,等到浮生百年才開始訴說。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