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親愛的安德烈

第5章 三、逃避國家

親愛的安德烈 龙应台 1363 2018-03-18
兒子寄給龍應台的信——讓我自由吧…… MM: 記得兩年前,我和朋友擠在法蘭克福的羅馬廣場上——起碼有五千人在那個小廣場上。我們用力揮舞手裡一支巨大的國旗,五千人在等候從韓國和日本參加世界杯足球賽回國的德國國家隊。人們唱歌、鼓掌、有人流下眼淚。 在那之前一個禮拜,我們守在廣場上,大概也有一千多人,守在廣場上一個超大屏幕前,看決賽。所有的人都在喊,在唱,在哭,在笑。 好奇怪——好像突然之間,作為“德國人”是一件被容許的事。更奇怪的,你竟然還可以流露出你的身份和你的感情來。 從哪說起呢? MM,你知道爸爸是挺“愛國”的——你曾經不以為然;而他的愛國,我想和爺爺有關。爺爺,他的父親,在蘇聯戰場打過仗。他的叔叔,在從列寧格勒撤退的大雪地失踪。所以我其實受到爸爸某個程度的影響,可以說是以德國為榮的,但是因為納粹的歷史,我很小很小的時候,就知道這種“榮”的情感不可以流露出來,是“錯誤”的。你記不記得,我小學的時候就很喜歡看各種統計指針,每次看到在什麼指針上德國被列入世界前十名,就很高興,甚至還包括甚麼“欠債最多”前十名。好像也很光榮,反正不懂。

所以從小,一方面在關心自己的國家,以它為榮,另一方面又要表現得很冷淡,很壓抑,像拔河一樣,有一種緊張,要小心翼翼才能不說錯話。覺得德國是個不錯的國家這種感覺是沒有人敢顯露,大家都要藏起來的。在別的國家你常 看到國旗,德國很少;國歌也很難聽得見。我記得,MM,當你發現我們小學的開學典禮在教堂舉行,你大吃一驚。意思是說,不是政教分離嗎,怎麼在學校有宗教影響? 你有沒有想過,MM,那是因為,德國人逃避“國家”這個東西,以至於宗教都顯得比較“安全”。逃避“政”,所以“教”就凸顯了。 在這種與“國家”保持距離的文化和教育中長大,我看見它的優點: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真的很少很少愛國宣傳的影響;當你對“國家”抱一種不信任的時候,你比較能夠冷靜地去分析它的問題所在。

可是最近幾年,年輕人,我這一代人,對這種老是小心翼翼、老是怕做錯事說錯話,老是要保持“政治正確”的行為和思維模式,開始覺得煩了。很多年輕人開始說,我要做我自己想做的,說我自己想說的,讓我自由吧,我受夠了。 我不是社會學家,但是我覺得,世界杯足球賽對德國的集體意識有巨大影響。譬如說,在一九五四年的世界杯比賽,德國出乎意料地贏了當時一直稱霸的瑞士隊。你想想一九五四年的德國人自信心多麼低落,自我感覺多麼壞,二戰才結束沒多久。這場比賽使德國人重新發覺,咦,我沒那麼糟,我還行啊。 這一兩年來,我有個感覺,好像德國文化像浪頭一樣起來——我說的當然是流行音樂、時尚、電影等等通俗文化。好萊塢文化本來也籠罩一切的,但是最近,突然有好多德國電影,譬如“再見列寧”,還有“曼尼圖的鞋子”,大大走紅。一群很年輕很傑出的德國演員,突然出現。還有流行音樂,本來只聽美國音樂的我們,也開始聽起德國的創作了——

我得走了,因為練球的時間到了。不是我自己踢,每個星期六是我當教練。你不要笑,MM,這群孩子足球員,我從他們四歲開始教,現在他們六歲了,非 常可愛,教他們踢球能讓我自己放鬆,忘記功課的壓力和任何不愉快的事。跟他們一起使我很快樂,更何況,我覺得我對他們有責任呢。 給你“偷窺”一下我和一個美國朋友昨晚的MSN交談,你可能覺得有一點意思。路易斯跟我同年,在波士頓讀大一。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