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品中國文人

第79章 魯迅十

品中國文人 刘小川 2011 2018-03-18
魯迅的思想是緊湊的,表達思想的文字卻是鬆散的、隨意的。他從不搞甲乙丙丁式的歸納梳理,更不建構理論體系。思想有它嚴格的隨意性、模糊性。蒙田、尼采、維特根斯坦常以斷想的方式道出真知灼見。孔子也如此。語絲與洞見、斷想與真知灼見有著對應關係,像一對上帝首肯的情侶。文化表述的條理化,清晰化,是人文領域向自然科學的研究及表達方式俯首稱臣的一種結果。西哲早已證明:條理化並不啟人思。而漢語更具有特殊性,多歧義,講韻味兒。意韻這東西是超乎邏輯的。古典文論重點評,魯迅論創作也常常只言片語,像是隨口說出,卻被人們無數次地引用。比如他談寫作:無非是多看多寫,別無捷徑。他是不相信“文章作法”的。文字藝術無師承,李白的兒子不寫詩。魯迅的“白描”功夫十分了得,備受推崇,換了別人可能會總結出幾大篇,可是他只有短短的一句:少做作,去粉飾,存真意,勿賣弄。

話雖簡單,做到卻很難。 魯迅有性苦悶,這不用迴避。四十幾歲還單著。他對弗洛伊德的反應的激烈程度,也許倒指向了他的性苦悶。精神界之戰士對傳播迅速的“精神分析學”有抵觸情緒。這也不奇怪。德里達曾被記者問及如果讓他去追問他的老師胡塞爾和海德格爾,他最想問的是什麼?德里達回答:他最想問的,是兩位頂級哲學大師的性生活。 西哲們對身體、對身體所衍生的意志-心理層面的東西的追問由來已久。 筆者能力有限,只能提一些問題,談一點直覺。學魯迅,就是要把想到的問題和盤托出。 “問題”形成的過程中會顯現某些原初的東西,不能等到問題的圓滿解答。梳理問題的過程,也是剔除原初之物的過程。對此深有體會的伯蘭特.羅素說:一流的、具有原創性的文章常顯生澀,猶疑,模糊,而流暢圓熟的文章都不是一流文章。

事實上,圓滿解答、清晰梳理也可疑。 值得警惕的是:把魯迅先生的私生活弄成低級趣味,拿去賣錢。 眼下,人的單向度趨勢問題很嚴重。人對金錢過度敏感,必定導至對生活中大量有價值的美好事物的麻木、陌生,以至於反感抵制。現實感相對於唱高調,原本是好事,但一味的現實、實惠、實用,使曾經有過的社會生活的廣闊的現實局面趨於逼仄,逼仄成定勢,人就難辨人為何物了。換言之,那些最講現實的人往往最不“現實”。對他們來說,現實已經是:收縮與遮蔽的同義語。不學習,不長進,不思索,不關懷,人是看不見生活的。生活有它不停地移動著的地平線,要么延展,要么收縮。是生活的廣闊的參照物才使生活成為生活,是生活的完整性、生活之意蘊層才使生活成為生活。沒人可以宣稱例外。

全面發展的“那個人”,我們似乎很少見了。也許是個“螺旋式上升”的過渡期。著眼於未來吧。 上海陳嘉映教授為《希臘精神》一書作序說:“在希臘人看來,只有全面發展的優異個人才有個性,而我們今天所說的個性,常常只是有點怪異而已。對希臘人來說,僅僅個性,僅僅是我的,僅僅表現出自己與別人不同,是毫無意義的。個性有一個廣泛的目標,那就是城邦的福祉和更高的生存。” 陳嘉映教授是說:有點怪異的個性根本就不是古希臘人所理解的個性。眾所周知,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並且在許多核心層面遠勝於現當代的西方社會。 更高的生存,卻必須從眼前做起。比如正視和直面:公正問題,環境問題,道德問題,誠信問題,技術主義及消費主義問題。網上有個寓言式的悲涼笑話,說是信任危機已經嚴重到一個人的兩隻手互不信任。陝西電視台“西鳳開壇”欄目,最近專題討論,涉及信仰、信念、信任三個危機,直指金錢對社會的腐蝕。而我生活的周邊,一些地方的很多人,包括孩子,生活中單剩網癮與牌癮;甚至三歲小孩兒也有玩牌高手。人與人相遇,幾分鐘之內就要進入“刺激”狀態,否則他就百無聊賴,就無聊給你瞧瞧。真該有幾位人類學家來做做“田野調查”,看看那大街小巷無數的牌莊茶樓,那煙霧,那爭吵,那算計,那無名的惱怒,那死打爛纏,那脫口而出的污言穢語,那消除了無聊之後的更深的無聊……賭桌上網癮中滋生些什麼東西是不言而喻的。比如親朋幾年不見面,見面就奔牌桌,不是你掏我的錢就是我掏你的錢。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促進,早已無從談起。

年紀輕輕的坐下去,白髮蒼蒼的站起來……而據我所知,不少有過這樣或那樣追求的人是很不情願整日坐到牌桌上去的。他們春夏秋冬周而復始地摸牌算牌出牌,內心焦慮著茫然著絕望著。 而慾望的惡性循環導至的坑蒙拐騙花招百端,本文只能一筆帶過……該打住了,該收場了。 失去長遠關懷的人是活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並且,日趨活在眼皮子底下,“昏天黑地在社會上混”。物化量化群體化,這化那化冥頑不化。頭頂的天空腳下的大地,氣候的變暖,人情的變冷,良知的缺席,誠信的退場,總有一些人年復一年麻木不仁,自欺欺人,油滑聰明鬼頭鬼腦沒個完。他們很忙呢,忙著去自私自利,去醉生夢死,去無聊,去煽動,去製造著別人的和他自己的“生存之逼仄”、“生命的陰暗麋集”。

好在,我們已經聽到了“軟實力”這樣的洪鐘大呂般的聲音。 九泉下的魯迅翁,您聽到這聲音了麼? 2008年2月12日改於眉山之忘言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