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品中國文人

第44章 杜甫六

品中國文人 刘小川 3926 2018-03-18
朝廷又亂起來了,朝廷不亂,好像它就不是朝廷。寶應元年(762)二月,唐肅宗患病,四月,唐玄宗病死。肅宗因父皇的死病情加重,他寵愛的張皇后、寵信的李輔國趁機作亂。這兩個人原系死黨,眼看皇權懸空,私慾在原有的基礎上又急劇膨脹,必欲除掉死黨而後快,大權獨攬。皇后與太監鬥,各下狠招。張皇后聯絡越王李系,準備對李輔國下手,豈料消息走漏,太監動作更快,帶兵衝進肅宗寢宮,當著皇帝的面,拖出皇后及越王,將其處死。宮中的嫌疑犯,一口氣全殺光,肅宗被嚇死在龍床上,追玄宗去了。太子李豫戰戰兢兢走向那龍椅,是為唐代宗。 宮廷大地震,瞬間波及全國,影響無數人的命運。六月,嚴武調任京兆尹,兼管修建兩個皇帝的陵寢。為皇帝建墳墓,可謂榮耀之至了,朝廷盛傳,嚴武把這件大事幹下來,就會當丞相。然而給皇帝修墓,也潛伏著不為人知的危險。嚴武年輕,欣然赴任。七月啟程,杜甫送他,一直送到綿州,寫詩說:

“公若登台輔,臨危莫愛身。” 杜甫送走嚴武,自己卻不能回成都了。成都府少尹徐知道發動兵變,把嚴武留下的官印搶走,自封府尹兼劍南節度使。少尹系副職,徐知道想正職想得發慌了,如同藩王想做皇帝,皇后想做皇太后。朝廷任命高適為成都新府尹,徐知道像個病毒似的發作了,他卻不知道,念頭一動死期到:僅僅過了一個月,他又被部將李忠厚殺死。這個取名忠厚的傢伙,比徐知道更瘋狂,殺戮成都百姓,血染長街。據杜甫描述,李忠厚有個嗜好,邊看殺人邊飲酒,談笑風生。 八月下旬,高適平亂得勝,進入成都。 杜甫七月底住到梓州(四川三台縣)去了。梓州李刺史請他去避亂,估計跟嚴武有關係。嚴武的好朋友,官員們都樂於接待。 李刺史調走了,章刺史繼任,對杜甫也不錯。杜甫一家人客居梓州。

十月,唐軍與叛軍在洛陽北郊決戰,雙方二十萬人投入戰鬥,殺得天昏地暗。唐軍勝,追殺窮寇,叛軍敗走范陽老巢,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吊死在河北灤縣的樹林中。安史之亂告結束,歷時七年多。安祿山史思明,分別被安慶緒史朝義殺死,這四個人,都想做帝王,顧不得什麼父子不父子,終於攜手去見閻王。 大亂像颶風般刮過去了,留下了統計數字:唐帝國每十個人當中有七個消失了。 龍椅害人。 而拖著老婆孩子東奔西走躲避戰火的杜甫,為我們留下偉大的詩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捲詩書喜若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後世學者對此詩讚不絕口。它能打動每一顆流浪的心。

可惜封建時代的學者們,幾乎從不追問權力。傑出如司馬光,寫下洋洋數万字的“安祿山之亂”,卻不能越過皇權展開強有力的思考。權力的本質未能得到揭示,悲劇就要重演。 讀書人的話語空間萎縮到註六經、搖頭晃腦念古文吟詩作賦。唐宋以後,詩歌的博大雄渾幾近絕跡。詩與思不接軌,末路自會呈現。 杜甫為何喜若狂?因為他壓抑得太久了。年過半百不算太老,青春作伴好還鄉,想到還鄉,他把十年前就掛在嘴邊的老字扔掉了。一般認為青春作春光解,白日對春光更工穩。 學者指出,詩中連用六個地名,不覺得堆砌。此無他,蓋因氣韻貫穿所至。 杜甫還鄉心切,可是嚴武又回到成都做府尹了,寫信邀請他,令他左右為難。和妻子商量,決定還是去成都。

浣花溪畔的草堂,經戰亂面目全非,杜甫回家動手收拾,全家忙了幾天,嚴武派人相助。杜甫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情緒蠻好。他收拾庭院的時候還說:“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也許隨口吟出,卻被後人廣泛引用。 不過,老吃閒飯心裡也不踏實,杜甫到嚴武手下做了檢校工部員外郎,掙錢養家。 “杜工部”的稱號由此而來。由於嚴武向皇帝上表舉薦,杜甫身佩御賜的緋魚袋。按規矩,上班要佩帶這東西,於是很多急於進身的年輕人看他不順眼:這糟老頭子神氣個啥呀? 吐蕃軍又作亂,一度攻陷長安,兵犯四川,嚴武忙於軍事,杜甫卻在他的政府裡受盡窩囊氣。仗打完了,嚴武回成都,杜甫提出辭職。嚴武同意了,讓杜甫回草堂歇著。反正有他在,杜甫一家人的生活能維持下去。

沒過多久,嚴武竟然暴病身亡。 三個月前,高適也病死了。包括房琯在內,三個能幫助杜甫的高官,在很短的時間內相繼死去,對杜甫是個意想不到的沉重打擊。一家人怎麼活下去?國難到了頭,家難無時休。草堂前一棵兩百年的老楠樹,居然被川西壩子上的風刮倒。秋風它得寸進尺,欺到房頂上,“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 此間杜甫寫詩,哀聲不絕。他考慮遷徙,像一隻經驗豐富的老候鳥。 765年的五月,正是蓉城群芳吐豔的時節,杜甫一家人又出發了。 他打算坐船先到夔州(奉節附近),再向荊州。 船過眉州(今眉山市)、嘉州(今樂山市)、渝州(今重慶),孤舟千里,順江而下,走了四個月。眉山樂山風光好,他多半滯留過,卻沒有留下一首詩,可見心情鬱悶。他瞄準鬱悶寫詩,留給我們的是千古名篇《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隨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這首詩是杜甫的自畫像。嘆息的聲音是巨大的,如明月擲入大江。古人針對這類大情緒發明了一個詞,叫浩歎。 杜甫在夔州待了兩年,沒錢,走不動。他種地賣藥糊口,全家總動員,能填飽肚子,只是不停地換地方,兩年搬了五次家。大兒子宗文非常能幹,養了六十多只烏雞。楊氏種萵苣,卻長出一地野莧菜。杜甫醉後騎馬逞能,從白帝城馳下三峽之一的瞿塘峽,墜下馬來,很多人上門探望,令他感動不已。 他寫《負薪行》,描繪當地風俗:夔州處女發半華,四十五十無夫家。更遭喪亂嫁不售,一生抱恨長咨嗟。土風坐男使女立,男當門戶女出入。十有八九負薪歸,賣薪得錢應供給…若道巫山女粗醜,何得此有昭君村?

杜甫緩得一口氣,投入生活的熱情立見高漲。 他在夔州寫了四百多首詩,各種體裁都有。也許他自知年老體衰,下決心和死神賽跑。七言,五言,律詩,古體詩……他空前地錘煉詩歌形式,用不同的形式瞄準內心的節奏。他說:“老去漸於詩律細”,內心波濤洶湧,形式就是內容,呈現為大器渾成的狀態。後世學杜詩者易得皮毛,是因為刻意將形式剝離開。沒有足夠的人生體驗,單靠格律走詩途,如何走得暢通? 杜甫的博大精深,是一生磨難所至。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此間佳作如雲:《秋興八首》、《詠懷古蹟五首》、《最能行》、《壯遊》……最具代表性的,是被譽為“古今獨步,七言律詩第一”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青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此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詩寫於重陽節。渚:水泊中的小洲。落木:落葉。多病:杜甫此時患多種疾病,所以停酒了。他患糖尿病、肺病、風痺,牙齒半落,耳背眼花。據說寫完此詩後,左耳完全失聰。他完成了自己的“命運交響曲”。 受苦受難如杜甫,古今中外藝術家,找不出第二個。荷爾德林瘋掉了,蘭波、策蘭自殺了。杜甫活著。 真不忍心提他的疾病。 768年初,杜甫下決心說:“正月中旬,定出三峽!” 他把辛辛苦苦開闢出來的四十畝果園送人了。 一家老小上船,順江東下。送行的夔州朋友多達數十,有人還是剛認識的。杜甫默念:永別了,朋友們。 兩行濁淚是悄悄抹去的。 千里江陵一日還…… 杜甫投奔江陵的一個從弟,安頓家小。為生計跑官府,求個一官半職,可他太老了,沒人理他。門都不讓進。

宗文給他叔父杜觀寫信說,連糠菜粥都吃不上了。杜觀不露面。本來說好在江陵匯合的。 英雄末路。杜甫寫詩,念叨阮藉的名字。阮藉名言:世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英雄不停地逃難。移居公安縣,也是投奔朋友,但是公安治安太差,大白天搶人。杜甫再移衡州,即今之衡陽。 這匹老馬識得路途。有趣的是,杜甫一生愛馬。李白自比鯤鵬。鯤鵬扶搖上高天,瘦馬艱難行大地。 登岳陽樓,顫抖的手寫下中國人永遠傳誦的詩篇: 昔聞洞庭水,今登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戒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浮:極言五百里洞庭湖氣勢宏偉,彷彿整個宇宙浮於其上。戎馬關山北:唐軍仍與吐蕃軍激戰於隴右、關山一帶。

洞庭氣勢,盡在此詩。嘩嘩流淌的憂國淚,使“祖國”一詞,矗立在後世中國人的心中。 衡州的故人韋之晉到潭州做刺史,杜甫又奔潭州(長沙),希望在他手下謀一份差事。兩個兒子沒工作呢。楊氏帶著七八歲的小女兒到佛堂祈禱。 然而韋之晉忽然病死了。 杜甫仍未絕望:潭州有他的舅舅,有崇拜他的詩劍雙絕的年輕人蘇渙。詩人住下來了,忙著開荒種菜、種糧食、打聽何處能採藥。十幾年顛沛流離,他很有經驗了。戰亂死了那麼多人,他全家平安。清明節,偕同蘇渙、宗文泛舟湖上,杜甫幽默地說:“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他已經看不清花色了,五顏六色連成片,這也挺好。船在波中搖晃,彷彿置身雲端。 過了一個月,潭州驟起兵亂,兵馬使和刺史打起來了,全城百姓倉皇逃走,杜甫一家人捲入其中。 到衡州找到那條船,可能就是出三峽時坐的。船體還算堅固,幾個月前託付衡州的朋友照看。老夫牽老妻,兒子扶小妹,上船等於回家,飄向耒陽縣。偏遇七月大洪水,船停在小島旁,離耒陽城四十里。縣令曾得他一封書信,派人尋找他,送來幾十斤牛肉和幾壇美酒。杜甫已餓了五天,僅存的一點食物都分給兒女了。牛肉味道不正,管它呢,全家人歡天喜地,還圍著酒壇子肉盤子跳舞。過了幾天,耒陽縣令又派人找他,卻只見洪水不見船。縣令聞訊大哭,在城北二里處壘起一座墳,紀念他愛戴的苦命詩人。 其實杜甫還沒死。他的老船飄在湘江上。他還想回洛陽,走長安。但是腹中疼痛,吃什麼拉什麼,服藥就像吃毒藥,大汗不止,忽熱忽冷。風痺嚴重,他已經站不起來了。他咳嗽不止。江風怒號,船身劇烈搖晃,他伏枕寫下最後一首詩:《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 這個人,至死還牽掛親友。更牽掛他的國家: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