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品中國文人

第42章 杜甫四

品中國文人 刘小川 5492 2018-03-18
安祿山是胡人,生得高大肥碩,體重三百三十斤,“腹垂過膝”,時常顯得笨手笨腳,對人憨笑。他是唐玄宗封的惟一的異姓王,身居三鎮節度使,手下兵力是唐軍的三分之一,並且胡兵胡將多,驍勇善戰。他的一舉一動,表明他對皇帝絕對忠誠。他拜楊玉環為乾娘,出入后宮,跪獻奇珍異寶。玄宗親切地叫他“祿兒”,以拍打他的超級大肚子為樂。 唐朝數州為一鎮,節度使總攬軍政大權。 右相楊國忠,卻不喜歡安祿山,兩人常在皇帝面前鬧彆扭。楊國忠看出安祿山想謀反,屢次提醒玄宗,玄宗不聽。楊國忠動員太子李亨和左相韋見素進諫,玄宗還是不聽,認為楊國忠和安祿山搞不團結。楊國忠固然是奸臣,卻不似他的前任李林甫是百分之百的奸臣。安祿山謀反,這件唐代最大的禍事,他始終清醒,令人詫異。的相關記載很詳細,筆者讀罷掩捲而嘆:如果楊國忠和安祿山並非政敵就好了,玄宗聽了他的話,三千萬條性命可保平安。

問題出在玄宗。這老皇帝,迷糊得非常厲害了。迷神仙,迷讒言,迷楊玉環的玉體。他在位數十年,統治天下麻木了,甚至厭倦了。如同一個長期不患病的人,對疾病似乎並不反感。或如一位安全行駛超過十萬公里的司機,可能由於“死亡本能”,潛意識趨向一場交通事故。總之,唐玄宗的麻痺思想值得研究:動用包括存在論、心理學、精神分析在內的諸手段瞄准他,而不是僅僅依賴教條甚多的歷史學。 安祿山反,也是事起倉促。他本打算等到皇帝駕崩再起兵,有兩個高級幕僚慫恿他,刺激他的野心。此二人,名字怪怪的,一個叫高尚,一個叫嚴莊。二人合力,為安祿山製造當皇帝的幻覺,於是,安祿山也迷糊了,提前造反,不顧他的兒女還留在長安。他率軍殺奔洛陽,得知兒子被腰斬,女兒被賜死,竟大慟:“我何罪?而殺我子!”為報仇,他當即殺了一萬唐軍降卒。鐵騎所過之處,見城屠城,燒房子,淫婦女,搶珠寶,侵略者歡天喜地。城市與鄉村,大路小路,“茫茫走胡兵。”

史思明也是胡人,乾瘦,精明,擅長軍事。一胖一瘦兩個大魔頭,橫掃半個中國。僅三十三天,洛陽淪陷。 初,河北二十四郡紛紛亮白旗。首先奮起反擊的,倒是以書法知名的平原(今山東平原縣)太守顏真卿,對來勢洶洶的叛軍全然不懼,七千勇士殊死抗敵,並傳檄諸郡,共築長城。稱他“首唱大義”。唐玄宗聞訊,狂喜,在宮中跌跌撞撞,大呼顏真卿的名字。 然而六月八日潼關一破,二十萬唐軍全線潰敗,皇帝在長安待不住了,逃往四川。出京城狼狽之極,楊國忠跑到街上買來一塊粗面燒餅,他一陣狼吞虎咽。嬪妃子孫抓飯吃,搶飯吃,老玄宗坐地長嘆,涕淚交流。走到馬嵬坡(陝西興平縣境內),禁衛軍譁變,殺楊國忠,支解其體;以鈍器猛擊左相韋見素頭部,腦血迸流,僥倖逃脫性命。 “六軍不發無奈何”,玄宗賜死楊玉環,一代佳麗吊死在佛堂內,紅顏苦掙扎,裙裾隨風起,宛如變調的“霓裳羽衣曲”。

杜甫一家人,於天寶十五年的暮春加入逃難的滾滾人流。西北黃土地,百萬難民經不起一點風吹草動,望風而逃,今日向北明日向南。杜甫跌入荊棘叢,摔傷了腿,爬行艱難,老婆拉兒子推,半天前進一百米。眼看落入胡兵手,幸虧一個侄子,騎馬奔出老遠了,又返身尋他救他。如果侄子只顧逃命,杜甫兇多吉少。 一家人在陝西境內亂躥,小女兒餓得大哭,惹來猛獸長嘯,所幸難民人數多,猛獸也躊躇。夏季雷雨大作,山洪又來了,很多人往樹上爬,有膽小的,數日不下樹,擔心洪水突然襲來。杜甫與楊氏拖著二男一女,泥濘中連滾帶爬,到鄜州(今陝西富縣)的羌村,群山環抱,驚魂稍定。鄜讀作夫。 玄宗“幸蜀”,跑到成都去了。皇權懸空,太子李亨急於上台,在寧夏靈武稱帝,是為唐肅宗。杜甫既已安頓家小,聞訊後立刻啟程向北,隻身走延安,欲出蘆子關(陝西橫山附近),投奔靈武。

戰亂顯忠誠,“葵藿傾太陽”,杜甫走荒山過野嶺,揮劍開路,躲避豺狼,跟猴子爭野果。奔向君王的力量如此之大,為國,為家,也為一己之前程。 杜甫千辛萬苦,白天走小路,半夜潛入官道急行軍,還是被胡兵捉去,押送長安。他又老又瘦又髒,頭髮鬍子白且亂,叛軍審問他,審不出一個所以然。他官小,名氣小,沒人認識他。而王維、鄭虔等人反因知名度高,羈押在洛陽吃盡苦頭。 叛軍關他一段時間後,把他放了。 杜甫困在長安,不敢出城。時在九月,長安淪陷近百日,大屠殺已經過去了,劫後的京城慘不忍睹,到處都能聞到屍體的氣味兒。斷垣殘壁下,曲江渭水中,頭顱、斷肢橫陳,腫脹屍身飄浮。大屠殺發生在炎夏,艷陽照著成千上萬的屍體,街巷堵塞,渭水不流。胡兵殺漢人,連嬰兒都不放過。腐爛的屍身臭氣熏天,胡兵又驅使漢人清掃戰場。城北的皇宮禁苑、富人區,死者堆成山,從嫵媚的小姐、嬌生慣養的後生到儀表堂堂的老貴族。

胡人殺富人更過癮,用大批駱駝運送珠寶,送往范陽老巢。 唐玄宗出逃時,只帶了少許親信:皇帝的行踪要保密。王公貴族,消息欠靈通的,未及逃走,落入叛軍魔掌。長安這一劫,殺掉多少皇室宗親高官大賈,史料沒有確切數字。胡人以此威懾長安百姓。但事實上,幾十萬長安人沒有被嚇倒,抵抗運動迅速展開,襲擊侵略者,騷擾佔領軍,下毒,放火,散佈官軍的勝利消息……為唐軍名將郭子儀的大規模反攻作呼應。 杜甫大半個冬天躲在沒人住的房子裡,春日入夜溜出去,沿曲江潛行。憶及京都繁華,哭聲陡起,又急忙捂緊嘴巴。 杜甫寫下著名的《哀江頭》: 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昭陽殿裡第一人,同輦隨君隨君側…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

此詩哀悼楊貴妃,不是諷刺、更不是揭露楊貴妃。注家偏要曲解,委實莫名其妙。楊玉環葬於渭水之濱,而玄宗遠在劍門關內,彼此永無消息。後來白居易寫,哀憐相彷彿,顯然受到《哀江頭》的影響。清朝學者喻守真說,兩首詩可以互讀。 杜甫又寫《哀王孫》,對落難的皇家子孫滿懷同情,但諸多杜詩選本不取。把杜甫眼中的苦難加以分類,有失公允。國家民族遭劫難,富人的死,一樣值得哀憐、哀悼。 杜甫憂思廣大,能看見普天下的苦難。品讀他,這是一個要點。 唐軍與叛軍激戰於陳陶,丞相房琯指揮的四萬人幾乎全部戰死,杜甫悲憤之極,寫下《悲陳陶》:“孟冬十月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群胡歸來血洗箭,仍唱胡歌飲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

四萬良家子,從早晨拼殺到黃昏,鮮血染紅了河流。而群胡得勝回城,唱胡歌飲美酒,腰間利箭,像血洗過一樣。 妻子兒女在鄜州,生死未卜,杜甫寫《月夜》,鐵石心腸的男人,讀了也會辛酸: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女兒,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依虛幌,雙照淚痕幹? 虛幌:薄窗簾。杜甫這首名作,寫妻子楊氏在羌村的感受,閨中一詞,卻透出他的無限愛憐。貧踐夫妻共患難,彼此的思念皓如明月。 《春望》,則是憂家憂國的經典之作: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慾不勝簪! 杜甫困長安近一年,情緒起伏,血脈賁張,寫詩十餘首,一半是名篇。他寫苦難,發哀聲,卻並不令讀者頹唐沮喪,表明他內心的強大。妻離子散,身陷叛軍,東躲西藏,飽一頓餓一頓,非但沒有擊倒他,反而激發他滾燙的靈感。詩寫得那麼好,表達如此深沉,技巧一派天然。這個病歪歪兩鬢斑白的瘦弱老男人,能量之大,誰能測量?

再說安祿山。這千刀萬剮的狗東西,謀反之初就遭報應:兒子安慶宗,女兒榮義公主,兩家人在長安被處死,幾十口剁成肉醬。狗頭軍師嚴莊,滅三族,兩百顆腦袋滿地滾。安祿山起兵不久腹背就長惡瘡,奇癢難忍,抓破了,臭不可聞,巨大的軀體像個垃圾桶。視力又急劇下降,不辨人與樹。他在洛陽稱帝,接受百官的朝拜,惡瘡發作,雙目突然失明,宦官李豬兒只得匆匆宣布退朝。百官大驚失色:這可是古今未聞的凶兆。安祿山朝思暮想的那張龍床,卻根本躺不下去。於是每日狂怒、咆哮,揮舞斧鉞追趕部下,將部下砍成兩段,然後仰面大笑。高尚、嚴莊、李豬兒都遭他毒打。他兒子安慶緒認為有機可乘,指使李豬兒,將一柄利刃捅入安祿山肥豬般的身體。 安祿山發兵進攻他的義父唐玄宗,沒想到死在自己兒子手上。他想當皇帝,兒子比他更想。那李豬兒,十歲就跟著他,伺候他,據說弄得一手好菜,把他養到一百七十公斤……

後來,史思明也是被他兒子殺死的。 惡有惡報。 而所有這一切,只為一把龍椅。安史之亂導至三千萬人喪生,屍體堆起來,超過珠穆朗瑪峰。安祿山史思明,都是絕頂聰明的人,只因私慾無限膨脹,帶給全國血光之災。 羅素曾形容拿破崙說:這個人,不過是擁有讓人死掉的聰明……在今天的法國,維克多.雨果的聲譽,遠遠勝過拿破崙。 杜甫享有的聲譽,應當在秦皇漢武之上吧? 這話題後面再談。 唐軍在郭子儀的帶領下,接連打勝仗。肅宗李亨從靈武遷到鳳翔,離長安很近了。杜甫心情激動,初夏溜出城西的金光門,奔向皇帝。他步行數日,晝夜疾走,穿過唐軍與叛軍對峙的地帶,從一座山偷偷爬到另一座山,耳聽豺狼叫,眼見鬼火明。時隔多年,杜甫想起這一幕還心驚膽戰。

他麻鞋破衣拜見天子,很快被封為左拾遺,是為諫官,又稱言官,專門負責向皇帝進言、講真話。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職位。朝廷人材奇缺,像個草台班子。杜甫機會來了,只要認真幹,揣摩皇帝的心思,幾乎不愁升遷。 丞相房琯打了敗仗,他的政敵趁機誣陷他,告他貪污。戰爭時期,丞相是不能貪污的,肅宗下令查辦。杜甫剛上任就碰上這檔事兒,經過縝密調查,認定房琯冤枉,於是上書給皇帝,言詞鏗鏘如他的詩作。皇帝大怒,轉而查辦他,幸虧有人講情,才勉強保住官職。 官場恩怨糾纏,杜甫不知深淺,挺身而出,將好好的前程毀於一旦。皇帝從此對他印像不好。這位一生忠君的臣子,卻於政治隔膜,不懂官場的所謂遊戲規則,壯懷激烈,“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他的失敗,和李白大同小異。 任左拾遺百餘日,忽然無事可干。他被冷處理,沒資格進言了。於是想到親人—— 八月,杜甫告假探親,皇帝恩准。 皇帝二載秋,閏八月初吉。杜子將北征,蒼茫問家室… 東胡反未已,臣甫憂憤切。揮涕戀行在,道途殊恍惚… 從鳳翔到鄜州羌村,六、七百里山路,杜甫寫詩,題為北征。全詩七百言,僅次於晚年寫的《壯遊》。蒼茫問家室,意境渾闊,映照“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杜甫一生寫了三首長詩,有如三條波瀾壯闊的大河。 杜甫仍是步行,無馬可騎,只是麻鞋換成了布鞋,一襲青袍權作官袍。日行數十里,他可能走了二十多天。與親人闊別近一年半,路上的心情可想而知。有個僕人跟著,年齡小他一半,卻苦於追趕他,上氣不接下氣,還追不上。走過的村莊人煙稀少,野狗爭屍,烏鴉亂飛。 “夜深經戰場,寒月照白骨。”可是官軍畢竟打回來了,收復兩京指日可待。 杜甫逃出長安時,不是急於回家,而是奔向皇帝,可見他求仕的意志是何等堅決。眼下官職在身,回家也讓妻子高興。楊氏帶著三個孩子待在山溝裡,她太苦了。 差點在鳳翔獲罪那一層,他將瞞下。 杜甫走累了,柱杖小憩,迎著初秋的山風掉下幾滴眼淚,卻又展露笑容,掉頭追趕落日。 群山綿延,杜甫瘦而高的身影漸行漸遠…… 《羌村三首》,記錄這次赴羌村與家人團聚。 崢嶸赤雲西,日腳下平地。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 鄰人滿牆頭,感嘆亦歔欷。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崢嶸:形容雲海如山峰。歔欷:噓唏。 描繪亂世的親人重逢,杜甫這首詩,平實而感人。一句“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包含了千言萬語。 “相對如夢寐”,傳達出隱而不露、欲訴還休的酸楚。 《羌村三首》都是上乘佳作,其二雲:“群雞正亂叫,客至雞鬥爭。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清…”榼:酒器。杜甫在羌村待了兩三個月,寫詩有淵明之風。我是這麼感覺的,不知杜詩的讀者們是否認同。 長安收復,老皇帝新皇帝相繼返京,外逃的官員也紛紛回來,七零八落的統治階層又抱團了,又開始新一輪的傾軋。邀功,擠兌,陷害,百態紛呈。 杜甫舉家遷長安,過了一段安穩日子。他官小,沒人來擠兌他。王維、岑參、鄭虔等人與他同在兩省(門下省、中書省)任職,詩酒酬唱,不亦樂乎。戰爭還在繼續,安慶緒把帝位讓給史思明,史思明鬥志高漲,幾次和郭子儀戰成平手。而杜甫在京城痛飲美酒,有當代學者就批評他不關心人民。這位學者的言下之意是:如果換成他,每一分鐘都會想著苦難中的人民,不喝酒,不娛樂。然而情緒有起伏,有其自身的規律,杜甫若是按照他的公式生活,早都痛苦死了。我們最後讀到的,只有羌村三首,沒有三吏三別…… 杜甫的好日子一晃而過。李林甫、楊國忠死了,朝廷又冒出一個宦官李輔國,把持朝政排除異己。杜甫被視為房琯一黨,貶到華州(陝西華縣)任司功參軍,管禮儀慶典,醫療教育。似乎權力大,其實不然,那華州原來是沒人去的窮山溝,辦公桌上蝎子爬,蒼蠅蚊子滿天飛。積壓了幾個月的公文堆到杜甫手上,使他衝到山崖邊發狂大叫。 叫完了,清掃辦公室,趕走蝎子和蒼蠅,埋頭工作。 史料記載,杜甫在華州的工作卓有成效。 洛陽也收復了,楊氏帶著孩子回洛陽老家:首陽山下那幾間窯洞。次年初,杜甫把華州的事務大致理順,向州官請了假,千里迢迢赴洛陽,住了不到一個月,又匆匆返回。 可是戰局多變,三月,史思明再次攻破洛陽城。相州(河南安陽)大會戰,六十萬唐軍全線潰退,每過一地,搶掠民宅,州官縣官止不住。杜甫正在返回華州的途中,目睹了大混亂。唐軍為補充兵員,又到處抓人,六十歲的老婦不能免。河南陝西,抓得雞飛狗跳,十室九空。 杜甫身為政府官員,自以國家大局為重,可是他的眼睛,無法忽略民間的苦難。相反,他看得很細,完全是設身處地,感受百姓所感受到的一切。毋寧說,苦難對他的吸引,大於山川美女。這個悲天憫人的偉大的男人,他的眼睛所承受的苦難,古今中外,罕有其匹。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