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食相報告

第46章 忍見其生,不忍見其熟

食相報告 沈宏非 1697 2018-03-18
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生食,根據《三聯生活周刊》二零零零年二十二期的報導,北京某涮羊肉店“像西瓜一樣好吃”的生羊肉片備受食客歡迎,即使在得到生物病毒大舉入侵人體的警告之後,飯店的老闆仍然辯稱:“哪兒沒有細菌?吃點細菌還能提高人的抵抗力呢。” 自從利維-斯陀(C.Levi-Strauss)在《神話學》第一卷《生食和熟食》(《Le cru et le cruit》)成功地建立起“生的與煮熟的”、“新鮮的與腐敗的”、“濕的與乾的”這一套由對立概念組成的嚴謹的邏輯架構以來,人類的烹飪和飲食實踐,方才獲得了相應的話語和思辨上的支持。利維-斯陀的理論框架進一步鞏固了我們對於“生,乃屬自然範疇,熟,則屬於文化範疇”的認知。當然,吃喝還只是小事,利維-斯陀最大的貢獻,乃在於他以生食和熟食為一種經驗上高度可信的素材,發現並且建立了下列各層次上各對立組的對應關係:在食物層次上是“生的/熟的”、在聲音層次上是“靜默/音響”,在社會層次上是“自然/文化”、在宗教層次上是“世俗/神聖”,等等。

對於世界上絕大多數的飲食男女來說,《神話學》是一門無用的學問。不過,既然涉及到飲食,既然涉及到生吃和熟食,我們還是不難做出這樣的設想,生吃一塊豬肉,接著就拉了一下這一場結構主義的肚子:“生的/熟的”在生理反應層次上的對應是“拉肚子德/不拉肚子的”,而“拉肚子的/不拉肚子的”在聲音層次上的對應,是“靜默的/音響的”,或者是“濕的/幹的”。 單純從進化論的觀點來看,熟食是生吃的進步,而生吃則是對熟食以及烹飪的反動和否定,猶如強姦之與“你情我願的性交”,通姦之與“夫妻性生活”,等等。那麼,烹飪是什麼?烹飪是文明,是文化,熟食是烹飪作為工具理性的標誌性成果得以存在並發展的理由。否則,不僅取火技術所得到的歷史評價勢將大打折扣,普羅米修斯面臨著“三七開”的重新認識,最起碼,廚師以及家庭主婦的經濟和社會地位,不會比賣菜的或養豬的更高。

把生米煮成熟飯,似乎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衝動。事實上,從享受到健康,熟食的好處不一而足。大致上來說,生食經過烹飪,可以殺滅甚至致命的病菌,大幅度提升其在“色、香、味”之上的表現力,便於咀嚼、下嚥和消化。不過,自環保運動興起以來,熟食的傳統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生食的理論千頭萬緒,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未經烹飪(加熱)處理的食物,得以保有其豐富的天然營養物質,尤其是維持人體健康所不可或缺的活性生化酶(encymes)。換言之,人類完全可以不假烹飪,從生食中攝取最能為身體所吸收和消化的營養物質;二、烹飪過程不僅破壞食物中的天然營養物質,而且在消耗大量能源的同時尤造成了環境的污染。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目前在國內各地流行的大部分生食,皆不是出於健康的考慮,反而是對味覺以及飲食樂趣的精益求精。在某種程度上,食客們的求“生”慾望,更多還是為了體驗一種味覺上的陌生感及其對味蕾帶來的刺激。當然,生吃的過程也充滿了熟食所不能提供的“生趣”。

由哈佛大學教授蘭厄姆領導的一個人類學研究小組認為,人類在約二百萬年前學會的把蔬菜煮熟之技能,決定了今後生活中的一些至關重要的部分。這個小組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烹煮的發現,大大提高了植物的可消化程度及原始人進食植物的數量。地球上近半數的塊莖植物若非煮熟是不可進食的,而不少蔬菜只有在烹煮後才會釋出更多能量和營養,因而引致一百九十萬年前人類的腸、牙齒、體型及腦袋大小出現進化。此外,因分工不同,烹飪多由女性承擔,而女性烹就的食物又極易被男性盜取,前者便只好倚賴男性以收抗賊保食之效。蘭厄姆進而指出:“能以性魅力吸引某一威猛男性的女原始人,可更能免受盜賊侵擾。同時,女性間也出現了競爭,要更長期地保持其性魅力,好把其他女性對手比下去,保持男性繼續保護她們的興趣。概而言之,女性在身體曲線、終年可進行性行為等方面的特性,都始於原始人的熟食文化。”

儘管哈佛的偉大猜想有時免不了帶有某些“朱海軍”式的特徵,不過,這種說法還是令我感動,並且進一步堅定了我在不忘生吃傳統的同時把熟食進行到底的決心。什麼是對於人類由生吃而熟食之過程的最為恰如其分的評價?曰:生的偉大,熟的光榮。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