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上半截與下半截-"生活圓桌"文選
2000/04/11 三聯生活周刊作者:布丁 關於動力折書,大多是運動行為學,看的時候難免要對照著人來看。有時候,很多書就是這麼寫的,比如《攻擊與人性》,作者寫到第13章時對人類的大發議論,說如果火星上有個絕對公正的觀察者,他絕不會認為人類的行為是受智力指揮的,或者是受道義責任的指使的,人類的天性無理性可言等等。這些話很解氣,如果我看書的時候再斷章取義,那麼很容易從書中找到些有意思的句子,比如作者說“'正常'的觀念是整個生物學中最難下定義的一個觀念,但是同時很不幸地和它相對的'病理'觀念一樣是不可或缺的”。作者說,“整個生物學”,把人繞在裡面也無所謂。 《再創未來》這個訪談錄裡有個科學家是研究母猴子的,她說母猴子亂交是天性,可她又這麼說:“有時候,我有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媒體把我描繪成一個認為亂交合乎天性的女發言人。可是,如果你談的是人,而不是動物,我絕非這樣的代言人。”

看來,研究母猴子的科學家並不喜歡有“對照癖”的讀者,可惜,有此癖好的人還真不少。 最近,有一本書叫《野獸之美》,非常暢銷,副標題是“生命本質的重新審視”,我一看到這書名,心裡就嘀咕,這擺明了是鼓勵“對照癖”,否則,一本講畜牲的書犯不著有個特哲學的副標題。 從哲學角度看,人之所以有跟動物對照的癖好,無非是人也是動物的一種,想從中為人的行為尋出點兒因果關係來。可有的動物學專家說了,動物做事只問結果,沒有因為。法國人雅克-特雷莫蘭在他的《動物趣聞》中說:“當你在談論動物的習性時,請避免使用'因為'這個極其有害的字眼。”他說,“狗吃東西是因為他餓了”,這句話就很愚蠢,因為狗餓也可以不吃東西,可如果有另一條狗守在食物旁邊,狗就不管餓不餓都吃。特雷莫蘭的意思是,觀察動物如何生存,這最有意思。

我雖然一時戒除不了“對照癖”,但更願意接受特雷莫蘭的觀點,如果我要對生命本質重新審視,我寧願先審視一下雞狗猴豬什麼的,而不是通過它們審視我。德國人維托斯-德呂舍爾有本書叫《動物諺語辨》,他說,鴿子像徵和平,其實鴿子之間也有好勇鬥狠的事,只不過它們太弱小,侵害不了別人,驢不蠢,鰓魯眼淚怎麼了?鱷魚也有似水柔情。德呂舍爾講的這些故事,我愛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