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中國茶文化今古大觀

第43章 第八章今古茶詩下-3

中國茶文化今古大觀 舒玉杰 14193 2018-03-18
詠茶詞 秦巴①多佳茗,仙霧②舞銀毫。翠綠鮮醇嫩香飄,妖嬈體態披茸毛。午子山奇含柏翠③,龍安細旋碧玉條④。老樹新花放,百艷爭妍在今朝。 ——戊辰六月參加陝西省名茶開發研討會,秦巴霧毫被評榮占鰲頭,作此以慶賀。 八十三叟王澤農書於西安〔王澤農〕1908年出生,江西婺源人。茶葉科學家。 1925—1927年在北京農業大學肄業。 1931年畢業於上海勞動大學農學院。 1937年在比利時穎布露國家農學院畢業並授予農業化學工程師學位。歷任復旦大學茶葉組教授、茶葉專科主任,財政部貿易委員會茶葉研究所研究員,安徽農學院教授、教務長、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茶葉系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茶葉生物化教研究室主任,中國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中國茶葉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華茶人聯誼會顧問,中國農業科學院常務理事、榮譽理事等職。澤農先生長期從事茶葉教學與研究工作,是中國茶葉生物化學學科的創始人之一。曾發明灼燒法從茶葉中提取咖啡鹼,為茶葉的綜合利用開闢了途徑。由其主持和指導的“HCDJ—6紅茶光電揀梗機的研製”與“LCDJ—20綠茶光電揀梗機的研製”項目分別獲得安徽省科學技術成果三等獎和中央商業部重大科技三等獎。著有《茶葉化學》、《武夷岩茶土壤》、《茶葉生化原理》榮獲1977—1981年中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並發表過有關茶葉生物學論文數十篇。

〔題解〕戊辰六月研討會,是指1988年夏陝西省在西安市召開的全省的茶葉開發研討會。當時已八十三歲高齡的、當代中國著名的老一代茶葉科學家、中國茶葉學會名譽理事長、安徽農業大學茶葉系教授王澤農等諸多知名專家、學者出席了這次研討會。澤農老先生對陝西省提出的茶葉開發規劃與當前在茶葉科研、生產上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興,欣然命筆寫下了這一闋仙姿綽約,意韻悠長,充滿馨香的名茶讚歌。筆者懷著敬仰之情,特予將蔡如桂先生所寄來的題詞條幅影印件加以註釋,收入本書《今古茶詩下》篇,以餉讀者。 這裡尤應一書的是,年已近九如高齡的王老尊師,非常健朗,仍在伏案耕耘不息,當他親自審閱了這首詞的註釋和小傳後非常高興,還在百忙中抽暇欣然命筆,為本書的出版惠題聯語見本書扉頁題詞之一志賀嘉勉外,還寫了一封令人感奮不已的信。茲錄如下,以銘志不忘:

玉杰同志: 您好!您的來信到達我這裡,已有好幾天了。因為近來接受印度要我寫的材料,並限期要交卷,所以就沒有能夠抽出時間來及時向您寫回信,非常抱歉! 您的大作即將發行,這是一件好事。我認為以今古名茶、名人、名器、名典、名泉、名詩、名聯爲緯;以世界第一部茶的名著陸羽茶經為經,廣集古今名著資料,內容豐富,洋洋大觀,是一部好書。我對您的辛勤成果,表示由衷的敬佩。 您把我在西安寫的一首長短句也收集在內,並作了註解,對我來說,是一種讚賞,是一種肯定,也是對我的鼓舞。我非常感激您。 這裡擬好一副對聯爲您的大作出版發行志賀! 特此致函!候安! 王澤農一九九五年六月三十日於合肥當讀者有幸讀到這一寶貴書翰時,無一不會從王老信札的字裡行間,深切的感到中國老一代茶葉科學家的那種一生身許茶事業,只留芬芳惠人間的高尚情操、中華學者的茶德風範和虛懷若谷的謙遜精神;為了弘揚中華茶文化,王老對晚輩作者,總是予以關懷、慰勉,他的那種親躬育人精神,有如高山景行,令人欽敬,激人奮進!

〔箋注〕①秦巴:指陝西省茶區、尤贊大巴山地區所產之名茶。陝西是我國江北主要產茶省份之一,分為紫陽與漢中兩個茶區。主要產茶縣有紫陽、西鄉、平利、安康、南鄭、嵐皋和鎮巴。而地處大巴山區的西鄉、鎮巴又是自漢代起即產茶的古茶區。鎮巴縣秦巴霧毫開發公司在茶葉的開發研製方面取得明顯成就。 ②仙霧:詞之起首“秦巴”、“仙霧”等四句是詠贊鎮巴縣秦巴霧毫開發公司生產的名茶“秦巴霧毫”。 ③午子山奇含柏翠:指陝西省另兩品名茶:午子仙毫、午子翠柏,分別由西鄉縣茶葉技術指導站開發研製與西鄉縣茶廠生產的全國名茶。午子山:在西鄉縣境,是西鄉茶葉產區、世界名貴樹種白皮鬆的原產地。 ④龍安細旋碧玉條:“龍安、碧旋”是陝西省嵐皋縣生產的名茶。

龍安:為茶產地龍安寨;碧為茶色,旋指茶形螺形或蟠形。 詠茶詩 其一 品茗文化古今稱,西子茶家喜結盟①。 堪贊詩痕②添史蹟,佛心禪味眾心靈③。 ——《茶影詩痕》贊 其二 遙望雙峰④聳入雲,茶蓬翠繞眾山青。 人間珍品香留世⑤,長念愛民總理情⑥。 其三 茶家詩會品佳茗,物質精神永結盟⑦。 不識當年龍井⑧意,今知“四絕”中華榮。 原詩注:龍井具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著稱於世。 上述二首作於1989年4月之“茶人之家”的品茶詩會。 其四 邀來小住茶山莊⑨,倍感友情送淨涼。 翠竹園林景色美⑩,黃芽HI再品更甘香。 ——《茶人山莊小憩》 〔莊晚芳〕1908年出生,茶學家。福建惠安人。 1934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農藝系。 1935—1937年在安徽祁門改良場任技術員,1937—1938年任中大農學院助教,1938—1941年任福建茶葉改良場技師、茶葉管理局局長。 1943年以後,曾任協和大學農學院、復旦大學農學院、安徽農學院、華中農學院、浙江農學院教授,中國茶葉學會副理事長。現任浙江農業大學教授,浙江省茶葉學會名譽理事長。長期以來從事茶葉栽培技術及茶葉經營的教學和研究,對我國茶葉生產、科研的發展和國際學術交流等方面都有顯著貢獻。著作有:《茶作學》、《茶樹生物學》、《茶樹生理》、《飲茶漫話》、《中國名茶》、《中國茶史散論》等。其中《茶作學》和《飲茶漫話》1959年譯成俄文在蘇聯出版;《中國名茶》、《飲茶漫話》曾榮獲全國科普作品獎,被譯成日文。

〔箋注〕①西子句:西子湖畔是名茶之鄉,也是中華茶人以詩會友、品茗、吟詩、結誼之勝地。在八十年代初期,由茶學界老前輩莊晚芳教授等發起,得到“當代茶聖”吳覺農老先生等中華茶人的大力支持,組建了“茶人之家”。戴盟先生於1989年春在《茶影詩痕》小引中說:“與茶有緣,早已多深月久;有'家'可人,不過最近幾年。偶在茶餘,小留詩影,展讀回顧,韻味悠長。花港曾集數十詩友,人魚俱樂;汪莊雅集一百學人,菊壽皆芳。一角園林凝盞碧,雙峰滴翠入簾青。陸羽茶文化香飄兩岸;天壇珠茶珍眉,譽滿五洲。但願為'茶人之家'稍添幾頁家史;或可在汪洋詩海,略添數朵詩花。” ②堪贊句:是指戴盟先生將“茶人之家”諸友的詠茶之作共50餘首匯集成冊,名曰《茶影詩痕》。

③佛心句:是詩人讚譽《茶影詩痕》的編輯者,將這些充滿高情逸致、茶禪一味的聖潔詩篇匯集刊行,是眾心所願的千古韻事。 ④雙峰:指杭州市西湖風景區的北高峰與南高峰。素有“雙峰插雲”之說。其碑記在靈隱路洪春橋畔。宋、明時稱“兩峰插雲”;清康熙帝南巡,改兩峰為“雙峰”。南北兩高峰,遙相對峙,其間山岡起伏,綿亙約十里,峰頂時隱時現於薄霧輕嵐之中,望之如插雲天,因而得名。 ⑤人間句:這句詩凝結了詩人對周恩來總理的無限敬仰之情。禮讚真正能留存於天地之間的是先哲的高貴品質、表率風範和那種鞠躬盡瘁、為國為民的“憂”、“樂”精神。 ⑥長念句:週總理生前,對杭州人民、對西湖山水茶園寄予無限深情。在百忙之中“他曾不辭辛勞,陪同外賓前後五次訪問梅家塢茶鄉,其中第一次就是在1957年4月26日。我們的詩會選擇這一天,也就是為了紀念他的高風亮節,茶德茶風。以茶代祭,以詩緬懷。我們在馬年春日,品龍井茶賦詩懷念先烈,就具有龍馬精神,時代氣息同時也當作心香一瓣,聊寄我們對先烈先賢們的無窮哀思和敬仰之情”。引自戴盟《品茶詩會吟草·前言》⑦物質精神句:這句詩體現了茶與茶人、品茗與賦詩、人與人、人與山湖茶園——大自然界的契合美和千古不易的辯證關係。

⑧龍井:雙關語,既指位於西湖的風篁嶺上的龍井泉本名龍泓,又名龍湫;從三國時起,就著稱於世,亦指西湖龍井茶。 ⑨茶山莊:即“茶人山莊”。在浙江省德清縣城西北13公里處的著名避暑勝地莫干山相傳為春秋末年鑄劍家莫邪、干將為吳王闔閭鑄劍處的“皇后飯店”原址。 ⑩翠竹句:莫干山上多修竹、清泉,雲霧出沒。古詩云:“參差樓閣起高崗,半為煙遮半樹藏,百道泉源飛瀑布,四周山色蘸幽篁。” HI黃芽:指黃茶中之珍品莫干黃芽。 頌茶聖陸羽 茶經傳三卷①,宏論著千秋②。 清芬播環宇③,江河萬古流④。 〔陳彬藩〕1934年出生,福建省長樂人。為振興祖國茶葉事業,早年負笈安徽農學院,攻讀茶葉專業。 1954年畢業後,從事茶葉研究多年,對世界茶葉原生地——雲、貴、川的今古茶園、野生古代大茶樹作過深入考察,對中國與世界茶學史潛心研究多年,有高深造詣。現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僑聯副主席、中華茶人聯誼會副理事長、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華僑茶業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湖南大學名譽教授。曾任福建省茶葉進出口公司副經理、福建省駐日本國全權代表,香港華閩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福建省副省長兼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主任,中國國際信託公司副總經理兼香港集團副董事長,浙江省政府特別顧問及富春公司董事長,湖南省副省長。撰有茶學專著《茶經新篇》、《古今茶話》、《中國茶葉》以及《甘為改革開放馬前卒》、等書。

〔題解〕陳彬藩先生這首《頌茶聖陸羽》作於1991年春,為慶賀中華茶人聯誼會成立題詩。見載於中華茶人聯誼會會刊《中華茶人》暫為內部刊物1992年創刊號上。原件為辛未春八十八歲高齡的畫家、書法家董壽平老先生所書的行草條幅,勢如行雲流水,氣貫江河,與詩的旨趣互映生輝,相得益彰。 〔箋注〕①茶經:陸羽著《茶經》分上、中、下三卷,共十章,約七千餘字。內容詳見本書第四章《茶聖陸羽下:皓首窮茶》。 ②宏論千秋:陸羽《茶經》的問世,是中國乃至世界茶葉生產發展和茶學史上一座光輝的里程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茶經》“宏論千秋”,功益古今中外,為世界茶學與人類的茗飲文化的普及與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③播環宇:《茶經》問世後,伴隨著中國的茶葉,自唐代中期以來,通過各種渠道,已先後傳播到世界上數十個國家和地區,被譯成日、英、俄、法、朝等諸國文字出版,受到世界各國茶學界、茶文化界以及佛教界的廣泛重視,給予高度評價。從此,開創了中外茶人著茶書、寫茶詩、繪茶畫、研究茶學史,開展茗飲文化活動的歷史進程。 ④萬古流:詩人引用杜甫組詩《戲為六絕句》第二首的結句五字。 全詩是:“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曬shen譏笑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這是杜甫以此詩來譏誚“輕薄為文”批評“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創立唐初詩歌新文體的那些人。意思是說,當時那些舞文弄墨,譏評“初唐四傑”的人,不是早已銷聲匿跡、湮沒無聞了嗎?而四位詩人的名字與他們的詩篇,卻像長江大河一樣,奔騰長流不息。彬藩先生借用古詩名句來歌頌茶聖陸羽著《茶經》,改革、創立茗飲方式,開展與倡導中華茶文化所建樹的千秋功業,將像那長江大河一樣長流不息,留芳後世,億萬斯年。

清平樂一闋 七旬學子①,金石志不移②。名成今古茶文典,經綸蘊藉清麗。仙萼蘭雪冰芽③,玉露香臨萬家。 寄語四海茶人④,共譜茗苑高華。 為祝賀舒玉杰先生而作。 張大為乙亥榴月於京華〔張大為〕1925年出生,北京市人。離休前係原商業部高級經濟師,從事茶葉和茶文化工作三十餘年,是中國茶學界的著名學者,精於茶學、中華茶文化和中國茶學史。現任中國茶葉學會榮譽理事、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名譽理事、中華茶人聯誼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茶葉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曾於1983年至1994年間在中央電視台與著名播音員沈力同志合作,主持過“喝茶的學問”、“飲茶的科學”以及“茶的妙用”、“茶葉防癌初探”等電視專題片11集,寫有《論中國唐代茶道的形成》等論文,並主持了北京茶道館的工作。 〔題解〕清平樂,詞碑名。又名清平樂令、憶蘿月、醉東風。雙調。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唐代詩人溫庭筠《清平樂》詞:“新歲清平思同輦”,是讚海內清平,朝廷無事之意。後世詩人所作《清平樂》只是以其格律填詞,同原詞主題已無聯繫。全詞上下兩片,共8句46字。上片第一、二、三、四句押仄聲韻;下片一、二、四句押平聲韻。 這一闋《清平樂》,是作者為出版而題詠原件見本書扉頁題詞之五,書法秀雅,蒼勁舒放,頗具藝術魅力。為本書的出版,憑添了高雅的文化氛圍,是對筆者為弘揚中華茶文化所盡的綿薄之力給予的高度策勵,筆者深為感動與不安。作為一名普通的中華茶人,只有為中華茶文化事業繼續做出奉獻,來回報社會各界對筆者的關注與嘉勉。 〔箋注〕①七旬學子:筆者今已69歲,年近七旬。學子:學生,在此寓指學者。 ②金石以下三句:詩人是說,筆者十分珍視皓首人生——桑榆未晚的寶貴時光,為弘揚中華茶文化,以四年多時間和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毅力,勤奮耕耘,三易其稿,寫成了五十多萬字的,受到全國茶學界、茶文化界和茶禪界的許多賢達和專家學者的鼓勵、熱誠相助和給予中肯的評語。 ③仙萼以下二句:詩人在下片以“仙萼、蘭雪、冰芽、玉露”等四個茶名或寓茶名句的排筆形式,在詠茶詩詞中是少見的佳句。這正是緣於中國古代的先民們最早發現茶的功效時,是把它俸為神靈仙藥的。而茶又多半產於名山勝境,靈秀之氣所鍾。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說:“至若茶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秉,祛襟滌滯,致清導和”所以,古往今來的茶人和學者,便給茶起了許多美好而又帶有靈氣的名字,如:“嘉木”、“瑞草”、“淑茗”、“仙萼”、“蘭雪”、“冰芽”、“玉露”等等,以歌詠中國名茶之高雅、馨香、清淳,非同凡品的韻格和神奇的功效。而詩人的“玉露香臨萬家”之句,是用烘雲托月筆法,以茶香來烘託書香。 ④寄語以下兩句:作為中華茶人聯誼會副秘書長的大為先生,對海內外的中華茶人寄予厚望,願與諸賢共同勉力,為弘揚中華茶文化譜寫出新的高雅文章;同時也希望我國茶園的廣大茶工與科技人員能生產出更多更好的名茶。 清平樂 題賀中華茶人聯誼會成立 中華茶國①,龍井西湖綠②。更有烏龍香馥郁③,兩岸茶源一脈④。茶人雅集京華⑤,聯誼賓館櫻花⑥。笑舉一杯當酒⑦,心連海角天涯⑧。 〔戴盟〕1924年出生,江蘇省鹽城市人。筆名葉虹、田野虹。齋名愛茶軒。現任中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詩詞學會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浙江逸仙書畫院院長;中華茶人聯誼會顧問、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理事。出版詩集有《茶影詩痕》、《詩橋集》、《水網堅持》、《西湖短笛集》等。 已發表詠茶詩詞100多首,茶文化論文約30多篇。為弘揚中華茶文化,繁榮詩詞、書畫事業,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貢獻。 〔題解〕中華茶人聯誼會,於1990年8月下旬,在北京召開成立大會時,詩人出席了大會並被選為本會顧問。揮毫作《清平樂·題賀中華茶人聯誼會成立》。此詩見載於《中華茶人》1992年第一期扉頁詩人所書條幅。書法遒勁秀健,與題詞意境珠聯璧合,互映生輝。為使海宇之內的中華茶人得以閱賞這闋《清平樂》——“中華茶國——兩岸茶源一脈——心連海角天涯”的旨趣,今特將此詩註釋收入《今古茶詩下》篇。 〔箋注〕①中華茶國:中國是世界茶葉的祖國,茶樹的原生地和世界茶文化的搖籃。經中國與世界一些國家茶學專家學者考證,世界茶樹的原生地在中國西南部的雲貴高原和巴蜀的廣闊地區之內。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葉的藥用功能,最早實行人工栽培與開始飲用茶葉,是遠在一千七百年前即發現野生大茶樹的國家,是中國最早把茶葉作為商品飲料投放市場與開展茶葉對外貿易,同時把茶陶文化、茗飲文化與茶葉的栽培技術傳播到世界各地的國家。中國發現茶葉迄今已有五千年的歷史,它為推進人類的文明生活進程做出了無可估量的貢獻。因此,中國被譽為世界茶葉的故鄉,是世界茶葉和茶文化的發祥地。 ②龍井西湖綠:西湖龍井是飲譽世界的綠茶珍品。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出任杭州通判與知州期間留下兩句詩:“若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是詠名湖、名茶的千古絕唱。西湖龍井茶向以“形美、色翠、香郁、味醇”四絕著稱於世。西湖龍井茶由於產地的自然條件與炒製技術的差異,在歷史上曾有“獅、龍、雲、虎”四個品類之別。 後來根據生產的發展和品質風格的差異,現已調整為:“獅峰龍井”、“梅塢龍井”、“西湖龍井”三個品類,在色、香、味、形方面各有獨到之處。 “獅峰龍井”香氣高銳而持久,滋味鮮醇,色澤略黃,素稱“糙米色”;“梅塢龍井”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澤翠綠;“西湖龍井”,葉芽肥嫩,茶味鮮濃,但香氣較前兩者略有遜色。西湖龍井茶是以嫩芽葉製作而成,根據不同時間采的芽葉分為:蓮心只採一個嫩芽、旗槍一芽一葉、雀舌採初展一芽二葉三型,加之十分精湛的炒製工藝,制出的極品茶形狀扁平挺直,大小長短均勻,泡在杯中,恰似蘭花之瓣,秀雅高潔,亭亭玉立,生意盎然,香氣清高鮮爽,有如素蘭之幽韻,又似茉莉之香銳,觀之令人悅目,嗅之令人陶醉,飲之令人飄然。 ③更有烏龍香馥郁:烏龍茶,屬半發酵茶,是介於不發酵綠茶與全發酵茶紅茶之間的一類茶葉,外形色澤青褐,因此,又稱它為青茶。烏龍茶以產區分為閩北烏龍:名品有武夷岩茶、大紅袍、水仙、黃金桂等;閩南烏龍:名品有鐵觀音、奇蘭、水仙、黃金桂等;廣東烏龍:名品有鳳凰單樅、鳳凰水仙、嶺頭單樅等;台灣烏龍:名品有凍頂烏龍、包種、烏龍等。烏龍茶得類中珍品很多,如安溪鐵觀音,是烏龍茶中之極品,以其成品色澤褐綠、沉重若鐵;茶香馥部,美比觀音淨水,滋味醇厚甘鮮,素有“紅葉綠鑲邊,七泡有餘香”之美稱。鐵觀音茶馳名中外,飲譽世界,在國內、國際展評中,屢次榮獲金冠。岩茶中的武夷肉桂,生育在兼有黃山怪石雲海之奇和桂林山水之秀的武夷山水勝境,三十六峰,九曲溪水迂迴環繞其間。茶區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冬暖夏涼;山間雲霧繚繞,巖泉終年滴流不絕;加之採製茶的精湛工藝造就了武夷肉桂的獨特風韻。肉桂外形條索勻整捲曲;色澤褐綠,油潤有光;茶湯澄黃清澈,特具有奶油、花果、桂皮般的香氣;葉底勻亮,呈淡綠底紅鑲邊。以其沖泡六、七次仍有岩韻香而著稱於世。產於台灣省、南投縣鳳凰山支脈凍頂山一帶的“凍頂烏龍茶”,亦是烏龍茶中的佼佼者。雖名“凍頂烏龍”並非生長在嚴冬冰雪相侵,凍頂封山的自然環境之中;據說是因凍頂山迷霧多雨,山路崎嶇難行,上山的人都要繃緊足趾,台灣俗稱“凍腳尖”,這即是凍頂山名之由來,茶亦因山名。其成品茶外形呈半球型彎曲狀;色澤墨綠,有天然的清香氣;沖泡時茶葉自然沖頂壺蓋,湯色呈柳橙黃,味醇厚甘潤散發桂花清香,後韻回甘味強,飲後杯底不留殘渣。其茶品質,以春茶最佳,香高、味濃、色艷。 ④兩岸茶源一脈:兩岸——大陸與台灣的茶源脈系相連,均緣自世界茶樹的原生地——我國西南的雲貴高原和巴山蜀水之間。戰國末期巴蜀的茶葉開始外傳,到漢代長江中下游已開始種茶。據陸羽《茶經》記載,在唐代中期公元750年前後嶺南的福州、建州、韶州、象州等地已開始生產茶葉。而台灣早期的種茶與飲茶均是從隔海相望的福建省傳入的。據台彎茶學家劉漢介《從小壺泡到冷飲茶——轉型中的台灣飲茶文化》見載於《中華茶人》1994年第一期一文中說: “台灣有茶,根據連橫清光緒人《台灣通史》記載,在清·嘉慶年間1796—1820有柯朝者從福建安溪帶來茶籽五斗,植於台北縣金山,並引進大陸鐵觀音傳統制法。台灣居民飲茶根據通史作者詩集《劍花室詩集》中所描述,茶具計有三種孟臣壺、若琛杯、哥盤。飲用茶類除了自己生產的鐵觀音外,主要有安溪所產鐵觀音及武夷岩茶從清末至公元1980年以前的漫長時間,飲茶方式與福建南部並無二致。”劉先生的這段記述,可以說是“兩岸茶源一脈”最好的註釋了。 ⑤茶人雅集京華:中華茶人聯誼會召開成立大會期間,共99個單位、130位海內外中華茶人與社會各界賢達雅集京華,共議在世界茶葉的祖國、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首都北京成立中華茶人聯誼組織領導機構;為繁榮茶葉經濟、弘揚茶文化,加強海內外茶人聯誼,進行學術交流等開展了各項豐富多彩的活動。 ⑥聯誼賓館櫻花:是指當時參與盛會的茶人住在櫻花賓館。並有預祝茶人聯誼將在海內外蓬勃開展,寓如花似錦之意。 ⑦笑舉一杯當酒:自古以來就有以茶當酒之說。唐代顏真顏《春夜啜茶聯句》:“泛花邀坐客,代飲引清言。”宋代杜來有詩句:“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提倡以茶當酒,以茶為國飲,多舉行茶會、茶宴,推廣茶德、茶風,樹立儉樸的社會風尚。 ⑧心連海角天涯:是詩人對海內外茶學界、茶文化界、詩苑、書壇、畫院的各界群賢、故友新知所寄託的祝愿、懷念和期盼重逢的無限雅意深情。 名茶頌 巴山①行雲育霧毫②,靈芽③遴選④造高標⑤。 佳茗尤崇蘊華秀⑥,龍腦⑦何須綴天嬌⑧。 〔蔡如桂〕1940年出生,安徽省固鎮縣蚌埠市轄人。 1966年畢業於安徽農業大學茶業系。 1968年志願申請到陝西省貧困的鎮巴縣山區,從事茶葉科學研究與技術推廣工作至今。現任鎮巴縣秦巴霧毫開發公司經理、高級農藝師、縣政協副主席。 國務院“為了表彰蔡如桂同志為發展我國農業技術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特決定從一九九三年十月起發給政府特殊津貼並發證書”。 筆者按:蔡如桂,是一位有著不平凡經歷的知識分子與現代茶人。他大學畢業後到鎮巴的二十多年間,經歷了大巴山區自然界的雨露風霜,也嘗受了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的苦辣酸甜。但他矢志不渝,以百折不撓的精神,躬身實踐於茶葉科研與開發工作。他的茶學事業在鎮巴廣大茶農與茶葉科技人員的鼎力協助下,在各級領導的支持與茶學界的鼓勵下,已取得了顯著成就。由他主持開發的秦巴霧毫,成為陝西省第一個通過技術標準鑑定的名茶,茶進入了省人民大廈、北京中南海、人民大會堂。 1988年秦巴霧毫榮獲四項殊榮:陝西省十個地方名牌的第一名;國家星火計劃成果獎;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銀牌獎;中國優質保健品金鶴獎。 作家王蓬於1989年9月10日,在《人民日報》上以《巴山茶痴》為題發表了長篇報告文學,詳細介詔了蔡如桂紮根茶山、創造業績的感人經歷。 〔題解〕此詩曾於1990年2月5日在《陝西日報》上以《陝西名茶頌》共四首為題發表過。本書只錄取其一,並由作者對原詩作了潤色、修改。 〔箋注〕①巴山:又名大巴山、巴嶺山。主脈在陝西西鄉南部,毗臨鎮巴縣境,支脈綿亙數百里,跨陝西南鄭縣、四川南江、通江等縣境。巴山自古就是產茶區,陸羽《茶經·一之源》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陝川有兩人合抱者。”鎮巴產茶始於秦漢,興於唐宋。 ②霧毫:即秦巴霧毫。鎮巴茶園分佈於海拔800米—1200米、千峰壁立的高山斜坡的雲霧之中;茶樹常年生長在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土壤肥沃,酸鹼適宜的良好環境之中。 ③靈芽:謂茶中之精英。唐人在茶詩中有“嫩芽香且靈”、“晨朝掇靈芽”等詠茶之句,是說佳茗乃是秉天地鐘靈之瑞氣孕育而成,異地難求也。 ④遴選:仔細揀選製茶原料。 ⑤高標:謂秦巴霧毫造工之精細,茶品之高潔,獨領一地綠茶之風韻。 ⑥蘊華:謂霧毫茶具有滋味醇和,栗香濃郁持久的名茶優良品質。 秀:是指該茶色澤潤綠、扁如青鋒的優美外形。 ⑦龍腦:香科名。以龍腦香樹樹幹中之膏脂製成的一種結晶體,瑩白如冰,俗稱冰片,又曰梅片,產於我國福建兩廣及海南省等地。其乾脂謂之龍腦香,清脂謂之波律膏,其珍品謂之梅花腦子。古代宮廷中稱其為瑞龍腦,嬪妃常佩於衣袂,香聞十餘步外。宋代北苑禦焙,為宮廷製造貢茶時,對加“冰片”者謂之“入腦子”,而不加者謂之“不入腦子”。 ⑧天嬌:此詩之結句,可謂是茶詩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擬人化的詠茶佳句。 “天嬌”二字為《辭海》、《辭源》增添了一個新詞,它顯然是從“天之驕子”一詞演化而來,是頌秦巴霧毫為綠茶中之上品,既然是天生麗質,又何須佩綴“龍腦”添香呢?亦寓含有宋代品泉大師蘇東坡“戲作小詩君莫笑,從來佳茗似佳人”的浪漫格調。 1.清平樂 六月二十九日,榮幸地被邀請出席中日茶禪藝術展開幕式感賦景行①和暢,謁諸賢②瀟朗。玉成詩箋通勝境③,意臨淨土高爽④。今朝聯展珍葩,芳辰盛世風華。 仰止⑤茶道⑥書畫,綽姿秀逸雲遐。 〔題解〕中日茶禪藝術展:日本茶道遠州流十二世宗家小堀宗慶家元⑦受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茶禪學會會長趙樸初的邀請,於1995年6月27日率三十餘人的日本茶道代表團來華訪問,重要日程有:6月30日上午9時在法源寺中國佛學院舉行“日本茶道遠州流十二世小堀宗慶家元就任中國茶禪學會高級顧問、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名譽研究員、中國佛學院名譽教授受聘儀式”及慶祝茶會日本茶道表演;6月29日至7月1日在北京皇史宬雪峰畫苑舉辦“中日茶禪藝術展”。是日上午10時舉行開幕式,出席開幕式的有趙樸初會長暨夫人陳邦織,人大常委會孫起孟副委員長及全國政協、部分部委領導、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國茶禪學會秘書長吳立民、法源寺主持傳印法師等;日本茶道代表團小堀宗慶家元暨夫人和全體成員,以及中方來賓共100餘人參加了開幕式。 這次中日茶禪藝術展,中日各為一個展廳,共有100餘件書畫、茶具參展。日方參展的畫家為小堀宗慶的書畫藝術珍品,無論是書法、繪畫、和歌都體現了高超的藝術水平和日本茶道真髓——“和、敬、清、寂”的精神;中方有劉二剛、李老十、胡穎州、王玉良、王非、梁長勝、呂品昌、薜慧、孫超紅等畫家及中日陶藝研究學會副理事長、陶藝師毛曉滬等人的書畫和茶具作品參加展出,這些作品都以其獨道的構思和高超的技法,從不同的領域和生活側面,表達了一個聖潔幽靜的主題——“茶禪一味”的理想境界。 〔箋注〕①景行:高尚的德行。見:“景行行止”。在北京皇史宬舉辦中日茶禪藝術展,是一件有益於促進中日間茶禪文化交流、增進人民友誼的功德無量的高雅舉措,受到熱誠歡迎。 ②諸賢:指出席藝術展開幕式的中日雙方茶禪界及佛教界、文史界、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國家機關等各界賢達和高僧。 ③玉成句:作者的這首《清平樂》,在中國茶禪學會吳立民秘書長、張琳副秘書長的精心安排下,於中日茶禪藝術展開幕的當天晚7時,在皇史宬展廳舉行的藝術展沙龍晚會上,作者以“中華茶禪學子”的名義,將這首詞“恭呈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茶禪學會會長趙樸初老雅正”因當晚樸老未出席,所以將此詞呈遞樸老夫人陳邦織大姐帶回,當作者偕同夫人趙梅一起將像徵茶禪文化黃色織錦封面並束有黃色絲帶的禮盒呈交給陳大姐時,她非常高興,代表樸老表示謝意並與作者暨夫人合影留念。 作者同時,以“中國茶禪界友人”的身份,將這首《清平樂》盛以像徵茶的綠色金絲絨圓筒盒,在張琳副秘書長主持下,“恭贈日本茶道遠州流十二世宗家小堀宗慶家元雅正”時,他以恭敬的禮儀,接受了“中國茶禪界友人”饋贈的這一珍貴禮品,當展開用微機以中國繁體字魏碑體打印在黃色花紋精品紙上的這首《清平樂》時,他默讀著詞句,頻頻點首,並致答辭說:“我今晚榮幸地接受中國茶禪界朋友,贈題給我的這一珍貴禮品,非常感謝,我要把它作為遠州茶道世宗的傳家寶,世世代代流傳下去!”並一再致謝;作者答曰:“願我們中日之間,在茶文化與茶禪文化方面的交流活動,繼續發揚光大,為增進中日人民的友誼作出貢獻,祝貴茶道代表團訪華成功!”隨後小堀宗慶暨夫人與作者暨夫人一起合影留念,記錄了中日茶道文化交流活動中,最令人難忘的一幕。 ④意臨句:淨土,指藏歷代皇家玉牒、史冊的皇史宬;意,在此可做佛教語言解,即“意識之略稱。思慮、思量作用”。是指詞作者當身臨中日茶禪藝術展的聖潔殿堂時,油然而生的心靈的自我淨化和豪邁的崇高情感。 ⑤仰止:仰望、嚮往。 “高山仰止”見《疏》“古人有高顯之德如山者,則慕而仰之”。此句喻指日本茶道與中日聯展之茶禪書畫,都達到極高的成就與深邃境界。 ⑥茶道:此指日本遠州流茶道。由於日本尊俸千利休1522—1591為茶道之祖。因此,在介紹遠州茶道之前,先向廣大讀者介紹日本茶道創始人千利休是必要的。千利休是堺市的富商田中與兵衛之子,幼名與四郎,後改名易宗。據日本千宗室在《茶的歷史》一文中介紹“裡千家的始祖千利休”時說:“易宗的祖父千阿彌曾作過足利的家人,在父親那一輩時移居到堺市來,後取千阿彌的千字為姓。後來,其子宗易向天皇獻茶時,承正親町天皇特別恩賜居士號,遂稱千利休宗易居士。利休早期向北向道陳1504—1562學習東山派書院茶,後投紹鷗門下作弟子。利休將東山派書院茶和珠光、紹鷗的草庵幽閒茶融為一體,成就了從道這一概念出發的茶技,為茶道昌盛打下了基礎。 “千利休後來在統一了全國的關白大臣注:輔佐天皇的大臣,位於太政大臣之上豐臣秀吉身邊供奉茶道,並受三千石俸祿。但由於在損贈大德的三門、金毛閣安放本人肖像,並且在茶道精神方面,以及勸阻出兵朝鮮等許多問題上同秀吉的思想背道而馳,被秀吉賜令剖腹,於天正十九年1591二月二十八日結束了他70年的生涯。”在千利休剖腹之後,由其次子少庵作了利休的後繼人。但實際上,使之傳至今日的幽閒茶更趨完善的則是利休的孫子千宗旦1578—1658。 他一生不仕,過著悠閒自得的生活,並與兒子宗室1622—1697一道修建了新的茶室並移居其中,這就是當今日本里千家的茶室“今日庵”。而宗旦的第三子宗左繼承“不審庵”,稱表千家;次子宗守建立了茶室“官休庵”,稱“武者小路千家”。從此,日本茶道之祖千利休的子孫們,便創立了各種不同的茶道流派。 日本遠州流茶道的創始人小堀遠州1579—1647名正一,號孤蓬庵、宗甫,因其曾官遠州守,故被世人通稱小堀遠州。這即是遠州茶道名稱之由來。小堀遠州是江戶幕府前期的武士、茶人、造園家。先後仕於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歷任伏見奉行、普靖奉行,負責建造大阪城本丸、二條城二丸。他是日本三大茶人之一,善於鑑別和製作茶器。在建築庭園方面有京都大德寺茶室、孤蓬仕等代表作。還擅長作和歌、狂歌,並攻書法。著有《小堀遠州書舍文》、《小堀遠州茶之湯置合之留》等。 由於小堀遠州是出生於一個豪族之家,其父小堀正次是統一了日本的將軍豐臣秀吉之弟豐臣秀長的長老,輔佐秀長軍政要務,使得遠州自幼有機會接觸軍政要人與文化名流。天正十六年1588豐臣秀吉到大和郡山城內巡視,當時年僅十歲的正一,便但任了歡迎會上的獻茶重任。也即在當年,正一又得遇日本茶道創始人千利休,其時曾仕奉豐臣秀吉光臨,利休用木綿茶巾點茶。使其親眼目睹茶聖千利休居士向攝政將軍點茶時的一舉手、一投足,得到了茶道的啟蒙。優越的家庭環境,使其從小耳濡目染茶道之禮儀,為其後來成為“遠州流”創始人有著重大影響。大約在十四、五歲時,遠州正式拜茶道界大師古田織部為師學習茶道,十五歲從師大德寺春屋宗園禪師時年禪師八十一歲高齡併升任國監禪師處接受了“大有”的道號,並得一頌: 宗甫韻人者,予參玄徒也,加之,扣吾家諸老門終通道之玄奧矣,一日夜話三次求雅稱,稱曰大有。 頌後加短偈一章以解大有之義雲: 一物先天,何拘小節,看墨漫漫,原是生鐵。 慶長十四年酉初三月朔日前大德寺春屋叟宗園書於龍之室經過茶、禪的艱苦修行,遠州不僅繼承了茶道大師、禪道大師之風格,而且以其悟性,獨創了遠州茶道。寬永十三年1636五月二十一日,遠州奉德川家光將軍之命在江戶今東京品川林中建成御茶屋、並在此茶屋中向將軍獻茶,遠州深得將軍厚愛,經常出入將軍官邸。同時,作為茶師。教授諸侯茶道。其地位正如豐臣時代的千利休居士。後應將軍之召,居於江戶,成為將軍的茶道師範。 遠州茶道之風格,他在繼承了利休與織部的茶風之外,博採諸家之長並融合了桃山時代的風格,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創建了獨具遠州風格、耳目一新的“綺麗雅樸”茶風。在當時茶道界馳名遐邇,無論是將軍、大名貴族、公卿、僧侶,甚至於手工藝者,都對遠州尊崇備至,以聆聽其教誨,觀摩其點茶為榮。遠州一生中舉辦了390餘次茶會,招待了包括德川將軍在內的1600餘人。以後,遠州流祖“綺麗雅樸”的茶風,被世代承襲,相傳至今,歷經十二世。 ⑦小堀宗慶:1923年1月14日出生於東京。號喜逢、興雲、成趣庵。自幼從師其父宗明學習茶道。曾就讀於東京美術學校日本畫專業。 1950年在東京音羽護國寺承襲“備中守大膳宗慶公”號。 1962年繼任遠州十二世家元。作為茶道界領袖界人物之一,小堀宗慶家元以“國民皆茶”為宗旨,投入到振興茶道大業之中。長期以來致力於對遠州流、近世文化中茶人、史蹟及茶道來源的研究並多有著述。同時,對傳統的茶道建築、造園及工藝製作指導上也傾注了大量心血。尤其是對“名物裂”藝術造型的插花容器及“茶花”研究頗有造詣,被譽為“日本第一”。多才多藝的宗慶家元做為“定州流”書法傳人也頗負盛名。今天,遠州流為使日本的傳統茶道文化正確地承襲下去,提出了“稽古照今”的主題思想。主張每一次茶會都要以全身心為客人著想,去溝通主客之心,盡善盡美地辦好每一次茶會。 1992年10月1日,鑑於宗慶家元對日本茶文化的貢獻,東京都知事對其予以了表彰。 1993年4月29日,榮膺“勳四等旭日小綬章”賞。 現任財團法人小堀遠州顯彰會理事長、茶道家元會會員、東京茶道會理事長、茶道遠州會會長,活躍在日本茶道和文化界。其主要著作有《茶陶及其巨匠》、《茶花的插法》、《遠州流茶道寶典》、《美之心、茶之心》等。 小堀宗慶,長期以來致力於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曾作為日中友協代表團成員和宗教聖蹟參拜團主要成員多次訪問過中國,並受到我國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中國茶禪學會趙樸初會長也曾多次親切會見了小堀宗慶家元。特注:有關遠州流與小堀宗慶家元簡歷,承蒙中國茶禪學會張琳副秘書長提供資料 應四川康樂茶業公司之囑而作 茶。玉葉,靈芽。人傑育,天物華。銀針秀麗①,竹葉青雅②。毛峰姿色韻③,峨蕊小茸花④。山水茗苑新美,精選陶冶質佳。巴蜀名茶珍品出,香飄九州益萬家。 〔題解〕四川康樂茶業有限責任公司來京參加第三屆“中國茶與陶文化展”期間,榮譽推出“巴蜀名茶”新品,拮取蜀中珍茗,集聞名遐邇的傳統名茶——竹葉青、峨蕊、毛峰、銀針於一盒,頗受茗飲者的青睞。謹遵康樂茶業總經理王向林先生之囑,筆者特作《歌》以禮讚“巴蜀名茶”。 四川康樂茶業,是集茶葉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現代企業,擁有生態環境優越,茶葉品種優良,加工手段先進的生產基地,5000餘畝高山茶園,分佈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峨眉山地區,年茶葉生產、經銷能力達300噸,名茶生產致力於傳統工藝的挖掘,紅茶、綠茶、花茶生產重視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康樂茶業為弘揚中華茶文化,強化國飲意識,振興茶業,正在作出新的奉獻和不懈的追求。巴蜀名茶,榮獲'95中國茶與瓷文化展中國傳統名茶獎與最佳禮品包裝獎。 〔箋注〕①銀針:她吸收了龍井茶製作的技術精華,使茶葉的含水量、塑性和柔性均達到了工藝要求。其成茶條索緊直,形似銀針,白毫顯露,色香持久,湯色黃綠。 ②竹葉青:她外形扁條,兩頭尖細,形似竹葉;內質香氣高鮮;湯色清澈,滋味芳醇,葉底嫩綠均勻。其雅名之由來。 1964年4月下旬的一天,陳毅副總理在峨眉山小憩,老和尚為他泡了一杯新采的無名綠茶。陳總品後,勞倦頓消,心曠神逸,香氣迴腸沁脾。老和尚便請陳總為茶命名。陳總推辭不過,高興地說:“我看這茶葉形似竹葉,青秀悅目,就叫'竹葉青'吧。”從此,與名酒竹葉青同名的竹葉青茶,便問世了。 ③毛峰:她繼承了巴蜀名茶製作方法的傳統,揚烘青之長、避炒青之短,在精製技術上獨領風騷。經過十一道工序的“陶冶”,成品外形條索纖細均勻,色澤潤綠,秀麗清香,白毫嫩勻,湯黃而碧,醇厚鮮爽。 ④峨蕊:粒粒如蕊,絹秀如眉,茸毛顯露,嫩勻明亮,湯青微黃,滋味鮮爽。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