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中國茶文化今古大觀

第38章 第七章今古茶詩上-2

中國茶文化今古大觀 舒玉杰 8739 2018-03-18
1.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九日山僧院①,東籬菊也黃②。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③。 〔皎然〕720—800前後字清晝一作晝,俗姓謝,湖州長城今浙江長興縣人。南朝宋詩人謝靈運十世孫。唐代著名詩僧。早年信仰佛教。天寶後期在杭州靈隱寺受戒出家。代宗大歷以前居湖州烏程妙喜寺。皎然精通佛典,又博涉經史諸子,文章清麗,尤善於詩。 〔題解〕九日:即九月九日重陽節。從唐時起,就有在重陽節登高賦詩、插茱萸或相聚飲酒之風俗。杜甫在《九日藍田會飲》詩有“興來今日盡君歡”之句。陸羽於肅宗上元初760在吳興苕溪結廬隱居時,同皎然結成“緇素忘年之交”,情誼篤深,生死不逾。此詩作於陸羽隱居妙喜寺期間。 皎然在重陽節同陸羽品茗、賞菊、賦詩,開創以茶代酒,移風易俗之新風。

〔箋注〕①僧院:湖州烏程縣杼山妙喜寺。時皎然在妙喜寺清修,陸羽同靈徹上人亦同住妙喜寺見《唐才子傳·皎然傳》。 ②東籬:此句語帶雙關。從字面解是說寺院里東牆之下的花圃里金色的菊花已經開放,而實則是暗點晉代陶淵明昔年在九江結廬隱居時“採菊東籬下”,時逢友人送酒來,詩人就地痛飲,酒醉始歸的典故。 ③助茶:助字,在古漢語裡作虛詞或代詞解。 “助茶”非指某種茶品,而是泛指茶茗。 2.飲茶歌誚崔石使君① 越人②遺我剡溪③茗,採得金芽爨金鼎④。 素瓷雪色縹沫香⑤,何似諸仙瓊蕊漿。 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⑥。 三飲便得道⑦,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秋看畢卓甕間夜⑧,笑向陶潛籬下時⑨。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 孰知茶道全爾真⑩,唯有丹丘得如此HI。 〔題解〕這首五、七言古體茶歌,是皎然同友人崔刺史共品越州茶時即興之作。題中雖冠以“誚”字,微含譏嘲之意,乃為詼諧之言。其意在倡導以茶代酒,探討茗飲藝術境界。皎然在茶詩中,探索品茗意境的鮮明藝術風格,對唐代中後期中國茶文學——詠茶詩歌的創作和發展,產生了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此詩約作於德宗貞元初785。 〔箋注〕①崔石:生卒年與鄉里未詳。約在唐德宗貞元初任湖州刺史,時皎然居湖州烏程妙喜寺。使君:是對地方長官之尊稱。 ②越人:越州今浙江紹興地區人。古稱會稽,為古越國都城。

③剡溪:為曹娥江上游。其源有二:一出天台縣,一出武義縣。晉代王子猷徽元雪夜訪戴逵於此,故亦名戴溪。自古以來就是綠茶的產地。 ④爨金鼎:爨〔cuan〕,在此作動詞點燃解。金鼎:金屬製造的鼎狀煎茶風爐。全句意為點燃風爐烹香茗。 ⑤素瓷:為唐時邢窯所產的白瓷茶碗。白瓷碗中盛著芳香四溢的綠色茶湯,則更平添品茶的情趣。 ⑥一飲起四句:是言茶的藥理功效和探求品茗的藝術境界。一飲、再飲是言飲茶有滌煩去憂,提神悅志的功效。在作者的面前出現了一個身心如沐晨雨,精神爽朗,彩霞滿天的廣闊天地。 ⑦得道:在佛教的語言中是“得”的複合詞。 “得”意謂僧侶虔誠苦心清修獲得或成就佛教的某種思想、功德或事業。與此相反即為“非得”。至於要達到超越“六道輪迴”的涅槃境界,對許多釋迦弟子來說,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⑧畢卓:字茂世,晉鮦陽今河南省新蔡縣境人。東晉元帝大興時318—321官為吏部郎,常因飲酒誤事。以至在夜間去鄰家甕間盜飲新釀,為掌酒者所縛,明日視之乃畢吏部也。遂為千古笑柄。 ⑨陶潛:因不得志,於九江廬山腳下結廬,閒居寡歡,常以飲酒消愁,酒醉之後作詩自娛。曾寫飲酒詩二十首。其五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名句。相傳,他正在東籬下賞菊花,恰逢有人送酒至,詩人就地痛飲,醉始歸,得此佳句。 ⑩茶道:皎然詩中提出的“全真茶道”說,其內涵豐富,包容了對茶宴模式和文人雅士相聚品茗、清淡、賞花、玩月、賦琴、吟詩等藝術境界的探索。 HI丹丘:地名。在今浙江寧海縣南45公里,是天台的支脈,亦是產茶區。陸羽《茶經》所載漢仙人丹丘子的故事亦出在這裡。

3.顧渚行寄裴方舟 我有云泉①鄰渚山②,山中茶事頗相關③。 伯勞飛日芳草死④,山家漸欲收茶子。 鶗鴂鳴時芳草滋⑤,山僧又是採茶時。 由來慣採無近遠,陰嶺長兮陽崖淺。 大寒山下葉未生,小寒山下葉初卷二山名。 吳婉攜籠上翠微⑥,濛濛香刺罥春衣⑦。 迷山乍被落花亂,度水時驚啼鳥飛。 家園不遠乘露摘⑧,歸時露彩猶滴瀝。 初看抽出欺玉英⑨,更取煎來勝金液⑩。 昨夜西風雨色過,朝尋新茗復如何? 女宮露澀青芽老HI,堯市人稀紫筍多HJ。 紫筍青芽誰得識,日暮采之長太息HK。 清泠真人待子元HL,貯此芳香思何極HM。 〔題解〕顧渚行是一首歌行體的茶詩,作者言其顧渚山的見聞。裴方舟經歷未詳。

〔箋注〕①雲泉:指其址在唐湖州的長城縣今浙江長興縣啄木嶺的金沙泉。此泉又稱顧渚泉,與唐常州義興今江蘇宜興市唐貢山君山鄉茶區臨界。顧渚山貢焙每歲造茶均引用此泉水。皎然是以君山之主位,故云“我有云泉”。 ②渚山:即顧渚山。唐時屬湖州長城縣,地處太湖西岸,西與義興唐貢山毗連。盛產顧渚紫筍茶,唐時同義興陽羨茶均為貢茶中之珍品。 ③山中茶事:作者似指他同顧渚修貢之事有關聯。 ④伯勞:亦稱博勞,為鳴禽鳥類。在秋季鳴叫之時,就是到了農家該收茶子的時候了。 ⑤鶗鴂:〔tijue〕:杜鵑也。杜鵑鳴時,就是到了該採春茶的時候了。 ⑥吳婉:唐時湖州與吳興郡並稱,吳婉即指採貢茶的吳興少女。

⑦刺罥〔juan〕:刺為棘芒之意,罥為相掛之意。此句是說少女們在山中採茶時,衣衫常常被荊棘掛破。言採茶之辛苦。 ⑧乘露摘:唐宋時採茶,尤其是採貢茶,要求在清晨日出前採摘帶露茶。認為日出後採茶,鮮葉為陽氣所薄,影響茶質香氣。 ⑨玉英:語出《楚辭·九章·涉江》:“登崑崙兮,食玉英。”洪興祖補注:“玉英,玉有美華之色。” ⑩金液:猶玉液也。玉液:《楚辭·九思·疾世》:“吮玉液兮止渴。” 由於顧渚紫筍是以紫色嫩茶芽所製,茶湯呈現金黃色,故稱其為“金液”。 HI女宮句:是言採茶工將春天剛萌發的頭輪新茶芽採摘後,留下的枝稍小樁;對再輪生育出的“腋芽”指非主梢生育的茶芽未及時採摘,而變成老葉了。這是詩人在茶山經細緻觀察的寫實之筆。

HJ堯市:即指曉市亦喻太平盛世之市場。意謂在茶山上所以不見紫色茶芽,卻原來都焙成紫筍珍茗在晨市上出售了。 HK紫筍長太息:採貢茶時,要茶工在凌晨即進山採茶,有的到天晚時尚未採滿筐,即是有經驗的茶工,在暮色之中,也很難分清哪片是“青芽”,哪片是“紫筍”,費盡辛勞而往往採摘了不少“青芽”,在交茶時受到斥責,嘆息不已。 HL清冷、子元句:詩人引《仙傳》典故,以清泠真人喻裴方舟,以支子元喻自己。 HM結句:寄託思念友人之情。作者切盼與裴君方舟有相聚共品顧渚珍茗,清談、賦詩的重逢之時。 4.對陸迅飲天目山①茶因寄元居士晟② 喜見③幽人會,初開野客茶。 日成④東井葉,露採北山芽。

文火⑤香偏勝,寒泉⑥味轉佳。 投鐺湧作沫,著碗聚生花。 稍與禪經⑦近,聊將睡網賒。 知君在天目,此意日無涯⑧。 〔題解〕皎然同陸迅等人共品天目山茶,因此茶為隱士元晟惠贈,故即興賦詩相寄致謝。陸迅經歷未詳。 〔箋注〕①天目山:從略詳見本書第三章《茶聖陸羽上》——《上元初結廬於苕溪之濱》。 ②元晟:河南洛陽人。唐中期隱士。 ③喜見二句:謂詩人與陸迅等人在春日里到某一環境幽靜、山泉之畔聚會烹飲、賦詩的情景。幽人、野客:泛指在山野品茗聚會的名僧、隱士。 ④日成二句:均指天目山茶生長的具體環境和採摘時間。露採:指在清晨日出前採摘的含露茶芽。古人認為採茶“不可見日,侵晨則夜露未稀,茶芽肥潤;見日則為陽氣所薄,使茶芽膏腴內耗,受水而不鮮明”引自趙汝勵《北苑茶錄》。

⑤文火:指製茶過程中焙茶工藝。唐時制餅茶,定型後,中間用錐刀穿孔,以竹木桿相串,投放在茶焙里以文火慢慢焙乾。有以“文火烘焙,以育茶香”之說。 ⑥寒泉:指以清澈甘冽之上品泉水煎茶。 ⑦禪經:佛教語。謂“禪”與“經”之合詞。禪,意謂“靜慮”、“思維修”、“功德叢林”等;經,泛指佛教之典籍。 “禪經”與“睡網”二句,是言佛與茶素有不解之緣。僧人在誦經時,常以飲茶醒腦提神,消除瞌睡。 ⑧知君二句:因元晟寄茶,詩人得知他在天目山。詩中言其懷念故人之情,無時不在,嘆息暫無相見之期。 茶 山①禹②貢通遠俗③,所圖在安人。 後王④失其本,職吏⑤不敢陳。 亦有奸佞者⑥,因茲欲求申。 動生千金費,日使萬姓貧⑦。 我來顧渚源,得與茶事親⑧。 氓輟農桑業⑨,采采實苦辛。 一夫擔當役,盡室皆同臻。 捫葛上欹壁⑩,蓬頭入荒榛。 終朝不盈掬,手足皆鱗皴。 悲嗟遍空山,草木為不春。 陰嶺芽未吐,使者牒已頻HI。 心爭造化功,走挺麋鹿HJ均。 選納無晝夜,搗聲晨繼昏。 眾工何枯櫨,俯視彌傷神。 皇帝HK尚巡狩,東郊路多堙。 週迴繞天涯,所獻逾艱勤。 況滅兵革困,重茲固疲民。 未知供禦餘,誰合分此珍HL? 顧省忝邦守HM,又慚復因循。 茫茫滄海間,丹憤何由申? 〔袁高〕728? —787字頌頤。滄州東光今河北省東光縣人。登進士第。代宗大歷中任丹陽縣令,浙西觀察判官。大曆八、九年773—774間,往湖州與顏真卿、皎然等聯唱,結為《吳興集》10卷。德宗建中二年至貞元元年781—785任京畿觀察使、湖州刺史等。 〔題解〕據《唐刺史考》引《兩浙金石志》卷:《唐袁高題名》:“大唐湖州刺史袁高奉詔修茶,貢訖,至T山最高堂賦《茶山詩》,興元甲子三春十日。”興元甲子即興元元年。此詩即作於784年春三月十日。 〔箋評〕袁高這首《茶山》詩,別開生面,在詩中嗅不到紫筍茶香,看不到豐盛酒宴,聽不到鼓樂歌聲;通篇四十句二百字,詩人的筆似乎是蘸著廣大茶農的血淚書成的萬民表,針對本朝貢茶弊端,直陳上諫,並對那些以修茶而欲求申的奸佞之輩作了有力的鞭笞。 唐代二百多年間,在歷任湖州刺史中,袁高是第一位敢於直言不諱地批評貢茶制度的人。在那“天子未嘗羨陽茶,百草不敢先發芽”,視貢茶制度為天經地義、金科玉律的時代,袁高敢於寫《茶山》詩,並在修茶貢訖之時,刻詩於碑,立於顧渚茶山,則更體現了他的非凡氣度。 袁高當年在茶山賦詩刻石的歷史遺址,已在長興縣顧渚山金山村白羊山發現。摩崖石刻文字同上述《兩浙金石志·唐袁高題名》所載完全一致。同時還發現有於頔貞元七年,791為湖州刺史、杜牧關於奉詔修貢焙茶的石刻古蹟。 〔箋注〕①茶山:即唐湖州長城縣今浙江省長興縣顧渚茶山。 ②禹:古代帝王,夏朝的建立者。姒姓,又稱大禹、戒禹,一說名文命。其父因治水無功被殺。他奉命繼續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治平了水患。且成為舜帝繼承人。約於公元前22世紀末至21世紀初,舜帝死後,禹王正式即位,建立了奴隸制國家。史稱禹王,建都陽城今河南登封。 ③禹貢:指大禹即位後,於塗山今安徽省蚌埠市西郊會盟夷夏諸部首領,接受他們的朝貢。禹王雖開創了朝貢之先例,但其目的是完全出於止兵息戈,安定天下。 ④後王:指在禹王之後、大興朝貢之風的歷代帝王。 ⑤職吏:指專司其職的諫議大夫和朝廷命官。 ⑥奸佞:泛指有口才而又奸詐、諂媚之小人。此指借修貢茶,欲求得皇帝寵信的官吏。 ⑦動生、日使二句:是言貢茶制度在人力、物力方面造成的巨大浪費。 ⑧我來、得與二句:詩人指自己奉詔命來顧渚茶山修貢。據《南部新書》:“唐制:湖州造茶最多袁高為郡造茶三千六百串,並詩刻石在貢焙。” ⑨氓輟俯視十八句:是詩人在奉詔來顧渚山修貢期間,所目睹耳聞,廣大農民為完成採製貢茶的沉重課役,被迫輟廢賴以維持生存的農桑之業,一夫當役,全家上山,甚至冒著生命危險,象麋鹿一樣攀援懸崖峭壁採尋,忍飢挨餓,仍不能完成採茶定額;那晨以繼昏的研搗茶的臼杵之聲,彷彿在撞擊著人們的心靈;作為一州之長的袁刺史,他幾乎不忍看那些蓬頭垢面,手足鱗皴,滿面淚痕愁容的茶工——自己所牧之子民的淒楚景象。 ⑩捫葛句:是寫茶工手援荊葛向幾乎傾倒的峭壁攀登採茶的驚險情景。 HI悲嗟使者句:是言採茶工人眾,如蠶食桑葉一樣,將茶樹的葉子都採光,甚至連初春剛剛萌生的花草都踏平了;在茶山上不見春光,只能聽到一片悲嘆之聲;在向陽處春茶芽已經採光了,背陰麵茶芽未吐,可是宮廷催逼貢茶的牒文已頻頻傳來。 HJ麋鹿:鹿屬,動物名。形似鹿而體龐大,高七尺許。全體暗赤褐色,眼小耳闊。牡體生有枝之角,其枝逐年增加,枝粗短,極堅強。 性怯弱,善走,會游泳,食樹皮、樹葉、嫩芽等。產於亞洲北方及瑞典、北美等地。 HK皇帝至重茲六句:泛指唐代帝君崇尚狩獵,巡幸周遊,致使各郡縣官吏競相向皇帝敬獻貢物之風愈演愈烈;再加上兵戈之亂的困擾,民眾哪裡還能承受得了呢。 HL未知、誰合句:是言製造如此之多的貢茶,除供御用之外,不知朝中哪些近臣顯貴還能得嘗如此珍貴的貢茶呢? HM顧省至結句:是詩人言其出守湖州,本應體恤民情,勵精圖治,可是卻竟受詔修茶,雖心裡反對,又不能公然違抗聖命,只得因循舊制赴顧渚源督辦貢茶,可是那茫茫滄海之間,哪裡會有人傾聽自己陳述為民請命的一片丹心呢? 1.重題新居東壁 長松樹下小溪頭,班鹿胎中白布裘①。 藥圃茶園為產業,野麋②林鶴是交遊。 雲生潤戶衣裳潤,嵐隱山廚火燭幽。 最愛一泉新引得,清泠屈曲繞階流。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下邽今陝西省渭南縣人。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登進士第。曾歷任校書郎、翰林學士、尚書司門員外郎、中書舍人及杭、蘇二州刺史等職。曾因得罪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復任刑部侍郎時辭官,閒居東都,於垂暮之年曾以刑部尚書致仕。卒於武宗會昌六年846葬於洛陽龍門山。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詩人、散文家、文學理論家。在詩詞、散文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文學藝術成就,不少佳作成為千古傳誦之名篇。 〔題解〕詩人於憲宗元和十年815被貶為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馬。曾於廬山香爐峰下、湓水之濱,種植茶園,開鑿清泉,結屋而居,仿效當年陸羽在信州上饒品泉生涯。這是草堂落成後,詩人重題東壁詩四首之二。約作於元和十三年818。 〔箋評〕白居易,是繼唐代中期詩僧皎然上人之後,又一位熱衷於茶文化的詩人。在他的詩歌創作中,亦為中國茶文化的百花園中植入了散發著清醇芳香和別具妙韻的藝術之花。他的茶詩具有描寫細膩,語言新清,意境高雅,情景交融,明白易曉的藝術特色。這首題壁詩,在大詩人的筆下,使廬山的壯麗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融為一副絕妙的山水畫卷: 在香爐峰下、湓水之濱,松柏森森,溪流潺潺,麋鹿奔馳,仙鶴翔飛;茶園披綠,藥圃生香,峰巒雲中隱,草堂繞清泉。這首詩亦充分錶達了詩人的高情逸致和在逆境中的曠達心胸。 這正如詩人在《重題東屋》詩之四所云:“心泰身寧是歸處,故鄉何獨在長安。”以“匡廬”般的坦蕩胸襟,來對待宦海沉浮,成為千古佳話。 〔箋注〕①白布裘:指班鹿天然美麗的白色花斑。 ②野麋:即野生麋鹿。 2.謝李六郎中①寄新蜀茶② 故園③周匝④向交親,新茗分張⑤及病身。 紅紙一封書後信⑥,綠芽十片火前春⑦。 湯添勺水煎魚眼⑧,未下刀圭⑨攪曲塵。 不及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⑩。 〔題解〕詩人被貶謫江州司馬後,在廬山腳下結廬而居。 此詩是在他收到忠州刺史李景儉從蜀地寄來新茶後所作的酬謝詩。約作於元和十三年818。 〔箋注〕①李六郎中:即李景儉,排行六。下邽今陝西省渭南人。李唐宗室。貞元十五年799進士及第。元和十三年任忠州刺史。白、李為同鄉少年好友,平素交往親密。白居易於元和十四年819三月奉詔刺忠州今四川忠縣,到任之日,李景儉去江邊碼頭接白刺史。 樂天有詩云:“好在天涯李使君,江頭相見日黃昏。” ②蜀茶:泛指巴蜀之地所產之名茶。 ③故園:即在渭河北岸下邽清渭曲——詩人之故鄉。 ④周匝:猶言完密。在此詩中作親密無間解。詩人在《獨樹浦雨夜寄李六郎中》一寺中,追憶他同好友李六郎中在少年時代嬉戲時曾云:“忽憶兩家同里巷,何曾一處不追隨。花下放狂衝夜跑,燈前起坐徹明棋。” ⑤分張:謂第一批春茶焙製好後,就先分出一份寄給正在臥病中的白居易。 ⑥紅紙句:紅紙,指李寄茶時之附信。書,是指詩人此前給李寄過詩或信件。 ⑦火前春:即明前茶。古時寒食節在清明前一、二日有禁火習俗。 “火前春”是說李寄來的珍貴綠芽是第一焙的“明前茶”。 ⑧魚眼:為古人煎茶時候湯之法,當水初沸如魚目,微微有聲之時,謂之魚眼。 “湯添”起二句,均謂詩人煎茶時觀水候湯點茶、止沸等過程。 ⑨刀圭:為唐時煎茶所用的工具之一。是以竹或金屬製造,其形狀如合之竹夾。是在水初沸時用其在沸水中心環繞攪動,以使沸水水溫更趨於均衡。 ⑩別茶人:猶言難得嚐到好茶,多虧故人天涯相寄。詩中隱含詩人在貶謫江州司馬後,身處貧病交攻的窘境。 3.謝蕭員外①寄蜀茶 蜀茶寄到但驚新,渭水②煎來始覺珍。 滿甌③似乳堪持玩,況是春深酒渴人。 〔箋注〕①蕭員外:經歷未詳。詩人於元和十四年至十五年819—820曾任忠州今四川省忠縣刺史。蕭員外或許是詩人在此時結識的鄉紳。 ②渭水:即渭河。黃河主要支流之一。源出甘肅省渭源縣西北鳥鼠山,東南流至清水縣,入陝西省境,橫貫渭河平原,東流至潼關,入黃河。詩人家鄉在下邽今陝西渭南縣渭水之濱的清渭曲。白居易《重到渭上舊居》詩有曰:“舊居清渭曲,開門當蔡渡。十年方一回,幾欲迷歸路。”蕭員外寄蜀茶,時逢詩人回故里期間。故能以渭水來煎茶,倍覺茶味鮮醇。 ③滿甌二句:謂詩人品茗時賞心悅目,陶然自得的情景。 4.吟元郎中①白須詩兼飲雪水茶因題壁上 吟詠霜毛句,閒嘗雪水茶②。 城中展眉處,只是有元家③。 〔題解〕憲宗元和十五年820,白居易從忠州刺史任上被召回長安,任尚書司門員外郎。元稹時在京城剛任祠部郎中。此詩約作於元和十五年冬。 〔箋注〕①元郎中:即元稹779—831字微元,別字威陽。洛陽今屬河南人。貞元十九年803登書判拔萃科。曾任監察御史、膳部員外郎等職。唐代著名詩人,同白居易齊名,並稱“元白”。元白交厚,互有唱和。 ②雪水茶:古人視雪水——天水為烹茗佳水。以雪水烹茶為高士之雅舉。如唐代陸龜蒙詠茶詩:“閒來松間坐,看煎鬆上雪。”宋陸游《雪後煎茶》詩:“夜雪清甘漲井泉,自攜茶廚自烹煎。” ③城中二句:城,指京城長安。詩人似乎在偌大的長安城裡,只有到元稹家中作客,才能舒展常常緊鎖的眉宇,一吐胸中之鬱悶。可見元白是宦海生涯中的莫逆之交。 5.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想羨歡宴因寄此詩 遙聞境會①茶山夜,珠翠歌鐘②且繞身。 盤下中分兩州界③,燈前合作一家春。 青娥④遞舞應爭妙,紫筍齊嘗各鬥新⑤。 自嘆花時北窗下,蒲黃酒⑥對病眠人。 〔題解〕在唐代中後期見於唐詩的即有唐德宗、憲宗、敬宗、宣宗等數朝,每歲春三月湖、常二州刺史都奉詔赴茶山親自督造貢茶,並在兩州臨界舉行茶山境會。其境會地點: 據清康熙《長興縣志》載,在長興唐時為長城縣縣西北七十里懸腳嶺,以其嶺下垂故名。此詩為時任蘇州刺史的白居易致常州刺史賈餗、湖州刺史崔玄亮的遙寄助興詩。作於唐敬宗寶歷二年826春。 〔箋注〕①茶山境會:湖、常二州刺史於本州境內的顧渚山、唐貢山分別造茶;兩州地方長官率領的侍從、樂工、歌女會於兩州臨界的懸腳嶺,舉行盛大的歌舞競技、品茗鬥茶、飲宴聯歡活動,稱之為“茶山境會。” ②歌鐘:古代的打擊樂器名,即編鐘。此指茶山境會上的樂歌聲。 《李太白詩》十五《魏郡別蘇明府因北遊》:“青樓夾兩岸,萬家喧歌鐘。” ③兩州界:唐時湖州長城縣顧渚山茶區同常州義興縣今江蘇宜興市唐貢山茶區地理毗連,以懸腳嶺為兩州分界處。古時其地建有“景會亭”,又名“芳岩”。 ④青娥:指歌姬、舞女。江淹《水上女神賦》:“青娥羞艷。”韓愈《郾城夜會聯句》:“青娥翳長袖。” ⑤紫筍句:唐時常州義興縣君山鄉唐貢山所產的陽羨茶,亦稱紫筍茶,同顧渚紫筍茶均為宮廷貢茶。在每歲新制貢茶品種出焙後,都要在茶山境會上進行品評,以鑑茶質高下,謂之“各鬥新”。 ⑥蒲黃酒:蒲黃,是細若金粉的香蒲花粉,可入藥。詩人在此詩附小注云:“時馬墜損腰,正勸蒲黃酒。”時任蘇州刺史的白居易已收到赴茶山境會之邀請,因腰傷未能赴會,感到頗為遺憾,故賦詩相寄。 6.琴茶 兀兀①寄形群動內,陶陶②任性一生間。 自拋官③後春多夢,不讀書來老更閒。 琴裡知聞唯淥水④,茶中故舊是蒙山⑤。 窮通行止⑥常相伴,難道吾今無往還⑦? 〔題解〕這是一首“琴”與“茶”雙詠之詩。並藉琴茶之靈性以喻樂天“君子陶陶”之品德風範。此詩作於唐文宗大和年間。 〔箋注〕①兀兀〔wuwu〕:語出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說文》段注:“凡從兀聲之字,多取高意。”杜牧《阿房宮賦》有“蜀山兀,阿房出”之句。 “兀兀”句是詩人為其在仕林宦海中屢遭饞毀和貶謫深感不平。 ②陶陶〔yaoyao〕:和樂貌。 《詩·王風·君子陽陽》:“君子陶陶。”詩人號樂天正取一生正直、曠達之意。白居易終生主張:“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③拋官:詩人於唐文宗大和三年829春辭去刑部侍郎,以太子賓客身份分司東都,去洛陽居閒。故謂之“拋官”。 ④淥水:古琴曲。 《文選》馬融《長笛賦》:“中取度於白雪、淥水。” 翰注:“白雪、淥水雅曲名。”詩人精通音律,在琴曲中頗為欣賞古琴曲《淥水》。詩人於元和初任周至今陝西省周至縣尉時曾作《聽彈古淥水》詩:“聞君古淥水,使我心和平。欲識漫流意,為聽疏泛聲。 西窗竹陰下,竟日有余清。 ” ⑤蒙山:蒙山茶。產於雅州名山縣今屬四川蒙頂山區。蒙頂產茶歷史悠久。相傳,西漢年間吳理真禪師親手在蒙頂上清峰甘露寺植仙茶七株,從此開創了蒙頂人工培育茶樹之先河。據今已有二千多年了。 ⑥窮通句:是詩人詠嘆宦海沉浮,好運惡運常相隨。樂天的《江南謫居十韻》:“壯心徒許國,薄命不如人。才展凌雲志,俄成失水鱗。 葵枯猶向日,蓬斷即辭春。行藏與通塞,一切任陶鈞。 ”正是這句詩的最好註釋。 ⑦難道句:這是詩人對其“達則兼濟天下”的報國壯志難酬,在生命已臨近暮年時而發出的悲愴問語:難道我今生今世再也不能重返京城了嗎?答案是肯定的。白居易自文宗大和三年829春歸洛陽後,直到武宗會昌六年846八月卒於洛陽,十七年間,再也未返西京長安。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