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中國茶文化今古大觀

第33章 第六章天下名泉佳水-1

中國茶文化今古大觀 舒玉杰 4615 2018-03-18
一、北京玉泉山玉泉——天下第一泉波聲回太液雲氣引甘泉——胡應麟①玉泉,在北京西郊玉泉山東麓,當人們步入風景秀麗的頤和園昆明湖畔之時,那玉泉山上的高峻塔影和波光山色,立刻會映入你的眼簾。 明代蔣一葵②在《長安客話》中,對玉泉山水作了生動的描繪:“出萬壽寺,渡溪更西十五里為玉泉山,山以泉名。泉出石罅間,清而為池,廣三丈許,名玉泉池,池內如明珠萬鬥,擁起不絕,知為源也。水色清而碧,細石流沙,綠藻翠荇,一一可辨。池東跨小橋,水經橋下流入西湖③,為京師八景之一,曰'玉泉垂虹'。” 玉泉山有金行宮遺址,相傳,章宗嘗避暑於此,胡應麟游玉泉詩: 飛流望不極,縹緲掛長川。 天際銀河落,峰頭玉井連。

波聲回太液④,雲氣引甘泉。 更上遺宮頂,千林起夕煙。 王英⑤詠玉泉詩: 山下泉流似玉虹,清泠不與眾泉同。 地連瓊島⑥瀛洲近,源與蓬菜⑦翠水通。 出潤曉光斜映月,入潮春浪細含風。 迢迢終見歸滄海,萬物皆資潤澤功。 玉泉,這一泓天下名泉,它的名字也同天下諸多名泉佳水一樣,往往同古代帝君品茗鑑泉緊密聯繫在一起。清康熙年間,在玉泉山之陽建澄心園,後更名曰靜明園。玉泉即在該園中,自清初,即為宮廷帝后茗飲御用泉水。 清乾隆皇帝是一位嗜茶者,更是一位品泉名家。在古代帝君之中,嚐遍天下名茶者,不乏其人,但實地品鑑天下名泉的,可能除乾隆他人莫屬了。他對天下諸名泉佳水,曾作過深入的研究和品評,並有他獨到的品鑑方法。除對水質的清、甘、潔作出比較之外,還以特製的銀鬥比較衡量,以輕者為土。他經過多次對名泉佳水品鑑之後,亦將天下名泉列為七品:

京師玉泉第一;塞上伊遜之水第二;濟南珍珠泉第三;江子江金山泉第四;無錫惠山泉、杭州虎跑泉共列第五;平山泉第六;清涼山、白沙井、虎丘泉及京師西山碧雲寺泉均列為第七品。 乾隆在《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記》說:“則凡出於山下,而有冽者,誠無過京師之玉泉,故定為天下第一泉。” 〔箋注〕①胡應麟生卒年不詳:字元瑞。明代蘭溪今屬浙江省蘭溪市人。幼能詩。萬曆年間中舉於鄉,後久不第。築石山中,購書四萬餘卷。記誦淹博,多所撰著。有《少室山房類稿》、《筆叢》、《詩藪》等書。 ②蔣一葵生卒年不詳:字仲舒,號石原。原籍武進今屬江蘇人。曾於明萬曆1573—1620年間在廣西靈川做過官,後任京師西城指揮使。 《長安客話》作於十六世紀明萬曆年間。書名中之“長安”,是封建時代對皇都的通稱,取“長治久安”之意。

③西湖:即今之頤和園昆明湖。原名為西湖。清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皇帝為慶祝其母親六十壽辰,疏導玉泉諸派於西湖,改西湖為昆明湖;改甕山為萬壽山;改好山園為清漪園。 ④太液:即太液池。明、清之太液池即元時之西華潭今之北海、中南海,為玉泉之水匯諸而成。池上跨金鰲、玉棟僑,橋北為北海,南曰中海,瀛台南曰南海。清高宗乾隆帝題曰:“太液秋風”。為燕京八景之一。 玉泉之水是怎樣匯諸於太液池的呢?據史料所載,明、清時期,玉泉水勢甚盛。它同龍泉等諸派匯諸昆明湖,出而東南流,經德勝門入西水關,渚為積水潭,復出而入皇城為太液池,環繞紫禁城,經正陽門東水關,東流至東便門,注入太通河。 ⑤王英1376—1450:字時彥,號泉坡。明代金溪今屬江西省人。永樂進士,授翰林修撰,官至禮部尚書。在翰林院四十餘年,屢為會試考官,朝廷文稿,多出其手,為著名書法家,四方求銘志、碑記者不絕。有《泉坡集》等傳世。

⑥瓊島:即指今北京北海公園之瓊華島,亦名瑤島。以玲瓏怪石疊成,峰巒映秀,乃若天生,東麓有“瓊島春陰”為燕京八景之一。 ⑦瀛洲與蓬菜:均為古代傳說中的三仙山之一,在渤海中。常指具有仙靈神妙之地。典出《史記·秦始皇紀》二十八年:“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菜、方丈、瀛洲,仙人居之。”唐李白《李太白詩》十五《夢遊天姥吟留別》:“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二、廬山康王谷水簾水——天下第一泉瀉從千仞石寄逐九江船——陸羽江西九江廬山①康王谷水簾水,又稱三疊泉、三級泉,在廬山東谷會仙亭旁。唐代茶人陸羽,當年在遊歷名山大川,品鑑天下名泉佳水時,曾登臨廬山,品評諸泉,由於觀音橋東的“招隱泉”水色清碧,其味甘美,被其評為“天下第六泉”;同時又將水簾水評為“天下第一名泉”。並為該泉題寫了氣勢雄渾的聯句:“瀉從千仞石,寄逐九江船。”

據《桑記》載:三疊泉之水“出自大月山下,由五老背東注焉。凡廬山之泉,多循崖崖而瀉,乃三疊泉不循崖瀉,由五老峰北崖口,懸注大磐石上,裊裊而垂垂練,既激於石,則摧碎散落,蒙密紛紜,如雨如霧,噴灑二級大磐石上,匯成洪流,下注龍潭,轟轟萬人鼓也。” 若站在觀山為廬山山名之一之上,可見一縷天泉,垂直飛瀉而下,落在大磐石上,發出洪鐘船的響聲,泉山經過折迭散而復聚,再曲折迴繞,又往下瀉,谷風吹來,泉水如冰絹飄於空中,好似萬鬥明珠,隨風散落,在陽光下,五光十色,晶瑩奪目,蔚為壯觀。趙子昂②作《水簾泉詩》曰: 飛天如玉簾,直下數千尺,新月如鐮鉤,遙遙掛空碧。 這康王谷水簾泉,自從陸羽品評為“天下第一名泉”之後,曾名盛一時,為嗜茶品泉者推崇樂道,如宋時精通茶道的品茗高手蘇軾、陸游等都品鑑過簾泉之水,並留下了品泉詩章。如蘇軾在《元翰少卿惠谷簾水一器,龍團二枚,仍以新詩為貺,嘆味不已,次韻奉和》詩曰:“岩垂匹練千絲落,雷起雙龍萬物春。此山此水俱第一,共成三人鑑中人。”蘇軾還在詠茶詞中稱讚:“谷簾自古珍泉。”陸游亦曾到廬山汲取簾泉之水烹茶,他在《試茶》詩中有“日鑄焙香懷舊隱,谷簾試水憶西遊”之句,並在《入蜀記》寫道:“谷簾水真絕品也。甘腴清冷,具備眾美。非惠山所及。”

〔箋注〕①廬山:又名匡山,或匡廬。在江西九江市唐天寶元年曾改潯陽郡南,飛峙長江九江市江段亦稱潯陽江邊,緊傍鄱陽湖。相傳周朝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結廬為捨,故名。匡廬峰奇山秀,瀑布流泉,風景如畫,涼爽宜人,是著名的避暑勝地。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稱。 ②趙子昂1254—1322:名孟,字子昂,自號松雪道人。宋太祖十一世孫。因賜第湖州,故為湖州人。子昂幼慧,過目成誦,為人才氣英邁,神彩煥發,如神仙中人。詩文清遠,書法冠絕,為元代著名的畫家和書法家,官至翰林承旨、榮祿大夫。 三、鎮江金山中泠泉——天下第一泉男兒斬卻樓蘭首閒品茶經拜羽仙——文天祥①金山,位於江蘇鎮江市西北,長江南岸。金山,古時曾叫作獲苻山。因晉國在淝水之中大敗前秦皇帝苻堅,俘獲大批俘虜囚於此山下而得名。唐代僧人裴頭陀居此,在江邊發現黃金數鎰②,於是皇帝賜名為金山。

新中國成立後,金山山麓闢為金山公園。在金山公園西一里多,即是古今聞名的中泠泉,中泠泉亦稱揚子江南零水。 用中泠泉水沏茶,茶味清香甘冽。據唐代張又新《煎茶水記》載,品泉家劉伯芻對若干名泉佳水進行品鑑,較水宜於茶者凡七等,而中泠泉被評為第一,故素有“天下第一泉”之美譽,自唐迄今,其盛名不衰。 古往今來,人們為什麼如此極欲一品中泠泉水呢?是因為真正的中泠泉水是極為難得的。該泉之水原來在波濤洶湧的江心,汲取其泉水極不容易。 《金山志》記載:“中泠泉,在金山之西,石彈山下,當波濤最險處。”由於這些原因,它被蒙上一層神密的色彩:據說古人汲水要在一定的時間——“子午二辰”即白天上午11時至下午1時;夜間23時至凌辰1時,還要用特殊的器具——銅瓶或銅葫蘆,繩子要有一定的長度,垂入石窟之中,才能得到真泉水,若淺若深或移位於先後,稍不如法,即非中泠泉真味了。無怪當年南宋詩人陸游遊覽此泉時,曾留下這樣的詩句:“銅瓶愁汲中濡水,不見茶山九十翁。”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有詠泉詩曰: 揚子江心第一泉,南金來北鑄文淵③,男兒斬卻樓蘭④首,閒品茶經拜羽仙⑤。 近百年來,由於長江江道北移,南岸江灘不斷漲大,中泠泉到清朝末年已和陸地聯成一片,泉眼完全露出地面。後人在泉眼四周砌成石欄方池,池南建亭,池北建樓。清代書法家王仁堪⑥寫了“天下第一泉”五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刻在石欄上,從而使這裡成了鎮江的一處古今名勝。 〔箋注〕①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宗瑞,自號文山,吉水今屬江西人。南宋傑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寶佑進士,知贛州。 德佑初元兵入侵,他捐家產率義軍應詔勤王,拜右丞相。後於元軍交戰中為元將張弘範所敗,被囚燕今北京三年,終不屈,遂被殺。臨刑時作《正氣歌》。

②鎰:古代衡量單位,二十四兩為一鎰。 ③鑄文淵:取夏禹收九州之金鑄九鼎,以圖像百物之意。詩人似乎在詩中呼籲國家南宋政權應該把取之於民的賦金用來保護和發展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遺產。 ④樓蘭:漢西域城國,在今新疆羅布泊西,地處西域通道上,今尚存古城遺址。漢武帝通西域使者經此至大宛等國。元封三年前108歸漢。後又改名為鄯善。在此詩中寓指侵入中原的元兵。 ⑤羽仙:指陸羽。詩人在這首詩中說,我願意在反抗外族侵略取得勝利之後,再來這裡細細論經品茶。 ⑥王仁堪:生卒年未詳。字可莊,一字忍龕。福建閩縣人。光緒三年1877進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官歷江蘇蘇州、鎮江知府。 四、濟南趵突泉——天下第一泉畫閣鏡中,看幻作神仙福地飛泉雲外,聽寫成山水清音——石韞玉趵突泉,一名瀑流,又名檻泉,宋代始稱趵突泉。在山東濟南市西門橋南趵突泉公園內。向有泉城之譽的濟南,有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群,而趵突泉為七十二泉之冠,也是我國北方最負盛名的大泉之一。為古濼水發源地。據《春秋》記載,公元前694年,魯桓公“會齊侯於濼”

①,即在此地。 趵突泉,是自地下岩溶溶洞的裂縫中湧出,三窟並發,浪花四濺,聲若隱雷,勢如鼎沸,平均流量為1,600公升B秒。 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註》有云:“泉源上奮,水湧若輪。” 泉池略成方型,面積畝許,週砌石欄,池內清泉三股,晝夜噴湧,狀如白雪三堆,冬夏如一,蔚為奇觀。由於池水澄碧,清醇甘冽,烹茶最為相宜。宋代曾鞏有“潤澤春茶味更真”之句。 清代乾隆皇帝封它為“天下第一泉”。在泉池之北有濼源堂,始建於宋,清代重建。堂前抱柱上刻有元代書法家趙孟撰寫之楹聯: 雲霧潤蒸華不注②波濤聲震大明湖③在後院壁上嵌有明清以來詠泉石刻若干。西南有明代“觀瀾亭”,中立“趵突泉”,“觀瀾”、“第一泉”等明清石碑。 池東有來鶴橋,橋東大片散泉亦匯注成池,在水上建有“望鶴亭”茶廳。古往今來,凡來濟南的人無不領略一番那“家家泉水,戶戶垂楊”,“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泉城綺麗風光。而清代乾隆末年,時任山東按察使的石韞玉④在《濟南趵突泉聯》語見本文冠題辭中,則更把趵突泉等名泉勝水,描繪成天上人間的靈泉福地,飛泉流雲,一派仙樂清音,令人感到有些神奇虛幻。只有靈犀相通,才能領略那半是人間半是天上,似真似幻的奇妙意韻。 〔箋注〕①魯桓公“會齊侯於濼”:公元前694年周莊王三年魯桓公偕其夫人文姜齊襄公之妹來到齊國會齊襄公。而荒淫無恥的齊襄公與文姜私通,魯桓公得知後責罵文姜。文姜將此事告訴其兄,齊襄公派公子彭生殺死魯桓公。後為掩人耳目又殺了彭生。齊襄公後約於公元前686周莊王十一年因其不得國人擁戴,為叛亂者所殺。 ②華不注:山名,簡稱華山,又名金輿山。在山東歷城縣北部,濟南市郊東北。 ③大明湖:在濟南市舊城北部,水面46.5公頃。大明湖始於北魏。 清人劉風誥詠湖詩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句。大明湖風光秀麗,是泉城遊覽勝地之一。 ④石韞玉:字子如,號琢堂。江蘇吳縣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進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山東按察使。有詩詞文集傳世。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