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美食最鄉思

第17章 第17節包穀

美食最鄉思 古清生 1136 2018-03-18
包穀總是種在蕃薯地邊,這種情況由來已久,蕃薯的藤欣欣向四處延蔓的時候,包穀就生出了一個青青的小葉卷,像美人蕉葉尖,漸漸葉卷擴大它的喇叭口,展開兩片葉,清晨去看,會有一滴露珠挑在上面,或雨後,葉卷裡有好大一粒水珠,如寶石。 樟木溪的人種莊稼,講究陽光的分配,我家一棵桃樹,還有我種的枇杷樹,都因遮了他人地上的陽光砍過枝丫,尤夏季作物,需要烈的陽光照曬。蕃薯是牽藤類植物,把地面全覆蓋了,包穀生長起來,遮不多蕃薯的陽光,因此是可以和睦相處。包穀小時候的葉子,有竹葉的質感,尤似箬竹,清新的讓人喜愛。 在很長的時間裡,我喜歡包穀,都是它的桿,我把它當作甘蔗來啃,甘蔗是叫作蔗桿,我家沒有。包穀桿沒有甘蔗那麼甜,是淡淡的清甜,還不及高粱桿的甜,高粱桿的皮則易割嘴,啃起來心有憂慮。包穀桿的好處,是可以想見的,收包穀的時候,我要把包穀桿剝去葉子,砍去兩端,樂吱吱地扛回家。還有一件事,把包穀的須貼在下巴上,當鬍子,做老頭狀。

吃包穀,有一種最簡單的方法,將嫩的包穀放在飯甑下面,蒸熟飯拿起來,剝去包穀衣,啃包穀粒吃。我總感覺每一粒包穀粒,都是一顆牙齒,包穀芯是牙床,有的牙根斷在上面,多數被我連根啃了,我想它為什麼長得那麼整齊呢?想不通。我還喜歡它的玉般的光澤,黃澄澄的,把一些老包穀放在高凳架起簸箕裡曬,午後,太陽照在上面泛起一團金光,簸箕下面,倦睡著一條白狗。曬乾的包穀,搓下包穀粒,用鹽水煮熟,曬乾,就可以裝口袋裡吃了,但是用油炸一下,酥得不得了。 吃完飯後,灶膛裡的草木灰表層冷了,內部還熱著,抓一把包穀粒撒去,過些功夫,啪啪啪,草木灰一一炸開了,蹦起來的都是包穀花。此時,須眼明手快,迅速揀起來,慢了揀的,就糊了。有些包穀粒撒在火旺的地方,就蹦不起包穀花,冒出一股包穀糊的煙,把草木灰熏一小圓的黑。樟木溪不將包穀當正糧吃,是一種吃著玩的事物。

冬天,烤火籠的時候,也可以這麼放在火籠裡,包穀花從火籠裡蹦出來。樟木溪的火籠,是篾編的一個圓籃,底是用兩根鐵絲十字交叉,裡面放一個專用的土缽,上面有一個蓋,周邊也是篾編,內中是鐵絲編的菱格,一個彎成方形的竹提把,老人的火籠大,小孩的火籠小。上學,是可以帶火籠的,上課擱在地上,腳擱在火籠上。火籠裡一般是木炭,或燒透過的茶枯,表層蓋一層草木灰。下課的時候,用火籠搞吃的,也這麼放包穀粒去,埋灰裡,蹦出一些包穀花來。這要記好時間,有個同學,剛把包穀粒埋進火籠灰裡就打上課鐘了,慌慌張張拎起火籠上課,老師講的是什麼課已經忘記了,只記得他講著講著,啪!同學那火籠裡蹦出一個包穀花。老師怒的看他一眼,又講,又啪的一聲,老師皺皺眉頭,懶得理他了,接下再講,卻是啪啪啪連續地一串響,老師忍無可忍,就衝過來,把同學的火籠拎到教室外面去了。這是一個大教訓。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