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美食最鄉思

第8章 第8節龍坪山藥燉板鴨

美食最鄉思 古清生 1268 2018-03-18
長江南北,兩岸冬春,布衣小民皆喜圍鍋小坐,各樣事物於湯水鍋中沸騰,噗嗵噗嗵的,執箸舉勺,攪動平凡時光的熱力,便覺是一燉日子暖。然紅泥小炭爐不復多見了,電熱鍋酒精爐輪番登場,紫銅火鍋也貴族了。以今時心靈之糙,燉器皆已不擇,惟觀燉物之美,聞其香,吃其肉,飲其湯,此種現實主義的美食觀甚囂塵上。 龍坪山藥燉板鴨,總是熱汽騰騰地渲沸我奔波的記憶裡,那飢寒風中尤是溫馨呼喚,幾多年如是。臘味湯濃厚如我永世方言,山藥則粉硬如方言中的感嘆,幾多長的歲月流淌漂洗不去,若黃昏的玫瑰色夕輝抹紅牛欄旁巨塔般的金草堆,瀰漫鄉土村寨經久芳芬。是在去冬,見蘄州人賣掌形小山藥,賣者置大水盆面前,目盯路人,口中叫賣,手刷刷的刨著山藥皮,刨得全白山藥浸於盆水。我就買山藥二斤,路口板鴨一隻,在蘄州人許東先生家一鍋燉了,喝了些白酒,大汗淋漓,怎是一個爽字了得!

山藥名蕷薯,唐代宗名預,避諱改薯藥。至宋,宋神宗諱薯,改山藥。蕷薯一名藷薯,:“景山北望少澤,其草多蕷藷。”載:“四月生苗延蔓,紫莖綠葉,葉有三尖,五六月開花成穗,淡紅色。”在去蘄州缽蓮庵的路上,看到攀藤在水竹竿上的山藥,其莖與葉精緻若生以美術筆法。山藥的藤上還結果子,其果皮土黃肉白,煮食味甜滑膩,與莖塊味道同,顆粒狀似羊糞蛋蛋,晉作家以山藥蛋派自稱,是此山藥蛋而非土豆也。載:山藥有耳目聰明,輕身,不飢,延年。主治頭面遊風、頭暈目眩、下氣,止腰痛,治虛勞,充五臟,除煩熱。另補五勞七傷,開達心孔,強筋骨,治洩精健忘,益腎氣,健脾胃,潤膚色。 大別山南麓蘄春、武穴(廣濟)、黃梅的北部山區產山藥,然道地山藥卻出在武穴龍坪。武穴(廣濟)種植山藥逾三百年,康熙丁未(公元1667年)《廣濟縣志》載:“山藥,龍坪、武穴有之。”龍坪山藥是全國出名的中藥材,然而龍坪實在是一個山藥集散地,武穴梅川路口籍人,黃岡中學特級教師,《漢字大詞典》(湖北辭書出版社)撰稿人之一解正榮認為,江邊濕地產山藥的藥性並不好,龍坪是山藥集散地。解正榮先生稱,他兒時讀書,依靠採集黃荊條、水竹條賣給山藥種植者籌集學費,給山藥藤搭攀援的支架只有黃荊條和水竹條兩物,其它物搭的支架,山藥藤攀援便會枯死。

龍坪山藥有三個品種:扁根種,形似掌狀;塊根種,形似馬蹄;長根種,形似棒狀。佳者前兩種,但若喜歡脆嫩的事物,則吃第三種,它是脆嫩而鮮,清甜爽口。個人的喜歡,是馬蹄形的山藥,它看似長得艱難,彷彿歷盡世上坎坷及菜間不平事,然其真誠向善,傲然不改本色。路口板鴨則也是道地板鴨,但板鴨最著名的,還是南安、建甌、南京和建昌板鴨。南安始產於明朝江西布政司北道南安府方屋塘,已五百餘年曆史,原名“泡醃”,大餘縣仍沿用此名,1905年銷往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各國,獲1921年巴拿馬世界博覽會銀獎,與福建建甌、江蘇南京、四川建昌板鴨通稱四大名牌。路口板鴨近似南安板鴨,外觀品相皆是:體扁平、外桃圓、肋骨八字、尾部半圓。將板鴨切塊,與山藥燉出湯汁,吃起來較好的感覺是欲爛未爛之間,餘有嚼感,品嚐從肉纖維中悄然溢出的臘味,像閱讀悠遊徘徊在鄉野的被醃漬的歲月。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