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徘徊的魚

第30章 鳳陽男人:老歌新唱走四方

徘徊的魚 古清生 2740 2018-03-18
“說鳳陽,唱鳳陽,鳳陽是個好地方――鳳陽出了個朱元璋。” 正式知道鳳陽這個地方,便是因為鳳陽率先聯產計酬,分田到戶,從而引發了20世紀末葉的中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這場改革涉及整個中國大陸農村,引起全世界關注中國前途之人士的關注。於是,鳳陽成為中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策源地。而非正式知道鳳陽,是小時候看,寫的是明太祖朱元璋,記得書中描寫朱皇帝出生的一剎那,從天空的東南方墜落一顆紫星下來,正落在朱元璋家房子的天井內,只聽見哇的一聲,朱元璋出世了。可惜,當時沒有記住出皇帝的這個地方。另外,我以前還以為皇帝都是北京土生土長的,說標準普通話,從小就在故宮大院裡放風箏,有比一億個還要多的鞭炮,長大了也不高考就直接頂職做皇帝。不然,皇帝為什麼總是在北京而不是在別的城市上班呢?且都沒有文憑。

朱元璋是鳳陽男人,但鳳陽男人不都是朱元璋,鳳陽男人見有遠方客人來,就自稱是朱元璋爺爺的後代,實際上並非如此,朱元璋當年準備在鳳陽建都,叫做中都,建設中都城時曾移民數十萬人到鳳陽,皇帝是不講計劃生育的,可是再不計劃生育,也不會有這麼多後代吧?而且好多人也並不姓朱。 算起來鳳陽才是一座真正的廢都,因為朱元璋建起中都城以後,卻並未在鳳陽立都,而是到應天(南京)稱帝(1368年),結果六百年來,鳳陽男人呆在中都城想入非非,以至到20世紀末分田到戶時,鳳陽仍是一個窮縣,那個香火甚旺,青年朱元璋曾經撞過鐘的龍興寺也沒能力關照這方水土的經濟發展起來。 今天的鳳陽男人提起20年前的分田到戶仍是津津樂道,千百遍地進行一個經典回放,這境況令人好有幾分感慨,做個體經濟的溫州農民發展起來了,堅守集體經濟的南街村農民的發展也聲名在外,惟有農村經濟改革的帶頭人鳳陽男人――不見其變。當年鳳陽男人在山頭上鑲嵌的飛機上都能看見的“三年建成大寨縣,誓將鳳陽變昔陽”的豪言壯語,那字跡是依稀可辯的。

也許是鳳陽男人的中都情結堅持作怪,鳳陽男人怎麼也擺脫不了榜樣的影響。朱元璋於1327年出生於鳳陽濠水,幼時父母雙亡,先沿街乞討,後入皇覺寺(後改稱龍興寺)做和尚,25歲那年,濠州的元軍被郭子興的農民起義軍紅巾軍打敗,元軍撤退時,放火燒了朱元璋做和尚的皇覺寺,和尚沒了寺廟,就無家可歸,朱元璋只得到濠州城投奔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參加革命。設若是普通人有這段人生歷程則不足為奇,事情一沾上“真龍天子”就發酵成“有深層次的內涵”,於是鳳陽男人就將乞討立為人生頭件大事,600年以降凝成牢固的強勢傳統。 傳統中的鳳陽男人,吃臘八粥就把年過了,然後拿起錢桿子,挑上乞討專用被包軍人般上路了。那錢桿子有講究,是約一米五長的竹桿,一握粗,每節沿軸向開有一槽,橫向插銷,每銷上串有三四枚銅錢,沿街乞討時,手握錢桿子中段,邊舞邊以鳳陽錢桿子調的節奏繞體周身打擊,但見錢桿子漂亮地揮舞,銅錢嘩嘩的脆響,把一節鳳陽錢桿子調的過門給打過去,引來路人圍觀,就用鳳陽錢桿子調唱:說鳳陽,唱鳳陽,鳳陽是個好地方,鳳陽出了一個朱元璋。唱罷,就開口乞討。當然,這是在明朝,到清朝了,就不敢這麼唱了,清跟明是冤家對頭,再那麼唱不僅不能乞討,還要被殺頭,就改唱:鳳陽來了康熙皇;乾隆時期:鳳陽來了乾隆皇;民國時期:鳳陽來了國民黨;在新中國,鳳陽男人的乞討傳統有所改變,主要是得了解放,從事乞討事業不那麼理直氣壯,錢桿子調和鳳陽花鼓遂改為藝術表演,現在則成為旅遊觀賞節目了。實際上,即便是過去乞討,錢桿子也是一根集防衛、挑具和道具於一身的多功能桿子。

想起來,乞討是集漢民族生存智慧之大成的行為,是一種原初的自助兼他助的生存文明,對施者提供施捨機會,對自己則如上走讀大學社會系。鳳陽男人在乞討活動中,走遍四面八方,因此見多識廣,經過入戶乞討,則見識過各色人等,人生閱歷方面是他人所不能敵。而世界上最不能一帆風順的事業莫過於乞討事業,白眼、呵斥、譏諷、怒罵乃至毆打都是必修之課,又有飢腸轆轆,地凍天寒,路斷人稀,這便是鍛煉心理承受力的極佳方式。而更具智慧的是,大家都是辛辛苦苦勞作一年,就將一年的收成在過年的這些日子享受掉,而鳳陽男人則抓住過年的這些日子來創收,沿途乞得錢就寄回家鄉,乞得糧便就地賣掉變現,人家男人是歡天喜過年,鳳陽男人是堅忍不拔賺錢。

智慧源於濠梁之上。鳳陽東北有二水,一為東濠水,一為西濠水,皆流入淮水。濠水便是智水,《莊子•秋水篇》記載,莊子與惠子同遊濠梁觀魚。一日,二人同遊於濠上,見一群鰷魚來回悠遊,莊子曰:“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這段對話,對中國古代思想、哲學和文學都產生過重大影響。周莊與施惠對話之處,又稱“莊惠釣魚台”,它現在是臨淮鎮南郊的一個土堆,據說在上面站一站就能夠產生思想。 突然想到,假如有一天,有個鳳陽男人來北京八里橋推銷他的礦泉濠水,那才是一個根本性的變化。因為鳳陽這一片樂土長出的男人總是有過剩的雄心壯志,他們希望沿著官道向前走,縱是有莊惠之智,卻未明白元軍無意放把火燒了皇覺寺,燒出一個大明朝,終究是有它的偶然性,設若元軍不是放的一把火而是施予千兩銀錢皇覺寺,朱元璋樂而成為一個高僧,鳳陽的歷史就會是另一個樣子。並未知,一城不治,何以治天下?可惜,莊子與惠子白白在濠梁對話。

鳳陽男人四大牛:一根錢桿子走四方,鳳陽男人吃遍天下糧;二濠悠悠入淮水,問官何來中都城;三門鼓樓“萬世根本”,分田到戶又添新聞;四噸龍興晚鐘響雲霄,皇陵神道好看石雕。 四牛尚須一解,一指鳳陽男人只要有一要錢桿子就能吃遍四方,中都濃厚的行乞文化積澱使然;二指史稱中都城的鳳陽過去出官,現在仍然盛產乾部;三指中都鼓樓(即譙樓)有三道門,其高相當現代8層樓,規模不下天安門,是鳳陽最雄偉的古建築,大門的門額上遒勁大書“萬世根本”,由鳳陽發起的分田到戶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又令鳳陽名揚天下;四指龍興寺晚鐘(又稱聖廟),此鐘高2.05米,重4噸,鳴鐘時聲音響徹雲霄,聲傳數十里外,有詩云“改朝換代江河變,唯獨鍾聲繞鳳陽”,天下男人入皖,必來龍興寺參拜,以感受聖廟之浩然大氣。明皇陵神道石像群規模宏大,保護完好,神道全長257米,排列著31對石像生儀仗隊,自北而南依次為麒麟2對,獅8對,華表2對,馬官、馬及控馬人共5對,文臣武將內侍各2對。石像均為明初所刻,全部整塊石料,刻工細膩,形態和風格堪稱一絕,表現手法代表上承宋元,下啟明清的大型石雕藝術。

今天的鳳陽男人,照例是見到高官與巨富就將一張粗臉也笑成一朵菊花,見到鄉間草民,則臉如一張麻石,而生活又是怪異得很,即便銀根緊縮,財政虧空,也要吸好煙,喝好酒,不惜將女人臉上的胭脂錢也刮下,好在鳳陽女人天生麗質,就省下了男人的酒錢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