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魚頭的思想

第4章 第4節全聚德:金爐長燃千年火

魚頭的思想 古清生 1737 2018-03-18
京城老店全聚德已經138年了,六月初六,在前門的全聚德起源店,揭開顯示第101436138只烤鴨出爐編號的電子計數牌,一位東北客人幸運得到印有烤鴨編號的證書。 138年前,農民楊全仁(1833年-1890年)創建全聚德並將開業第一天賺的錢保留下來,銅幣外圓內方,歷138年與老店同在。 楊全仁,本名壽山,河北冀縣楊家寨人,從老家逃荒到北京,一度在前門肉市做生雞鴨買賣。清同治三年(1864年),他收購肉市一家瀕臨倒閉的干果店,立字號為全聚德,經營掛爐烤鴨。現在的老店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 金爐長燃千年火,銀鉤短掛百鴨芳。全聚德烤鴨採用掛爐、明火燒果木的方法烤製,烤鴨成熟時間為45分鐘。新鮮出爐的鴨子皮質酥脆,肉質鮮嫩,飄逸果木之清香。鴨體豐盈飽滿,呈棗紅色,油光亮澤,神采奕奕,外焦內嫩,配以荷葉餅、蔥、醬食之,腴美醇厚,繞腮潤嗓,香溢愈久,沁心透肺。

1933年端午節,德國女攝影家海倫·莫理循到全聚德吃烤鴨,餘香在口,海倫請求參觀烤鴨現場,全聚德掛爐烤鴨藝術屬最高商業機密,謝絕任何人參觀。掌櫃楊奎耀破例帶著海倫來到烤鴨爐前,爐火旗幟般向上飄揚,一隻只裸體懸掛的鴨子燎映成棗紅和栗色。烤鴨師傅黑衣、黑褲、光頭,手執挑桿,以中國功夫的姿態旋轉烤鴨,香氣轟然撲鼻。海倫有幸成為第一個拍攝全聚德烤鴨製作過程的攝影師。隨後,楊奎耀領著海倫來到北京城根西北角專為全聚德飼養北京鴨的鴨場。鴨場主人王老五,號稱鴨王,乃楊家世交。王家鴨專用穀物餵養,保證鴨肉清香無腥。鴨場水源連通玉泉山水脈,富含有益礦物質,鴨吃穀類,飲礦泉,肉質無敵,王鴨楊爐,珠連璧合。海倫拍攝了鴨場。

楊奎耀掌櫃帶海倫參觀烤鴨及養鴨現場非一時衝動,亦非被一個德國女攝影師熱愛美食的芳心打動,當時中國是德國在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一戰之後二戰之前,中國是德國武器的最大買主,能源與農產品的最大賣主,德國在中國投資達3億馬克,國民政府軍營以上單位配有德國軍事顧問。數万名德國軍事顧問都是現役軍人,他們在日本侵華前才撒離回國。這樣,楊奎耀掌櫃就有理由讓海倫拍攝烤鴨回德國宣傳或炫耀。另一說海倫靠的公爹的面子,海倫公爹莫理循是清廷和民國政府顧問,澳大利亞人,一邊當顧問,一邊給《泰吾士報》撰稿,王府井街一度改名莫理循街,很有影響。 50年後,一個名叫徐星的青年加盟全聚德,負責飯店門前保洁,月薪38元。他喜歡喝得半醉工作,以為這樣地掃得乾淨,小說寫得流暢。三年後,徐星的小說處女作《無主題變奏》在官方《人民文學》(1985年7月號)發表,引起文壇強烈震動,被視為當代文學中異軍突起的現代派,與劉索拉構成雙子星。之後,徐星一身鴨香赴德國西柏林藝術大學講學和德國海德堡大學讀博士學位。

另一位從西子湖畔考入中央戲劇學院的青年導演古榕,以全聚德為題材執導電影《老店》,一舉成名,可見全聚德的人文積澱深厚。 全聚德百餘年來,以“聚德”之心廣聚天下有識之士;以“聚全”之志深納華夏美食文化,近200個國家、地區首腦及官員光顧過全聚德,描繪一卷世界首腦嘗鴨群像。老子云:治大國若烹小鮮。亞洲最大的單種菜餐館――和平門全聚德烤鴨店,由中國前總理周恩來指定興建,1979年5月1日開業,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餐廳使用面積4000平方米,內設宴會廳40間,最大宴會廳可容納500多人,全店可接待2000位賓客同時就餐,高級服務師、高級廚師佔全店總人數70%。規模宏大的和平門全聚德烤鴨店,旨在為國際交往、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活動服務。和平門全聚德烤鴨成了政治鴨類,它們肩負傳播友誼、傳播文化使命。全聚德,全聚鴨,烤鴨成為德之載體。

全聚德的牌匾上,德字心上少了一橫,歷次清理不規范漢字沒有碰它,卻是奇蹟。全聚德創始人楊全仁開了全聚德烤鴨小舖後,請一位名叫錢子龍的秀才題寫匾額,有幾種版本傳說:一是錢秀才酒醉說,醉了少寫一橫;二是數字說,全聚德開張時,楊掌櫃一共僱用13個伙計,加上自己是14個,少寫一橫恰好是14筆。真正的原因是,千年以降,“德”可以多種寫法,或有一橫,或沒一橫。現立於北京國子監孔廟的康熙皇帝御書《大學碑》中的“德”字便沒有一橫;清代畫家鄭板橋寫“德”,時有一橫,時無一橫。不論有橫無橫,聚德須予全心以及全仁,還有爐火見紅的真灼。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