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大熊貓看小電影
大熊貓看小電影

大熊貓看小電影

沈宏非

  • 雜文隨筆

    類別
  • 1970-01-01發表
  • 73719

    完全的
© www.hixbook.com

第1章 反正讀不死人

大熊貓看小電影 沈宏非 1774 2018-03-18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算是一個缺醫少藥的地區。與相對的缺醫少藥相比,絕對不缺的是醫學及健康資訊。非但不缺,而且很多,並且有越來越多的趨勢。這種局面跟我國的電影界越來越像,即大導演一大堆,卻從來看不到他們拍的電影,倒光見他們出書了,一本接著一本。 自《洪昭光健康忠告》著實火了一把以來,一大批“健康忠告”把洪昭光的下茬儿大接 特接,這也難怪,薄薄的一本小冊子,短期內竟出了四五個不同的版本,印了上百萬冊。洪醫生的這本書有沒有救了某一位患病讀者的命,目前尚未見有相關報導,可以肯定的是,最起碼已經有一家以上的出版社已因此書而起死回生。 跟風之作中亦不乏後起之秀,近來比較火爆的,是正在網上或以手抄本方式流傳的《養生經》,又名《千萬不要死於無知》。作者齊國力,據說是北京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內科主任、美國醫學會會員,保健專家以及“外國醫學雜誌主編”(注:原文如此,原來一直不知道我國醫學界也有一本類似《外國文藝》那樣的好雜誌)。我發現,這類讀物均具有以下特點:一,權威性。作者都是醫學權威,而且不僅僅是普通的醫生普通的權威,他們是經常為“權威”看病的“權威”。據介紹,洪昭光醫生除日常行醫之外,還經常到全國各地的黨政機關舉辦健康講座,那齊國力雖然有些來歷不明,言詞卻也絕不含糊:“這個問題在國內非常嚴重,特別是領導幹部。這個極端反常的現像要求我們盡快糾正。市委非常重視,有文件下達了,要求各單位多聽最新保健知識,我就是奔著這個目的來的…………我就很奇怪,我們很多人湊合活著,這種思想危害極大。”聽聽,強強聯手,都不是吃素的。

二,此類讀物一上來都以會議記錄或手抄本形式傳播。在此類讀物的目標受眾、即四十歲左右上下的中國讀者之深層記憶中,手抄本這三個字別具一種深遠的影響力——我絕不是說此年齡段的中國讀者都有秘密傳閱《少女之心》的經驗,不過,相信其中大部份脫離了低級趣味者對《第二次握手》從手抄本到鉛印本的歷程仍然記憶尤新。總之,那是一種月子裡落下的病,幾句話說不清楚。 三,作者及其論據均有美國背景。洪醫生曾在美國做過兩年訪問學者,齊醫生更是一位高齡海歸,自稱“去年從美國回來,此前在斯坦福呆了六年。我要介紹很多新東西。這些“新東西”包括:“宋美齡我在長島見過,他們都活得很長,都是100多歲。他們能活,我們為什么不能活。 ”

坦率地說,做為一個迷信手抄本的讀者,讀了這些“健康忠告”之後,並不覺有什麼意外收穫,在我這個外行看來,絕大部份的“忠告”不過老生常談,健康常識。當然,不得不承認齊國力先生有驚人之語,例如吃跳蚤:“國際會議上說跳蚤的蛋白最好。跳蚤別看它那麼小,它可以跳1米多高,你信不信。如果把它放大到人體那麼大,它可以跳到月球上去。所以有幾個美國醫生在琢磨怎麼吃跳蚤呢。”擱下這些不談,必須承認它們在文體和出版上皆堪稱成功。事實上,大部份在中國市場上已經或正在取得驕人成就的產品,行銷上都具備前述三個條件。 我一直相信,“看醫生”這句話並不准確,應當是“被醫生看”才對。如今,手捧醫生們寫的書,始覺這個表達的爭議性正在大幅度降低,因為“看醫生”也可以理解為“看醫生寫的書”。也就是說,“看醫生”和“看醫生寫的書”都是一種有益無害的行為。跟“醫生寫的書”打交道,我有畢生難忘的經驗在學校裡,生理衛生課本上那至為扣人心弦的一章,老師在課堂上是秘而不宣的,直接跳過去,像丟了轉的CD。幸好校圖書館有一本《農村赤腳醫生手冊》,從中得以補充到豐富的相關資訊。後來上大學到了廣州,鳥槍換炮,竟豪華到可以在第一時間展讀新鮮熱辣的《家庭醫生》。壯年聽雨客舟中,如今我已相信,當性的好奇和衝動逐漸消退之後,這些“醫生寫的書”其實跟卡耐基,《窮爸爸富爸爸》以及《誰動了我的奶酪》之類“致富秘笈”一樣,都可以當成勵志讀物來讀,反正讀不死人。

當然吾人切不可就此而低估了這類讀物在功能上的強勁。有報導說:“廣告上說,過年送禮送腦白金。我看咱女兒送的《養生經》比什麼都好”。勵志、送禮以及孝敬咱爸媽之外,還可以搞笑。你要憋著不笑,就大大地辜負了作者的一片苦心,齊醫生教導我們說:“哈哈一笑,皺紋沒了。笑使很多病都不得。第一不得偏頭痛,第二不得後背痛,得了偏頭痛別著急,哈哈一笑就好了。而且性功能不減弱,生殖功能不減弱。羅馬尼亞老太太92歲還生胖娃娃,人家天天笑啊。天天繃著個臉當然不能生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