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讀書隨筆

第112章 明譯本的《伊索寓言》

讀書隨筆 叶灵凤 831 2018-03-18
明譯本的 傳入我國很早,在明朝就有了中文譯本。除了佛經以 外,這怕是最早的被譯成中文的外國古典文學作品了。據日本新村出氏 的研究,明朝所刊行的譯本,從事譯述的是當時來中土傳 教的耶穌會教士。這是由華名金尼閣的一位比利時教士口述,再由一位 姓張的教友筆錄的。書名並不是,而是《況義》。況者比 也譬也,漢書有"以往況今"之語。這書名雖然夠得上典雅,可是若不 經說明,我們今日實在很難知道它就是最早的中文譯本。 據新村出氏的考證,《況義》係於明朝天啟五年、即公元一六二五 年在西安府出版,現在僅知法國巴黎圖書館藏有兩冊鈔本,所以不僅見 過這書的人極少,就是知道有這回事的人也不多。從前周作人先生曾在

《自己的園地》裡提過明譯的《況義》,也是根據新村出氏的文章寫成 的。 《況義》僅譯了三十幾篇寓言,不用說,全是用極簡練的古文譯成 的。我只見過一篇,是關於那隻銜了骨頭過橋的狗,從水中見到自己的 影子,以為另一隻狗也有骨頭,起了貪心去搶,結果連自己原有的骨頭 也失去的故事。 次一種較早的伊索寓言中譯本,該要算到廣州教會所出的那一種 了。這是英漢對照的譯本,出版於清道光十七年,書名是《意拾蒙引》, 譯者署名是"蒙昧先生"。 "意拾"即伊索的異譯。這書出版至今雖不 過百餘年,但是已經很少見。據一八四○年廣州外商出版的英文季刊《中 國文庫》的介紹,這部英漢對照的伊索寓言集,一共譯了寓言八十一篇,

全書共一百零四頁。每頁除了英漢對照的寓言本文以外,還有漢字的羅 馬字注音。中文居中,譯音居右,英文居左,這是專供當時有志學習中 國文字的外國人用的。出版後很獲好評,一八三七年第一次出版後,在 一八四○年又再印了一次。可惜這譯本至今也不易見到了。 據《中國文庫》介紹,本書的譯者是一位湯姆先生,他是當時廣州 渣甸洋行的職員。由他口述,再由一位"蒙昧先生"用中文記下來的。 這位"蒙昧先生"就是他的中文教師。 不知為了什麼緣故,一八三七年初版的《意拾蒙引》,出版後曾被 清官廳所禁。但是據後來在一八四○年又再版看來,禁令顯然後來又取 消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