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讀書隨筆

第91章 李龍眠的《聖賢圖》石刻

讀書隨筆 叶灵凤 1730 2018-03-18
李龍眠的《聖賢圖》石刻 杭州的孔廟,一向藏有一套很有名的石刻畫,那就是相傳是依據李 龍眠的畫稿勒石的《聖賢圖》。畫的是孔子和他的七十二弟子的畫像。 李龍眠本以白描著名,他的傳世的《離騷九歌圖》、《羅漢圖》, 都是白描的。雖然未必是他的真筆,至少也應該有一點根據。這一輯《聖 賢圖》也是如此。連孔子在內一共畫了七十三個人,除了孔子是坐在坐 墩之外,其餘七十二弟子都是面向夫子立著;完全沒有其他背景,採用 長卷的構圖方式,達到了每一個人物都能顯著突出的效果。 關於孔子和弟子們的畫像,較古的有漢武梁祠畫像石上所刻的,也 刻足了七十二人,不過都是側面的,類似剪影,著重裝飾效果,並非正

式的畫像。此外,是木刻的《聖賢圖像》一類的版畫,很少有精彩的, 有的還顯然受了李龍眠的這一輯《聖賢圖》的影響。這七十三幅畫像, 是分別刻在十五塊石頭上的,是在南宋紹興二十六年(公元一一五六年) 所刻。因為是在南宋時期,所以畫像後面還有秦檜的題記;直到明朝才 被人剷除。關於這一輯聖賢像刻石的經過,明人吳訥在畫像後面所加的 題記說得很清楚。他是經手將石刻從亂石荒草之中整理出來的,而且原 來的秦檜題記也是由他剷除的,因此,他的題記對於這一批石刻的歷史 很有重要關係。他說: "右宣聖及七十二弟子贊,宋高宗制並書,其像則李龍眠麐所 畫也。高宗南渡,建行宮於杭,紹興十四年正月,始即岳飛第作太

學,三月臨幸,首製先聖贊,後自顏淵而下,亦撰辭以致褒崇之意。 二十六年十二月,刻石於學,附以太師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 事兼樞密史秦檜記。檜之言有曰,孔聖以儒道設教,弟子皆無邪雜 背違於儒道者。今搢紳之習或未純乎儒術,頗馳狙詐權譎之說以僥 幸於功。其意蓋為當時言恢復者發也。嗚呼,靖康之禍,二帝蒙塵, 汴都淪覆,當時臣子正宜枕薪嘗膽,以圖恢復,而檜力主和,攘斥 眾謀,盡指一時忠義之言為狙詐權譎之論,先儒朱熹謂其倡邪說以 誤國,挾虜勢以要君,其罪上厘於天,萬死不足以贖者是也。昔龜 山楊先生時嘗建議罷王安石孔廟配享,識者韙之。訥一介書生,幸 際聖明,備員風紀,茲於仁和縣學得觀石刻,見檜之記尚與圖贊並

存,因命磨去其文,庶使邪口之說,姦穢之名,不得廁於聖賢圖像 之後。然念流傳已久,謹用備識,俾後覽者得有所考雲。宣德二年 歲在丁未秋七月朔,巡按浙江監察御史海虞吳訥識。 " 這一共刻了七十三人畫像的十五塊石刻,每一塊大小相等,長一三 五厘米,高四十三點五厘米,所刻的人物卻多寡不一。最末一塊因為有 秦檜的題記,只刻了一人。第一塊有宋高宗的幾句序言,因此只刻了孔 子、顏回、閔子騫三人,其餘幾塊刻了五人或六人不等。 前幾年人民美術出版社曾將這一批石刻影印出版,書前還有黃湧泉 的一篇序言,對於石刻過去的歷史和現在的狀況,介紹得很詳細。 這十五塊石刻,歷經滄桑,到了現在,只存十四塊,原來編號的第

十塊已經遺失。餘下的十四塊,有八塊還是完整的,其餘有的斷成兩截, 有的只殘存一塊碎片而已。 不過,這次人民美術出版社用來影印的拓本,乃是舊拓,七十三人 的畫像是完整的。後面的秦檜題記已經磨去,改刻了吳訥的新題記,可 知這拓本乃是明宣德以後的。若是能有秦檜題記未磨的拓本,一定會更 完整。 由於這是根據畫稿上石,並非特地為石刻而畫的,因此人物的衣褶 線條都很柔軟,保存了李龍眠的白描特徵,不似漢畫像石上的人物,刻 得那麼剛勁有力。這是因為漢畫像刻石的那些底稿,是專為石刻而作的, 所以利用石材來表現構圖的特點。 《聖賢圖》則是依據普通畫稿刻成, 因此要竭力保存白描畫法的特徵了。

自唐以後,石刻的趨向都是這樣:只是繪畫的再現,不再像漢魏六 朝的石刻那樣。它們本身就是一種藝術,並不是別人繪畫作品的再現。 以《聖賢圖》中的孔子畫像來說,李龍眠所畫的孔子像,是很有特 色而且有一種敦厚仁愛的個性的,不像一般常見的相傳出於吳道子之筆 的《夫子行教像》那麼蒼老嚴峻。這幅孔子坐像,看來倒有點像敦煌壁 畫中的《維摩問疾圖》上的維摩居士。 七十二弟子的畫像,顯然都是參考了各人的行跡才下筆的。以子路 的那幅畫像為例,別的弟子都是寬袍大袖,子路則是短髭如戟,兩袖高 捲,露出了雙臂作拔劍姿勢,頗有點像是達文西在《最後晚餐》壁畫上 所畫的彼得畫像。因為這兩個弟子同樣都是勇士。

這一輯《聖賢圖》石刻,無論是不是李龍眠的作品,都是值得寶貴 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