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雜文隨筆 我們台灣這些年

第4章 1979

我們台灣這些年 廖信忠 1464 2018-03-18
1979年對於台灣來說,實在是不怎麼安寧的一年。 1月1日,美國與台灣當局斷交,年底又來了個“美麗島事件”,我看當局頭都大了。 但對一般百姓來說,1979年最大的事就是開放去島外觀光。在過去,只有經商、公務、留學等才能離開台灣,現在沒有具體的事情,也可以離開台灣觀光了,因此,香港瞬間就被台灣人“佔領”。 而我家的大事就是,我妹在夏天出生了。在20世紀70年代末的台灣,當局鼓勵的生育政策是“一個孩子不算少,兩個孩子恰恰好”這種大家都會背的口號;另外,那幾年還有一種口號叫“三三三一”,指婚後三年生第一個小孩,過三年再生一個,理想的結婚年齡為男28歲、女25歲。我爸媽還真響應號召,剛好生了一男一女,一家四口,標準地邁入中產階級家庭。

在這之前,台灣人總是喜歡多生,像我父親就有七個兄弟姐妹,母親家也有五個。越窮的人家越喜歡生得多,看起來好像不太合理,但若從經濟學角度來看,過去台灣比較窮,一般百姓必須多生增加機會,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到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有了人口壓力,當局開始鼓勵少生。這幾年口號又改啦! “兩個孩子恰恰好,女孩男孩一樣好”,特地將女孩放在男孩之前,希望消除重男輕女觀念。後來因為少子化的風潮,又改成“兩個孩子很幸福,三個孩子更熱鬧”,希望民眾多生幾個小孩。 總之,我多了個妹妹,只差我一歲而已。由於年齡相仿,所以我跟她不存在什麼“哥哥保護妹妹”這種事,反而從小打架打到大:她咬我手臂我抓她頭髮,吵吵鬧鬧的,好不熱鬧。當然這樣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我家在這一年也留下了第一張全家福:媽媽抱著妹妹,爸爸挽著媽媽,我騎在小木馬上。 1979年1月1日零時起,台灣當局與美國“斷交”。或者從大陸的角度來說,是中美建交。 當時的台灣當局其實就是陷在這種迷思當中,以中國的正統自居。在蔣中正的時代,一直以極端的原則處理兩岸問題,無形中也使台灣的國際空間縮小了很多。 總而言之,“斷交”已成定局,民間再多的抗議和自發的政治運動,在大國博弈間也顯得軟弱無力。台灣少了個靠山,信心不足的人就紛紛移民,在那一年就有大規模的移民潮出現。於是,才有了蔣經國在那年的除夕談話“渡過難關”的言論出現。 當時任“新聞局長”的宋楚瑜,在記者會上表達台灣對“斷交事件”的“嚴正立場”,他憑藉英挺的形象,可謂一夕間爆紅,成為媒體寵兒。就在那個台灣人心極大動搖的時刻,知名的民歌手侯德健也發表了《龍的傳人》這首歌,整首歌詞歌頌古老神州的莊嚴偉大、近代中國的苦難以及對故土的眷戀之情。當然啦,這首歌呼應當局的立場,在當局的大力支持下,立刻在台灣及海內外華人間歌頌一時。

而在社會上,也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愛台灣”運動。比如,小的時候看過一個故事,說一個小朋友在美國與台灣“斷交”後,同仇敵愾,捐出自己的來給當局買“飛機大炮”。我大一點兒的時候就想,飛機大炮不還是都跟美國買的嗎?這個故事好像怪怪的。回到正題,台灣當局與美國“斷交”後,美軍跟著撤離台灣,取而代之的是“與台灣關係法”。美國政府根據“與台灣關係法”,繼續供應武器給台灣。台灣繼續以“自由的燈塔”自居,一方面也是安撫民眾,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所謂的“反攻大陸”已經成為笑話,只有當局繼續喊得響,底下的響應一年比一年心虛,一年比一年微弱。 當然,美軍在台時帶來的一些經濟活動也隨之蕭條,許多社會問題漸漸浮現,尤其是美軍留在台灣的私生子問題,成為20世紀80年代許多電影及文學作品探討的對象。

此外,侯德健後來在1983年潛赴大陸,台灣當局感到臉上無光,遂把《龍的傳人》這首歌給禁掉了,當時還成為許多人揶揄的事件。
註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