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落日孤城

第6章 第六章戰雲密布

落日孤城 张和平 2814 2018-03-18
八年抗戰,從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事件,到同年八月十三日的淞滬會戰,相隔只有三十七天。又四個月,南京失陷,次年三月,有台兒莊大捷,不久,五月中徐州又棄守,接著的就是民國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年)八月開始的保衛大武漢,十月底,武漢失陷,共歷時十五個半月。十一月中,因一個謠言把長沙付之一炬。這一年半時間的戰爭過程,使得中國人覺得真的很洩氣。 日軍佔領岳陽後,就未再能往南推進,直到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八月八日,衡陽失守。所以,日軍被拒於湖南之外近達六年的時間。在這六年的期間,湖南境內重要的戰役有:第一、二、三次的長沙會戰,常德會戰,衡陽會戰(用“保衛戰”一詞,更為恰當,因為只有一萬七千餘人的國軍,孤軍守備衡陽,與十餘萬之眾的日軍浴血奮戰四十七天,對國軍而言,不構成“會戰”的條件)。一九四四年六月二十三日,八年抗戰中作戰時間最長,雙方傷亡官兵最多的空前慘烈的城市爭奪戰在衡陽上演。在此後的四十七天裡,國民革命軍第十軍一萬七千餘名將士堅守孤城,浴血奮戰,擊退了日軍優勢兵力的多次進攻,打破了日軍經由衡陽快速南下的企圖。連日軍戰史都稱之為日俄戰爭以來又一個慘烈的“旅順要塞之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重要的盟國當然是美國。然美國的戰略是“重歐輕亞”,就是她在太平洋戰區對麥克阿瑟將軍的軍事裝設和補給,都遠遠不及歐洲戰區的艾森豪威爾。第三次長沙會戰前的三個星期,也就是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前夕,美國還在與日本和平會談。第三次長沙會戰,是中國孤立抗戰的第五個年頭,也是民族存亡之戰。當時二十多萬的國軍是空前團結,造成的第三次長沙大捷,不僅是使中國的抗戰走出孤立,也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此前的一年,美英法在歐亞非戰場上是一敗塗地。對第三次長沙大捷,一月七日倫敦《泰晤士報》的評論是:“十二月七日以來(指珍珠港事件、和香港與馬尼拉的失陷),同盟國唯一決定性之勝利系華軍的長沙大捷。”第三次長沙大捷,雖稱抗戰走出孤立,中國也得到了一點點美援。而這些裝備美援的精銳軍隊如第5軍第6軍第66軍等,都調往緬甸戰區,支援那些不義的盟國。

第三次長沙會戰後約有兩年,中國境內基本上沒有重要戰役,日本將她的軍事主力調往太平洋戰場。不過在廣大的中國土地上,總有七十萬以上的日軍陷入而不能自拔,連日寇自己也不得不承認是中國軍隊拖垮了日本的陸軍和日本國內的經濟。日本人自稱“陷入中國泥淖”。文見日本學者池田清《太平洋戰爭》第98頁。 直到一九四三年底日本在太平洋戰爭失利,十一月中的常德會戰重啟在中國境內一連串的大戰。一九四四年五月,為打通大陸交通線,敵寇集結了自侵華以來的空前之兵力,計有十七個步兵師團,六個旅團,一個戰車師團,約佔其在華兵力的三分之二,發動自日中開戰以來最大之攻勢。為扭轉太平洋戰爭不利態勢,打通從中國東北到越南的大陸交通線,日寇調集50餘萬兵力,並且海、陸、空軍配合,實施“一號作戰計劃”,開始了侵華以來在中國戰場最大規模的一次進攻。由於這次進攻主要集中在河南、湖南和廣西,史稱“豫湘桂戰役”。日軍在太平洋、東南亞失利,為支援太平洋和東南亞戰線,侵華日軍從華北、東北緊急調動數20萬大軍,從華北一直打到武漢,中國國民黨各路守軍望風而逃,或者乾脆繳械投降,成為日寇幫兇,致使侵華日軍在中國大地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讓日軍在一個多月內挺進1000多公里,也算上是日本軍隊的輝煌戰績,可這進一步助燃日寇囂張氣焰。對於從京津到武漢這1000餘公里的守軍而言,無疑是莫大恥辱!

這一連串大戰中,包括一九四四年四月下旬河南第一戰區,在兩百公里黃河南岸集結了二十五萬大軍的“血肉長城”。其中有多少的中華兒女為捍衛祖國灑下了他們的鮮血,忠勇英烈可歌的事蹟實無法一一細列,陣亡的有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上將、二十一師師長呂公良等將領多人。蔣委員長再也不敢又來個損己害民於事無補的花園口決堤了。 在這種情況下,武漢守軍組織了第四次武漢保衛戰,也就是第四次武漢會戰;長沙守軍也不甘示弱,進行了第四次長沙會戰!武漢、長沙雖失利,但是也未失顏面。 5月底,日寇對長沙開始“鐵壁合圍”,隨即發起了總攻擊。國民黨守軍第4軍憑藉城防工事,打退了敵人的一次次進攻,但最終僅一日功夫就因力分勢弱,長沙淪陷。 6月19日,日軍佔領長沙,彈冠相慶。他們滿以為從此可以長驅直入,不曾想卻在湖南一座人口僅有20餘萬的小城市衡陽遭到猛烈的阻擊。而且,阻擊他們十數万兵力達47天之久的中國軍隊只有1萬多人。

然後日軍長驅直下,以湖南嶽陽為出發點,由湘江東西兩岸,發動鉗型攻勢向南進犯。我軍則置主力重點於湘江東岸,仍按第三次長沙會戰時的天輪戰法:擬讓敵人攻至某種程度時,外圍各軍集中強大兵力,齊向衡陽合圍,將敵人反包圍並殲滅之。故此戰役名之曰衡陽會戰。因戰略核心位置選定在敵人必經之道路上,以便迎頭痛擊,而於敵人也是為清楚障礙非攻不可的軍事焦點。因而敵我雙方殊死搏鬥,一場惡戰就在所難免了。 六月十六日開始進攻長沙,六月十八日長沙失陷,日軍兵鋒直逼衡陽,展開日本戰史所稱中日戰爭中最重要和日軍傷亡最嚴重的一次會戰。其實,確切地說,國軍第十軍是孤軍守備衡陽。外圍根本沒有合圍起來,因此嚴格說來就是衡陽保衛站,而非所謂的衡陽會戰!

湖南是典型的南亞熱帶氣候,一年四季分明,冬冷夏熱。而衡陽盆地更甚,冬天凜冽的北風沿湘江河谷長驅直入,寒切骨髓;夏天則由於南嶺高大的山峰擋住了東南涼爽的海風,而漫長的夏季積溫因盆地結構散發不出去,酷夏奇熱無比。此時實在非能戰之時啊。但軍情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歷來都是如此。 如此苦夏,如此鏖戰,真是難為了英勇善戰的第10軍將士們。 一九四四年五月二十七日,日軍發起了湖南會戰,因重點在長沙衡陽故又稱長衡會戰。至六月二十日,日軍基本控制長沙,佔領瀏陽、寧鄉等地,達到了第一期作戰的初步目的。此時,日軍決心按照原訂計劃,乘國軍布防不及,以一部突進搶占衡陽,控制這座極其重要的戰役樞紐。第十一軍於當日十六時發布命令,要求“左路部隊第六十八師團應繼續執行以前的任務,殲滅所在之敵,迅速佔領粵漢鐵路及衡陽機場,攻取衡陽。”

其實早在六月十八日十五時,第十一軍就對該師團下達過“佐部隊應以主力從湘江東岸地區,另一支有力部隊從西岸地區向衡陽挺進。特別應使突擊部隊以步兵一大隊為基幹,行李及弱兵除外及便衣挺進隊等,不必擔心主力,向水、耒水以及衡陽東側的鐵路橋、衡陽機場挺進並佔領之。志摩支隊應沿易俗河-衡山-衡陽道路以東地區向衡陽突進。”的命令,因此二十日的命令成為對前一封命令的補充。 第六十八師團接到二十日下達的命令時正分成三路縱隊向衡陽前進中,其中包括以獨立步兵六十四大隊編成的松山支隊。而鬆山支隊正是十八日命令中所提及的那支挺進部隊,該大隊自十四日脫離在長沙作戰的第五十七旅團序列,成為獨立作戰的支隊。他的任務很明確,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南下佔領衡陽機場。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