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決戰邯鄲:解放戰爭檔案

第13章 第12章在血與火的戰場上率部起義

1945年8月,抗日戰爭經過8年血戰,終於以日本宣布投降而結束。昔日民族戰爭中的盟友國民黨和共產黨,關係立即發生了重大變化 經過8年抗戰,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等抗日隊伍已經發展到130餘萬人,另有民兵260多萬人。創建了陝甘寧、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以及皖中、皖東、鄂豫邊、蘇北等抗日根據地。在抗日根據地內,一般都建立了村、鄉、縣人民政府,很多根據地都建立了司法、稅收、供銷社(銀行)等機構。面對這種情況,作為大獨裁者的蔣介石是不甘心的。他在美國的支持下,一方面下令搶奪抗戰勝利果實,一方面準備內戰。為了爭取和平,避免戰爭或推遲戰爭,毛澤東和周恩來、王若飛於8月28日赴重慶談判。在此期間,國民黨閻錫山部第十九軍進攻我上黨地區遭到慘敗。蔣介石看到我晉冀魯豫軍區主力已經被吸引到太行山的崇山峻嶺中,即以14個軍分3路沿平漢、同蒲、津浦3條鐵路向華北解放區進攻。其中第三十軍、四十軍、新八軍6萬餘人為第一梯隊,在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高樹勳、馬法五的率領下,沿平漢線從新鄉北進,企圖打通鐵路線與石門敵軍匯合。這一路是主要的,對我解放區危害最大。

正因為如此,剛剛從重慶回到延安的毛澤東,於10月17日從延安致電劉伯承、鄧小平:“在你們的領導下,打了一個勝利的上黨戰役,使得我軍有可能爭取下一次相當的或更大的勝利。除以太岳全力展開同蒲路的作戰,爭取應有勝利之外,必須集中太行與冀魯豫全力,爭取平漢戰役的勝利。即將到來的新的平漢戰役,是為著反對國民黨主要力量的進攻,為著爭取和平局面的實現。這個戰役的勝負,關係全局,極為重大。” 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把“關係全局,極為重大”的擔子,交給了晉冀魯豫軍區。劉、鄧接到電報後,一邊督促各個部隊迅速從上黨地區奔赴邯鄲一帶戰場,一邊抓緊時間補充兵員和武器彈藥。同時,為了便於指揮,報經中央軍委同意,將冀魯豫、冀南、太行、太岳4個軍區部隊主力,依次改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一、二、三、四縱隊。各個部隊一邊改編,一邊行軍,從太行山千山萬壑的小路上直奔戰場,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在邯鄲以北,經過10餘日血戰,雙方損失都很大。關鍵時刻,在劉、鄧首長的親自組織下,經地下黨員王定南牽線,軍區參謀長李達冒險穿過火線與第十一戰區副司令兼新八軍軍長高樹勳面談,終於使高樹勳下定決心,率領新八軍和河北民軍1萬多人火線起義,使戰役立即發生逆轉。 此時,冀魯豫軍區司令員楊勇所部的獨立第四旅和第十七師的兩個支隊也趕到了戰場。劉鄧感到時機已經成熟,當即向各部隊頒發命令,準備發起總攻。 大戰將臨的氣氛立即籠罩了每一個預伏的陣地。 突然,一個建議停止進攻的電話打到了峰峰的指揮部。 電話是在高樹勳部下工作的地下黨員王定南打來的。 王定南自抗日戰爭時期就進入高樹勳的部隊,經過多年交往,已經成了高樹勳的好友和座上客。

劉伯承不但有硬攻硬打、巧攻巧打、謀略制敵的功夫,而且還要施展攻心戰法,不費一槍一彈,從國民黨軍隊中挖出一個軍來,這個軍就是高樹勳將軍的新八軍。 國民黨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新八軍軍長高樹勳,多年來經常受到蔣介石統治集團的排擠、歧視,與蔣介石有矛盾。高部原是西北軍馮玉祥的部隊。此次沿平漢線向北進攻,蔣介石為削弱雜牌而驅使其作內戰先鋒,高樹勳極為不滿,從新鄉北進之前,即派人與我聯繫,表示不願意內戰。 因為某種機緣,共產黨人王定南被派往高樹勳部。從國民黨軍中挖出一個軍讓其參加人民陣營,這樣大的行動在內戰重開以前,還沒有先例,尤其是在面對面的戰場上,真是不易呀! 為高部起義做出重大貢獻的王定南將軍回憶說:“我當時就在劉鄧首長的直接領導下,參加了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統戰工作,公開的身份是高樹勳的好友'座上客',實際上是在高部做地下工作的。”

10月28日清晨,平漢戰役總攻發起的同一天,王定南從高部回來向劉鄧首長報告說:高很願意同我軍談判,但還有些顧慮,主要是高夫人現在還在徐州,高為夫人的安全擔憂。 這一情況,馬上引起了劉鄧首長的重視。 劉鄧首長向來重視爭取敵軍的工作。他們經常談到要打退反動派的進攻,一方面要在軍事上挫敗敵人;另一方面要在國民黨軍隊中開展反內戰的統戰工作,尤其是要利用國民黨軍隊中雜牌和嫡系的矛盾,和平民主分子和法西斯分子之間的矛盾,爭取一切可以爭取的國民黨高級將領站到和平民主的旗幟下來。為此,還設立了專門的機構,選拔了不少干部做這方面的工作。劉鄧首長還親自處理有關的重要問題,在上黨戰役緊張的作戰中,劉鄧首長就多次聽取了王定南同志的匯報。平漢戰役開始後,鄧小平政委又多次佈置此項工作。由於有了以往的工作基礎,在新形勢下又出現了好的動向,鄧政委就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巧妙地把軍事鬥爭和政治鬥爭結合起來,這對平漢戰役的勝利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10月29日,捷報頻頻傳來。我一縱突入崔曲,敵四十軍一0六師一個團被殲;二縱已突入閻家淺,敵三十九師亦被我殲滅一個團,各處殘敵向南北左良逃竄時又被我截殲一部,我軍乘勝向北左良及其以東地區之敵展開攻擊。軍事上的不斷勝利,對高的起義起了促進作用,當夜高樹勳終於決定:“我立即起義,走革命道路”。 劉鄧首長得知這一消息,非常高興,立即派李達參謀長連夜通過火線看望高樹勳,對起義問題作最後的商榷。 李達將軍身著便服在王定南等同志的陪同下,步行通過三縱佔領的閻家淺,進入高樹勳的指揮部。 李達參謀長此次代表劉鄧首長看望高樹勳,更加堅定了高馬上起義的決心。因為李達原是老西北軍的軍官,是寧都起義過來的,所以和高樹勳一見面,談得很融洽。他們談了對四十軍、三十軍應抱的態度,又談了1931年董振堂、趙博生二位西北軍將領不滿蔣介石反共反人民的政策,在江西“剿共”前線舉行聞名全國的寧都起義的意義。他還談起了西北軍得到中國共產黨的幫助,改變了政治方向,參加了國民革命軍,舉行了著名的五原誓師,受到全國民眾歡迎和支持的情景。

李達將軍鼓勵他說:“高先生如果在當前中國面臨著內戰與和平、光明與黑暗兩種前途大搏鬥的緊要關頭,能高舉義旗,和革命人民站在一起,反對蔣介石的內戰獨裁政策,為建立和平、民主、自由的新中國而奮鬥,它將比寧都起義、五原誓師的意義更為深遠”。 高樹勳將軍聽了李達參謀長的一席話,異常興奮和激動,當即表示:“10月30日宣布起義!” 高將軍的義舉,得到人民的高度評價。正如前面毛澤東、朱德的電文所說:“凡屬血氣之士,莫不擁護”。 凡與人民為敵,為蔣某人賣命的,則前途就不美妙了。 10月30日,高樹勳將軍早市起義後,同時電話通知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四十軍軍長馬法五,說明他要率新八軍與共產黨的軍隊聯合,共同反討蔣介石發動內戰、實行專制獨裁的反動統治的行徑,主張和平民主,並要求馬也脫離國民黨,站在人民一邊。馬法五接到電話後,驚慌失措。高將軍的這一行動,對敵人是一個很大的震動,對參加平漢戰役的我軍指戰員則是一個巨大的鼓舞。於是,戰役進入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由於高樹勳和他的新八軍原屬西北軍,不是蔣介石的嫡系,長期以來深受歧視和排擠。抗戰勝利後,蔣介石非但沒有改變歧視旁系的政策,反而逼迫他們開赴內戰前線,充當炮灰。高樹勳對此極為不滿。此次奉命北進之前,他就有意採取行動,並讓王定南與共產黨取得聯繫。當時,上黨戰役正在進行,王定南徒步來到山西黎城,向劉伯承、鄧小平作了匯報。劉鄧得悉高樹勳的進步傾向,遂決定王定南立即返回,動員高部戰場起義。此舉如獲成功,在未來的平漢戰役中全殲北犯之敵則有了絕對的把握。 但情況的發展卻和預想發生了很大的差距。高樹勳原打算帶領新八軍和河北民軍單獨北上,把所經之處的國民黨兵馬和偽軍統統收編起來,連同他們竊據的城鎮一起交給共產黨。沒想到蔣介石的密令卻是讓高樹勳和馬法五的三個軍齊頭並進,這就打亂了高樹勳的整個計劃。時間一天天過去,情況一天天緊急。時至今日,劉鄧率領的野戰軍已經準備發起平漢線上最後的總攻。

王定南冒著流彈趕到三縱給劉鄧打了電話,徵得同意後,又穿過火線回到十一戰區長官部。 高樹勳一見王定南,便麵帶愧疚地解釋道:“定南,你是知道的。在新鄉時,我對孫連仲提出,我願單獨率新八軍、河北民軍沿平漢線北上,後來孫連仲說我單獨一個軍過不去,就讓四十軍、三十軍和我一起來了。當時,我也不能對孫連仲說我能過去。你看這……” 王定南說:“這是蔣介石對你不放心,孫連仲才這麼決定的。” 高樹勳嘆了口氣:“我已有所悟。不過既然是三個軍齊頭並進,我也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 “這恐怕消極了一些。”王定南望著高樹勳,“劉司令員、鄧政委本來是同意你一個軍北上方案的。但現在是三個軍北上,毛主席已電令劉司令員、鄧政委,決不允許三個軍北上,讓國民黨實現在全國向我解放區進犯的戰略。因此,劉鄧首長希望你以民族大義為重,舉行戰場起義,立刻站到人民方面來。”

高樹勳愣了一下:“就地起義?” “對。為了給起義留下時間,劉鄧首長已經同意推遲總攻。”王定南將底牌全部亮了出來,“當前正是關鍵時刻,現在起義,對你、對人民、對國家都貢獻極大。” 高樹勳在室內來回踱步,像是對王定南,又像是自言自語地說:“要走向革命……我是有決心的……只是……” “你這樣寄人籬下,終非長久之計。”王定南看出高樹勳內心思緒的紛亂,話語隨之尖銳起來,“退出內戰,方不愧對死難之同胞;制止內戰,方能告慰陣亡之將士;反對內戰,方能保證八年抗戰不至前功盡棄,中華民族,方有真正的複興的希望。繼續把命運系在蔣介石的戰車上,高先生作為圈外的雜牌,終歸難逃厄運啊!” “我被他蔣委員長期騙已非一日,什麼'黨國以為乾城','中正尤寄厚望',無非是讓我和八路軍對壘,借八路軍之手消滅我罷了。”高樹勳憤然地說著,但神情依然有些恍惚。 “定南,這些事,我想了並非一日。只是……”

王定南語重心長:“建侯兄,大是大非要當機立斷,切不可優柔寡斷!非常之人,才能立非常之功。” 高樹勳眼睛亮了一下,繼而又嘆了口氣:“多年來和我同甘共苦的妻子,還有本軍許多軍官的家眷,現在都在徐州。如果我們馬上宣布起義,國民黨豈不要加害於她們?” 高樹勳的擔心合乎情理。不解決這個問題,起義就很難順利實現。王定南想了一下,十分誠懇地說:“這是一個實際問題。我馬上去請示劉司令員、鄧政委,設法解決。” “好!好!”高樹勳的情緒明顯好轉,“我等你的消息!” 28日清晨,王定南再一次穿過火線,直接到達峰峰的指揮部。 聽了王定南的匯報,鄧小平說:“高部現在起義,不僅對當前作用很大,對今後的政治影響也很大。定南同志,時機很重要啊!”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劉伯承在屋裡踱了幾步,緊接著說道:“至於高夫人的安全問題,我們可以申請中央解決。定南同志,你先起草個電文,我來簽發。” 一個重大而復雜的事情,就這樣三言兩語、果斷而乾脆地解決了。王定南很快起草好電報,交給劉伯承。劉伯承看到電報上不僅有請示,而且提出了“請新四軍陳毅同志派人到徐州車站,接出高樹勳夫人”的具體辦法,十分滿意,當即簽了字,囑咐參謀立刻發出。 時間緊迫,王定南準備辭行。鄧小平握了握王定南的手:“轉告高樹勳將軍,要從大局著眼,配合我軍行動,對革命做出重大貢獻。” 29日下午,王定南三過火線,帶來了高樹勳決心起義的消息。 平漢戰役的“多米諾骨牌”傾倒了。高樹勳所部1萬餘人的起義,不但迅速改變了平漢戰場上敵我軍事力量的對比,而且使國民黨軍的部署出現了一個大的缺口,軍心也隨之動搖。劉伯承、鄧小平可以抽出手來,全力對付馬法五的四十軍和三十軍了! 最終,我軍全殲敵軍近4萬人,生擒第十一戰區副司令兼四十軍軍長馬法五、副軍長劉世榮等高級將領,繳獲山炮、火箭炮310門,輕重機槍1719挺,步槍9248支,獲得戰役的全勝。這個戰役,是抗日戰爭勝利後的第一個大的戰役。 高樹勳率部起義,是國民黨軍隊在解放戰爭中最早、最大的起義,當時不但震動了全國,也震驚了世界,但高樹勳和起義部隊最後的命運是怎樣的呢? 毛澤東為他們起名“民主建國軍” 按照劉伯承和高樹勳的商談結果,1945年11月1日,高樹勳、喬明禮等率領新八軍、河北民軍1萬多人迅速撤離戰場,離開磁縣馬頭鎮,到武安縣伯延鎮一帶休整、補充。馬頭鎮距離武安縣伯延鎮一帶約幾十華里,一路上,沿途群眾與學生列隊遠迎,高呼“歡迎高樹勳將軍反戰起義”等口號,到處貼滿五顏六色的歡迎標語。起義的新八軍和河北民軍官兵無不歡欣鼓舞。 高樹勳率部起義後,下一步就面臨著改編問題。 在爭取高樹勳起義的過程中,晉冀魯豫軍區劉伯承司令員、鄧小平政委,先後發過兩封電報匯報具體情況。中央軍委也發了3封電報做了詳細指示。對於改編的問題,11月4日,毛澤東致電劉伯承、鄧小平指出: 劉、鄧: 因為汪精衛曾用過和平建國軍名義,故高部應改用人民建國軍或民主建國軍或其他名稱或仍用新八軍舊名均可。請與高樹勳商量酌定,高宣言宜早發表。 毛澤東 經過劉、鄧與高樹勳等起義人員研究,認為毛澤東起的名字很好,決定將起義部隊改稱“民主建國軍”。 遵照毛澤東的意見,高樹勳與其他人最終以通電的形式向全國發出了起義宣言。其電文如下: 重慶蔣介石、馮副委員長,延安毛澤東先生、朱總司令,全國各軍、各黨派、各團體、各報館並轉全國同胞公鑑: 日寇投降,國共談判重開,雙十協定公佈,全國同胞,無比歡慶。樹勳等忝為執戈衛國之軍人,尤為奮發。蓋今日中國,惟和平方足以言建國,惟民主方足以言團結,惟和平民主團結,方能建立獨立自由幸福三民主義新中國之基礎。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合於此者,必為眾所擁護,反於此者,必為眾所唾棄。禍國興邦,一念所繫。樹勳等久歷戎行,深沐舊西北軍救國愛民之傳統,過去縱曾不免事與願違,然固無時不心存戒懼。當此民族國家千鈞一發之際,追懷既往,尤深警惕。綜看近世,心所謂危,難安緘默,願向我國父老同胞一陳之。 此次樹勳等奉命率部北上,原為受降。此在全國政治問題處理上,已覺欠妥,乃中途迭奉嚴命,責以向八年之艱苦抗戰之八路軍進攻。星夜進軍,刻不容緩,甚感惶惑。竊思破碎河山,豈堪再罹浩劫。雙十協定與“剿匪手本”並行,亦悖義理。故奉命之餘,痛苦萬狀。進則為挑起內戰之先鋒,貽害國本。退則違背命令,難免罪戾。輾轉思維,憂心如搗。全軍上下,被迫揮淚行軍,一路怨聲載道。洎夫師次豫北,再入冀南,目睹父老流涕陳情,青壯怒目相視,尤以八路軍和平建國之真誠,節節退讓之舉動,言行一致,感人更深。誰人處此能無動於衷耶?樹勳等殲敵餘生,自不畏死,然尤不願以殲敵之武器,加諸同胞,自殘骨肉,貽害民族。況華北之敵,尚未放下武器,內外夾攻抗戰有功之八路軍,人間寧有此理?於是全軍將士,轉相告語,退出內戰漩渦之聲大起。其實此不只敝軍之呼聲,抑亦全國人民之要求也。樹勳等內省天職,外察眾情,大義所在,不得不與八路軍息戰言和。命意無他,旨在為國家民族之前途,退出內戰,求以和平民主途徑建國而已。知我罪我,在所不計。更有近來,道路傳聞,此次加命,乃為消滅雜牌,排除異己之運用。樹勳等對此,不願多論,所爭者惟不願再以人民養育之兵,供內戰之用耳。茲經全軍公決,成為民主建國軍,並推樹勳為民主建國軍總司令。公命之下,謹揭數事,以告國人。 第一,本軍堅決反對內戰,並願全國同胞,一致為製止內戰實現民主政治而奮鬥。 第二,擁護蔣主席和平民主團結統一之建國方針,國事應取決於民主的政治協商,不應以軍事方式解決。 第三,應立即聯合各黨各派,組織聯合政府,以解決當前之政治危急。 上述三事,為本軍今後行動方針,誓當努力以赴,百折不渝,並確信,大勢所趨,和平民主必可實現。樹勳等望治情殷,愛國心切。古有言,“民為貴,君為輕”,但求有利於人民國家,生死胥置之度外,成敗利鈍,更何所計歟!違命之愆,所不屑辯,全國父老,自有定評,區區此心,敢請共鑑。如果幸而教之,則幸甚矣! 民主建國軍總司令高樹勳率全軍將士叩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十月三十日 看到高樹勳的起義通電後,11月2日,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給高樹勳發來了賀電: 樹勳將軍吾兄勳鑑: 聞兄率部起義,反對內戰,主張和平,凡屬血氣之倫,莫不同聲擁護。特電馳賀,即頌戎綏。 毛澤東朱德 高樹勳接到賀電,十分感動,於1945年11月4日又給毛澤東、朱德回了電報。 成立民主建國軍後,發來賀電的還有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副司令員滕代遠、副政委薄一波;太行軍區秦基偉、李雪峰、黃鎮;晉冀魯豫邊區參議會申伯純、邢肇棠、聶真、晁哲甫;冀南軍區杜義德、李菁玉、劉志堅、馬國瑞;冀魯豫軍區楊勇、王秉璋、趙健民、張霖之、張璽;太岳軍區王新亭、裴孟飛等。外區的如渤海區參議會,廣九路解放區各界,晉綏軍區呂正操、李井泉、續範亭、周士第,晉綏邊區各界,山東軍區津浦前線全體指戰員,晉察冀各界,鄂豫皖解放區群眾大會等。 為建立好這支隊伍,劉伯承、鄧小平和晉冀魯豫軍區進行了精心的安排。 1945年11月10日,民主建國軍成立大會在太行山麓的武安縣伯延鎮隆重舉行。參加大會的軍民有兩萬多人。 清晨,各機關、團體代表及各地群眾源源不斷的從四面八方湧向會場。數不清的慰問品,被人們爭先恐後地送到主席台前。一位挑著兩筐大公雞的老漢,興高采烈地說:“我是誠心誠意擁護高總司令的,跟八路軍合作的都是好隊伍。” 主席台前,兩幅巨型標語特別引人注目,一幅上寫著:“高總司令和民主建國軍的義舉是中國的光榮,是代表全國人民的願望!”另一幅上寫著:“八路軍、新四軍和民主建國軍聯合起來,為民族獨立、民主團結、和平建國而奮鬥!” 在莊嚴隆重的氣氛中,大會宣布開始,首先,舉行升旗儀式。民主建國軍鮮豔的旗幟,伴著雄壯的樂曲徐徐升起,起義的將士,很多人眼含熱淚,慶祝自己的新生。 升旗儀式完畢,宣讀了中央軍委命令,任命高樹勳為民主建國軍總司令、王定南為總政治部主任、範龍章為第一軍軍長、喬明禮為第二軍軍長。 命令宣讀完後,高樹勳親自率領全軍將士宣誓就職。 大會結束後,群眾表演了高蹺、旱船、秧歌等節目助興。晉冀魯豫軍區文工團也到民主建國軍駐地演出了《白毛女》、《血淚仇》、《兄妹開荒》等節目,起義官兵深受教育,他們真正感受到了回到親人懷抱後的幸福,沉浸在無比歡樂的氣氛之中…… 回到駐地,高樹勳還沉浸在歡樂之中,見到李達,他鄭重地提出了加入共產黨的請求。 李達高興地說:“你的要求很好,我回去向劉伯承司令員、鄧小平政委匯報。” 幾天后,高樹勳見到了劉伯承、鄧小平、薄一波,再次提出自己要求入黨的問題。幾位領導一方面表示歡迎,同時表示,盡快向黨中央請示。 1945年11月11日,晉冀魯豫中央局給黨中央發電報,請示高樹勳入黨的問題: 高樹勳三次要求入黨,如何辦理?請示。 11月13日,中共中央書記處給晉冀魯豫中央局的複電: 戍真電悉,中央批准高樹勳同志加入本黨。此復。 同日,由鄧小平、薄一波介紹,高樹勳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民主建國軍成立後,進行了嚴格的整訓,開展了民主運動,組織了赴延安參觀團,成立了建國學校和乾訓團,培養了大批骨幹。部隊逐步向新型人民軍隊轉變。 “高樹勳運動”開展得有聲有色,然而,令人遺憾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毛澤東在延安細心聽取了關於邯鄲起義的匯報後,高屋建瓴地總結了邯鄲起義的重要意義,並在親自起草的《一九四六年解放區工作的方針》中,號召“開展學習高樹勳運動”。他明確指出:“為著粉碎國民黨的進攻,我黨必須對一切準備進攻和正在進攻的國民黨軍隊進行分化的工作。一方面,由我軍對國民黨軍隊進行公開的、廣大的政治宣傳和政治攻勢,以瓦解國民黨內戰軍人的戰鬥意志。另一方面,須從國民黨內部去準備和組織起義,開展高樹勳運動,使大量國民黨軍隊在戰爭緊急關頭,仿照高樹勳榜樣,站到人民方面來,反對內戰,主張和平。” 為使瓦解敵軍的任務落實到實處,毛澤東還提出“為使此項工作切實進行和迅速生效起見,各地必須依照中央指示,設置專門部門,調派大批幹部,專心致志,從事此項工作。各地領導機關,則要給以密切指導”。 接到中共中央的指示、方針,各大區、二級軍區,甚至師、旅都加強了對瓦解敵軍工作的領導和支持,充實了人力和財力,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從此,“高樹勳運動”廣泛開展起來了。這個有著濃厚政治、軍事意義的運動,喚醒了成千上萬國民黨軍隊官兵仿照高樹勳的榜樣,在戰場起義,站到人民方面來,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瓦解敵軍工作成為中國人民在解放戰爭中戰勝反動派,實現獨立、和平、民主的重要因素之一,從而加速了全國解放戰爭勝利的進程。 新建立的民主建國軍廣大官兵,滿懷信心,迎接著自己的新生。 1946年1月間,高樹勳給蔣介石寫信,以自己的切身經歷,揭露蔣管區貪污腐敗情景,要求國民黨忠實執行停戰協定,實行民主改革,實現政治協商會議的要求,召開國民代表大會,用普選方式產生真正的人民代表以成立正式聯合政府,解決當前國是,而不能國民黨一黨獨裁。 3月間,高樹勳當選為晉冀魯豫邊區參議員。 3月21日,高樹勳赴邯鄲參加大會,以他曾是國民黨一高級將領的身份講話,譴責國民黨二中全會破壞憲法草案修改原則。 4月間,國民黨當局決定於兩個月完成花園口黃河堵口合攏工程,企圖水淹解放區。 5月3日,高樹勳致函當時全國水利委員會薛篤弼和黃河水利委員會趙守鈺,揭露國民黨的陰謀,勸他們不要以修治黃河為名,進行內戰準備。 高樹勳和民主建國軍的影響逐日擴大。 1946年5月31日,國民黨第一八四師師長潘朔端率所部於海城起義,高樹勳於6月8日電賀:“去年邯鄲起義,旨在救國拯民,欣聞貴師義舉,益感同道多助。今後願密切聯繫,俾其奮鬥。”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空軍第八飛行大隊劉善本上尉駕駛一架B-24型轟炸機“走高樹勳道路”起義,由成都飛往延安。他的起義,再次在國民黨軍隊中造成震盪。 9月18日,高樹勳電賀原國民黨第三十八軍孔從周、劉威誠部起義軍。由於國民黨軍隊不願參加內戰,紛紛起義投城,給蔣介石以沉重打擊,形勢一片大好。 9月4日,延安《解放日報》發表題為《國民黨官兵起來罷戰怠戰》的社論,號召國民黨軍官兵,仿照高樹勳的榜樣,起來罷戰怠戰。這時,已臨近民主建國軍起義一周年的日子——10月30日,民主建國軍全軍上下都在準備慶祝,高樹勳連日收閱各方賀電祝詞,全軍掀起了起義一周年教育與回顧活動。 1946年10月29日,毛澤東、朱德發來電報,祝賀民主建國軍起義一周年。朱德還專門寫了文章——《祝高樹勳將軍起義一周年》。 1972年1月19日,高樹勳在北京逝世,埋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終年74歲。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國開始了大規模的撥亂反正,民主建國軍的問題也被提到了日程上。在高樹勳率部起義38週年前夕,中共中央決定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召開紀念大會,以這種方式給予平反。 1983年10月30日,紀念會在石家莊隆重召開,中共中央統戰部顧問平傑三受中央委託,專門前往參加會議。河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省軍區主要領導參加了會議,全國政協、民革中央也派出負責人參加。 會議開始後,河北省省長張曙光首先做了講話。他首先回顧了38年前的邯鄲起義,肯定了高樹勳率部在內戰前線邯鄲首舉義旗,為人民立下了輝煌的業績。隨後,他說:邯鄲起義後,高樹勳所率部隊改建為民主建國軍,參加了全國解放戰爭,戰功卓越;新中國建立後,又參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寶貴的貢獻。他們當中,除了在戰爭中犧牲的先烈以外,都經受了各種嚴峻考驗,成為我黨的真誠朋友,有些人進而成為共產主義者。高樹勳將軍起義不久,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新中國建立前夕,他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工作。建國以後,他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第二、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員、河北省民革副主委,長期擔任河北省副省長職務。他工作勤奮,任勞任怨,作風民主,平易近人,為祖國的統一和富強,戰鬥到了最後一息。青史有情,一切為人民做過好事的人,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他們對中華民族和推動歷史前進的豐功偉績,將永遠銘記在人民心中…… 當時曾經參加處理民主建國軍問題的薄一波,也給大會發來了賀信,全文如下: 致邯鄲起義三十八週年紀念會的信: 對召開這次具重要意義的紀念會,我不能前來參加,深表歉意。 在國民黨反動派試圖派兵北上,侵吞抗戰果實,向我華北解放區進行挑戰的時刻,高樹勳將軍於1945年10月30日率所部新八軍起義,口號是要民主、要和平,為反對內戰、反對獨裁,給國民黨部隊指出了一條出路,樹立了一個好榜樣。在毛澤東同志和中國共產黨倡議下,開展了學習高樹勳運動,取得了偉大勝利。 由高樹勳將軍率領組建的民主建國軍,為打敗蔣介石、建立新中國立下了卓越的功勳;建國後,他們又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繼續作出了貢獻。 在紀念邯鄲起義三十八週年的時候,讓我們高呼:在解放戰爭中犧牲的民主建國軍英雄們,永垂不朽! 讓我們高呼:發揚邯鄲起義的革命精神,為祖國四化建設做出新貢獻! 在此,我向高樹勳將軍及已故的範龍章、喬明禮、陳明韶、田樹青等將領致以深切的悼念,並對他們的家屬致以親切的慰問。 薄一波 1983年10月30日 1983年11月1日,《河北日報》就高樹勳和民主建國軍平反的紀念會,做了詳細報導。 1989年11月20日,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親切接見《第二野戰軍戰史》撰寫組的同志,他首先聽取了匯報,當中不斷插話,詢問一些問題。撰寫組的很多同志當年在晉冀魯豫軍區工作過,與鄧小平十分熟識。大家談起過去,無拘無束,十分興奮。當撰寫組的同志談到邯鄲戰役時,鄧小平對當年的戰役進行了回憶。雖然已經過去了40多年時間,但鄧小平的記憶仍然十分清晰。 他回憶說:上黨戰役之後,隨後就是平漢戰役,國民黨第十一戰區兩個副司令長官馬法五、高樹勳帶著3個軍,還有一個喬明禮的河北民軍縱隊,幾個部隊打過來。馬法五的第四十軍、第三十軍都是強的。高樹勳的新八軍也有戰鬥力呀!錫聯在馬頭鎮拼了一次,一拼就是幾百人傷亡。我們打平漢戰役比打上黨戰役還困難。打了上黨戰役,雖然彈藥有點補充,裝備有點改善,但還是一個游擊隊的集合本。在疲憊不堪的情況下,又打平漢戰役。隊伍沒有到齊,敵人進攻,我跟蘇振華通電話,叫他堅持5天,等後續部隊到達指定地點。那次他們那個第一縱隊的阻擊戰是打得不錯的,完成了阻擊任務。這樣,後面的隊伍才趕上來。平漢戰役應該說主要是政治仗打得好,爭取了高樹勳起義。如果硬鬥硬,我們傷亡會很大。我一直遺憾的是,後來我們對高樹勳處理不公道。他的功勞很大。沒有他起義,敵人雖然不會勝利,但是也不會失敗得那樣乾脆,退走的能力還是有的,至少可以跑出主力。他一起義,馬法五的兩個軍就被我們消滅了,只跑掉3000人。這個政治仗,我們下的本錢也不小。高樹勳受湯恩伯指揮的時候,就同我們有聯繫。由於關係比較久,所以我們是派參謀長李達親自到馬頭鎮他的司令部去做工作的。這件事你們好多人可能不知道。同李達一起去的還有王定南,當時是我們的聯絡員,我見過他多次。我們確實知道高樹勳傾向起義,但在猶豫當中。那時國民黨要吃掉西北軍,有這個矛盾。李達、王定南一到那裡,看見所有的汽車、馬車都是頭向南,準備撤退的。他們見面後,一談就合拍了,高樹勳決定起義,並且第二天就實行起義,把部隊開向西北面的解放區。起義的第二天,伯承就到馬頭鎮去看望高樹勳。這樣,馬法五就驚慌了,命令他的兩個軍南撤。結果,我們在南面,在漳河北岸,把敵人截住了,又打了一個勝仗…… 一代偉人鄧小平,以他一貫的實事求是的精神,給高樹勳和民主建國軍做了最後的歷史結論。 附錄:今日邯鄲 邯鄲,地處河北省最南端,西依巍巍太行山,東依華北大平原,鄰接晉魯豫三省,全市總面積1.2萬平方公里,2003年末總人口857.1萬人;現轄1市4區14縣;城市建成區110平方公里,市區人口138.2萬人,其中主城區建城區面積80平方公里,人口82萬。 邯鄲市市政府解放以後,經過五十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邯鄲這座古老的城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把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作為政府的主要職責來抓,市級領導親自掛帥,各職能部門積極配合,強化責任,明確目標,協調聯動,形成合力,一大批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相繼建成,使城市的功能進一步完善,城市品位不斷提高,城市的承載能力與輻射能力進一步擴大。 截止2001年底,城市日供水能力達55.4萬立方米,自來水普水率達100%,日處理污水能力20萬立方米;市區人均擁有道路10.2平方米,人均擁有公共汽車8.5標台;城市燃氣氣化率達到96%;城市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60%;城市現有廣場20個,小遊園45個,建成區人均公共綠地6.5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40.2%;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園林城市,新建垃圾衛生填埋場一座,日處理生活垃圾1200噸;2001年榮獲全省城市容貌環境衛生金獎。 邯鄲市人民路今日,漫步邯鄲街頭或登高遠望,鱗次櫛比的高樓,寬闊筆直的道路,優美典雅的綠色環境,繁華熱鬧的都市街景,舒適方便的住宅小區………充滿生機與活力。邯鄲像一顆耀眼的明珠鑲嵌在冀南大地。 邯鄲歷史悠久。早在7300多年前,這裡就孕育了我國新石器時代早期的“磁山文化”;到商代,作為商王朝的“離宮別館”,早期城市逐漸興起;春秋時期,是晉國的重要工商業城市;戰國,作為趙國的都城,曾歷經八代國君,達158年之久;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雄踞中原,使邯鄲進入了鼎盛時期;秦統一中國後,為天下三十六郡治所之一;西漢時期,與洛陽、淄博、宛、成都共享“五都盛名”;東漢末年,由於連年戰亂而走向衰落,邯鄲以南的鄴城開始崛起,曹操建都鄴城後,勵精圖治,逐鹿中原,構築了三分天下必有其一的政治格局;此後鄴城又成為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國都;隋唐以後,鄴城被焚為廢墟,代之而起的邯鄲東部的大名城,唐朝為“河北重鎮”“畿輔八府”之首;宋朝為京都開封的陪都,也是宋、元大名路,明、清大名府,民國大名道的治所,直到20世紀30年代,一直是黃河以北較大區域的中心城市之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邯鄲是八路軍129師司令部和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所在地。 1945年10月邯鄲解放,1956年10月邯鄲市,峰峰市合併。 1993年7月邯鄲地區與邯鄲市合併,實行市管縣體制,今日是晉冀魯豫地區中心城市、全國“較大的市”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邯鄲市位於河北省南部,地處北緯36°10'至37°2',東經113°30'至115°28'。西依太行山,東臨華北平原,北距省會石家莊150公里,離首都北京450公里。邯鄲市總面積1.2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57平方公里。 邯鄲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境內鐵路、高速公路、國道和各等級公路縱橫交錯,形成了發達的交通網絡,是連接晉冀魯豫四省的交通樞紐。 邯鄲市地勢西高東低,是太行山隆起與華北平原沉降區之間的過渡帶。大致以京廣鐵路為界,東部地區為山前洪積沖積平原,地勢開闊平坦;西部為侵蝕剝蝕地形,山脈、丘陵、盆地相間,河谷輾轉穿越,地表形態差異很大。境內最高點是太行山中的老崖寨主峰,海拔1898.7米;最低點是曲周縣五間房村,海拔僅32.7米。 邯鄲是一個以能源和原材料工業為主,輕重工業並舉的綜合性工業城市。在冶金、電力、煤炭、紡織、陶瓷和建材等方面是中國重要生產基地之一,也是邯鄲工業支柱。機電、電工、食品、輕工、醫藥等也具有相當規模。 交通:邯鄲市地處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四省交界處,自古就有“南北要衝”、“九省通衢”之稱,現今交通更是四通八達,運行便利。京廣鐵路、京深高速公路、106國道、107國道縱穿南北;邯長鐵路(邯鄲-長治)、邯濟鐵路(邯鄲-濟南)和309國道、邯臨公路、邯大公路橫貫東西,境內公路通車總里程達5196公里,公路密度達49.05/百平方公里;邯鄲機場是全國大型民用直升機場,並在擴建中。目前邯鄲已形成了公路、鐵路和航空立體化交通網絡,是華北地區貫通東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通訊:邯鄲是京廣通訊網絡樞紐。全市交換機容量達73.23萬門,電話普及率為56.5部/百人,全市所有鄉鎮和大部分行政村實現了國內國際直撥。全市有電子化郵政支局65處,綠卡工程實現了省內聯網。 電力:邯鄲電網是河北省供電系統中供電量最大的供電網絡,現有邯鄲熱電廠、馬頭髮電廠、一五零發電廠等大型企業4家,總裝機容量126萬千瓦。在建的國家“九五”重點項目邯峰電廠規劃容量240千瓦,一期建設規模132千瓦可望在近期完工,屆時不僅可滿足邯鄲的電力需求,還可以覆蓋整個河北東南部。 水利:邯鄲境內有大小水庫共計80座,其中大型水庫2座,中型水庫4座,總庫容量15億立方米。岳城水庫是邯鄲境內最大的水庫,其防洪標準達兩千年一遇。邯鄲境內有海河、衛河、漳河、沁河、滏陽河等7條河流流過,境內河流總長度約1800公里。多年來,邯鄲還興建了多處防洪、防澇、灌溉、發電、水土保持的水利工程,大大提高了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為邯鄲的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群眾的生活提供了保障和便利。 礦山冶金業: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邯鄲冶金礦山管理局是國家冶金部大型企業,年產鐵礦石300多萬噸,精鐵粉230萬噸。邯鄲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家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管理好、效益高、全國聞名。 機電業:現有部級骨幹企業8家、部級重點企業5家。擁有許多質量好、市場佔有率高的名牌產品,如:漢光優美復印機、新興鑄管、宇康農用車等。 紡織業:具有很強的實力,以棉紡、印染、針織為主,兼有色織、絲綢、毛紡、服裝等門類,總規模居河北省第二位。現有企業47家,紗錠67萬枚。擁有雪馳牌服裝、紅菱牌棉布、紅寶石牌筒紗等名牌產品。 陶瓷:源遠流長,唐宋時期這裡就有了著名的磁州窯,如今這裡是全國著名的陶瓷綜合產區。邯鄲陶瓷集團總公司年產日用瓷3.17億件、工業2000萬件,產品行銷世界60多個國家。邯鄲日用瓷形成了以黃(象牙瓷、華玉瓷)、白(白玫瓷、強化瓷)、青(青花瓷)、黑(花釉藝術瓷)為主要特色的現代風格。 建築安裝業:實力雄厚,現有職工19萬人。近幾年,在全國各地建成了一批高質量樣板工程。邯鄲市建築總公司第二建築公司曾在新唐山建設中創小區優質工程而文明全國。 邯鄲市博物館建築群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10月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邯鄲市博物館坐落在市區中心中華大街中段,與“趙武靈王叢臺”相望,氣勢雄偉壯觀。館址佔地面積1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50平方米,展廳使用面積5500平方米。主體建築分上、中、下三層,高達26米。內設大小展廳15個,可舉辦各種類型陳列展覽。館前廣場佔地面積10000平方米。主館建築與廣場上的蒼松翠柏、花壇綠地、流水噴泉及象徵邯鄲騰飛的現代城市雕塑交相輝映,構起一道絢麗多彩的人文藝術景觀。 1、歷史沿革。 邯鄲市博物館前身為1968年12月26日建成的“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邯鄲展覽館”,隸屬於邯鄲地區革命委員會政治部。 1971年更名為“邯鄲地區展覽館”,隸屬邯鄲地委宣傳部。 1980年7月,改為“邯鄲地區博物館”,由邯鄲地區文化局管轄。 1984年5月,移交邯鄲市,隸屬市委宣傳部,更名為“邯鄲市博物館”。 1987年5月改屬邯鄲市文化局管轄。邯鄲市博物館現隸屬邯鄲市文物局,經費完全依靠市財政撥款。目前館內設有辦公室、徵集保管部、陳列部、宣教部、保衛科、技術資料部六個職能部門。現有職工39人,其中副研究員4人,館員6人,助理館員6人,中高級工18人。 2、陳列佈局。 邯鄲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和光榮革命傳統的歷史文化名城,因此,邯鄲市博物館肩負著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向廣大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神聖使命。邯鄲市委、市政府歷來非常重視發展博物館事業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 1987年投入10萬元佈置“邯鄲出土文物展覽”;1994年投入500萬元進行了博物館維修改造的“啟新工程”;2000年又投入1800萬元對博物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其內容為:佈置博物館總序廳及《磁山文化》、《趙文化》、《東魏茹茹公主墓》、《磁州窯》、《邯鄲百年》、《邯鄲市城市建設規劃成就》六個專題陳列和博物館館址建築維修、展廳擴建、文物庫房修建。展廳擴建後建築面積達到10000平方米,基本上可滿足舉辦各類展覽的要求。 (1)總序廳。博物館一樓大廳北、東、南三面牆壁裝飾有三幅大型壁畫:正面(東壁)一幅(100平方米)為氣勢磅礴的“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圖”,兩側壁畫(共計120平方米)分別反映磁山文化生活場景(北壁)和“六朝故都”鄴城的魏晉文化風貌(南壁)。壁畫由河北省原美協主席、省美院院長王懷騏教授設計,為鍛銅工藝,是目前國內較大的室內鍛銅壁畫。 大廳中央有一組以趙王陵2號墓出土的戰國青銅馬為原形創作的三匹3米高的青銅奔馬群雕,與背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圖”融為一體,象徵“開拓、改革、奮發向上”的趙文化精神。 (2)《磁山文化》陳列。 8000年前,磁山浮現出邯鄲第一抹文明的曙光,為新石器時代中早期文化代表,早於仰韶、龍山文化,在考古學中佔有重要地位。 二樓西北廳(324平方米)佈置有《磁山文化》陳列。展廳東壁為一排鋁合金通聯櫥,陳列石磨盤、石磨棒、支架陶盂、家雞骨、炭化粟、炭化胡桃等文物標本110件,展線長32米。陳列內容分為:原始農業、原始手工業、漁獵採集與飼養、原始藝術與信仰四部分。展廳中央放置“磁山文化”遺址沙盤。西北角有反映磁山人生活場面的半景畫式的景觀,再現了磁山人磨粟、製陶、養雞、打獵、播種等活動場面,並將磁山遺址出土的典型器物也融合進去。通過文物標本、文字、照片、圖畫及大型景觀突出展示以小米文化、家雞蓄養、原始製陶、原始藝術、胡桃種植為代表的磁山文化的豐富內涵。 (3)《趙文化》陳列。趙國為戰國七雄之一,邯鄲是趙國的都城,“趙文化”是邯鄲歷史上最為輝煌的篇章,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已成為“改革”的象徵,極具現實意義。 二樓北大廳(324平方米)和東北廳(188平方米),陳列內容以歷史發展順序為線索,分為:趙國政治軍事改革(胡服騎射)、趙國經濟、趙國禮樂制度、趙王世系、趙國疆域、趙國城建、趙氏王陵、漢代趙地封國、漢代邯鄲城建等幾大部分。在展廳南側及東、西兩拐彎處佈置一排櫥窗式通聯櫥,展線約45米。陳列青銅馬、金牌飾、玉片、編鐘、編磬、金銀塗乘輿大爵酒樽等戰國、漢文物精品約200件。東北廳的東北角復原了邯鄲齊村出土的戰國殉葬東馬坑。 (4)《東魏茹茹公主墓》陳列。今磁縣城南和西南漳河與滏陽河之間的平原、西崗一帶分佈著古代陵塚100餘座,為“東魏北齊皇陵”,198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魏北齊皇陵出土的彩繪兵馬俑數量多、規模宏大,國內罕見。 在新建的後樓二樓展出東魏北齊皇陵之一——茹茹公主墓,陳列墓葬出土的按盾武士俑、薩滿法師俑、兵馬俑、東羅馬金幣等珍貴文物標本約600餘件;依展廳西壁佈置一排櫥窗式通聯櫥。靠展廳東壁復原製作一座按比例縮小的景箱式剖面墓室,通過藝術手法復原封土、券頂、內牆壁為特徵的墓葬結構,以墓室、墓道壁畫為背景,墓道及墓室內排列的彩繪小兵馬俑軍陣氣勢恢弘。墓室內加射燈,強調視覺效果,營造墓室氛圍,使觀眾身臨其境,去領略昔日北朝兵馬軍陣的威武雄壯的氣勢,欣賞精湛的壁畫藝術。 (5)《磁州窯》陳列。磁州窯是我國古代北方一個巨大的民窯體系,自北朝至今,綿延千載,始終沒有斷燒;在我國陶瓷發展史上佔據重要地位,現代仍躋身全國八大瓷區之列。磁州窯研究是一項國際性學術課題,日、英、美、加、韓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都有學者研究磁州窯,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 《磁州窯》專題陳列內容以磁州窯歷史發展順序為綱,以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面貌為目,通過現代藝術手段,全面展現磁州窯從北朝至今一千多年間產生、發展、繁榮的艱難歷程,昭示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偉大創造力,描繪瓷都總體文化面貌。該陳列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項目,力爭成為全國精品陳列。 陳列內容為:序廳、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民國、建國後五個部分。計劃佔用博物館二樓南半部南過渡廳(149平方米)、西南廳(324平方米)、南廳(324平方米)和東南廳(188平方米)四個展廳,面積近1000平方米,展線約200米,展出各時期磁州窯珍貴文物約450餘件。展線分配:序廳佔16米,北朝隋唐部分佔25米,宋金元部分佔80米,明清民國部分佔50米,建國後佔30米。 宋金元為磁州窯鼎盛時期,是陳列中的重點部分,佔據西南廳後半部分和南廳前半部分,展出文物標本約300件。此部分包括在西南廳西南角(約35平方米)創作一處反映宋代磁州窯窯場環境、作坊場景及瓷器製作傳統工藝等情況的大型半景畫景觀。 明清民國占據南廳的後半部,展出文物標本約200件。展廳東北角佈置一處具有明清地方特色的民居,包括堂間、臥室,能夠形像地反映磁州窯瓷器陳設、使用情況。 東南廳計劃佈置現代磁州窯瓷器,包括仿宋藝術瓷、大眾日用瓷、瓷板壁畫、現代藝術瓷等幾部分,展出標本約100件。 (6)《邯鄲百年》陳列。邯鄲興起3000年來,經歷了古代的繁榮與衰落。上述四個專題陳列展出了它的古代篇章。自20世紀初,隨著京漢鐵路通車,邯鄲進入近代發展時期,走上了復興之路。在一個世紀中,經歷了由古代城市向近代城市,由近代城市向現代城市的轉變,走過了百年復興的歷程,特別是20世紀20年代以後,在黨的領導下,邯鄲人民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進行了英勇的奮鬥,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建國後,邯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邯鄲又經歷了改革開放的20年,實現了真正的複興,成為晉冀魯豫接壤區域的中心城市。 《邯鄲百年》陳列佔據新擴建的後樓一樓展廳(600平方米),陳列內容分為邯鄲近現代地方革命史和建國後社會主義建設發展史兩部分,充分展示了邯鄲百年來具有重要影響的政治、經濟、文化活動,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重現了邯鄲的百年復興之路。 (7)《邯鄲市城市建設規劃成就》展覽。一樓南過渡廳(146平方米)、西南廳(324平方米)、南廳(324平方米)和東南廳(188平方米)為《邯鄲市城市建設規劃成就》展,通過大量的文字、圖片和模型實物,重點展現邯鄲建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后城市建設發生的巨大變化、取得的偉大成就及城市未來發展規劃、目標。 3、基地建設。 幾年來,邯鄲市博物館領導班子一班人,帶領全館職工以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針和“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積極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遵循博物館自身工作規律,奮發進取,努力開創博物館工作新局面。全館上下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堅持正確的辦館方向,始終把博物館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堅持辦好並不斷改進博物館基本陳列;大力自辦、聯辦和引進具有教育意義的臨時性展覽,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滿懷熱情地向廣大群眾進行優秀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千方百計爭取資金,積極開展搶救、保護、徵集文物工作,不斷豐富文物館藏量。此外,還在博物館基礎設施建設、形象建設、宣傳教育、科研工作及文物安全保衛等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績突出。 (1)堅持正確的辦館方向,始終把博物館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①重視辦好並不斷更新博物館基本陳列,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精神文明建設窗口作用。 邯鄲市博物館原有基本陳列為1994年博物館“啟新工程”時佈置的“邯鄲歷史珍品館”,陳列佔據主館二樓五個展廳,面積1141平方米,展出文物精品1500餘件,展線200多米。陳列內容分為: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夏文化與先商文化、商文化、西周文化、趙文化、漢代文化、北朝佛教文化、北朝墓群及磁州窯專題。陳列開館以來在宣傳邯鄲歷史文化、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999年國慶50週年前夕,為進一步提高陳列水平,博物館對原基本陳列進行了局部調整和序廳重點改造。這次改造將基本陳列展題由“邯鄲歷史珍品館”改為“邯鄲古代文明”,使其內涵更加寬泛。邯鄲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是“趙文化”,因此,整個序廳設計一面大型屏風,中心為“戰國趙王城龍台遺址”巨型照片彩噴圖,頗具氣勢;兩側分別為展題和前言,文字全部中英文對照,這樣使整個陳列主題更加突出。國慶50週年向社會推出後,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受到了各級領導、專家和社會媒體的普遍讚譽。 大力自辦、聯辦和引進具有教育意義的臨時性展覽,活躍文化陣地。 1997年以來,邯鄲市博物館平均每年舉辦、承辦15個~16個臨時性展覽,保證月月推出新展覽。其中在社會上影響較大的有《迎香港回歸圖片展》、《中日美術作品展》、《恐龍科普展》、《昆蟲科普展》、《邯鄲市第七屆郵票展》、《邯鄲市政協書畫院成立暨畫院首屆畫師作品展》、《建國五十週年河北省美術作品展》、《輝煌五十年》大型圖片展、《迎澳門回歸書畫、攝影展》、《畫說新中國攝影專題展》、《汪易洋、金子禾伉儷書畫展》等等。 1999年上半年因主館大廳裝修,閉館近半年時間,但是,僅下半年就舉辦、承辦臨時展覽19個。特別是建國50週年之際,邯鄲市博物館同時隆重推出《輝煌五十年》、《邯鄲古代文明》、《邯鄲市書法、繪畫、攝影展》、《邯鄲市第八屆集郵展》四個大型展覽,活躍了陣地,為廣大群眾提供了一道精美的文化大餐,收到了積極的社會效益。展覽結束後,宣教部的同志們還將《輝煌五十年》大型圖片展及博物館館藏文物精品、文物保護法等有關內容的圖板一併送到工廠、學校、部隊等十幾個單位進行巡迴展出,受到領導肯定和群眾的廣泛好評。近年來,每年平均接待觀眾數量達到8萬~10萬人次,其中外賓500人次~600人次。 2000年3月20日博物館與市委宣傳部共同舉辦《崇尚科學文明,反對愚昧迷信》大型圖片展,通過展覽形式使廣大群眾認清“法輪功”的醜惡面目,以科學為武器,把揭批“法輪功”的鬥爭持久深入地開展下去。廣大群眾參觀踴躍,工人、戰士、學生等參觀人數達10餘萬,並應群眾要求將展期推延10天,社會反響強烈。 ②大力抓好講解員隊伍建設。 1997年,在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關懷和支持下,博物館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兩名講解員,通過短期培訓,很快承擔起講解任務,提高了講解水平,受到領導和觀眾好評。 1999年參加邯鄲市講解員比賽,兩人榮獲二等獎;參加河北省講解員大賽,一人榮獲三等獎,一人榮獲優秀獎。 (2)積極搶救、保護、徵集社會流散文物,精心組織資料整理和文物建檔工作。 全力徵集流散文物。長期以來,博物館沒有專項文物徵集經費,看到文物市場上國家文物資源在流失,大量流入私人和文物販子之手,作為國家文物工作者都非常痛心。 1996年在博物館經濟極其困難的情況下,領導班子毅然決定賣掉館內惟一一輛中型麵包車,作為第一筆文物徵集經費。此後,館領導又千方百計、多渠道爭取資金,籌集文物徵集經費。這項工作得到省文物局和市領導的關心與經費支持。 1996年以來,館領導親自帶領徵集保管部的全體同志不辭勞苦,不計報酬,深入鄉村,利用節假日,堅守文物市場,徵集文物。 1996年以來,共徵集文物1000餘件,經初步篩選鑑定,認為達到三級的文物標本有60餘件,二級30餘件,一級2件。為國家搶救、徵集、保護了一批重要文物,多次受到上級領導表揚。 精心組織實施資料整理和文物建賬、建檔工作。多年來,博物館缺乏有效可行的資料管理制度,資料管理混亂。 1996年以來,博物館投入資金,以技術資料部為主,並聘請老同志回館共同整理出一套完整的1968年建館以來文字、照片及文物檔案資料。以徵集保管部為主,技術資料部配合,圓滿完成1995年以來歷次省文物局下達的一、二、三級品文物建賬及部分一般文物建卡工作。尤其是在三級以上文物建賬工作中表現突出,受到省文物局的表彰和物質獎勵。博物館還高度重視上級下達的各種文物建檔、建卡及報表任務,做到按時、圓滿完成。 爭取專項資金,搶救、修復國家珍貴文物標本。博物館建館以來,一批館藏珍貴青銅器鏽蝕嚴重,並且有繼續蔓延趨勢。館領導多方呼籲,爭取資金,將包括商代羊首尊、東漢鎏金大爵尊在內的八件青銅器送往故宮博物院進行除鏽、焊接等技術性修復,使國家珍貴文物得到妥善保護。 重視社科研究,制定特殊獎勵政策。 1996年博物館制定了特殊獎勵政策,規定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論文的,館內獎勵稿酬的100%;省級刊物獎勵50%,市級獎勵25%,以此鼓勵社科研究,使業務工作逐漸活躍起來。三年來,全館在國內各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5篇,國家級刊物發表圖片作品30餘幅,收到良好效果。 (3)加強文物安全保衛工作,建立健全各項文物安全保衛措施。 博物館領導班子始終把文物安全保衛作為頭等大事來抓,指定一名主管領導主抓保衛,並成立了“防火、防盜安全小組”;建立安全保衛崗位責任制,使組織落實,責任到人。 1999年,投資60萬元在展廳、庫房及館內外安裝了自動監控報警系統,實現了以報警聯動為中心,以聲音負荷、圖像負荷、電視監控和通訊為配合,構成了自動化、現代化、智能化為一體的安全防範報警系統,在全省率先實現人防、技防達標。由於領導重視,全體職工同心協力,1999年博物館已連續19年安全無事故。 1998年被評為河北省文博系統安全保衛先進集體;1999年被評為邯鄲市安全文明單位;1998年,一人榮獲河北省安全保衛三等功;1999年,一人被評為河北省文博系統安全保衛先進個人。 (4)重視博物館基礎設施建設,美化自身環境,努力把博物館建成一座為群眾所喜愛的高雅藝術殿堂。 進一步建立完善文物庫房管理制度。 1999年改建文物庫房3間188平方米,增添庫房設施,庫房內全部焊接安裝了文物庫藏架。 2001年,新建文物庫房800平方米已使近2000件文物標本編排、上架,改變了過去文物標本擺地攤的狀況。 建立文物修復室。 1999年下半年,投資一萬餘元建立文物修復室,改變了過去博物館只藏不修的被動局面,現已修復殘損文物100餘件,其中包括一些修復難度較大的文物標本。 更換主館電路內線,消除火災隱患。博物館1968年建館,時過30年,電路內線已經老化,潛藏著嚴重的火災隱患。 1998年初,博物館聘請市規劃設計院專家考察、研究,確定方案,投資37萬餘元,更換內線,消除隱患。 投入大量資金,改善陳列條件。 1999年,投資20萬餘元將館內大廳、樓梯地面由原水磨石更新為花崗岩(650平方米),並安裝、維修展廳大門3對。投資10萬餘元,將館前後主體門窗油漆更新2000平方米;落水管油漆、維修延長400米;館前柱子上蠟和後院辦公房頂鋪設SPS防水材料。經以上維修改造,博物館陳列、辦公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美化博物館環境,實施亮化工程,加強形象建設,整頓館容館貌。三年來,投入16萬元,在館後院栽花、植樹、種草,實施綠化工程;在館前安裝照壁燈、霓虹燈、射燈,實施亮化工程。美化環境,寓教於樂,逐步把博物館建成了一座為群眾所喜愛的藝術殿堂。 綜上所述,邯鄲市博物館始終堅持正確的辦館方向,注重社會效益,活躍了文化陣地,充分發揮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職能作用。通過多年努力,使博物館各項工作逐步走上正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取得了明顯成績。 1999年,邯鄲市博物館被評為河北省文博系統先進集體。邯鄲市博物館正以“只爭朝夕”的飽滿激情,全面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更好地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為跨入河北省先進博物館行列而努力奮鬥! 邯鄲是一座兼具古老文明和現代風采的歷史文化名城。 “邯鄲學步”、“黃粱美夢”等一則則寓意深邃的成語典故,一座座古蹟遺址、陵墓祠堂、碑刻石窟,都向人們講述著古城3000年的輝煌歷史和燦爛文化。邯鄲位於河北省最南端,西靠太行山,東依華北大平原,地處晉冀魯豫四省交界地帶,距首都北京440公里,距省會石家莊170公里。博厚的歷史底蘊,豐富的文化內涵,複雜的地貌類型,構成了邯鄲獨特、多樣的旅游資源。戰國時代,邯鄲是七雄之一趙國的都城,經八代國君,歷時158個春秋。武靈叢臺、藺相如回車巷、學步橋、趙王城遺址等,體現著趙文化豪放粗獷、慷慨悲歌的基調。 魏晉南北朝時期,鄴城繁盛一時。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曹操曾雄踞此地,建有鄴城三台,其中銅雀台最為著名。鄴城因此成為“建安文學”的發祥地。 北齊王朝,崇尚佛教,在此選山水秀麗之地,鑿窟建寺,留下了我國石窟藝術的代表作品南北響堂山石窟、水浴寺、老爺山石刻、媧皇宮石窟等,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造型生動。 唐宋時期,邯鄲境內的大名府為“河北重鎮”。五禮記碑,碑體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