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決戰邯鄲:解放戰爭檔案

第3章 第02章上黨失敗急遣兵,蔣介石陪都叫板

大戰將臨的氣氛籠罩了小小的赤岸村。 作戰室裡,劉伯承手握話筒與李達通話。 此時的李達已經身臨前線。他在得知劉鄧首長返回的消息後,心裡一下子踏實了,佈置好迎接的事宜,便動身趕赴武鄉縣的新城——段村前線,準備為上黨戰役開個好頭。 經過一個晝夜的激戰,太行部隊已經攻下縣城,肅清了敵偽,正準備乘勝揮師南下,攻打襄垣城。 “好!”劉伯承聽了李達的扼要匯報,用洪鐘般的聲音命令道,“堅決把襄垣拿下來,作為太行軍區部隊屯兵之地,準備會合太岳、冀南部隊,發起上黨戰役!” 說罷,劉伯承走到地圖下,手指平漢、同蒲、隴海、津浦四條鐵路:“蔣介石的軍隊沿四條鐵路開進,伸出四個爪子向我們撲來了。我們要守住大門,保衛華北解放區,掩護我東北解放軍作戰略展開。平漢、同蒲是我們作戰的主要方向,但現在的問題是閻錫山侵占了我上黨六城,在我們背上插了一把刀子,這就是人們通常說的芒刺在背啊!不拔掉這把刀子,心腹之患未除,怎麼放得下心分兵平漢、同蒲去守大門呢?因此,上黨戰役不但一定要打,而且打則必勝!”

鄧小平接道:“上黨戰役的根本問題,是抗戰勝利果實落到誰手裡的問題。蔣介石、閻錫山伸手來搶,決不能讓他搶走!” 劉伯承摘下眼鏡,認真地擦著:“和蔣介石打了多年的交道,我們是了解他的。這個人有時吃硬不吃軟,你越軟他越欺負你,有時你頂他幾下,他反倒收斂一點。我們面前的形勢正像鄧政委說的那樣,人民的勝利果實,必須用戰鬥來保衛。也可以這樣說,我們這裡的仗打得越好,毛主席在談判桌上說話越有力量!” “對。”鄧小平走到地圖前,“此役大體可分為一個序幕三個階段。序幕就是李達同志正在指揮的收復襄垣之戰。第一階段是奪城打援,首先奪取屯留、長子和潞城,吸引長治之敵出援,在野外將其殲滅;第二階段是圍城打援,所圍之城,當然是上黨的心臟——長治;第三階段是——”

“攻城殲敵。”薄一波見鄧小平的雙手在長治周圍用力合攏,禁不住說道,“鄧政委此計不同凡響!” 鄧小平笑笑,點燃一支香煙:“我有什麼不同凡響?還不是劉師長的獨有風格。” 劉伯承也笑了:“攻其所必救,殲其來救者,這本是古人的發明,我可不敢居功。只是我常用此計,而敵人仍然不接受教訓,總是要自己往圈套裡面鑽,這才讓人難以捉摸呢……” 8月29日,晉冀魯豫軍區作出戰略部署,並去電請示中央軍委。 8月31日,中央軍委回電,同意劉鄧部署: ……閻部一萬六千人占我長治周圍六城,乃心腹之患,必須堅決徹底全部殲滅之。 9月7日,劉伯承、鄧小平聯合簽發《晉冀魯豫軍區作戰字第一號命令》。 10日凌晨2時,上黨戰役正式發起。

夏日的重慶如同一座火爐,而正在那裡進行的國共兩黨談判卻處在如霜的季節,陷入了僵局。 毛澤東是8月28日飛抵重慶的。當晚,蔣介石便在歌樂山南麓那個峰巒疊嶂,曲徑通幽,有著鬱鬱蔥蔥的古柏蒼鬆的“林園”為毛澤東接風洗塵。重慶各大報用號外或特刊的形式,報導了那個令國人激動了一夜的消息: 蔣主席舉行盛宴歡迎毛澤東先生。席間,蔣主席和毛先生相繼致辭,並幾次舉杯互祝健康,空氣甚為愉快。 然而,第二天正式商談一開始,晚宴時的溫文爾雅、輕鬆愉快便被針尖麥芒、唇槍舌劍所替代。國共兩黨關係中的重大問題由毛澤東與蔣介石進行直接商談;具體問題由中共代表周恩來、王若飛與國民黨方面代表王世傑、張群、張治中、邵力子進行談判。

由於蔣介石匆忙之中拿不出具體方案,毛澤東開誠佈公地說:“希望通過這次談判,使內戰真正結束,永久的和平能夠實現……” 毛澤東的話還未說完,蔣介石臉上的笑容立時消失了,手一擺打斷道:“中國沒有內戰!”既然中國不存在內戰,那麼,這次專為避免內戰、實現和平而進行的談判還有什麼意義和必要呢? 毛澤東十分清楚這是蔣介石的老調重彈。多少年來,蔣介石從未承認過中國有內戰,掛在他嘴邊的是,中國祇有“剿匪”或“剿共”。照此邏輯,只能說明蔣介石的頑固立場絲毫沒有改變。 毛澤東的臉上掠過一絲憤懣和輕蔑的笑,反唇相譏道:“要說中國沒有內戰,這是徹頭徹尾的欺騙,根本不符合事實,即使三歲的娃娃也不會相信。”接著,他扳起手指,歷數了十年內戰和八年抗戰時期的大量事實,證明了內戰不但在中國存在,而且從未停止過。

毛澤東的話,將人們的思緒帶入血雨腥風的1927年。那時,由於蔣介石的叛變,使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一時間,對共產黨人“寧可錯殺一千,決不放走一個”的滅絕人性的口號甚囂塵上。從此,國共兵戎相見,血流成河…… 1934年10月,蔣介石率領大軍在江西對紅軍的第五次“圍剿”得手,國民黨中央社作為特大喜訊以蔣介石的口吻報導:“朱毛匪酋在瑞金潰敗後,從贛南向湘粵桂邊界流竄。”並懸賞25萬塊光洋,要買毛澤東那顆人頭。 最讓蔣介石得意和晦氣的日子是1936年的冬季。紅軍經過“流竄”到達陝北,已由國民黨“圍剿”前的30萬之眾銳減為不足3萬人。蔣介石親臨古城西安,召集陳誠、衛立煌、蔣鼎文等一大批將領,部署他的嫡係與精銳部隊30多萬,並調遣100多架剛剛從意大利購進的作戰飛機,準備對陝北紅軍進行第六次“圍剿”。用蔣介石自己的話說:這是對共匪的最後一戰。

然而事與願違,張學良、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破壞了他眼看就要完成的“剿共”大業,致使那次已經點燃的“最後一戰”歸於流產。 “中共借國難以自大!”蔣介石扼腕長嘆。八年抗戰,中共不僅生存下來,而且得到大的發展,以至作為蔣介石盟友的美國人,也在抗戰勝利前後要蔣介石與中共組成聯合政府。 往事如煙。昨日的宿敵成了今天的座上賓客和談判對手。須臾之間,蔣介石彷彿覺得歷史在不斷地反复。他仔細看了一眼毛澤東,還是18年前在大革命中擔任國民黨代理宣傳部長時的那張棱角分明的臉,不過目光更加深邃了,彷彿能夠洞悉他的內心世界。 面對毛澤東列舉的如山鐵證,蔣介石無言以對,只得尷尬地另找話題。毛澤東從容地闡述了中共對兩黨談判的原則性意見。

蔣介石陰著臉聽完,冷笑了一聲:“十幾年不見,沒想到你毛潤之的胃口是越來越大了!可惜我這裡沒有這麼多東西,恐怕滿足不了你的胃口哇!” 第一次交鋒,便是短兵相接,這無疑給剛剛揭幕的談判罩上了一層陰影。毛澤東由此證實了自己的判斷,蔣介石連最起碼的事實都不承認,他對談判能有什麼誠意?蔣介石也從初次的較量中明白,要壓服毛澤東妥協,看來困難重重。 在日後的談判中,儘管中共出於和平的願望,作了種種讓步,蔣介石卻沒有絲毫的禮讓。他留給中共的只有通往陷阱一條路,那就是完全放棄軍隊和解放區,使國民黨政府的軍令、政令獲得完全的統一。談判因此於9月中旬陷於停頓。 蔣介石“叫板”了,他對周恩來說:“盼告訴潤之,要和,就照這個條件和。不然,就請他回延安帶兵來打好了”

毛澤東聽罷一笑,當面告訴蔣介石:“現在打,我實在打不過你。但我可以用對付日本人的辦法來對付你,你佔點線,我佔面,以鄉村包圍城市,你看如何?” 蔣介石敢於“叫板”,是因為20多天的“談判”時間,使他做了大量的準備,自認為可以採用強硬態度了。 9月4日,蔣介石派飛機赴太原,給正在進犯上黨的閻錫山送去了1933年由他親自主編的絕密《剿匪手本》,並附以此次印發的親筆按語,作為督戰密令。 內戰的號角就這樣被蔣介石薄薄的嘴唇吹響了。以軍事力量對比的絕對優勢,他堅信強大的國軍無堅不摧。只要在軍事上佔據有利位置,未來的前途只有兩個:要么迫使中共在談判桌上屈服;要么以武力打垮中共。 而毛澤東之所以敢於從容笑對,是因為他沒到重慶之前就料到了蔣介石的如許伎倆,並為此做了充分的準備,這就是“針鋒相對”,“以談對談,以打對打”,“用革命的兩手對付反革命的兩手”。所以,當接到劉鄧關於上黨戰役的電報後,毛澤東當即復電:同意劉鄧作戰方案。且極為乾脆地說:“打得越狠越好!”

如果說蔣介石對未來前途的估計有兩個,那麼毛澤東的信條只有一個,這就是:蔣介石在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東西,在戰場上同樣得不到!因而,此刻——蔣介石寄希望於上黨。毛澤東也寄希望於上黨。 上黨,作為重慶談判的重要砝碼,成了國共兩黨關注的焦點。 處於焦點中的上黨戰役,正在進入攻堅階段。 自9月10日戰鬥打響,短短的十余天時間,太行、太岳、冀南縱隊已經攻占了屯留、潞城、長子、壺關等五座縣城,掃清了長治外圍據點,殲敵7000餘人,切斷了長治與太原、平遙的聯繫,將閻軍史澤波部萬餘人團團包圍於長治一隅。 9月27日,劉伯承、鄧小平發布《晉冀魯豫軍區作戰字第六號命令》,決定對長治發起總攻。 長治為上黨地區的首府,原是日軍的一個重點設防城市,城牆高約三丈,城外壕溝縱橫,碉堡林立,工事堅固,加之連日大雨,道路泥濘,部隊運動困難。開戰以來連續五易指揮位置,足跡遍及長治四周的劉伯承、鄧小平據情決定,由東、南、西三面攻城,虛留北關,誘敵突圍,於野戰中殲滅之。

一切按照預想順利展開,長治守敵已成甕中之鱉,突然,情況發生了變化。閻錫山派出的援兵氣勢洶洶地壓了過來。 敵變我變,劉鄧當即變更部署,改攻城為圍城打援,於9月28日頒發《晉冀魯豫軍區作戰字第七號命令》,決以佯攻長治、圍城打援之方針,在援敵進至常隆、上村鎮一帶時,堅決於野戰中將其殲滅,並同時消滅可能自長治出城接應或突圍之敵軍。 雨夜,太行縱隊全部和太岳縱隊主力,悄悄撤離長治,兼程北上伏擊援敵。留下的冀南縱隊、太岳縱隊一部及地方兵團偽裝主力,為吸引援敵繼續南下,把圍攻長治的戰鬥打得熱火朝天。 然而,已經將指揮位置前移到黃輾鎮的劉伯承發現原先的情報不確,敵援軍不是3個師7000餘人,而是國民黨第七集團軍副司令彭毓斌率第二十三軍、第八十三軍及省防軍等8個師、2個重砲團,共20000餘人。劉鄧再一次調整部署,急調圍長治的冀南縱隊立即北上,投入打援。為避免敵人作困獸之鬥,又決定採取圍三闕一的戰術,攻占老爺山和磨盤腦,而在北面虛留一個缺口,以便將敵人調動,於運動中殲滅之。 10月5日,太岳縱隊不惜一切代價攻占老爺山,太行縱隊也如期控制了磨盤腦。敵人果然軍心動搖,於夜間向北突圍。先敵搶占厩亭以北土落村的迂迴部隊正好堵住敵人,而主力部隊則沿虒屯公路及其兩側進行跟踪與平行追擊,猛烈穿插,使敵潰不成軍,四處逃竄,紛紛繳械投降。戰至6日黃昏,敵除2000人逃回沁縣外,其餘全部被殲,一路揚言“上黨必爭,長治必保”的敵副總司令彭毓斌被擊斃,數十名高級軍官束手就擒。 援軍被殲,長治守敵驚慌失措,徹底無望,於10月8日棄城突圍。一出城才知道,他們已經陷入了人民戰爭的大海汪洋。後面,是圍城部隊的跟踪追擊,前面是剛剛殲滅了援軍的勝利之師的勇猛堵截,而兩翼則是地方兵團和民兵武裝的奮力兜擊。 “拼命抓住敵人!”劉鄧一聲令下,四面八方的部隊潮水一般將敵包圍於沁河以東的將軍嶺及桃川地區殲滅,蔣介石為“摘桃子”伸過來的第一隻爪子——國民黨第八集團副總司令兼第十九軍軍長史澤波被生擒。 至此,上黨戰役勝利結束。晉冀魯豫軍區部隊以傷亡4000人的代價,殲滅敵13個師及1個挺進縱隊共3.5萬餘人,繳獲山炮24門,輕重機槍2000餘挺,長短槍1.6萬餘支。 上黨的砝碼重重地壓在重慶的談判桌上,加強了中共在重慶談判中的地位。蔣介石聞訊,如同挨了一記悶棍,心中十分惱火。為了對付輿論的譴責,他欲蓋彌彰,將責任全部推卸到閻錫山的身上:“這是閻錫山自己作主幹的事,中央並不知道。” 毛澤東得知消息,幽了蔣介石一默:“太行山、太嶽山、中條山中間,有一個腳盆,就是上黨區。在那個腳盆裡,有魚有肉,閻錫山派了十三個師去搶。我們的方針也是老早定了的,這就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這一回,我們'對'了,'爭'了,而且'對'得很好,'爭'得很好。就是說,把他們的十三個師全部消滅。他們進攻的軍隊三萬八千人,我們出動三萬一千人。他們的三萬八千被消滅了三萬五千,逃掉兩千,散掉一千。這樣的仗,還要打下去。” 戰場上的失敗迫使蔣介石不得不稍微收斂了一下囂張氣焰,重新回到談判桌上。他意識到,如果繼續施加高壓,更無法使中共屈服,而這次舉世矚目的談判一旦破裂,他將無法向國內外交待,於是不得已決定暫時放棄“政治與軍事應整個解決”的既定方針,改為首先解決政治問題。 10月6日,也就是彭毓斌兩萬多援軍在上黨全軍覆沒的那一天,蔣介石派人到紅岩村與周恩來聯絡,希望盡快在協定上簽字。 10月10日,具有歷史意義的《國共雙方代表會談紀要》,亦即歷史文獻中稱之為“雙十協定”的簽字儀式,在重慶曾家岩的桂園正式舉行。 次日,蔣介石與毛澤東在山洞林園握別。 10月13日,蔣介石又向國民黨各戰區發出密令: 查抗戰勝利,日寇投降,亟應從速建設以完成大業,乃姦匪竟乘機侵入城市,破壞交通,企圖破壞統一以遂其割據之陰謀,若不速予剿除,不僅八年抗戰前功盡棄,且必貽害無窮,使中華民族復興無望,我輩將士何以對危難之同胞,更何以對陣亡之將士?貴長官所部自抗戰以還,迭著勳功,黨國依為長城,中正尤寄厚望。此次剿共為人民幸福之所繫,務本以往抗戰之精神,遵照中正所訂剿共手本,督勵所屬,努力進剿,迅速完成任務,其功於國家者,必得膺賞,其遲滯貽誤者當必執法以罪,希轉飭所屬剿共部隊官兵一體悉遵為要。 短短的兩百字,字字冒著火星。 於是,兩幅色彩完全不同、極不和諧的畫面,同時出現在世人眼前——台上,鑼鼓喧天,和談之劇,剛剛落下帷幕;台下,槍砲齊鳴,兩軍對壘,打得難解難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