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決戰廣州:解放戰爭檔案

第9章 第08章挺進廣州外圍的先遣總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進軍江南以後,中共中央華南分局準確估計時局的發展,適時制定了對廣州進行戰略包圍,解放廣州,進而解放全華南的正確決策。其主要內容有: 一、鞏固、擴大粵贛湘邊江北、九連、翁江、五嶺等廣州外圍解放區,建立從東、北兩個方向對廣州進行戰略包圍的基地。 二、準備迎接南下大軍,分局機關從香港內遷、軍隊向北發展,佔據湘南及粵漢鐵路沿線、粵贛邊、閩粵邊的要害地區,為南下大軍開闢道路;積極開展調查研究,收集敵我雙方可能爭奪地區和我軍預期攻取目標的各種情況,完成對奪取廣州等地的若干戰前調研和戰後接管準備。 三、發動解放區幹部群眾,開展支前迎軍工作,多方籌集物資,修復道路橋樑,為解放廣州之役做好後勤保障工作。

根據華南分局的部署,我粵贛湘邊縱隊與閩粵贛邊縱隊,運用武裝鬥爭、統一戰線和黨的建設三大法寶,使東、韓江兩大解放區得以鞏固並連為一體;廣大農村地區獲得解放,對於解放廣州具有重大意義的若干市鎮被我軍攻取,廣州外圍的解放區域不斷擴大。地處廣州東、北的江北解放區各縣和西、南的珠江三角洲解放區,在黨的領導下,各項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國民黨的統治基礎日趨衰落。 1948年12月,江北地委決定成立先遣總隊,任命原二團副團長朱驥為總隊長,原二團副政委崔佳權為政委。總隊直屬地委領導。 1949年3、4月間,朱、崔帶領幹部、戰士共30多人,先後到達禺北,開展工作。 先遣總隊活動的地區是增城、從化、番禺、花縣等廣州外圍地區,這裡群眾基礎薄弱,經常駐有國民黨正規部隊。還有地方團隊、地主、土匪武裝。總隊以禺北帽峰山、增西油麻山、從南天山、水山一帶為活動基地,逐步向廣州外圍推進。

在解放軍即將南下的形勢下,先遣總隊的工作開展很快。增城地區以油麻山、禾朗、石迳等老區為據點,逐步建立和健全農會、民兵組織。民兵組織發展到600人,300條槍,大部分老區農會也恢復起來。 我們以老區為依托,積極向永和、新塘、仙村一帶新區推進,先後在宋家莊、新塘鎮和白面圩建立起三個聯絡點。以這幾個點為立足點,到鴨艹浸窿、春嶺、簡村、長朗、荔枝園、山崗、水平頭、青梅園、烏鴉、鄒屋、白水、上邵、黃屋、呂屋、黃沙頭、瓜嶺、烏石、新街、田心、大敦等村進行宣傳活動,每個圍村都有接線人,不少圍村建立起民兵自衛隊和農會。後來,又在大敦組織了一個後備中隊,有40餘人,一挺輕機和一些長短槍。該村還建立起農會組織,有會員100多人。這些新區,後來在迎軍支前工作中,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禺北地區則以竹山窿、旺村、老窿等為據點,積極開闢山背、田心、馮迳下,何棠下等一帶新區,宣傳發動群眾,組織農會、民兵,推銷南方債券。 陳剛照等同志活躍在從南、花東一帶新區,組織地方武裝隊伍,成立了先遣總隊第二大隊,陳任大隊長。又先後在龍歸市周村、蚌湖黃榜嶺、石井張村各成立一個民兵中隊。並收編當地零散武裝陸就等十餘人,再從地方上抽調十餘人組成第二大隊第一中隊,於1949年7月1日在華公山召開成立大會,發表《成立宣言》。 針對新區群眾長期受蒙蔽,對我黨我軍不夠了解的情況,總隊發出《告增從番花民眾書》,闡明我隊任務,號召民眾支持,參加先遣總隊,解放自己,解放廣州,為人民立功。 由於有竹山窿、旺村、老窿、油麻山、禾朗、石迳、葉嶺等老區圍村的黨支部、黨小組和革命人民的支持,使總隊工作能夠順利開展。特別在發生了“禺北事件”,兩位領導人犧牲的嚴重情況下,老區人民幫助我們掩埋同志屍體,掩護傷員,借糧籌款,幫助我們解決給養,使我們順利地渡過了難關。禺北老區人民,殷切期望我們不要“散”,更是對我們最大的鞭策和鼓勵!

總隊利用當時的大好形勢,加強政治攻勢,積極開展統一戰線和策反工作。通過各種關係,對國民黨某些要員和地方上一些頭面人物,講形勢,講政策,勸告他們棄暗投明,將功贖罪。總隊在1949年6月間,先後發出了《我隊推行的政策》、《持有自衛武器的地方人士注意》、《國民黨大山官員,珍惜自己的前途! 》等文告、傳單,在新區和鐵路沿線散發張貼,警告敵鄉政人員、地主惡霸,不得繼續與人民為敵,胡作非為。禺北國民黨編訓委員會,飭令禺北成立17個自衛大隊,每個大隊抽一個中隊集中使用。對此,總隊立即發表《正告禺北後備自衛隊》書,揭露敵人藉口維持地方治安,實則繼續與人民為敵的罪惡陰謀,要大家切勿受愚。 “若果被迫編隊,要抵抗其抽調,並立即向我總隊呈報備案,接受命令,策應配合,待機而起,為民立功。”

這些文告傳單,發揮了很大威力,使敵人分崩離析,紛紛與我“搭線”,或持中立態度。先遣總隊長朱驥同志,抗戰期間曾任國民黨第七戰區第四挺進隊上尉參謀,抗戰結束後任番禺縣警察第一大隊長,由於對國民黨賣國政策和腐敗統治不滿,與民革取得聯繫,在李濟琛先生的策動下,於1947年7月率領該大隊一個中隊70~80人,實行反蔣武裝起義。 活動於禺北、增城、花縣、清遠邊境,先後襲擊了九佛、芙蓉嶂、赤泥、白泥等地國民黨糧倉及禺北花縣一帶地區。 1948年1月,接受我黨領導,發表《反蔣起義宣言》,在禺北、花縣一帶地區,有一定影響。朱驥的這一歷史背景,使總隊開展統戰工作更為有利。 當時,總隊還做了下面一些工作:

一、爭取教育來安鄉鄉長黃秦高,並通過他到蓮塘村,爭取教育該村上層人物劉國進、劉潮興、劉胡興等人。他們給我們推銷了100多擔谷的公債,借出長短槍10幾支,並主動給我們反映各種敵情。蓮塘村頭面人物的轉變影響很大。永和鄉鄉政府也派人來聯繫,烏鴉鄒馬誌等地方紳士,也主動向我認購南方債券,借出槍枝。 二、油麻山吳漢猷原是國民黨營長,經過宣傳教育,帶來35支槍,自願參加我們的隊伍。吳漢猷的行動,對附近一帶地方影響很大。 三、朱、崔兩位領導帶領部分隊伍和民兵骨幹,向鳳凰鄉鄉長何靜波借槍。經過宣講政策,爭取教育,借到兩挺輕機和一批其他槍支彈藥。接著又在該鄉棠下村成立第三民兵中隊。 四、官僚大地主劉起時,曾任國民黨獨九旅旅長,日本投降後又任過增城縣長。他在來安鄉有樓房、農場和數百支槍。增西工委副書記盧章容,通過關係“搭線”,到來安鄉府與他接頭,動員他棄暗投明,使他以後不再與我為敵。

五、爭取教育新塘區白石圩保長黃君如,並在他家建立一個聯絡點。 我們還利用統戰關係掩護傷員,在“禺北事件”中,朱驥的勤務員鄺威腿上負傷,在虎窿洗淨包紮後,利用荔枝坑統戰對象陳橋容的關係,轉移到該村隱蔽了10多天。 在我們開展統戰和策反工作的同時,對少數頑固不化分子予以懲辦。金坑反動頭子徐九應,一貫仇視共產黨和革命群眾,心狠手毒,民憤極大。領導決定派範定率領部分隊員,將他抓獲就地槍決。 總隊由於遠離司令部,又在廣州外圍新區活動,給養比較困難。但由於各級領導能夠貫徹黨的統戰政策,向社會上一些進步人士、中間分子及統戰對象推銷南方債券,借了相當數量的穀子,還募捐了一筆錢,使困難逐步得到解決。

1949年7月18日,總隊在禺北馮迳下村召開各區領導幹部會議,參加會議的有朱驥、崔佳權、許明、譚勉、王芝、陳剛照、鍾沛、李志剛等8位同志。不料,在7月21日凌晨4時,敵廣州警備總隊分幾路向我撲來,包圍了馮迳下。在突圍中,崔佳權、朱驥、陳剛照、黃超華(女)、李新發、邱坤和另一名新戰士壯烈犧牲。鍾沛、胡振潮和一名戰士被捕,於解放前夕被敵人殺害在流花橋。鄺威、週妹兩同志在戰鬥中負傷。 突圍出來的同志,並沒有被嚇到,經過討論,決定派李志剛前往司令部匯報請示,反映同志們繼續留在禺北,堅持鬥爭的決心。 李志剛向黃莊子政委、王達宏副司令員詳細匯報了禺北事件的始末。黃政委指出:造成這次損失,主要是“太平麻痺,喪失警惕。”他對我們當時的處境表示十分關切,要我全都撤回司令部。李志剛代表總隊同志再次表示繼續留下,堅持鬥爭的決心,兩位首長非常高興,當面嘉許先遣總隊為“不倒翁”,這對全隊同志是很大的鼓舞和鞭策。

經過支隊研究,決定取消先遣總隊番號,成立禺北辦事處,許明為主任,李志剛、孔德楠為副主任,仍直屬司令部領導,增西地區則劃回地方黨領導。當時,由於突圍時經費全部丟失,隊伍給養髮生困難。除依靠油麻山、禾朗、石迳等老區支援外,各同誌廣泛發動親友、進步人士借款或捐助。李志剛還通過香港致公黨總部,募捐了數百元港幣。經過大家努力,給養困難逐步得到解決。 禺北辦事處從成立到廣州解放約2個月的時間裡,以帽峰山、竹山窿等為據點,先後開闢了紗羅潭許屋、帽峰山腳賴屋、高屋、頭陂石屋,而延伸至太和圩沿途的一些村莊,而且新發展到太和以南的若干平原區圍村,如龍歸、南村、北村、江屋、李屋,在那裡建立了聯絡點或交通站。

9月中旬,南下大軍已到達粵北,敵人已全面崩潰。為了配合南下大軍夾攻殘敵,解放廣州,支隊司令部命令辦事處馬上動員原有力量,並迅速擴大隊伍,有步驟有計劃地做好下列幾項工作: 一、積極地策反地方團隊,爭取他們反戈一擊或保持中立,同時,擴大民兵力量; 二、探清各交通線敵軍據點的實力和部署,並了解敵軍上下調遣情況; 三、盡可能打探廣州市內敵人主要機關、軍營和倉庫虛實; 四、組織群眾,為解放廣州的戰鬥作好支前準備工作。 辦事處接到司令部的緊急命令後,即在頭陂石屋召開全體幹部會議,參加人數包括山區、平原區工作幹部共30多人。會後同志們迅速回到工作崗位,孔德楠、李志剛再赴平原區。孔德楠與伍觀琪來到太和、龍歸、鴉湖、蚌湖、江村、高塘、人和、石井、鴉崗等鄉,開門見山地與那些鄉長、團隊長公開談判,要他們倒戈反正,或保持中立。到了十月上旬,絕大部分錶示服從,隨即收編了團隊8個大隊,16個中隊為後備民兵隊,震動了禺北17個鄉政權,得到司令部嘉獎。 10月11日,反動團隊頭子張金星託人“搭線”,拖了10多條槍、1挺機槍來投誠,編為一個中隊。當時辦事處屬下的武裝力量發展為一個營,由許明任營長兼教導員。下面成立了4個連和一個警衛排。 13日,李志剛帶1名戰士下山去接收平原地區國民黨政權,於14日晨到達太和圩。許明和其他同志也於此時到達太和,南下大軍先頭部隊也於當天到達。我們高興地會師了,禺北解放了! 接著全體同志繼續前進,先後接收了龍歸、嘉禾、江村、高塘的國民黨政權,設辦事處於江村警察所。辦事處在禺北共徵得大米115萬斤,供應了從江西經佛崗、從化、龍歸,進軍廣州的解放軍約3、4萬人的糧食,受到司令部嘉獎。與此同時,我們還協助大軍在禺北收繳了民槍21400支。並發動群眾搶修人和橋,使大軍得以順利進軍。解放軍進軍廣州時,辦事處派小隊長李榮帶小隊戰士配合,沿途收繳國民黨警察所的槍。 10月中旬,禺北劃歸珠江地委領導,少數同志調回增城,其餘大部分留在禺北工作。 翁源縣城龍仙鎮,是南下大軍入粵最早解放的一個縣城。據參戰部隊指揮員反映,解放一個縣城,象龍仙戰鬥那樣,花費那麼長的時間,付出那麼大代價,是渡江後很少遇到的。 當時,擔任翁源縣長的是國民黨一個少將師長官家驥(翁源人民稱之為官家牛,形容其很兇)。他是一個雙手沾滿人民鮮血的劊子手,殺人不眨眼。 1947年冬,他來翁源當縣長時,帶了一批嘍羅,作為他的幫兇。所以,上任不久,便四處搜剿我游擊隊,大有一腳踏平翁源之勢,氣焰十分囂張。就是到了解放前夕,大軍已經兵臨城下,他仍口出狂言:共軍他有他的肚皮,我有我的機關槍。可見這個傢伙何等猖狂。 1949年4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強渡長江,以雷廷萬鈞之勢,直逼江南。四野十五兵團、二野四兵團和兩廣縱隊,於8、9月間進抵贛南。在贛南州,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參謀長葉劍英主持召開了關於解放廣東的一系列會議,著重研究和部署解放廣東的各項工作。其時,四十八軍一四三師四二九團追殲逃敵已先期挺進到與翁北相連的全南縣,並與活動在全南縣烏桕壩的北江第一支隊武工隊長梁增托接上了頭,緊接著何俊才率領北一支主力五團前往大吉山會見大軍,向南下解放軍領導匯報了翁源的敵我情況和迎軍支前工作,並請求大家協助解放翁源。後來經大軍研究同意,派一四三師四二九團解放翁源。 9月13日,四二九團從江西大吉山夜行軍挺進到翁源岩莊的中洞、小石示、禮嶺一帶,待命出擊。與此同時,北一支三團和獨立第二大隊共100多人由團長兼政委徐錫鵬率領,開至三華至六里的勒馬山,封鎖敵向西的退路;北一支一團主力營則封鎖敵南逃退路。 14日下午4時,大軍分兵三路,從岩莊出發:第一路由童少明等率領山砲營進軍壩仔、江尾,消滅這裡的敵人後,旋即進攻龍仙;第二路由李群等同志帶領二營經貴聯、桂竹翁口拱橋,避過南浦自衛隊直插大塘頭,後到了草子塘(現縣氮肥廠),又分兵兩路,一路經高屋(現電池廠)、羅坑水、楊屋一帶,另一路經江下大橋、田心、井頭到八泉一帶包圍龍仙;第三路由林奕龍、陳志超、李北海等同志帶領四二九團團部及一營,由中洞經半溪、饒村、梅村、聯益白亂灘,避過江尾自衛隊從左側直插河口大橋,在縣府西北面社崗下與二營形成對龍仙的鉗形包圍,團指揮所設在社崗下。 15日凌晨三時,大軍向國民黨縣府東西北三面的外圍碉堡發起總攻。戰鬥打得很激烈,特別是社崗下和客家圍,敵人利用其堅固的碉堡和較強的火力,進行頑固抵抗。我軍作戰非常英勇,不怕犧牲,前仆後繼,經過一個多小時激戰,把敵外圍的6座碉堡全部撥掉。迫使敵人龜縮到牛崗背內的碉堡(現縣府水塔處)和縣府東門的一個地堡,不敢出來。此時,敵兵回報官家驥,說:“解放軍打到縣城來了。”官還不相信,“難道解放軍從天而降?!”命令部下“死守陣地,與解放軍打到底”。 敵人雖然往內龜縮,但戰鬥還在時斷時續地進行,直至早上7時,大軍指揮所又發射了三顆綠色信號彈,向敵人發起第二次攻擊。經過一輪猛烈攻擊,很快將敵人兩個內堡攻破,消滅了固守在南門吉祥旅店的賴劍夫刑警隊和賴亞正特務隊,摧毀了敵人的外圍防禦工事,迫使殘敵退守在最後的據點當樓裡,解放軍佔領了城內的主要街道。使縣府孤懸在大軍的包圍之中。 為了減少市民生命財產的損失,避免建築物被破壞,大軍在緊緊包圍敵人最後據點和做好強攻準備之後,決定對敵開展政治攻勢,爭取官家驥投降,解放龍仙鎮。龍仙武工隊長陳心鏡到八泉向大軍匯報了城內的情況,說城里居民和商家們由於對大軍缺乏了解,存在許多顧慮,不敢出來。針對這種情況,大軍和地方乾部黃社禎、陳華、高基聖、李振光等來到市區,竄街走巷,分頭向市民做耐心細緻的宣傳解釋工作,講明大軍是人民子弟兵,是為人民翻身解放打仗的,大家不要害怕。通過宣傳,解除了市民和商家們的顧慮,便紛紛敞開家門,開舖營業,為大軍提供很多方便和幫助。 約11時左右,北一支林奕龍同志偕同大軍領導同志找到翁源縣戡亂建國委員會副主任、縣參議員、縣商會理事長馬雲章,和他商議解放縣府的事,要他把勸降信送給官家驥。馬雲章出於無奈,先後兩次將信送到固守在當樓內的官家驥,但事隔多時,不見回音。至下午4時,大軍已經忍耐不住敵人的拖延,山砲營的大砲對準縣府當樓連發兩炮,正好打中四樓一個鬥角。 然後又找到馬雲章,直言對他說:“請你們通知市民離開大樓附近,我們要開砲轟擊。”在場的商家們聽了,連忙跪下求饒說:“使不得,千萬使不得啊!我們會想辦法勸官投降。”作為商會董事長的馬雲章見狀感到事關重大,保護商家利益責無旁貸,他隻身冒著生命危險進入敵堡面晤官家驥,勸他放下武器,投靠人民,才是惟一的出路。官家驥見大勢已去,無法抵抗,只好表示願意投降,並派自衛總隊副總隊長陳公愚同馬雲章到“濟生堂藥店”與解放軍簽訂投降協定書。 5時左右,林奕龍同志代表我軍接見了官家驥和諜報組長賴劍夫等3人,講明我黨我軍的政策,責令他們放下武器,接受投降。不久,在當樓的最高點豎起了一面白旗,官家驥及其政府官員列隊走出當樓,集中到縣府門前的草坪上向我投降。至此,翁源縣城龍仙鎮宣告解放。俘虜了官家驥、賴劍夫、賴亞正及保安隊一個營以下軍警人員360多人,黨政人員150多人。繳獲迫擊砲2門,重機槍1挺,輕機槍18挺,衝鋒槍12支,步槍546支,彈藥一大批。我方犧牲24人。 大軍解放龍仙后,16日早晨,徐錫鵬團長迅即從勒馬山率部趕到離週陂約五、六里遠的少光村,包圍新豐縣流亡政府。新豐縣長許子平見大勢已去,即派出保安營長何冠群(與我黨有聯繫),許於鈞、許會謙前來少光村與徐錫鵬和翁南大隊長許展棠等進行談判。在談判中何冠群表示同意放下武器,但要等到明天,這是許子平的態度。 我方經過分析,認為許子平提出等明天,是企圖在今晚突圍逃跑,我們一定要在黃昏前解決許子平。徐錫鵬將計就計,作好兩手準備。一方面命令三團的連隊和駐在石示下的一團主力營,在黃昏前趕到少光村,把兵力埋伏在周陂附近,把新豐流亡政府緊緊包圍住,防止敵人逃跑。另一方面,以宴請的方式進行談判,拖住何冠群等敵方代表,直至我方作好戰鬥部署,便以“護送”的方式,派出10多名武裝人員跟隨何冠群突進“新豐縣流亡政府”,直接面見許子平。許子平眼見解放軍站在面前,已知無力反抗,只好繳械投降。繳機槍3挺,長短槍200餘支,物資彈藥一批。 翁源解放後,及時成立了縣委和縣政府。徐錫鵬為縣委書記兼縣長,蘇秉鑑、張國莆為副縣長。全縣人民在縣委和縣人民政府以及北江第一支隊支前司令部統一領導下,發動群眾立即投入支前工作,支援南下大軍解放廣州。在大軍過境的岩莊、壩仔、江尾、南浦、龍仙、蘭李、三華、六里、利龍、官渡、翁城、新塘、江鎮等地,分別設立13個供應站,具體負責大軍過境時所需的柴米油鹽蔬菜草料等物資供應工作。 僅龍仙鎮英村鄉(今南浦鎮)為大軍籌集了9.6萬斤稻穀,7頭大豬,40只肥雞,390多個雞蛋,130多斤黃豆,400多斤花生,還組織了700多人為大軍運送軍用物資。 岩莊鄉支前委員會為及早搶修好從小礫到魯溪的公路和大小橋樑,組織了數百名民工修橋補路。壩仔大橋是翁北通往龍仙的重要橋樑,是大軍過境的必經之橋。原遭國民黨的嚴重破壞,他們發動了300多民工砍來樹木。 經過三天三夜的苦戰,把大橋修好。與此同時,茶園、展旗等鄉還籌集了30餘萬斤糧食,200多頭大肥豬,3萬多斤黃豆以及柴草等大批物資,及時供應大軍,保證了大軍後繼部隊的需要。據不完全統計,全縣共出動民工一萬多人,其中有近千名青壯年,為大軍抬擔架、運送軍用物資一直到廣州,配合大軍解放廣東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