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血染的木棉

第4章 第四章挺進戰區

血染的木棉 周建军 10208 2018-03-18
部隊從硯山縣團結農場出發後,一路都是大山,沿臨時修建的野戰公路,在山腰間來回盤旋,道路十分險要,一不小心就會車毀人亡。帶車的干部誰也不敢馬虎,眼睛睜得大大的,注視著前方。 車隊在麻栗坡縣新街休息,一邊等待後面拋錨的車輛,一邊讓司乘人員鬆弛一下緊張的心情。 車隊繼續前進,路兩邊蜿蜒幾公里的山坡上,分佈著許多砲兵陣地。遠遠看去,砲管長短不齊,口徑大小不一。有的砲兵陣地,正在進行砲戰,轟轟的砲聲不時在耳邊響起,增添了幾分緊張的心情。 上午十時,部隊到達麻栗坡縣南溫河鄉漫莊村附近的公路上,這條路一直通向越南境內,漫莊村不通公路,老鄉住在幾百米高的山上。 三砲連把作戰物資卸下堆在路邊,戰士先把自己的裝具扛上山,再返回扛火砲、彈藥和其它物資。

這裡條件比較差,不大的山村散居著四個少數民族,幾十戶的農民分佈在幾百米的山坡上。經濟條件十分落後,住的都是土牆草房,由於近親結婚多,村里大多數孩子都患有癡呆症,識字的很少,仍然保留著原始社會的打結記數法,和刻道記數法,借錢時在自家門後栓的繩子上,打一個結或在門前的樹上刻一道,還款時解開或把刻的道刮掉即可。老鄉房子周圍到處都是芭蕉樹和甘蔗林,山上樹木高大挺拔。 三營的五個連隊全駐紮在這個村莊里,三砲連住在九戶老鄉家。 下午安家,各班打掃衛生,把整個村莊打掃的干乾淨淨。尤其是村邊的一個山泉,全村都在這裡挑水吃,周圍泥濘不堪,地上到處都是爛菜葉子,鄒軍組織人員打掃後,從山上搬來石頭,舖的平平坦坦。並且用石子在山泉旁的牆上寫上“軍民魚水情,攜手保邊疆”。

晚上,鄒軍擔心剛到戰區,戰士心情緊張,要求幹部、班長、黨員,先站第一夜崗哨。 第二天,三砲連司務長劉宏林買了1800斤大米,250斤麵粉,50斤食用油,二噸煤,全連一直扛了半天,有的戰士連續扛了五趟,解決了部隊近期的生活問題。 部隊進行適應性爬山訓練,鄒軍和戰士們一起爬上住的山頂。舉目遠眺,群山起伏,雲霧繚繞,好像人在雲中行走,右邊白雲伏在山林中,遠遠望去,猶如仙境一般,左邊陽光明媚,景色秀麗,金黃色的陽光灑在翠綠的竹葉上,給人一種迷人的感覺。羊腸小道在山間繞行,縷縷炊煙從遠處的山間升起,勤勞的少數民族在山坡耕耘,年幼的牧童趕著牛在慢慢地行走,潺潺的流水聲悅耳動聽,像演奏著一首美妙的鋼琴協奏曲。這裡太美了,戰士們紛紛表示,決不能讓祖國的大好河山毀壞在越軍的砲火下,要用手中的武器,來狠狠地教訓一下越南鬼子,保衛祖國的領土寸土不丟,讓祖國人民過上安寧的日子。

1984年12月9日零時,×軍正式從××軍接過軍事指揮權。 按照上級規定,各班落實“三分四定”,每人外面留兩套衣服,其餘的東西全部打進戰備包,隨時做好輕裝上陣的準備,做到一聲令下,立即出動。各班把戰備包打好後,全連集中存放在指揮班住的房東家,連隊執行作戰任務時委託他們代管。 幾天來,山腳下炮聲不斷,晚上火光映紅了半邊天。 ×軍剛剛接過軍事指揮權,敵情、地形還不很熟悉,越軍乘機向他們陣地發動砲擊,每天發射砲彈數千發,×軍被迫還擊,砲彈不斷地發出吼聲,向敵人陣地飛去,壓制敵人的砲火,使他們抬不起頭來,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揚×軍的威風。 三砲連連長趙國偉帶領部隊在山上訓練挖工事,每排先挖一條深度一米五以上,長度五十米的塹壕,然後,每名戰士在塹壕邊上挖一個貓耳洞。當挖到一米深後,下面出現象岩石一樣堅硬的沙石層,十字鎬挖下去出現一個白點,有的戰士手被振裂了,鮮血染紅了鎬把,沒有叫一聲苦,喊一聲累,繼續挖。

塹壕挖好後,戰士各自挖貓耳洞。為了確保貓耳洞上面有較厚的土層,預防敵人砲擊,還必須向塹壕下方挖去,增大了構築工事的難度。為了適應戰爭的需要,難度無論在大,都必須按標準完成,因為生命是最可貴的,必須避免不必要的傷亡。貓耳洞挖好後,為了克服單兵時間住長了寂寞,有的戰士就把相鄰的兩個貓耳洞相互挖通,由單兵變成了雙兵。 為了適應陣地生活,連隊決定,全連在貓耳洞中生活三天,嚴格遵守紀律,除大小便外,白天一律不許走出貓耳洞,晚上睡在裡面,一日三餐有炊事班按時送到各個貓耳洞。 開始大家非常不適應,無人說話,寂寞難忍,時不時想出來透透氣,有的戰士帶點舊報刊,消磨時光,晚上卻一遍又一遍地數著天上的星星,普遍感到三天的時間非常漫長,擔心在前線的貓耳洞裡,條件艱苦,環境惡劣,將更加艱難。無論如何體驗貓耳洞的生活順利結束。

一排房東,一位37歲的漢子,在田裡正幹活時,不幸被越南的砲彈炸死,留下三個孩子和兩個60多歲的父母,全家人哭成淚人,在為今後的生活發愁。 村里的鄉親們都來幫忙料理喪事。 許多老鄉找到鄒軍,要求解放軍一定要狠狠打擊越南鬼子,為邊疆的人民報仇。 鄒軍利用這個機會,對全連進行了一次政治教育,用眼前越軍犯下的滔天罪行教育戰士,激發大家對敵人的仇恨,要用實際行動狠狠地打擊敵人,還老鄉一個安靜的生產、生活環境。同時,規定三天不許唱歌、打牌。並在白色的布條上寫上“殺我親人,毀我家園,破壞生活,罪惡滔天;揚我國威,耀我中華,同仇敵愾,嚴懲越寇。”懸掛在死者門前,表達了全體將士和祖國人民,保衛祖國,英勇殺敵的決心。

一排房東家,一大早來了許多人,殺雞宰豬,燒香許願,家里人身穿孝服,頭帶白帽。當客人來時,跪在門前迎接,鄉親們送來紙人紙馬,擺放在門前。 下午,門前燃起了一大堆篝火,人們按照當地的風俗,一會從火堆上跳過,一會鑽用竹子紮起來的圓圈。供桌上的香爐里三炷香冒著青青的煙霧,幾個大瓷碗裡裝滿了各種貢品。村民們有的吹嗩吶,有的吹蘆笙,還有的用一隻手托起火盆燒紙錢。他們名目繁多,從早到晚一直沒停過。當夜晚來臨時,更是忙得不可開交,男女青年唱起了山歌,以歌傳情,懷念死者生前對人們所做的有益的事情,痛批越軍犯下的滔天罪行,並祝愿人們今後能過上美好的幸福生活,同時為死者的靈魂超度,一直忙到黎明。 上午開始出殯,棺木上站著一隻灌醉了酒,把光了毛,只尾巴上留了幾根翎的大公雞。

死者的兒子、女兒和親屬,痛哭欲絕,尤其是妻子哭的死去活來,是所有參加葬禮的人無不動容;他們為失去親人而難過,為以後的生活而發愁,對越南軍隊犯下的罪行恨之入骨。 出殯時,親屬一個接一個,爬在門前的路上,後者雙手抓住前者的雙腳,眾人抬著棺材走在他們兩邊,棺材從他們身體上方經過。 隨後,他們很快爬起來,跑到棺材前方,一條長長的白布,拴在棺材上,每人一段,雙手抓住白布兩邊,並頂在頭頂上,就這樣前面有親人拉,後面有眾人抬,全村人在悲痛中,一直把死者送到墳地。 阮文慧在十歲時,父母在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中被美軍的飛機炸死,成了孤兒,她小小年紀就參加到抗美戰爭中,她們天資聰明,作戰勇敢,完成任務出色,多次立功受獎,得到越軍部隊領導的讚揚,後來被送到河內軍事院校學習。畢業後,被分配到越南北方軍區特工大隊,擔任特工,多次深入到美軍陣地偵察,獲得重要情報,多次立功受獎,職務也一次次升遷。

中越戰爭發生後,她多次帶領特工竄到麻栗坡邊防部隊陣地,刺探軍情,破壞重要設施,屢屢得手,獲得上司的賞識,現在27歲的阮文慧,已經是越南北方軍區特工大隊上校隊長。 阮文慧為了刺探×軍換防後的兵力部署情況,她經常帶領幾個特工,身穿彝族姑娘的服裝,深入到A師後方的山村到處亂逛。她們大多數都生長在中越邊界地區,每人都能說一口流利的民族語言和漢語,很少引起人們的注意。 她們經常利用女性的特點,深入到×軍後方,多次出色地完成偵察、爆炸、抓俘虜等任務,干擾中國邊防軍隊的戰鬥部署。同時也給當地農民造成心理上的恐慌,雖然人數不多,卻給作戰部隊帶來很大麻煩,多次組織抓俘虜,她們都一次次地像泥鰍似地溜走。

晚上,南溫河鄉某礦山組織放映電影,對礦區周圍的老鄉來說,是天大的好事,他們很少看電影。所以十里八鄉的人,三五成群,天不黑就早早地來到放映場,不大的籃球場坐的密密麻麻。 阮文慧和她的隊員們,每人搬著一個方凳子,凳子下方用透明膠粘著一個烈性炸藥包,分散坐在人群中,當電影演到一半時,她們又分別走出放映場。在放映場外的山坡上阮文慧親自按下遙控器,引爆了炸藥,隨著“轟隆”一聲巨響,血肉橫飛,人員倒下一大片,哭聲喊聲,不絕於耳。 鄒軍接到命令,帶領連隊跑步趕往出事地點,三公里的山路,不到二十分鐘就趕到了,只見電影場上的人已經散開,輕傷員坐在周圍,捂著傷口痛哭,重傷員爬在地上邊呻吟邊掙扎,炸死的血肉模糊,有的腿和胳膊被炸的飛向旁邊山坡。

鄒軍和戰友們一邊給受傷人員進行抱扎,一邊把死的人清點後放在一起。這時,A團派來拉傷員的汽車也趕到了。他們先把傷員抬上車,送往附近的醫院和部隊的野戰醫院。已經死亡的交給地方政府處理。最後確定死亡27人,受傷100多人。 阮文慧利用熟悉的地形,在混亂中逃走。 部隊一邊做好隨時參戰的準備工作,一邊幫助老鄉收割甘蔗。三砲連在山坡上挖了一個廁所,要求所有戰士必須到自己挖的廁所裡“方便”,嚴禁入老鄉的茅房。 他們從山上挖來花草,栽在自己住的門前,每天幫助房東挑水,打掃衛生。村口路邊的山坡上,用鍬剷出平平的一片,用白石子擺出了“今日共建,明日共戰。” 上午,三砲連在山上配合九連搞合成訓練,團石政委來了解情況,通信員跑去把鄒軍叫回來,鄒軍向石政委匯報了連隊近段的情況。他說:“目前戰士們參戰心情迫切,士氣高漲,研究戰術、了解敵情,學習和尊重民族風俗已成為大家的習慣,概括起來有'四化',即:一日生活規範化,作風紀律戰鬥化,內務設置標準化,軍民共建經常化。同時成立了敵軍研究組,戰術演練組,技術攻關組等。” 石政委聽匯報後非常滿意,他在鄒軍的陪同下,到各班住的地方看了看,不停的點頭。 同時,石政委通報了近幾天前線的戰鬥情況:“幾天來,敵人利用大霧的掩護,不斷地向A師前沿陣地進攻,並發射了大量砲彈。B團20日、21日先後7次打退了越軍二個加強營的進攻,殲敵130人,打傷100餘人。部隊開始出現傷亡,預備隊已經投入戰鬥。A師傷亡68人,其中亡15人。A團配屬B團的軍工連(一連)傷亡也在不斷增加,師部已命令你們三營隨時準備投入戰鬥,支援和接替B團的防線。” 鄒軍迅速向全連傳達前線的情況,要求大家提高警惕,隨時做好參戰的準備。戰士李石頭寫出血書請求參戰。 晚上,召開支委會,研究發展三班長徐明、八班長張敏為預備黨員,報上級審批。 中原地區偃師縣岳灘鄉某處伊河大堤上,一位66歲的老人,他頭髮花白,古銅色的臉上爬滿了皺紋,並且有點駝背,吃力得拉著裝滿土的架子車,艱難地一步一步地往河堤上爬著,後面一位老太太,在用力地推著,她手裡拿著一塊磚頭,當車子拉不動時,趕快把磚頭放在車輪下,休息一會兒,然後取下搭在肩上那條分不清顏色,散發著汗臭味的毛巾擦一下滿臉的汗水,喘一口氣,繼續吃力的拉著。 他們就是鄒軍的父母,在替前線參戰的兒子還債。 因為夏季雨水太多,伊河、洛河暴漲,嚴重地威脅到當地人民的生命財產,小麥種上後,當地政府要求各村組織農民加固河堤。並把任務分配到村里,村幹部又把任務按人頭分到各戶,鄒軍的妻子柳芳和兒子共分到二十方土。 柳芳一直為在前線打仗的丈夫擔心,一到晚上便無法入睡,淚水經常打濕枕巾,白天更無心幹活,整日精神恍惚。 當她得知自己家分到二十方土後,便找到村幹部說:“我兒子他爸到越南打仗,也不是為了我們一家人,是為了全國的老百姓,我現在也沒有心思和能力拉土,能不能把俺家打堤的任務給免了?” 村幹部說:“不能免,按村里規定完不成任務就要收地。” 柳芳說:“那我幹不了,我兒子他爸如果打仗沒有死,從戰場上回來後替他兒子乾,假如犧牲在戰場上了,讓我兒子長大後替他爸幹。” 鄒軍的父母為了不再讓兒媳傷心,保住活命田。兩位老人一聲不吭,悄悄地拉著架子車走上伊河大堤,用他們那蒼老的身軀,來完成本應該有兒子自己完成的任務。 在前線指揮打仗的鄒軍,他哪裡知道年邁的父母,在為自己承受著巨大精神壓力的同時,還任勞任怨地干著本不該自己幹的事情。他面對窮凶極惡的敵人,沒有流淚,卻得知體弱多病的父母替自己拉土的事,流下了愧疚的眼淚。本來自己應該在父母跟前盡孝,不但不能,反而讓父母替自己操心,讓風燭殘年的老人為自己出力,真是太不應該了,如果自己能活著回去,一定要好好地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漫莊村現在仍然沒有用上電,多少年來村民們一直靠煤油燈照明。部隊駐紮後,和地方政府協商,幫助他們架電線,解決用電問題。最後決定,從山下的南溫河架線過來,電線由南溫河鄉負責,電線桿從漫莊村山上砍樹解決,部隊負責施工。 各種物資準備齊全,施工的任務交給了三砲連,五十米距離一根電線桿,他們挖坑、栽桿、架線,忙活了幾天,上午通電正常,全村人像過年一樣高興,到處奔走相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從此結束了祖祖輩輩點煤油燈的歷史。 下午部隊休息,各班包餃子,老鄉一下子把戰士圍住,這是什麼,怎麼包的,如何吃等,問個不停。 鄒軍馬上通知炊事班,多做點餃子餡,讓老百姓嚐嚐咱北方的餃子。老鄉說長這麼大,還沒有吃過這麼好吃的東西。 飯後,一個老鄉走到鄒軍面前說:“你們當兵的聰明,什麼都會幹,黑石頭也都能燒火做飯。晚上我讓兒子偷了幾塊,怎麼燒,都不會著火,俺們真是太笨了。” 鄒軍說:“那不是石頭,是煤炭。” 老鄉說:“什麼是煤炭?” 鄒軍見一倆句話說不清楚,就含糊地說:“煤炭是一種物質,在地下經過許多年的演變後形成的。” 實際上,部隊在燒火做飯時,先把煤炭放在柴火上點燃後,在鼓風機的作用下,火焰才能竄出很高;而老鄉沒有鼓風機,只是在草上點燃,當然無法著火。 1984年12月26日,下午二時,三營九連奉命開赴前線,鄒軍和其它連隊的干部,為九連的官兵送行,他們一一握手,難捨難分,在一起摸爬滾打多年的戰友,就要提前接受戰火的洗禮,真是千叮嚀萬囑咐,握著的手久久不願鬆開,也許是最後的告別。人越走越遠,鄒軍還在不停的向他們招手。 這裡仍然保留著母系社會的傳統,平時女的上山砍柴種地,男的在家帶小孩,他們只有個別人穿著草鞋,大多數光著腳丫子,走在山路上如走平地一樣。 鄒軍的房東是個木匠,一直在外做工,前幾天剛回來,晚上,他想找房東拉拉家常,便來到他們屋裡。 剛坐下,房東便熱情地拿起用竹子做的煙筒,遞給鄒軍讓他抽煙,鄒軍本來不抽煙,只是到雲南後,訓練任務重,精神壓力大,地方政府平價供應部隊“大重九”、“紅塔山”、“阿詩瑪”,他便開始抽上了煙。可是老鄉用竹子做的煙筒,卻從來沒有抽過。便說:“不會抽。” 房東拿起砍刀,在竹子上刮下一團竹屑,說:“抽這個,味平,不咳嗽。” 鄒軍接過用了多年,已經黑紅的煙筒,嘴貼上去,抽了幾下,因不得法,就是抽不出煙來。 房東說:“平時我看你們,飯前飯後碗洗了幾遍,怕顯俺臟,水都沒有讓您喝一口,今天咱倆喝一次寡酒(寡酒就是沒有菜的意思)。”他拿來一隻白色的小碗,裡面落了一層草木灰。因為,他們做飯燒水,都是用三根鐵棍搭起一個三腳架,用鐵鍊吊著鍋做飯,下面燒木材,所以煙灰到處亂飛。 鄒軍看著倒滿酒的碗裡飄著一層灰,正在猶豫喝不喝,房東端起碗,一仰頭喝了下去。原來少數民族有個習慣,第一杯酒必須自己喝,想讓客人看一看,酒裡沒有毒,讓客人放心。 老鄉把第二碗酒遞給鄒軍,這是他們自己用玉米釀的酒,雖然度數不算高,但後勁很大。根據少數民族的風俗,不喝等於看不起他,什麼事都不幫你辦。喝了說明才夠朋友,願為朋友兩肋插刀。 鄒軍端起碗喝了一口,他實在不會喝酒,臉憋得通紅,順便說了一句:“沒有菜,真的喝不下去。” 房東七歲的女兒跑過來說:“爸,有菜。”端來一碗蘿蔔絲鹹菜炒辣椒。 鄒軍嚐了一下,辣得要命,不停的咳嗽。 房東的女兒說:“還有菜。”又跑去端來一碗包菜。 鄒軍小心翼翼地夾了一塊嚐了一下,不辣。就是沒有味道,開水煮包菜,鹽也沒有放。因為他們那裡鹽真是太珍貴了。 鄒軍按照少數民族的風俗,喝了兩碗酒,已經醉的不行了,被人扶上樓休息。 大門外,司務長劉宏林、文書曹學軍正在和房東的內弟聊天。 司務長劉宏林不經意的說:“你們的家鄉哪裡好?山又高路難行,交通不便,信息不靈,根本無法和我們杭州相比。” 房東的內弟說:“你們杭州好,為什麼到我們這裡來,請你們馬上離開這裡。”說著拉住司務長就要打架。 文書曹學軍說:“我們司務長練過武功,你打不過他。”這句話又傷害了房東內地的自尊心,無論怎麼說都不行,拉住司務長就打,大衣也被拉成一片一片的,司務長劉宏林乘文書曹學軍勸架時藉機逃跑。 房東的內弟又把他哥哥叫來,在鄒軍住的樓下協商,上樓打連隊幹部。鄒軍被叫醒,當他了解情況後,讓其他人都休息,只要老鄉不上樓,一律不許動,就是上樓也要做耐心的思想工作,不許胡來。 就這樣一直到第二天早上,老鄉內弟終於走了。連長趙國偉要向團裡匯報,要求換一個村莊住,被鄒軍制止。鄒軍帶司務長劉宏林找到村幹部,說明情況,讓他幫助做工作,便一起來到房東內弟家,鄒軍讓司務長向老鄉道歉,承認錯誤,並取得了他們的諒解,老鄉熱情地為鄒軍倒水,並一再地挽留在他家吃飯,矛盾得到了化解。 今天是1985年元旦,全國人民合家團圓,美酒飄香,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慶賀節日。而我們邊防戰士,卻肩負著祖國人民的重任,屹立在南國邊陲,用手中的鋼槍,保衛著偉大的祖國——母親。真是:“槍砲聲聲辭舊歲,火藥味濃伴酒香。貓耳洞中歌聲揚,罐頭花盆擺兩旁。”這就是邊防戰士真實生活的寫照。 戰士們身在邊疆,遠離親人,深知父母在期盼著,妻子在思念著,兒子在呼喚著,親人在惦記著。誰能說當兵的冷若冰霜,不懂感情。其實當兵的感情最豐富,愛情最真摯,他們最能體會到小家庭的溫暖,妻子的柔情,和兒子甜蜜的笑聲。 鄒軍在貼胸的口袋裡,始終裝著愛妻和兒子的照片,有空時就偷偷地拿出來,看上幾眼,輕輕地吻一下,倍感興奮。現在他肩負著祖國的重任,無法和家人團聚,只能站在高高地山頭上,望著遙遠的北方,思念著祖國的親人。 突然,他被周圍的環境所感染,隨口詠到“白雲緊緊繞我身,霧氣洗去一身塵。夜晚槍聲伴我夢,白日禦敵山腰中。” 上午,三砲連連長趙國偉,向幹部們傳達了A團作戰會議精神,以及三營的主要作戰任務。隨後,他要求各排根據作戰任務,在老鄉門前,按作戰區域的地形,堆了一個沙盤,在沙盤上推演戰法,討論進攻的路線和方法,以及兵力的部署,火砲如何配置,才能有效地發揮火力,展開大討論。大家暢說預言,各述己見,充分發揮了軍事民主,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使每個戰士弄清了自己的作戰任務,樹立了戰而必勝的信心。 下午,部隊進行爬山訓練,戰士們肩扛火砲,有的為了增強體力,在背包裡塞幾塊石頭。 鄒軍和一排一塊爬山,坡越來越陡,路越來越滑,霧越來越濃,十來米就看不見人。這裡氣候異常,每天都是大霧封山,天天見不到太陽,在外面曬衣服,越曬越濕,霧整天不散,像毛毛雨一樣。 因能見度低,路走錯了,鑽進密林,越走樹林越密,剛鑽出樹林,又被茂密的竹林擋住了去路,便沿著竹林往山上爬,空氣濕度大,路泥濘難行,一不小心就會摔倒,有的戰士拔出砍刀,砍根竹子拄著走。 戰士肩上的火砲越來越重,有的肩上磨出了血,臉上的汗珠像雨點一樣,身上的軍衣就像剛從水里撈出來似的。每爬一步都非常艱難,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一股股白色的氣體和霧氣匯集在一起,彷彿一夜之間,戰士們都有了吞雲吐霧的本領。 當登上山後,俯視四周,只見遠處一條簡易公路盤山而行,一直向前沿陣地延伸;一條山澗清泉直瀉而下,衝擊在石頭上濺起白色的浪花,繞過巨石,匯入南溫河,像雄師一樣咆哮著流向遠方。 眼前的山寨,景色秀麗迷人,周圍怪石林立,可以和路南的石林相比美,石林中的小湖,清澈見底,倒映著湖邊的一片翠竹。有的同志說:“西湖風光搬南疆。”去過昆明的同志說:“小湖美景勝滇池。”湖邊一顆高大的木棉樹,掛滿了拳頭大的棉桃,棉桃被寒風吹裂,白色的棉絮掛滿了樹梢,像一朵巨大的白花。 拾級而上,勤勞的少數民族,用片石砌成的院牆,像座古城堡一樣出現在面前,院牆周圍,香蕉樹上一串串香蕉散發著撲鼻的清香。 這時,隨風從一座小樓裡,飄出程林甜美的歌聲,原來是一群青年男女圍在收錄機旁,欣賞美妙的歌聲。 當來到山村小學旁,朗朗地讀書聲從窗口飛出,下課鈴響了,小學生像一群剛出籠的小鳥,活蹦亂跳地跑向操場。在往前走,兩顆高大的桉樹,枝葉茂密,遮地約三畝,樹杆需要三個成人才能抱的住。樹的後面是一座古廟遺址,在戰火中被越軍的砲彈擊毀,倒塌的大殿中,被燒焦的房梁,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人們多少年前的智慧結晶,毀於一旦,說明越軍的殘忍和戰爭的殘酷。 下山時,因坡陡路滑,非常不好走,戰士們不停地摔跤,他們把摔跤戲稱“坐電梯”,有的同志說:“我坐了七次電梯。” 山坡上,部隊整齊地坐了一片,鄒軍正在對部隊進行政治教育,他首先通報了剛剛接到的前線戰況快報:全師從上前線以來,共殲敵330名,擊傷敵人395名,擊毀火砲24門,塹壕250米。特別是B團實習排長徐平同志,他利用在南昌陸軍學院,學習的戰術,靈活地運用八二無後坐力砲和四零火箭筒,殲敵十一人。師工兵連三排,在距敵人六、七十米的地方,構築工事,敵人先後有2600多發砲彈,在他們身旁爆炸,始終沒有影響施工,反而提前四天完成任務,深受部隊首長的讚揚。 其次,鄒軍針對多數戰士急於上前線的思想,進行了教育。他說:“目前多數戰士要求上前線,說明同志們作戰心切,鬥志旺盛,克服了過去的害怕心理,看到兄弟連隊最近的戰績,急於殺敵立功,這很正常。但是,我們要樹立長期作戰,長期堅守的思想,不可能一下子所有的部隊都投入戰鬥,現在B團、C團在前線打得非常頑強,我們團雖然擔任預備隊,師部已經命令我團立即做好戰鬥準備,隨時準備奔赴前線。同志們!仗會有我們打的,並且要做好打大仗,打惡仗的心理準備。” 最後,連長趙國偉傳達了營作戰會議精神。他說:“根據上級命令,我營原定的拔點計劃有變動,原來的任務交給C團執行,我團到B團防區執行拔點任務,這個點離越南境內的大清河有一箭之地,敵人的兵力火力都比較強,拔點難度較大,上級要求我們在20日前做好戰鬥準備。” 在去南溫河的路上,鄒軍和副指導員侯天順邊走邊談。 只從部隊來到這里後,鄒軍還沒有到過南溫河,今天剛好南溫河趕街,他想到街上逛逛,順便買點生活用品,預備戰場上用,就和副指導員侯天順一同出發了。 路上,許多老鄉背著竹簍,有的里面裝著自產的水果,想到街上出售;有的竹樓裡背著小孩;還有的背著自己織的布匹,想到街上染一下。路途較遠的牽著匹小紅馬,馬背上馱滿了東西;這種馬是雲南特有的,它比內地的毛驢還小,但很善於爬山,許多老鄉家都養著它。 山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很多,因為,這裡方圓幾十里的人,都要到這裡趕街,南溫河十天趕一次街。所以每逢趕街的日子,人們早早的起床,翻幾座山,走幾十里路,到街上買賣自己需要的東西。 南溫河是鄉所在地,它是深山中的一個村莊,百十戶人家,一條窄窄的街道,穿村而過。村外沿河邊的一條公路兩邊,擺滿了各種物品,趕街的人川流不息,擠來擠去,年輕的姑娘在挑選著喜愛的服裝;年輕的小伙,在購買農具,有的則擠在賣豬崽面前,挑選喜愛的小豬;河邊支起了幾口大鍋,裡面裝滿了黑色或藍色的染料,中年婦女圍在周圍,把自己織的粗布,染成喜歡的顏色。尤其是旁邊的小樹上掛滿了經過臘染後的布匹,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種圖案美觀大方;在賣苞谷酒或米酒攤前,清一色的男人圍在那裡,不停地往自己帶的酒壺裡灌……。 鄒軍買了一些生活用品,順便買了一把跳刀,匆匆往回趕。 根據戰場需要,師部命令A團組建一個160迫擊砲連,A團原計劃從幾個砲連中,抽出部分人員重組一個連隊。 三砲連召開全體幹部會,分析了抽人組建160砲擊砲連的不利因素,馬上就要投入戰鬥了,人員不熟悉,火砲的性能不了解,管理難度大,更不能有效的發揮火砲的火力。 因此,決定向上級申請,確保原有火砲火力正常發揮外,自己單獨組建160迫擊砲連。 A團很快批准了三砲連的申請,以三排為主,共抽出52名戰士,組成新的砲兵陣地,副連長朱學文組織接受火砲,突擊訓練,以最快的時間學會火砲的使用方法,並負責陣地的作戰指揮。 鄒軍負責動員,他說:“同志們!我們連在即將參戰的前夕,又接受了四門160迫擊砲,加上原有六門八二無後坐力砲,三門八二迫擊砲,連隊的火砲總數達到13門,是全團所有砲兵連隊裡,火砲數量最多的一個。團首長在關鍵的時刻,把最重要的任務交給我們,是對大家的信任,我們決不能辜負首長的期望。目前,最困難的是人員緊張,為了克服這個矛盾,要求大家立即投入到全能砲手訓練中,用非常規的訓練方法,在最短的時間內,先掌握火砲的使用方法,不求精,先求會,邊作戰、邊學習、邊掌握,在作戰中,哪種火砲人員緊張,隨時抽人補充。尤其是黨員、班長,要成為訓練的模範,作戰的模範,爭取人人立功受獎。現在,部隊首長寄希望與我們,全國人民期盼著我們,因此,大家只有用打勝仗的實際行動,來匯報黨和人民對我們的企望。” 1985年元月13日八時三十分,三砲連連長趙國偉,奉命到前線指揮所接受作戰任務。 上午,各排準備作戰物資,擦拭火砲。 全體人員一律理成光頭。 下午,鄒軍帶領人員,到附近比較平緩的山坡上,校正火砲。他親自用方向盤、象限儀,為每門火砲進行了檢查,並對誤差部分進行了校正。 晚上,召開幹部會,研究人員調整方案:從一、二排抽出一部分人員,補充到三排和指揮班,二排長張海濤兼任指揮班長,一排和六班加上炊事班三人,有副指導員侯天順負責,配屬到步兵連隊參加戰鬥。 一切工作準備妥當,只等命令下達。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