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戰爭就是這麼回事兒·袁騰飛講二戰(上)

第48章 09.吞併波羅的海三小國

在捍衛主權獨立的鬥爭中,芬蘭是勝利者,但芬蘭的三個鄰居——波羅的海沿岸三國,卻沒能逃過被侵吞的厄運。 1939年8月23日,蘇德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被納入蘇聯的勢力範圍。 9月28日,蘇德兩國簽訂有關友好和邊界的條約,立陶宛轉入蘇聯勢力範圍。蘇聯從德國那裡獲得承諾後,立即著手兼併波羅的海三國。波羅的海三國極為擔憂。蘇聯駐裡加(拉脫維亞首都)全權代表向莫斯科當局報告說:“里賓特洛甫到莫斯科簽訂條約一事,首先引起了各界的警惕,害怕蘇德勾結……瓜分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莫洛托夫連忙否認與德國有瓜分勢力範圍的任何協議,並指望與波羅的海國家簽訂互助條約,同時要求獲得軍隊進駐權。

9月19日,蘇聯藉口波蘭“鷹”號潛艇事件向愛沙尼亞施加壓力,聲稱蘇聯將不承認愛沙尼亞對其沿海水域擁有主權,它的安全將由蘇聯來保衛。為了解除危機,愛沙尼亞外長率團赴莫斯科,請求和解。莫斯科當局趁機要求籤訂互助條約,並遞交了蘇方擬定的互助條約和議定書草案。莫洛托夫威脅說:“如果你們不想和我們簽訂互助條約,那麼我們將不得不通過其他途徑,也許是更嚴峻、更複雜的途徑來保障我國的安全,請你們不要迫使我們對愛沙尼亞使用武力。” 莫斯科當局為迫使愛沙尼亞政府就範,不斷派出飛機在愛沙尼亞領空示威。 9月26日,蘇聯國防人民委員伏羅希洛夫命令蘇軍:“立即開始在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邊境集結兵力,並於9月29日完成這一行動。要求列寧格勒軍區對愛沙尼亞實施強大而堅決的突擊。”

在蘇聯的強大壓力下,9月27日,愛沙尼亞政府決定接受締約建議。外長奉命再次飛赴莫斯科。在談判過程中,蘇聯又以“保衛蘇聯在愛沙尼亞港口的海軍基地和保證愛沙尼亞安定”為由,向愛沙尼亞政府提出了駐軍3.5萬人的新要求,並責成愛沙尼亞方面立即做出答复。 愛沙尼亞政府經受不住蘇聯的步步緊逼,被迫接受了蘇聯提出的所有要求,雙方於9月28日,也就是蘇德有關友好和邊界的條約簽訂的那一天,簽訂了《蘇愛互助條約》及其秘密議定書。但是,秘密議定書對蘇聯駐愛軍隊人數、時機做了明確規定:入駐須在歐洲戰爭期間,人數不得超過2.5萬。蘇聯成功地迫使一個主權國家簽訂了類似《辛丑條約》的不平等條約。 《蘇愛互助條約》簽署後,蘇聯馬上把目光轉向拉脫維亞。 10月1日,莫斯科當局建議拉脫維亞政府就兩國關係進行“磋商”。拉脫維亞領導人考慮到蘇德、蘇愛條約的簽訂,對東歐局勢產生了重大影響,原則上同意與蘇簽約。第二天,拉脫維亞外長趕至莫斯科,在蘇、愛模式的基礎上開始談判。莫洛托夫說:“如果你們同意這個意見,那我們就能夠確定原則了。我們需要在不凍海岸建立基地。”斯大林當時說:“我們想談談機場和軍事防禦問題。我們不會觸動你們的憲法、機構、部委,或外交、財政政策以及經濟制度。我們的要求是由於德國與英、法作戰產生的。”

拉脫維亞代表團表示:總體來說,這是邁向友好的一步,但它有可能導致蘇聯對拉脫維亞的控制,而且在駐軍人數上蘇方提出的5萬人,要求過高,拉方需要慎重考慮。對於莫斯科當局的狼子野心,三國其實都心知肚明。 10月3日,談判繼續進行,拉脫維亞代表團表示很難將蘇聯提供的條約草案給政府,而且無法向人民解釋,拉外長說:“條約將被理解為建立某種保護關係,對於愛好自由的人民來說,那是不可接受的,更何況拉脫維亞目前完全足以保證本國的安全和間接地保證蘇聯的安全。”同時,拉脫維亞代表團還反對蘇聯在拉脫維亞建立軍事基地,並堅持要求蘇聯將駐軍限制在2萬人以內,以不超過拉軍平時的人數,進駐時間也只適用於“目前歐戰期間”,一旦歐戰結束,蘇軍應立即撤回。

莫洛托夫拒絕了拉脫維亞代表團的建議,聲稱:“你們的建議是絕對不能接受的,請考慮一下局勢吧!”斯大林補充說:“你們應當從最壞的形勢來考慮,你們不信任我們,而我們也不信任你們。你們以為我們想侵占你們,我們本來可以現在就直接這麼做,但我們並沒有這麼做。” 經過持續、緊張、激烈的爭論,雙方簽訂互助條約。條約內容與《蘇愛互助條約》類似。蘇愛、蘇拉條約簽訂後,就輪到了立陶宛。 按照蘇德秘密協定,立陶宛本屬德國的勢力範圍。 9月28日,蘇德友好和邊界條約又將它列入蘇聯的勢力範圍。 30日,莫洛托夫召見立陶宛駐莫斯科公使,要求談判兩國關係。 10月3日,立陶宛外長到達莫斯科,斯大林提出以蘇拉、蘇愛條約為藍本,簽訂一個互助條約,條約有效期20年,戰時蘇聯駐軍5萬人。立陶宛外長指出,蘇聯方面提出的條約草案實際上是對立陶宛的佔領。斯大林說:“蘇聯無意威脅立陶宛的獨立,相反,駐軍是對立陶宛的真正保障。”莫洛托夫威脅道,愛沙尼亞已簽署了類似條約,拉脫維亞也表示同意,如果立陶宛拒絕,將破壞即將建成的防禦體系。在蘇聯的壓力下,立陶宛外長被迫做出讓步,但要求把蘇聯駐軍人數縮減到2.3萬人,並只駐紮在維爾諾地區。斯大林當即拒絕了這一要求,提出蘇聯駐軍人數不能少於3.5萬人。

立陶宛代表團就蘇軍進駐時機等問題提出新建議,但蘇方對此不感興趣,並利用被蘇聯控制的維爾諾地區對立陶宛人施加壓力,莫洛托夫威脅說:“蘇聯政府不可能使維爾諾人民長期保持安定而不關注他們的要求。”立陶宛人如不接受互助條約,就不能得到維爾諾。 《真理報》也不斷發出信息,聲言要把這個城市劃歸白俄羅斯。白俄羅斯高級領導人則頻頻飛往維爾諾,以圖“接收”產業和建立蘇維埃制度。 10月10日,立陶宛代表團接受了莫洛托夫的修訂案,簽訂了內容與蘇愛、蘇拉條約相同的不平等條約,蘇聯駐軍可達2萬人。 波羅的海三國對蘇聯恐嚇威逼它們簽訂“互助”條約的強盜行徑敢怒不敢言,它們對斯大林集團缺乏信任,對波羅的海三國未來的前途憂心忡忡,拉脫維亞外長說:“這是拉脫維亞歷史上的轉折點。”立陶宛外長指出:立陶宛是懷著十分沉重的心情簽訂條約的。愛沙尼亞外長則在簽約後就遞交了辭呈,以免落下“愛姦”的名聲。

在“互助”條約簽訂後的一段時間裡,由於西歐戰事的發展尚不明朗,莫斯科當局採取謹慎的觀望政策。蘇聯考慮的是,英法與波羅的海三國有著良好關係,一旦英法取勝,蘇聯與德國勢力範圍的劃分協議將沒有價值,蘇聯如根據蘇德協議對波羅的海三國採取行動,英法將視為敵對性行動而出兵干涉;而且蘇聯在波羅的海地區的政策只是區域性的,應服從全局需要。為此,莫斯科當局嚴禁軍政領導人干涉波羅的海國家的內政。 1939年10月14日,莫洛托夫致電駐考納斯全權代表:“必須禁止同左翼團體的一切來往,只能和政府、官方團體保持聯繫。”10月23日,莫洛托夫向駐塔林的全權代表,也發出了同樣的指示:“你們應當明白,不能出現干涉愛沙尼亞內部事務的任何舉動。”10月25日,國防人民委員會就紅軍進駐問題發布命令,要求全體官兵“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干涉三國內政”,稱“關於波羅的海國家實行'蘇維埃化'的議論與我們的政策是根本矛盾的,毫無疑問,這是一種挑釁言論……如果軍人中存在這種'蘇維埃化'的情緒和言論,就應當徹底清除,今後必須毫不留情地予以製止”。

1940年5月10日,德軍入侵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盧、荷、比很快淪陷;英法軍隊連連受挫,在敦刻爾克面臨絕境。斯大林見德軍順利西進,英法自身難保,就立刻變臉,開始改變過去信守“互助”條約的政策,轉而準備吞併波羅的海三國。在他眼裡,《憲法》就是一本書,條約就是一張紙,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想怎麼改就怎麼改。 5月25日,蘇方聲稱,“在立陶宛政府機關的庇護下”,出現紅軍戰士失踪事件,蘇方照會立陶宛政府立即停止挑釁,否則蘇聯將採取特別措施。立陶宛政府為了止息蘇聯的憤怒,於第二天答复要“立即進行詳細調查”,並成立了調查委員會。但是,莫斯科當局醉翁之意不在酒,繼續促使衝突升級,並堅決拒絕與立陶宛調查機關進行任何合作。立陶宛方面為防止事態進一步發展,一面表示“衷心歡迎莫斯科當局對查明事件所提出的一切要求”,一面進行了一系列逮捕,並加強對蘇軍駐地附近居民的監視。立陶宛總理和外長先後赴莫斯科與蘇方會談,力爭解決衝突;又應莫洛托夫的要求,免除了內政部長和政治警察署署長的職務,以體現解決這一事件的誠意。

但蘇聯方面仍不斷擴大事態,聲稱“波羅的海三國締結軍事同盟,為的是反對蘇聯”。其實三國1934年9月12日訂立的同盟條約,不僅曾被莫斯科當局視為集體安全的一部分,而且蘇聯在與三國簽訂“互助”條約時,也沒有任何反對保持這一同盟的要求。 1940年6月14日,蘇聯繼續加大壓力,莫洛托夫發表聲明說:“立陶宛政府力圖使蘇軍不能駐在立陶宛……粗暴地破壞了與蘇聯簽訂的互助條約,準備侵犯蘇聯邊境。”並要求立陶宛政府組成“有能力、有決心保證忠實執行互助條約和堅決壓制反對者的政府”,保證“蘇軍能夠自由通過立陶宛領土,以便部署在立陶宛的重要地區,蘇軍人數應足以保證互助條約的實施和防止反駐軍的挑釁行動”。莫斯科當局要求立陶宛在10個小時內做出答复,否則“蘇軍將立即開進立陶宛”。立陶宛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被迫在蘇聯最後通牒到期前15分鐘,通知莫洛托夫,立陶宛接受一切要求。

立陶宛被迫就範後,莫斯科當局又故技重施,向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公使遞交了聲明,指責兩國簽署的波羅的海條約,要求兩國成立新政府並同意蘇聯駐軍,限令6小時內做出答复。兩國政府勢單力薄,在規定時間內接受了蘇聯提出的條件,原政府宣告辭職。莫斯科當局立即派特使分赴三國談判新政府的組成問題,三國元首迫於蘇方壓力,完全接受了蘇方指定的候選人,組成了親蘇政府(即蘇聯的傀儡,“帶路黨”政府)。蘇軍相繼進駐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新政府的成立和蘇軍相繼進駐各國,實質上使三國完全喪失了獨立性。三國政府在實行任何一項重要措施時,都得秉承莫斯科的指示或莫斯科代表的旨意。 7月14日,三國同時進行議會選舉,宣布成立蘇維埃政權。 1940年8月初,蘇聯最高蘇維埃第七次會議決定吸收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波羅的海三國正式被蘇聯兼併。蘇聯增加了17.4萬平方公里土地,586萬人口。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