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戰爭就是這麼回事兒·袁騰飛講二戰(上)

第47章 08.芬蘭為何那麼堅挺

芬蘭抗擊蘇聯侵略的衛國戰爭之所以打得這麼好,主要是因為芬蘭真正把國民當人看,真正愛護人民。芬蘭在獨立之初還是個農業國,農業人口占66%,而這66%的農業人口中無地佃農佔76%,貧富極其懸殊。芬蘭獨立後,這76%的無地農民,就成了政府重點關懷的對象。 1918年,政府公佈了《土地改革法案》,規定由政府先墊付資金向土地所有者買下土地交給耕種的佃農,再由佃農分年償還,《土地改革法案》徹底改變了芬蘭農村貧富懸殊的局面,到1930年,農村小土地佔有者佔農業總人口的94%,徹底解決了無地佃農問題。 對於一般居民,芬蘭於1917年一獨立就公佈了8小時工作制的法律。不久,關於工傷事故、年老和殘疾者的保險、產婦補助、貧窮兒童的照顧和失業救濟等一系列法律也制定了出來,有人擔心政府沒錢支付這一龐大的福利計劃,就問當時力主該計劃的曼內海姆錢從哪裡來,曼內海姆回答:“將軍隊從10萬降低到1萬,節約了軍費自然就有錢了。”問的人大為擔心,說軍隊少了蘇聯會乘機打進來。曼內海姆議員回答:“蘇聯人來了,我們大家跟它拼命就是,不能讓它傷害到人民。如果現在不實行福利制度,那我們與蘇聯人又有什麼區別?國家等於是還沒建立,又談何保衛?”

芬蘭獨立後的20年裡,國家關懷每一個公民,盡一切努力去幫助他們,真正盡到了國家的職責,芬蘭經濟不斷發展,社會日益平等。到1939年,社會50%的財富掌握在工人、農民手裡,芬蘭被稱為“工人和農民的社會”“一般勞動者的共和國”。 西蘭珀女士的經歷可以說是芬蘭社會的縮影,她1866年出生於一個普通勞動者家庭,做過工人和女僕,1900年開始擔任女僕工會的管理員,1905年擔任《僕婦雜誌》主編,1907年擔任《勞動婦女》主編,1919年國家獨立後被選為議員,1926年進入政府擔任社會事務部部長。國家能做到真正由普通的勞動者來管理,人民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呢? 所以,1939年蘇聯進攻時,芬蘭人民就像保衛家一樣保衛國,就連芬蘭絕大部分社會主義者也沒站到蘇聯一邊,反而和同胞們一起戰鬥。因為,芬蘭是他們自己真正的祖國。保衛芬蘭,實際上就是在保衛自己的8小時工作制、義務教育制度、國民生老病殘全面保險福利制度。這種制度激發出來的強大力量,即使強大如蘇聯、強硬如斯大林者也抵擋不住,斯大林攤上這麼一個生而自由的芬蘭鄰居,真是倒了八輩子黴。

蘇芬戰爭結束後,對國民在戰爭中的損失,包括人民在戰爭中自發堅壁清野的損失和從蘇占區搬出的難民被迫放棄的資產,全由芬蘭政府進行賠償,其中損失在6500芬蘭馬克以下的政府全額賠償,由此金額往上則賠償比例逐級遞減,100萬芬蘭馬克以上賠償10%——這才是真正為國民著想、視國民為主人的國家,這樣的國家,沒辦法不富裕,沒辦法不繁榮,沒辦法不強大。 然而,幾十年來,蘇聯官方材料始終把這場戰爭說成是由芬蘭挑起的,是芬蘭對蘇聯進行武裝挑釁的結果。 20世紀60年代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說:“我們要芬蘭人讓給我們一定面積的領土,把邊界移得離列寧格勒更遠一點,這可以滿足我們國家的安全需要,但芬蘭人拒絕接受我們的條件,所以我們無計可施,只好用戰爭來解決問題。”

相比之下,還是當時任蘇軍總參謀部作戰部副部長的將軍說得更實在,他後來承認:“芬蘭戰爭是我們的一大恥辱,它敗壞了我軍在國內外的形象,許多事情都需要做出交代。” 不用忙著交代,德國人在旁邊看了個一清二楚,他們派出了許多軍事觀察員到芬蘭觀戰。當他們看到蘇聯紅軍連芬蘭這種小國寡民、甲兵不完、城郭不固的對手都無法應付時,無疑使和芬蘭軍隊同樣高素質且有更精良裝備的德軍信心大增。
註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