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大國尊嚴·重述朝鮮戰爭的前世今生

第131章 毛澤東直接指揮談判

談判,是沒有硝煙的戰爭,一點也不比戰場決斗容易和輕鬆。因為,談判桌上哪怕一丁點的疏忽或不必要讓步,都可能讓戰場上將士的性命犧牲付之東流。 而朝鮮停戰談判不同於歷史上一般的談判,具有特殊性: 其一,它不是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的談判,不是接受投降條件的談判。那樣的談判,相對好談,不同意就逼,不同意就打,不同意就揍死你。甲午戰爭戰敗後大清國派出李鴻章赴日簽署《馬關條約》,就是一例,割地賠款不說,談判大臣李鴻章的腦門上還給補了一槍,讓你的全權大臣的腦袋上糊著白紗布,就好像掛著白旗,真是將國格、人格丟盡。即使如此,也得簽約。因為,戰敗國沒有多少討價還價的餘地。 其二,它也不同於戰勝國之間的談判。一戰勝利後簽署《巴黎和約》,戰勝國分利,那也好談,不過是“分紅”多一點少一點的問題而已。

而朝鮮停戰談判,則是兩個打了個平手的國家,兩個誰也沒有失敗的國家進行的談判。尤其是,世界頭號強國在被打得頭疼腳疼心口疼之後,心有不甘而又不得不談的談判。所以這樣的談判,不是無條件投降,而是停戰談判。談判吧,還在前面加上“停戰”二字,那意思不是別的,是在誰也打不贏誰的情況下,停下來別打了,談談吧。你是世界老大,為什麼不打了呢?不言而喻,打不贏了。世界老大竟然打不贏了,搞停戰談判了,這個面子丟的! 既然這樣,美國人能輕易讓步嗎?這個判好談嗎?答案顯而易見的。 當時,世界老大美國的心態是,談不攏時想打,打不贏時想談,談與打糾結在一起,總不甘心。結果是談談打打,打打談談,叮叮噹當,噹噹叮叮,好不熱鬧。就是說,這不是一次單一的談判,還有一個打在其中。談判場、戰場,都要協調好。美國是世界老大,習慣當老大,與戰敗的日本談、與失敗的德國談,都是趾高氣揚,尾巴翹上了天;就是與英國、與蘇聯談,也都是討價還價問題,美國也要佔上風。與新中國談,美國既瞧不起積貧積弱的中國,不屑與中國談,厚不下臉皮來與中國談,又沒有辦法,在打不贏的情況下又不得不談,又不得不捂著心口窩憋著氣談。

你說,這個讓美國老大捂著心口窩的談判,好談嗎? 大策略家毛澤東高度重視這次談判。他選了三個人:李克農、喬冠華、鄧華。 李克農,中共搞情報工作的老手,中共早期情報“三傑”。他可不是個一般人,他沒有帶過兵打過仗,很多人對他了解不多,在歷史上的名氣與他的功績也遠不相配。 他,其實是中國共產黨最高級別的諜報官員之一。毛澤東曾對李克農的女兒說:“你爸爸是共產黨最大的特務,如果不是他,像周恩來等共產黨的高級幹部,很多早已不在了。” 非常火的電視連續劇,反映的就是在李克農領導下的中共諜報戰線的鬥爭。 有兩個在史學界盛傳的故事,傳得活靈活現:其一,1962年李克農逝世後,美國中央情報局放假三天,以示慶賀;其二,李克農雖然沒有帶過一兵一卒,但他的威力可以勝過一個軍。這兩個故事,是真是假,已無從考證,但他的能量,可見一斑。

1955年,李克農被授予上將軍銜,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 朝鮮停戰談判,毛澤東仍派這位老將出馬。 喬冠華,被毛澤東稱為“喬老爺”,當時僅38歲,剛剛當上中國國際新聞局的局長,曾陪同伍修權到聯合國講壇上,狠狠地白話了一通美國人。他與胡喬木,因才華橫溢,備受毛澤東喜歡,被稱為中國南北“二喬”。 即將出發時,毛澤東接見了李克農,對他說:“我點了你的將。”出發時,談判大師周恩來用一句中國古語,表達對談判火候的把握,即對美國談判應該——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 這,就是大政治家。 為搞好談判,毛澤東將朝鮮停戰談判隊伍分成了“三線”。 第一線:出面的是五位正式談判代表,與美韓做面對面交鋒。

第二線:由李克農坐鎮開城,喬冠華協助,二人就在談判場的後面小屋內,不直接出面,指揮談判鬥爭。 第三線:毛澤東、周恩來、金日成。其實他們才是談判的總老闆。在談判之初的一個月,毛澤東發給李克農的電報達40多封,大到談判原則、議程的修改,小到一個發言稿、場地的安全和禁止車輛掛白旗等,都從國格和政治的角度,明確指示或提醒。 當時,為指揮談判,談判大師周恩來非常辛苦,每天國務工作忙到下半夜,還要抽時間看李克農的朝鮮來電,向毛澤東匯報,商量對策。 對於談判,毛澤東制定了這樣的幾條原則: 1.可讓的或不能不讓的,看準時機,讓; 2.美國蠻橫無理時不讓,虛張聲勢時不讓,不起作用時不讓; 3.讓步,必須有效。

對這次談判,美國政府也非常重視,絲毫不敢含糊。他們精心選擇好談判人員,明確談判原則與要求。他們要求美方談判人員:要練習坐功,即使一連坐上六個小時,也不要眨眼睛,不要上廁所。 那意思是說:打不過,就坐死他。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