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三野全戰事

第3章 第二章破襲津浦,遲滯國民黨北進

三野全戰事 贾文祥 8376 2018-03-18
1945年10月5日,延安。 這是一個明朗的晴天,天空如清水一般澄清。秋風把延安的田野刮成了斑斕的顏色。劉少奇正在窯洞裡伏案翻閱著一份份文電。 在毛澤東應邀前往重慶談判期間,劉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的職務。這時,全國正處於一個歷史轉折的緊要關頭。 從抗戰勝利以來,蔣介石一邊同毛澤東談判,一邊迅速調動兵力沿平漢、津浦鐵路北上,搶奪抗戰勝利果實,並向解放區進攻。到1945年9月中旬,蔣介石就已經調動了36個軍、73個師。其中部分是國民黨嫡係部隊,由雲、貴、湘、黔出動北上或由海南島乘船北上。一部分是投降的偽軍,蔣介石給他們加爵封官,充當進攻解放區的先頭部隊。 抗戰勝利的果實,絕不能讓蔣介石輕易奪走。必須阻止國民黨軍從平漢、津浦鐵路北上。

想到這裡,劉少奇提起筆代表中央起草了《關於在鐵路線上消滅和阻止北進敵軍的方針部署給各局、各區黨委的指示》。在介紹了日本投降兩個月來的敵我形勢後指出:“目前華北、華中解放區作戰的重心應放在鐵路線上。作戰的主要目的是消滅和阻止北進之頑軍。” 劉少奇按各軍區、軍分區所在位置,分片負責,主要破壞津浦、隴海、平漢、正太、同蒲、平綏等幾條幹線,既要阻擋蔣軍北上,又要防止閻錫山、傅作義部對解放區的進攻。但是,劉少奇特別指示不得破壞北寧線的北平至塘沽段,膠濟線全線及津浦線徐州至海州段,為的是讓投降的日軍回國。在非解放區的鐵路沿線,“應積極組織破路、襲擾、埋設地雷、翻車和相機打擊頑軍,務使其不能乘車而必須步行前進。”

中央指示一下,各解放區軍民聞風而動。在幾天時間內,就將鐵路扒了個稀爛。南北交通大動脈被切斷,火車動彈不得。國民黨軍隊北進的步伐大大延緩了。 國民黨軍隊特別是吳化文的偽軍,與八路軍打了多年交道,也有一套應付我們的方法。在沿津浦路向濟南進軍的途中,他們採取邊修路邊前進,步步為營的戰術,讓你無隙可乘。 9月30日,徐州的國民黨第12軍、騎2軍及偽軍吳化文部開始北進。 10月1日抵臨城(今薛城),3日在山東第8師及警備8旅尚未趕到的情況下進占了滕縣。 6日到達兗州。 9日,與山東第4師先頭一部遭遇後,蔣軍主力取道鐵路以西繼續北進。 據羅榮桓、黎玉10月9日致軍委的電報中反映:國民黨軍隊行軍的組織相當嚴密。

“行軍兩側警戒嚴密,約1,000~3,000人不等,沿鐵路兩側護路溝牆步行。其機關人員、行李輜重、傷病員均載車上。 “出發前,其側衛部隊先乘車至警戒地帶,下車警戒。待整個部隊車輛通過後,再乘車跟上。 “步行者全系輕裝,多以跑步行進。火車與步行部隊互相掩護,火車行駛很慢。 “側衛部隊沿護路溝牆行進,遇我襲擊時,即以溝牆為主陣地進行掩護,火力較強。一般不向我衝鋒,但某些要點,有時衝鋒佔領或爭奪之。 “火車載機動部隊隨時增援薄弱處,較遠據點,敵亦用大砲策應。” 至10月11日,其先頭部隊利用山東軍區部隊主力尚未調轉、破路不夠徹底之機,已進抵濟南,後續部隊正準備源源跟上。照此下去,只要20天,國民黨大批主力就能順利通過津浦線到達平津地區。

為粉碎國民黨的企圖,中央決定成立津浦前線指揮所,由陳毅親往前線實施統一指揮。 10月15日,陳毅、黎玉等人率前線指揮所進駐鄒縣香城,組織抗戰勝利以來第一個集中大兵團作戰的戰役。 陳毅在香城召開了團以上乾部會議,傳達中共“七大”精神,並作反內戰的動員。他以簡明通俗的語句表達了自衛作戰的理由和決心:“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誰敢來摘果,把槍繳下來!” 當時的兵力部署是:自北向南,以渤海軍區武裝控制並破襲濟南以北鐵路,使到達濟南的國民黨兩個軍不能繼續北進;以山東第3、第4師及魯中警備3旅進攻泰安、兗州之間日偽軍;以山東8師及魯南警備8旅進攻鄒縣至臨城間日偽軍;以魯南警備9旅進逼徐州、臨城、棗莊以箝制敵人。總之,在濟南至徐州沿線,共集中了20個團的主力。指揮所根據當前敵人情況,決定採取輪番使用兵力的戰法,使部隊在長途行軍後的連續作戰中,仍能保持有力的突擊力量。

津浦路徐州濟南段是南北交通大動脈的關鍵一段,是由南方進入華北、東北的通道。就1945年底的蔣介石來說,他的部隊已具有機械化的快速機動作戰能力,控制津浦線,就可以隨時保證蔣軍多路快速進攻,隨時與我軍進行決戰。我軍決定實施這次戰役,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山東軍區第8師師長兼政治委員王麓水接到命令後,立即率領部隊向鄒縣急進。 盤踞鄒縣城的是剛由偽軍改編的吳化文部第4師10團及偽保安18旅,另有日軍1個中隊。 10月18日,第8師主力首先發起戰鬥。擔任主攻任務的是第8師22團1、2營。 當晚,1、2營官兵在該團王吉文團長的率領下,對鄒縣東、西城門同時發起攻擊。 東門守敵妄圖憑藉堅固的城垣工事拼命頑抗,密集的火力從城樓碉堡上往下猛烈掃射。

2營突擊隊官兵們在火力的掩護下,扛著雲梯奮力攻城。在激戰中,突擊隊的登城雲梯一架又一架地被炸斷,幾次攀城均沒有成功,但他們毫不畏懼,前仆後繼,一齊奮勇攀登,終因敵人火力太強,攻城受阻,一時難以登上城頭。 2營長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這樣下去,傷亡會越來越多。他果斷決定暫停強攻,立即改變戰法,先組織火力壓住敵人,同時組織突擊小組以集束手榴彈對城門進行爆破,掃除前進的障礙。 突擊小組在營火力掩護下,很快破門成功。強攻分隊迅即登上城頭,後續部隊大膽跟進,一舉佔領了東門。守敵退入東門碉堡,繼續負隅頑抗。 在2營強攻東門的同時,1營攻擊西門進展順利。戰鬥發起後,1連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爆破分隊和登城分隊同時向西門發起衝擊,一鼓作氣登上了城垣。後續部隊乘勢向城內突進、與敵展開巷戰,往返衝殺,浴血苦戰,大量殺傷敵人。守敵被打得四處亂竄,潰不成軍。

敵4師10團副團長陳於忠率領600餘人放下武器,棄暗投明。至19日晨,吳化文部第4師10團和偽保安18旅被全殲。只有據守城內碉堡中的日軍米倉中隊拒不投降。王團長當即下令組織爆破,隨著一聲巨響,30餘名日軍被消滅於碉堡的廢墟中。 此次戰鬥,全殲守城偽軍2,500餘人和日軍200餘人,繳獲大量日式武器。接著又迫使鄒縣南側日軍300人投降,控制了鄒縣以南40餘公里鐵路,山東第3、第4師則攻克大汶口,控制了南北鐵路10餘公里。至此,國民黨徐濟間交通再度被切斷。 10月上旬,新四軍第二師師長兼淮南軍區司令員羅炳輝奉命率第2師師部及第4、5旅告別淮南,北上山東。淮南根據地的人民和部隊在血與火的歲月中建立了魚水之情,他們實在捨不得自己的子弟兵離開。

畢竟羅炳輝在淮南這塊熱土上與日本侵略軍奮戰了整整7年,他同這塊土地、這裡的人民也難捨難分。 依依惜別了淮南,部隊過三河,經泗陽,到淮北宿遷集中。在這裡:第2師第4、第5旅與第4師第9旅合編為新四軍山東野戰軍第二縱隊,羅炳輝任司令員,韋國清任副司令員,詹化雨任參謀長。 10月20日,二縱從砲車、趙墩間強行越過隴海鐵路,進入魯南滕縣地區,在津浦路中段活動,準備打擊敢於北犯之敵。 這時,歸國民黨第5路軍指揮的吳化文部從蚌埠東運至徐州,爾後徒步沿津浦鐵路行進,企圖穿越解放區北上大汶口,到濟南地區集中,配合日軍第3師團一部,掩護蔣軍主力北犯。 吳化文部行動部署的情報被新四軍截獲破譯,其後又捕獲俘虜審問後得知,該部將於11月2日由滕縣進至界河,3日由界河出發,以日軍部隊為前鋒北犯。

陳毅與羅炳輝等指揮員研究後決定伏擊該敵,並布下了天羅地網:第8師在界河以西一線山上設伏,二縱9旅在界河以東一線山上設伏,5旅配置在9旅以南,三支部隊形成一個三角形伏擊網。待吳部進入設伏地域後,由5旅斷其退路,8師會同9旅攔腰出擊。第4師和魯中警備第3旅在鄒縣以南、兩下店以北地區,攔擊可能逃竄之敵。 佈置完任務後,陳毅在前線召開的連以上乾部動員大會上,為伏擊戰作了動員。 “同志們,我解放區軍民經過八年艱苦抗戰,歷盡千難萬險,終於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可是,抗戰的槍聲還沒有停止,躲在峨眉山上的蔣介石就指揮部隊下山來搶摘人民的勝利果實了。在美國佬的支持下,急調重兵沿津浦、平漢等鐵路北上,處心積慮地陰謀挑起全面內戰,妄圖控制華北,搶占東北,獨占勝利果實,對全國實行反動統治。”講到這裡,陳毅提高了嗓門,“同志們,你們答應不答應?”

“堅決不答應!”會場上響起瞭如雷般的吼聲。 “好!”看著一張張激動的臉龐,陳毅興奮地說:“這次作戰的特點很多,首先,這是我山東八路軍與華中新四軍首次合作的第一仗。要打出水平,打出團結,打出人民軍隊的風格來。其二,這次戰鬥是由過去分散的游擊戰轉為大規模運動戰。因此,在戰鬥中必須克服游擊作風,嚴守戰場紀律,堅決執行命令,服從指揮,密切協同,主動配合。我們要全力以赴打好這一仗,為魯南人民報仇雪恨!” 最後他拍拍自己的胸脯,風趣地說:“今天,我陳毅一不做,二不休,決心與大家同生死共戰鬥,打勝了開慶功會,打敗了開鬥爭會,打死了開追悼會。同志們哪,我們只能開慶功會。” “堅決打勝仗,開好慶功會。”大家的口號聲響徹雲霄。 初冬的齊魯大地,寒風凜冽,指戰員們進入預定的設伏位置,耐心地等待著敵人的到來。 11月3日清晨,大霧瀰漫,天公作美,這樣的天氣打伏擊戰,更能收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 10時左右,霧氣漸漸散去,敵人果然來了。只見日本兵在前開道,吳化文率總部及第1軍緊隨其後,沿著鐵路西側往北而行。 5旅13團團長宋文觀察到敵人出動後,立即向羅炳輝報告。羅炳輝等在前線正用望遠鏡觀察,也看到敵人正在北界河東北角的野地集合,黑壓壓的一大片,便要求13團密切注視敵情變化,適時斷敵後路,關好“大門”。 下午1時許,敵後衛部隊離開北界河已一公里多,宋文一面向指揮部報告,一面派該團第1營直插北界河,向盤踞在那裡的1連敵人突然開火,敵人無法招架,退縮到南界河據點。 13團很快佔領了北界河,截斷了吳化文部南逃退路。 這時,8師、5旅、9旅放過開路日軍,從公路兩側迅速對吳化文部進行分割圍殲。 9旅26團衝到前圪村鐵路橋西側墳地一線時,遭到五里鋪敵密集火力阻擊,形成對峙狀態。後1營從3營北側迅速越過鐵路,直插張家莊,將敵割裂,並向南猛攻,守敵頓時大亂,3營乘勢攻下五里鋪。 8師一部則已攻占界河西北保安山。 五里鋪地域之敵,一部被我26團殲滅,一部向七賢莊方向逃竄。 敵殘部向七賢莊方向逃跑,被27團(欠1營)配合5旅將其殲於七賢莊、東八里地域。 下午5時許,戰鬥勝利結束。 此次戰鬥,歷時兩個小時,吳化文部被打得暈頭轉向,有生力量被大部殲滅,其第1軍軍長於懷安等紛紛繳槍投降。吳化文見勢不妙,丟下部隊,帶著親信衛士,在十幾名騎兵的掩護下,飛奔到日軍的隊伍裡。 此役,新四軍各部一舉殲滅了吳化文部,共殲敵4,000餘人,取得了魯南自衛戰的首次大捷。被俘的官兵身上,佩戴著兩種肩章符號:一是日偽的白底藍邊紅字的“興亞愛華”,另一種是國民黨的白底藍字的“五路”,既是偽軍,又是“國軍”。這是蔣介石的蔣、敵、偽合流的有力罪證。 逃敵如喪家之犬,龜縮於界河鎮內。羅炳輝率領所部繼續作戰,順勢把界河之敵團團圍住,然後發動強攻,一舉佔領了界河鎮。 界河北伏擊戰役是羅炳輝率部北上山東後所打的第一個大仗。這一規模較大的伏擊戰,預示著新四軍將由原來的游擊戰,開始轉向運動戰、陣地戰;由小規模戰鬥,轉向大兵團協同作戰。這個變化,對指揮員要求將更高,展示指揮藝術的舞台更大。戰役的勝利,打擊了北犯之敵的囂張氣焰,擴大了解放區,為粉碎北進之敵創造了有利條件。 11月5日,山東軍區8師以一部沿津浦路以西地區南下,進逼臨城。 當日夜,8師由23團1營與5旅13團緊密配合,進攻臨城附近的柏山要點。敵憑藉一個大碉堡,以密集的火力死守。 1營3連派爆破組上去,想用拉線手雷炸掉它。不料放好手雷,爆破員退下來使勁一抻拉線,線斷了手雷卻沒響。眼看天快亮了,連長急得要命。這時班長陳金合主動請戰。連長讓他接上拉線就撤回來。陳金合在機槍掩護下爬到碉堡跟前,發現沒辦法掛上拉線。這時,他沒有猶豫,也沒有退回來,毅然用手拉響了手雷。碉堡在一聲巨響中坍塌,陳金合也光榮犧牲了。陳毅在指揮部聽到這個消息,激動地說:“陳金合是實際戰爭的領導者,是徹頭徹尾的共產主義英雄!” 戰役之後,津浦前線各部隊廣泛開展了向陳金合學習活動。當地人民政府為紀念陳金合,將“柏山”命名為“陳金合山”。 打下界河以後,津浦鐵路中段南到滕縣、北到兗州的50多公里全部被新四軍、八路軍控制。斬斷津浦路的任務已經初步完成,蔣介石沿津浦路運兵北上的計劃破產了。 為了防止國民黨軍主力大舉進攻,津浦前線野戰軍各部隊遵照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精神,乘敵立足未穩之時,先敵發起攻擊。 11月25日晚,津浦前線野戰軍向韓莊等據點之敵發動攻擊,迅速攻占了外圍據點,破壞了臨城至滕縣、臨城至棗莊、臨城至徐州間的鐵路,完成了對韓莊、臨城的包圍。 盤踞在韓莊車站的日軍一個中隊近百人,位於韓莊鎮的偽軍張乃宇部1,000多人和駐臨城的敵19師仍拒絕投降。按照新四軍軍部命令,二縱在新四軍7師19旅配合下,於11月下旬發起臨韓戰役。戰前,羅炳輝對二縱作了周密佈置,專門作了一次動員講話。 韓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直接控制著微山湖,是魯南的重要門戶,進入山東的屏障。自津浦鐵路開通後,臨城就是交通樞紐和軍事重鎮。日本侵華時期,對臨城尤其重視,修建大量炮樓和工事,鐵路上有裝甲列車巡邏。臨城分為南北兩個區,城外有幾個小山作制高點。 羅炳輝把主攻韓莊的任務交給了二縱4旅11團。 11月26日下午3時,陳毅直接打電話給11團團長吳華奪。吳華奪一拿起話筒,便聽到陳毅那熟悉的四川口音: “你是吳公嗎?” “我是吳華奪”,吳團長急忙回答道,隨即又不好意思地說:“軍長真會開玩笑,我吳華奪怎能當吳公?” 話筒里傳出陳毅爽朗的笑聲,吳團長也跟著笑起來。陳毅接著詢問了11團的情況,要求11團迅速打下韓莊,堅決消滅拒不繳械投降的日偽軍,關住山東的大門。 羅炳輝又根據陳毅軍長的指示,隨後向吳華奪作了具體的部署,提出了戰術要求。他告訴吳團長說: “這次戰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陳軍長已作了明確指示。你們的任務就是一定要把這個據點奪下來。現在時間緊迫,任務艱鉅,要求速戰速決,只能勝不能敗,有困難嗎?” “請首長放心,我們保證完成任務!晚上韓莊車站見!”吳華奪大聲堅定地回答,對勝利充滿信心。 “好!好!”羅炳輝接著說,“要抓緊時間充分作好戰鬥準備,要樹立敢打敢拼、速戰速決的戰鬥風格,要狠狠地打,拼命地搏,只能勝,不能敗,一定要打出人民軍隊的威風來!” 吳華奪深知肩上擔子的分量,接到電話之後,便向全團指戰員及時傳達了陳毅軍長和羅炳輝司令員的指示,進行了戰前動員,樹立無堅不摧的必勝信心。 吳華奪命令用炸藥炸掉運河上的鐵橋,截斷敵人的增援和逃竄的路線。同時,自己親率兩個營對韓莊發起攻擊。在突如其來的打擊下,守敵還沒回過神來,就被殲滅一部。等守敵倚仗工事負隅頑抗時,4旅12團衝了過來,與11團一道將敵軍團團圍住。 韓莊的奶奶廟是偽軍張乃宇部的指揮中心。這座廟的外圍有一個寬30多米,深五六米的水圩子,裡面佈滿了鐵絲網和木樁。水圩子之外還有一道帶電的鐵絲網。敵人憑藉這樣的地形拼命頑抗,不斷往外開槍射擊。在關鍵時刻,攻擊部隊從淮南帶來的土平射砲又偏偏發生故障,暫時無法進攻。 圩內敵人更加猖狂。張乃宇的小老婆在圩內炮樓上無恥地叫喊:“打呀,怎麼不打啦?你們如果打進圩子裡我就和你們睡覺。” 戰士們肺都氣炸了。這時,在前線指揮作戰的羅炳輝聞訊後,迅速調來大砲。瞄準之後一炮就擊中敵指揮中心。戰士們乘勢而上,一舉攻下奶奶廟。張乃宇只顧自己逃命,其小老婆慌不擇路,跳到水溝裡被淹死。偽軍張乃宇部800餘人大部被殲滅,少數敵人企圖逃向徐州,因大橋被炸毀而紛紛墜入運河淹死。 午夜過後,在10團等部打掃戰場時,羅炳輝司令員特地趕到韓莊車站現地察看。 “你們打得好,打得漂亮!”羅司令員邊看邊對吳華奪等人說,“現在我們佔領了韓莊,就可把牢山東的南大門!頑軍沿津浦路北上的美夢,將會被我們擊破。” 韓莊之戰的獲勝,不但一舉截斷了臨韓線的交通,為整個戰役的勝利提供了前提與保證,而且磨練了部隊,增強了乾部戰士打攻堅戰的能力。 此時,駐臨城守敵國民黨第19集團軍總司令陳大慶已坐臥不安。陳大慶,1925年1月在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先後擔任過連長、營長、團長、師長。 12月1日,陳大慶率部沿津浦路南犯,妄圖打通臨城、徐州間聯繫。當該敵進入我軍7師19旅預設的伏擊陣地後,立刻遭到我軍猛烈火力襲擊,隨後全都向7師19旅繳械投降。 當日晚,津浦前線野戰軍以第二縱隊第5、第9旅並肩突擊臨城以東的國民黨第97軍新編第29師;以第8師向南進逼臨城,截殲由臨城出援之敵;第二縱隊第4旅、第7師第19旅佔領臨城以南沙溝地區,阻殲徐州北援之敵;魯南警備第9旅第17團監視棗莊之敵。 12月3日開始,二縱5、9旅連續向臨城東部頑敵背後新編第29師陣地實施猛烈攻擊,激戰兩晝夜。消滅國民黨軍一個團,佔領了全部陣地。在逐個爭奪碉堡和製高點的戰鬥中,我26團打得極為艱苦,團長嚴光、政委謝錫玉等1,100餘人負傷、294人犧牲。在砲火掩護下,外圍國民黨守軍倉皇退入臨城。 據97軍軍部的記錄,“本軍給養已在極度困難情形下維持。今日後則僅以紅薯、高粱、黑豆維持。甚而一日僅得一飽。11月26日以後,全軍給養已極度困難,至四里石外圍據點不守,補給更顯困窘。官兵日僅稀飯一餐,戰馬餓死者已達百餘匹,馬草、馬料更無處採購。彈藥耗損殆盡。” 就在第97軍處於窮途末路之際,蔣介石終於拉了他們一把。 12月5日,國民黨空軍運輸機在戰鬥機護航下,飛抵臨城上空,投下30多包糧食彈藥。以後又多次前來空投,使97軍得以維持下去。直到1946年1月10日國共雙方宣布停戰,臨城之圍才因我軍主動撤離而解除。 鑑於我軍重武器太少,攻堅能力有限,指揮部命令對臨城實行圍困。待國民黨軍忍受不住,我軍就可以尋求機會,在運動中殲滅突圍的97軍或徐州來援之敵。同時,轉兵先取滕縣。 駐守滕縣的是國民黨19集團軍暫編第1旅李華部及山東保安第2師趙毅軒部,他們依托高大城牆和外圍碉堡群,妄圖長期固守。 山東軍區第8師擔任進攻滕縣的任務。第8師師、團首長親自到距城牆50米的前方觀察地形,決定以東門為突破口。東門有三個炮樓,是最大的障礙。城牆下還有鹿砦、河溝,形成四道封鎖線。 8師組織主攻連隊反复看地形,研究戰術,組織了爆破組、投彈組、突擊班,準備了攀登城牆的梯子、镢頭。 12月12日下午4時,我軍的山炮開火,發射17發,15發命中,東門的3個炮樓均被摧毀。爆破組沖向第一道鐵絲網,第一包炸藥一響,我軍的機槍、迫擊砲跟著怒吼起來,壓制住敵人的火力。 第二爆破組沖向鹿砦,戰士看見鹿砦稀鬆,便從中間鑽過去,爬到城門前,一聲巨響,東門被炸開。後面的投彈組、突擊班乘著煙霧,迅速突入城中。他們機智地避開街道上的地堡,鑽屋翻牆,展開巷戰,使敵軍火力無法封鎖前進道路。 後續部隊沖入城中,對敵軍實行分割包圍。並使用俘虜當嚮導,專找敵人的師、團指揮部打。這一招很見效,一個敵軍團長本來還想頑抗,看到自己手下只剩200人,又與其他部隊隔開,遂喪失信心,繳槍投降。這一仗8師以400人的傷亡殲滅守敵8,000多人。其中俘虜7,600人,斃傷敵師長以下1,000餘人,繳獲山炮6門和大量槍支彈藥。但是,8師師長王麓水同志在戰鬥中光榮犧牲。 至此,臨韓戰役勝利結束,共殲敵軍2萬餘人。 《新華日報》1946年1月4日詳細報導了臨韓戰役戰況: 本報山東特訊:我津浦前線自衛戰已勝利告一段落。頃據前線野戰指揮部公佈綜合戰果如下:總計自11月25日至12月13日攻克韓莊、沙溝(臨城徐州間)、官橋(臨城滕縣間)、滕縣城、小窖、陶莊(均在臨棗支線中段)等重要據點,斃傷敵偽2,815人。配合敵偽向我進攻(而)傷亡(的)國民黨軍隊1,550餘人,俘敵軍4,000餘人,偽軍6,130人,國軍放下武器者7,900人(陳大慶招募處靖國部隊3,000人,19集團軍暫1旅4,000人及其他部隊900人)。此外,國民黨新編第36師何志斌部2,000餘人戰場起義,拒絕內戰,已進入解放區。我繳各種炮5門,擲彈筒61個,輕機槍261挺,重機槍36挺,步槍10,550支,美式自動步槍33支,戰馬265匹,汽車25輛,其他軍用品甚多。 經此戰役,徐州以北敵偽已大體肅清。 歷時3個月的津浦鐵路沿線作戰,我軍在戰略調整的動盪中,克服兵力不足、裝備落後等困難,連續出擊,控制了津浦線130公里長的路段和臨城到棗莊的鐵路,殲滅了眾多國民黨軍和日、偽軍,使國民黨迅速打通津浦路、調兵北上的計劃被迫延遲。不得不寄託於海運,將調往東北的軍隊運到秦皇島上岸。這就有力地加快了各解放區進軍東北的步伐,為開闢東北根據地取得了戰略上的主動。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