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四野全戰事

第19章 附錄四野大事記(1945年05月—1952年12月)

四野全戰事 郭辉 37549 2018-03-18
31日,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結論中,提出了爭取東北的戰略任務。 8日,蘇聯對日本宣戰。蘇軍進入中國東北境內,向日本關東軍發動進攻。 9日,毛澤東主席發表《對日寇最後一戰》的聲明。 10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宣言,要求投降。 同日,八路軍總部發布第1號命令:令解放區軍隊,立即迫令各地日偽軍繳械投降,否則堅決消滅之 11日,蔣介石命令八路軍、新四軍“就原地駐防待命”,不得向日偽軍“擅自行動”。 同日,中共中央決定:目前的任務是迫使敵偽向我投降,猛力擴大解放區,佔領一切可能於必須佔領的大小城市及交通要道;將來的任務是準備對付內戰。 同日,八路軍總部發布第2號命令:令呂正操、張學思、萬毅、李運昌等部向東北挺進,配合蘇軍解放東北。

12日,中共中央指示山東分局,萬毅部即日完成出發準備,待命出發。 13日,毛澤東在延安干部會議上作題為《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的講演。 同日,冀熱遼軍區組成東進委員會及前方指揮所,並做出東進部署。 14日,國民黨政府同蘇聯政府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15日,日本政府宣布投降。 8月中旬,冀熱遼軍區進軍東北的部隊,編為西、中、東三路由冀東出發向熱河及遼寧開進。 18日,中共中央軍委指示山東軍區,即令萬毅部出動,經河北至熱河邊境待命。 1945.08.20,中共中央決定由呂正操、林楓率領陝甘寧晉綏聯防軍1個團,晉綏軍區3個團和中央幹部團開赴東北。 1945.08.22,中共中央指示山東分局,抽調大批幹部到東北進行建黨、建政和發動群眾,出版報紙工作。

1945.08.25,中共中央發表《對目前局勢的宣言》,提出和平、民主、團結三大口號。 1945.08.28,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從延安飛赴重慶與國民黨政府進行談判。 1945.08.29,中共中央指示:各地派往東北的干部及部隊迅速出動,秘密進入東北,控制廣大鄉村及蘇軍未駐紮的中小城市,建立政權,建立軍隊,放手發展。 1945.08.30,冀熱遼軍區一部在蘇軍配合下解放山海關。 1945.08.31 國民黨政府將東北三省劃分為九省二市。 1945.09.01,國民黨政府任命熊式輝為東北行營主任。 1945.09.02,日本政府正式簽署投降書。 1945.09.06,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第1、第2旅各1個團由延安出發向東北開進。

1945.09.06,冀熱遼軍區向東北挺進之部隊抵達瀋陽。 1945.09.11,中共中央指示山東分局抽調4個師12個團,分散經海路進入東北,並派蕭華前去統一指揮。 1945.09.15,中共中央決定成立東北局,以彭真、陳雲、程子華、伍修權、林楓為委員,以彭真為書記。 1945.09.15,中共中央決定由華北、華中抽調100個團架子的干部迅速進入東北。 1945.09.17,中共中央指示山東分局,渤海、膠東軍區主力全部進軍東北。 1945.09.17,中共中央決定警備第1旅、第359旅及去華中之幹部改向東北開進。 1945.09.18,彭真、陳雲、伍修權等抵達瀋陽。

1945.09.19,中共中央發出《目前任務和戰略部署》的指示,指出:目前我黨的任務是繼續打擊敵偽,完全控制熱、察兩省,發展並爭取控制東北。全國的戰略方針是“向北發展,向南防禦”。 1945.09.23,林彪、蕭勁光等由河北濮陽(今屬河南)北上。 1945.09.23,中共中央軍委決定,新四軍第3師開赴東北。 1945.09.25,東北挺進縱隊在興城釣魚台登陸。 1945.09.26,邱創成率延安砲兵學校向東北開進。 1945.09.28,中共中央軍委發出《關於爭奪東北的戰略方針與具體部署的指示》,指出:我軍進入東北的部署應將重點放在背靠蘇聯、朝鮮、蒙古、熱河有依托、有重點的城市和鄉村,建立持久的鬥爭基點,再進而控制南滿各大城市。

1945.09.28,新四軍第3師主力由江蘇淮安出發,向東北開進。 1945.09.30,中共中央軍委指示山東分局迅速海運3—4萬人到東北。 1945年9月,東北抗日聯軍幹部李兆麟、周保中、王明貴、王鈞等率一批幹部分別到達哈爾濱、吉林、齊齊哈爾、北安等地區組織發展部隊。 1945.10.01,美軍在秦皇島登陸。國民黨軍第13、第25軍也相繼到達,積極進行進攻東北的準備。 1945.10.06,山東第7師、渤海軍區基幹部隊(轄3個團),由商河出發,向冀東開進。 1945.10.08,山東第2師由郯城向龍口開進。 1945.10.09,中共中央決定,成立東北臨時性軍事機關——東北軍區司令部,暫以程子華任司令員,彭真任政治委員,伍修權任參謀長。

1945.10.10,經過43天的談判,國共雙方代表簽訂《國民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1945年10月上旬,山東第6師等部由龍口乘船向莊河開進。 1945.10.11,毛澤東由重慶回到延安。 17日,毛澤東在延安干部會議上作《關於重慶談判》的報告。 1945.10.12,東滿指揮部成立,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蕭華,統一指揮南滿鐵路以東之山東部隊。 1945.10.16,中共中央指示東北局,從任何方向進入東北的國民黨軍,必須堅決消滅。 1945.10.17,山東第6師到達莊河。山東第5師主力及天松支隊在繼運中。 1945.10.19,中共中央指示東北局,堅決阻擊國民黨軍登陸,守住大門,爭取時間,掩護整個東北工作的展開。

1945.10.22,中共中央決定,冀熱遼軍區歸東北局指揮。 1945.10.24,羅榮桓率山東軍區指揮機關大部,從臨沂出發去龍口。 1945.10.26,國民黨政府任命杜聿明為東北保安司令長官。 1945.10.27,中共中央決定成立冀熱遼中央分局。 1945.10.29,林彪、蕭勁光一行到達瀋陽。 1945.10.30,山東第2師到達莊河。 1945.10.31,中共中央決定成立東北人民自治軍。林彪任總司令,彭真、羅榮桓分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員,呂正操、李運昌分任第一、第二、副司令,蕭勁光任第三副司令兼參謀長,程子華任副政治委員。 11月2日,中共中央又批准周保中為第三副司令,蕭勁光改任第四副司令兼參謀長,伍修權任第二參謀長。

1945.11.02,中共中央軍委令林彪、彭真立即佈置內線作戰,阻擊登陸的國民黨軍,不使其進入瀋陽。 1945.11.03,山東第7師到達山海關,會同冀熱遼軍區第19旅阻擊國民黨軍的進攻。 1945.11.05,羅榮桓率山東軍區機關由龍口乘船向莊河開進。 1945.11.08,東北局決定成立中共遼寧、遼北、吉林、合江、松江、嫩江、龍江等省工作委員會。 1945.11.09,中共中央決定冀熱遼分局歸晉察冀中央局領導。 1945.11.09,嫩江軍區在齊齊哈爾成立。 1945年11月上旬,東北人民自治軍第2、第3縱隊編成。 1945.11.13,羅榮桓抵達瀋陽 1945.11.15,龍江軍區成立。

1945.11.16,東北人民自治軍撤出山海關地區。 1945.11.16,中共中央北滿分局成立,陳雲任書記。 1945.11.19,林彪率輕便指揮機構進至錦州前線指揮戰鬥。 1945年11月中旬,松江軍區成立。 1945.11.20,中共中央指示東北局:東北人民自治軍退出大城市,控制次要城市及鄉村。 1945.11.21,林彪致電中共中央:應避免倉促應戰,防止被國民黨軍各個擊破,準備放棄錦州以北二三百里,讓其拉長分散後再尋弱點突擊。中共中央於23日復電同意這一建議。 1945.11.25,新四軍第3師到達錦州附近的江家屯地區。 1945.11.25,東北人民自治軍撤出瀋陽。東北局及東北人民自治軍總部移至本溪。

1945.11.26,國民黨軍佔領錦州。 1945.11.27,東北局決定成立西滿、北滿軍區及西滿分局。西滿軍區司令員呂正操、政治委員李富春;北滿軍區司令員高崗、政治委員陳雲。中共中央於11月29日批准此決定。 1945年11月,東滿軍區成立,司令員周保中,政治委員林楓。 1945年11月,合江軍區成立。 1945.12.06,東北人民自治軍前總移至阜新。 1945.12.08,東北局發出指示:準備長期鬥爭,建立根據地,合併新老指揮單位,組成也佔餅圖啊,建立地方兵團,劃分軍區。 1945.12.15,東北局發出指示:當前我軍的任務是力爭在東北的一定敵偽,控制長春路兩側廣大地區,建立根據地,準備明年春天進行大規模的作戰。 1945.12.15,東北局決定,第359旅、山東第7師開赴北滿剿匪。 1945.12.20,中共中央決定,林彪兼西滿軍區司令員,李富春為西滿分局書記、黃克誠為副書記。 1945.12.25,林彪在阜新召開的營以上乾部會議上提出忍、等、狠的作戰指導思想和“一點兩面”、“三三製”戰術原則。 1945.12.28,中共中央發出《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指示。 1945.12.29,前總由阜新移至法庫。 1945.12.30,東北局決定成立遼東軍區,程世才任司令員,蕭華任政治委員。 1945年12月,遼西軍區、遼寧軍區成立。 1945年12月,延安砲兵學校於12月初抵達安東省通化(今屬吉林省),改名東北人民自治軍砲兵學校。 1946.01.06,東北局發出《關於加緊整軍發動群眾的指示》。 1946.01.10,國共雙方代表正式簽訂停戰協定。同日,雙方下達於13日午夜開始生效的停戰令。 1946.01.12,東北局決定遼東組建楊靖宇支隊、鄧鐵梅支隊,北滿組建趙尚志支隊。 1946.01.14,東北人民自治軍改稱東北民主聯軍。 1946.01.16,中共中央致電彭真、伍修權、林彪:東北武裝衝突難以避免,但必須堅持自衛原則;目前應利用時間訓練軍隊,準備戰場,在國民黨軍進攻時給以殲滅性打擊。 1946.01.26,中共中央發出指示:我黨目前對東北的方針是力求和平解決,實現民主改革,和平建設東北。為實現這一方針,要建立鞏固的根據地,在自衛的條件下力求打一二個大勝仗。 1946.01.27,東北民主聯軍前總由秀水河子村移往法庫。 1946.01.27,東北局及東北民主聯軍總部,由本溪向撫順轉移。 1946年1月下旬,遼東軍區第3縱隊成立,轄第7、第8、第9旅,縱隊機關由軍區兼任。 1946.02.05,東北挺進縱隊改編為吉遼軍區第7縱隊,轄第19、第20旅。 1946年2月上旬,第2、第3縱隊合編為遼東軍區第4縱隊,轄第10、第11、第12旅。 1946.02.07,東北民主聯軍通信學校在梅河口成立。 1946.02.10,由延安到達通化的抗日軍政大學總校改為軍政大學,隸屬東總。 1946.02.13,第1師、第3師第7旅進行秀水河子戰鬥。 1946.02.16,第4縱隊對沙嶺國民黨軍發起攻擊,戰至19日撤出戰鬥。 1946.02.21,吉遼軍區將所屬區域組成遼北、吉東、通化3個軍區,將所屬部隊組成第22、第23、第24旅及警備第1、第2旅。 1946.03.01,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工兵學校在通化成立。 1946.03.12,中共中央指示東北局:應準備粉碎國民黨軍進攻,打幾個勝仗,迫使國民黨接受我之條件與我妥協,為此應對北寧線進行有效的破襲。 1946.03.12,蘇軍撤出瀋陽。 13日國民黨軍第25軍進占瀋陽。 1946.03.17,東北民主聯軍一部收復四平。 1946.03.17,東北局及東總由撫順向海龍轉移。 1946.03.19,國民黨軍新編第1軍、第71軍分兩路向四平方向進攻。 1946.03.24,中共中央指示東北局:目前我黨的方針是全力控制長、哈兩市及中東全線,以南滿、西滿為輔助方向。要求西滿部隊全力控制四平地區組織國民黨軍北進;南滿部隊於現地殲滅進攻之敵,並準備將主力轉移至四平、長春間,協同東、西滿部隊保衛北滿。 1946.03.27,國共雙方達成派遣執行小組前往東北調處停止衝突的協議。 1946.03.27,東北民主聯軍前總由撫順西北地區向四平開進。 1946.03.28,東北局依照中共中央指示,發出加強剿匪工作的通知。 1946.03.30,國民黨軍進攻鞍山、海城、營口。第4縱隊與其激戰3天后,撤出營口、海城、鞍山。 1946.04.01,國民黨軍進攻本溪,遼東軍區展開一保作戰。 1946.04.03,遼東軍區部署全力保衛本溪。 1946.04.04,前總到達四平地區。 1946.04.04,中共中央軍委發出《關於反蠶食鬥爭的指示》。 1946.04.06,中共中央指示:要爭取四平、本溪兩戰勝利,扭轉東北戰局。 1946.04.07,遼東軍區展開二保本溪作戰。 1946.04.08,東北民主聯軍集中兵力向進攻四平的國民黨軍新編第1軍發起反擊,在興隆泉、朝陽堡地區殲國民黨軍1200餘人。 1946.04.14,林彪到達八面城指揮作戰。 1946.04.15,東北民主聯軍集中14個團在金山堡、大窪地區殲滅國民黨軍第71軍4400餘人。 1946.04.18,吉遼軍區部隊解放長春。 1946.04.18,國民黨軍新編第1軍向四平郊區發動進攻。四平保衛戰第一階段作戰開始。 1946.04.25,第7師第19旅、第21旅一部、新四軍第3師一部及嫩江軍區部隊解放齊齊哈爾。 1946.04.27,遼東軍區展開三保本溪作戰。 1946.04.27,四平保衛戰進入第二階段,雙方成對峙局面。 1946.04.27,中共中央軍委致電林彪,應增加四平守軍,化四平為馬德里 1946.04.28,第359旅及北安、松江軍區部隊解放哈爾濱市。 1946.04.30,中共中央指示林彪:近日可能簽訂停戰協定,望死守四平,寸土必爭。 1946.05.03,遼東軍區主力撤出本溪。 1946.05.04,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土地問題的指示》(即《五四指示》) 1946.05.05,測繪學校在長春成立。 1946.05.14,國民黨軍集中10個師的兵力,分三路向四平發起大規模進攻。四平保衛戰進入第三階段。 1946.05.18,東北民主聯軍主動撤出四平,四平保衛戰結束,共殲滅國民黨軍萬餘人。 1946.05.19,林彪與彭真、羅榮桓等在長春南郊范家屯會商今後作戰方針。 1946.05.23,東北民主聯軍撤出長春。 1946.05.24,南滿軍區發起鞍海戰役。 1946.05.15,中共中央軍委發出關於深入東北敵後開展游擊戰爭的指示。 1946.05.27,中共中央發出《東北主力應不怕喪失地方准備長期鬥爭的指示》。 1946.05.29,國民黨軍第184師師長潘朔端率部在海城起義。 1946年5月,嫩江軍區劃歸西滿軍區;嫩南軍區撤銷,所屬區域併入嫩江軍區。 1946.06.03,中共中央指示東北局:實行中央去年十二月對東北工作的指示,作長期打算,為在中小城市及廣大鄉村建立根據地而鬥爭。 1946.06.03,東北民主聯軍南滿部隊攻克大石橋。鞍海戰役結束,共殲滅國民黨軍6000餘人(其中起義2700餘人)。 1946.06.07,自6月7日12時起,東北休戰15天。 1946.06.10,第1、第2師攻克拉法、新站。 1946.06.10,東北局決定撤銷吉黑軍區,其所屬之松江軍區、合江軍區直屬東總;龍江軍區劃歸西滿軍區建制。 1946.06.12,東北局和東總發出《關於剿匪工作的決定》。 1946.06.16,中共中央決定:以林彪任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彭真、羅榮桓、高崗、陳雲任東北局副書記兼東北主聯軍福政治委員,並以林、彭、羅、高、陳五人組成東北局常委。 1946.06.21,蔣介石宣布東北休戰期延長至6月30日。 1946.06.22,中共中央電告東北局:7月初蔣介石將向東北及全國進攻,應動員東北全黨、全軍利用各項有利條件,緊緊依靠群眾建立根據地,粉碎國民黨軍的進攻。 1946.06.26,國民黨軍圍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 1946.06.30,東北局指示各軍區組成騎兵團,以增強剿匪部隊的機動力量。 1946年6月,鐵道司令部成立。 1946年6月,砲兵調整處成立。 1946.07.03,東北局3—11日在哈爾濱召開擴大會議,通過《東北的形勢和任務》的決議(即《七七決議》)。 1946.07.25,東北局電示各分局、各軍區,要求各地以最大力量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除抽出1/3的兵力和3/5的黨政軍幹部組成地方工作團下鄉外,還應抽出2—3個團的兵力分散去做群眾工作和剿滅土匪。 1946年7月,延安中國醫科大學和東北軍醫大學在合江省興山合併,組成新的中國醫科大學,隸屬東總。 1946年7月,東北民主聯軍供給學校在佳木斯組建。 1946.08.03,山東第1、第2師和第7縱隊合編組成第1縱隊,轄第1、第2、第3師。 1946.08.26,哈爾濱公安機關破獲國民黨在北滿組織土匪暴亂的最大的特務集團,逮捕肥瘦姜鵬飛、李明信、崔大剛等人。 1946.08.29,東北局發出《關於補充主力加緊作戰準備的指示》。 1946.09.13,新四軍第3師(欠第7旅)編成第2縱隊,轄第4、第5、第6師。 1946.09.16,中共中央軍委發出《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指示。 1946.10.19,林彪、彭真、高崗、陳雲向中共中央軍委報告,目前東北斗爭的方針是:首先求得站住腳和鞏固現有地區,然後再推廣發展;在軍事力量的發展上,爭取與國民黨軍逐步達到平衡,進而轉為優勢;在作戰問題上,應以掩護和保衛根據地建設、打退國民黨軍進攻為目的。 1946.10.19,國民黨軍集中8個師,分左、中、右三路向安東、通化地區展開寬大正面的進攻。 1946.10.19,東總決定在哈爾濱組建東北民主聯軍砲兵司令部,朱瑞任司令員,邱創成任政治委員。 1946.10.31,東總決定乘國民黨軍集中兵力進攻南滿之際,集中5個師的兵力向松花江南國民黨軍發動攻勢,以策應南滿部隊作戰。 1946.10.31,東北局決定派東北局副書記、東北民主聯軍副政治委員陳雲和副總司令蕭勁光到南滿工作,以加強對南滿鬥爭的統一領導。 1946年10月,第7師和新四軍第3師第7旅合編組成第6縱隊,轄第16、第17、第18師。 1946.11.01,東北局發出《對南滿戰略任務的指示》:以“能殲滅敵人的仗就打,不能殲滅敵人的仗就不打”作為行動最高原則。目前南滿的任務是削弱與抑留國民黨軍,保存自己,堅持根據地,配合北滿主力作戰。 1946.11.02,新開嶺戰役結束,殲滅國民黨軍第25師師長以下8000餘人。 1946.11.04,中共中央決定陳雲任南滿分局(也稱遼東分局)書記兼南滿軍區(也稱遼東軍區)政治委員。 12日又決定蕭勁光任南滿軍區司令員,蕭華任南滿分局副書記兼南滿軍區副司令員、副政治委員。 1946.11.21,東總決定北滿部隊乘國民黨軍在南滿繼續進攻無力北援之際,在西滿和長春以北地區發動攻勢,配合南滿作戰。 1946.11.21,鐵道司令部改稱護路軍司令部。 1946.11.21,生擒匪首“第15集團軍”上將總司令謝文東。 1946年11月,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部外國語學校在哈爾濱成立。 1946年11月,生擒匪首“東北挺進軍”中將總指揮張雨新。 1946.12.10,東北局發出關於深入戰爭動員的指示。 1946.12.10,東總前指到達雙城。 1946.12.11,東北局於東總發布開展敵後游擊戰的指示。 1946.12.11,11—14日,遼東軍區在通化七道江軍區前線指揮所召開師以上乾部軍事會議,討論堅持南滿鬥爭問題。 1946.12.12,生擒匪首“第1集團軍”上將總司令李華堂。 1946.12.17,國民黨軍集中6個師的兵力,向臨江解放區發起第一次進攻。 1946.12.24,東總指示遼東軍區,以死打硬拼的精神,頑強戰鬥,粉碎國民黨軍進攻計劃。 1946年12月,東北藥科學校在佳木斯組建。 1946年12月,第4縱隊插入國民黨軍後方,轉戰10余天,迫使其從進攻臨江的部隊中抽調2個師回援本溪、桓仁。 1947.01.03,東總下達一下江南作戰部署。 1947.01.04,南滿部隊向通輯線國民黨軍展開反擊。 1947.01.05,北滿部隊開始一下江南作戰。 1947.01.07,第1縱隊第1師於張麻子溝地區全殲由九台增援其塔木之國民黨軍。 1947.01.09,第6縱隊全殲焦家嶺之國民黨軍。 1947.01.14,第2縱隊奔襲保康,攻克伏龍泉等地。 1947.01.19,北滿主力撤回松花江以北,一下江南作戰結束。 1947.01.19,第359旅改稱東北民主聯軍獨立第1師。在此前後,松江獨立師改稱獨立第2師,吉北軍分區部隊組建獨立第3師。 1947.01.20,國民黨軍被迫停止向臨江地區進攻,退守通化,南滿部隊一保臨江作戰結束。 1947.01.20,東總發布砲兵編制,規定每師編1個山砲營、每縱隊成立1個野砲連。 1947.01.29,東總發布命令:決定以現有砲兵,組成預備砲兵團及縱隊、師砲兵。 1947.01.30,國民黨軍集中4個師向臨江發動第二次進攻。 1947年1月,龍江、嫩江軍區撤銷,其所屬軍分區由西滿軍區直接指揮。 1947.02.01,東北局於哈爾濱召開群眾工作會議,討論群眾工作、生產、對敵鬥爭等問題。 1947.02.05,第3縱隊於高麗城子地區,殲國民黨軍第195師一部。 1947.02.07,第3縱隊在三源浦殲國民黨軍第207師一部。 1947.02.08,國民黨軍第二次進攻臨江被粉碎。 1947.02.10,東總於雙城召開師以上乾部會議,傳達中共中央《迎接中共革命的新高潮》指示,總結一年來特別是北滿部隊向松花江以南出擊的作戰經驗,統一作戰思想、作戰原則。 1947.02.13,國民黨軍調集5個師向臨江發動第三次進攻。 1947.02.17,東總下達二下江南作戰部署。 1947.02.18,第3縱隊主力於閻家街、鹿尾林地區全殲過渡句暫編第21師1個團及附屬山砲營。 1947.02.21,第4縱隊第11師攻克鹼廠,殲敵第207師第1旅一部。 1947.02.21,北滿部隊開始二下江南作戰。 1947.02.23,第6縱隊(欠第16師)攻克城子街,全殲守軍新編第30師第89團及山砲營。 1947.02.28,第6縱隊及獨立第2師進攻德惠。 1947年2月,東滿護路軍司令部改稱東部護路軍司令部,西滿護路軍司令部改稱西部護路軍司令部,成立中部護路軍司令部,隨後又成立南滿護路軍司令部。 1947年2月,獸醫專科學校在齊齊哈爾組建。 1947年2月,汽車學校在佳木斯組建。 1947.03.02,北滿部隊二下江南作戰結束。 1947.03.06,南滿部隊三保臨江作戰結束。 1947.03.07,北滿部隊開始三下江南作戰。 1947.03.10,第2縱隊第5師攻克靠山屯。 1947.03.12,第1縱隊(欠第2師)全殲郭家屯、姜家屯、孟家城子地區的國民黨軍第88師大部。第2師於德惠以西之王家東鋪,第6縱隊第16師於萬金塔附近各殲滅國民黨軍一部。 1947.03.16,北滿主力回撤江北,三下江南作戰結束。 1947.03.16,第4縱隊第11師攻克桓仁。 1947.03.23,第3縱隊主力在旺清殲滅由山城鎮增援通化之國民黨軍第2師一部。 1947.03.26,國民黨軍分三路向臨江發起第四次進攻。 1947.03.30,中共中央決定冀熱遼分局、軍區歸東北局領導。 1947.04.03,第3、第4縱隊於紅石鎮、蘭山、郭家街地區全殲國民黨軍第89師及第54師1個團,粉碎其對臨江的第四次進攻。 1947.04.08,林彪致電蕭勁光、陳雲等並報中共中央軍委:今後東北民主聯軍戰略主攻方向與主要力量使用於南滿,打通南、北滿兩個戰區的聯繫,併兩個拳頭為一個拳頭,使東北戰局發生根本變化。 1947.04.08,東總於雙城召開師以上乾部軍事會議,總結作戰經驗。 1947.04.10,東北局向中共中央報告剿匪工作情況。 1947.04.23,東總發出夏季攻勢指示。 1947年4月,東總向中共中央報告東北軍事情況。 1947年4月,東總召開政治工作會議。 1947.05.01,冀察熱遼軍區4個獨立旅向錦(州)承(德)線國民黨軍第13軍發起攻擊。 1947.05.05,東北局發布《東北目前形勢與任務的決議》。 1947.05.11,第6縱隊向拉(法)吉(林)線發起攻擊。至14日,先後攻克尤家屯、天崗、江密峰等地。 1947.05.14,第3縱隊攻克山城鎮、草市,切斷瀋陽至吉林鐵路線。 1947.05.16,冀察熱遼軍區4個獨立旅攻克圍場。 1947.05.17,第2縱隊攻克懷德。 1947.05.18,第1、第2縱隊於懷德以南大黑林子地區,殲滅國民黨軍第71軍第88師和第91師主力。 1947.05.18,冀東獨立第10、第11旅和3個獨立團破毀北寧線灤縣至山海關段鐵路,並攻克昌黎。 1947.05.20,毛澤東致電林彪、高崗,提出奪取長春、北寧兩路和長春、瀋陽、北平、天津四城的戰略構想以及奪取兩路四城必須準備的條件。 1947.05.22,第6縱隊和東滿獨立師於老爺嶺東南太平山地區殲新編第1軍1個團。 1947.05.28,第4縱隊和第3縱隊各一部攻克梅河口,殲國民黨軍第60軍7000餘人。 1947年5月,組建騎兵縱隊,轄第1、第2師。 1947.06.02,第2縱隊攻克昌圖。 1947.06.03,第6縱隊及獨立第1、第2師於菸筒山、吉昌鎮地區,追殲海龍國民黨軍第60軍暫編第21師5000餘人。 1947.06.03,第3縱隊主力及獨立第2師攻克西安。 1947.06.04,中共中央軍委指示:目前全軍已全部轉入戰略進攻,今後全軍除作戰急需,可作局部和戰術性的破路外,凡大規模的破路均停止,並對鐵路一切設備須嚴加保護。 1947.06.11,第1縱隊、遼吉縱隊開始掃除四平外圍據點,準備攻取四平。 1947.06.12,林彪、羅榮桓電示第6縱隊發揚死打硬拼的精神,堅決殲滅向四平增援之敵。 1947.06.13,第4縱隊收復本溪。 1947.06.14,第1縱隊、遼吉縱隊向四平發起總攻擊。 1947.06.19,冀察熱遼部隊攻克葉柏壽。 1947.06.20,第6縱隊第17師突入四平守軍的核心守備區,殲滅第71軍軍部機關與特務團大部。 1947.06.21,冀察熱遼部隊攻克凌源。 1947.06.24,第1縱隊(欠第3師)奉命南下打援,攻擊四平作戰由第6縱隊首長統一指揮。 1947.06.26,國民黨軍調集10個師的兵力,由瀋陽、長春增援四平。 30日,進攻四平的部隊撤出戰鬥。 1947年6月,西滿軍區撤銷,所屬地區劃為遼吉、嫩江、龍江3個省軍區。 1947.07.01,夏季攻勢結束,共殲國民黨軍8.2萬餘人。 1947.07.10,毛澤東致電林彪、羅榮桓、高崗,提出北線我軍下一步作戰任務是:力求佔領中長、北寧、平承、平石、平綏、同蒲各路之大部及路上除平、津、沈以外各城,孤立平、津、沈。 1947年7月下旬,東北民主聯軍在哈爾濱召開第二次師以上高級幹部軍事會議,總結夏季攻勢作戰經驗。會上林彪提出“四快一慢”戰術原則。 1947年7月,東北民主聯軍重新劃分軍區,整編地方武裝。整編後東總下轄遼東、吉林、冀察熱遼3個二級軍區,12個三級軍區。 1947.08.04,國民黨軍參謀總長陳誠兼任東北行轅主任。 1947.08.20,東北民主聯軍恢復黨的各級委員會。 1947.08.22,東北民主聯軍總政治部部署“訴苦復仇”教育。 1947.08.27,東北局根據羅榮桓的建議,作出關於成立二線兵團的決定。 1947年8月,東北民主聯軍成立第7、第8、第9縱隊。第7縱隊轄第19、第20、第21師;第8縱隊轄第22、第23、第24師;第9縱隊轄第25、第26、第27師。 1947年8月,東、西、中部護路軍司令部和南滿護路軍司令部撤銷。 1947年8月,東總召開北滿各軍區參加的二線兵團練兵會議。 1947.09.01,中共中央發出《解放戰爭第二年的戰略方針》的黨內指示。 1947.09.01,東總決定:由遼東軍區組織遼東軍區前方指揮所;由冀察熱遼軍區組織冀察熱遼前方指揮所。 1947.09.10,東北民主聯軍成立第10縱隊,轄第28、第29、第20師。 1947.09.14,東北秋季攻勢全面展開。 1947.09.16,第8縱隊於錦西西南楊杖子地區,殲國民黨軍第93軍暫編第22師(欠1個團)。 1947.09.23,第8、第9縱隊於楊杖子地區,兼國民黨軍第49軍軍部及第105、第79師各2個團。 1947.09.28,東北民主聯軍總政治部向中共中央軍委總政治部上報第3縱隊學習土地改革政策的兩個經驗材料,毛澤東對經驗之二作了修改,並轉發全軍。 1947.10.01,第7縱隊收復梨樹。 1947.10.02,第3縱隊於威遠堡、西豐地區,殲國民黨軍第53軍第116師。 1947.10.02,第4縱隊於貂皮屯地區,兼國民黨軍第53軍第130師1個團。 1947.10.02,南滿獨立第1師攻克大石橋、海城、牛莊,殲國民黨軍第25師1個團。 1947.10.07,第7縱隊第19師攻克彰武,殲敵暫編第57師1個團。 1947.10.10,中共中央頒布《土地法大綱》。 1947.10.10,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表《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和關於重新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 1947.10.10,第7縱隊攻克新立屯,兼國民黨軍第93軍暫編第57師大部。 1947.10.12,第8、第9縱隊一部襲入錦州機場,殲國民黨軍第49軍第26師及地方團隊各一部。 1947.10.15,東北局決定於1948年4月底以前,第一期二線兵團爭取完成60個獨立團的建設。 1947.10.16,第2縱隊於季家堡子,殲由八面城退向四平的國民黨軍新編第1軍第50師一部。 1947.10.17,第7縱隊攻克阜新、新丘,殲敵暫編第51師大部。 1947.10.20,第10縱隊第30師和獨立第5師攻克德惠,殲敵暫編第53師1個團。 1947.10.21,第6縱隊、第2縱隊第5師、第10最新的第29師、獨立第4師與砲兵司令部砲兵一部圍攻吉林。 1947.10.23,第9縱隊攻克朝陽,殲國民黨軍暫編第50師大部。 1947.10.29,林彪、譚政發布部隊開展評戰術運動的指示。 1947年10月下旬,東北局召開東北軍工會議,決定成立軍工部。 1947.11.02,第8、第9縱隊於義縣以西金鳳山、代官堡地區,殲國民黨軍第21師大部、第43師一部,共6500餘人。 1947.11.02,第1縱隊第3師及總部直屬騎兵師於范家屯以東,截殲國民黨軍新編第1軍暫編第56師1個團。 1947.11.05,秋季攻勢作戰結束,共殲滅國民黨軍6.9萬餘人。 1947.11.09,東總發布冬季攻勢作戰指示,要求各部隊利用江河結冰這一大好時機,集中更大的兵力作戰,給敵以殲滅性的打擊。 1947.12.03,林彪、羅榮桓、劉亞樓下達冬季攻勢作戰部署:決心集中9個縱隊的兵力於瀋陽外圍作戰,首先殲滅法庫和增援之國民黨軍。 1947.12.11,林彪、羅榮桓、劉亞樓向毛澤東報告東北對敵作戰方針、冬季攻勢的作戰意圖和計劃。 1947.12.15,冬季攻勢正式發起。 1947.12.17,第2縱隊第4師於法庫西南沙後所地區,殲國民黨軍新編第22師一部。 1947.12.23,林彪、羅榮桓致電中共中央,建議將東北民主聯軍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 1947.12.25,中共中央在陝北米脂縣楊家溝召開會議,毛澤東作《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報告。報告提出了“十大軍事原則”。 1947.12.28,第2、第7縱隊攻克彰武,殲國民黨軍第79師近萬人。 1948.01.01,東北民主聯軍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改為東北軍區兼東北野戰軍領導機關。 1948.01.05,林彪、羅榮桓、劉亞樓向毛澤東主席報告1948年建軍計劃。 1948.01.07,第2、第3、第6、第7縱隊於5日向新編第5軍發起攻擊。經2天激戰,全殲新編第5軍軍部和第195、第43師共2萬餘人,生俘軍長陳林達中將。 1948.01.17,國民黨軍東北“剿匪”總司令部在瀋陽成立。衛立煌任總司令。 1948.01.26,第1、第8縱隊攻克新立屯,殲國民黨軍第26師。 1948.01.28,林彪、羅榮桓、劉亞樓下達冬季攻勢第二階段作戰部署。 1948.02.02,東北人民解放軍於哈爾濱召開政治工作會議,部署開展以訴苦和“五整一查”為內容的新式整軍運動。 1948.02.06,第4、第6縱隊攻克遼陽,殲國民黨軍新編第5軍暫編第54師等部。 1948.02.07,毛澤東電示林彪、羅榮桓、劉亞樓,應準備對付國民黨軍由東北向華北撤退之形勢。指出,對我軍戰略利益來說,是以封閉國民黨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為有利。 1948.02.10,林彪致電毛澤東,提出今後一切作戰行動,決心貫徹將國民黨軍堵留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的方針。 1948.02.20,第4、第6縱隊攻克鞍山,殲國民黨軍第25等部。 1948.02.25,第4縱隊和遼南獨立第1師解放營口,國民黨軍第52軍暫編第58師師長王家善率部起義。 1948.02.27,第3、第10縱隊攻克開原,殲國民黨軍暫編第30師1個團等部。 1948.03.09,吉林國民黨軍第60軍撤入長春,吉林宣告解放。 1948.03.10,東北軍區於哈爾濱召開後勤工作會議,討論統一思想、統一標準、統一制度、統一開支及後勤組織建設等問題。 1948.03.13,第1、第3、第7縱隊和獨立第2師攻克四平,殲國民黨軍第71軍第88師等部共1.9萬餘人。 1948.03.15,冬季攻勢結束,共殲國民黨軍15.6萬餘人。 1948.03.25,東北人民解放軍於哈爾濱召開第二次參謀工作會議,總結一年來的參謀工作經驗,討論在大兵團、正規化、攻堅戰條件下參謀工作任務。 1948年3月,東北人民解放軍成立第5、第11、第12縱隊。第5縱隊轄第13、第14、第15師;第11縱隊轄第31、第32、第33師;第12縱隊轄第34、第35、第36師。 1948.04.13,遼東軍區前方指揮所改稱東北軍區第一前方指揮所。冀察熱遼軍區前方指揮指揮所改稱東北軍區第二前方指揮所。 1948.04.13,東北局決定撤銷遼東分局和軍區,其所轄地改為安東、遼南2個省軍區。 1948.04.18,林彪、羅榮桓、高崗、陳雲、李富春、劉亞樓、譚政等致電中共中央軍委,提出下一步作戰先打長春。 1948.04.20,東北人民解放軍於哈爾濱召開由縱隊、師兩級軍事幹部參加的軍事會議,著重研究攻堅戰的特點、縱深戰鬥的戰術以及砲兵使用的問題。 1948.04.22,毛澤東復電林彪等人,同意先打長春。 1948.05.19,國民黨政府撤銷各地行轅。東北行轅的職權歸東北“剿匪”總司令部。 1948.05.21,東北野戰軍以第1、第6縱隊及各獨立師發起長春外圍作戰,佔領大房身機場。 1948.05.25,第11縱隊攻克隆化。戰鬥英雄董存瑞犧牲。 1948.06.04,中共中央同意在東北局常委領導下實行黨、政、軍三種分工組織:東北局以林彪、羅榮桓、高崗、陳雲、李富春、張聞天、林楓為常委,林彪為書記,羅榮桓、高崗為副書記;軍委會東北分會以林彪為主席,羅榮桓為副主席,高崗、譚政、劉亞樓、蕭勁光、程子華為委員;東北行政委員會以林楓為主席,張學思、高崇民為副主席,陳雲為政府黨委會書記。 1948.06.09,東北野戰軍主力從即日其至8月20日止,進行為期2個月戰術、技術訓練。 1948.06.15,東北軍區兼東北野戰軍司令部在吉林召開圍長春部隊師以上高級幹部會議,研究圍困長春的方針和部署。 1948.06.25,第11縱隊攻克昌黎。 1948.07.05,東北軍區決定以護路軍為基礎,成立東北人民解放軍鐵道縱隊,轄第1、第22、第3、第4支隊 1948.07.20,林彪、羅榮桓、劉亞樓致電中共中央軍委:東北局常委認為我軍以南下作戰為好,不宜勉強和被動地攻長春。 1948.07.22,中共中央軍委復電林彪、羅榮桓、劉亞樓:攻擊長春既然沒有把握,當然可以和應當停止這個計劃,改為提早向南作戰計劃。 1948年7月,東北軍區後勤司令部在哈爾濱召開全軍後勤工作會議,決定東北軍區後勤部專門負責對前線作戰部隊所需物資的籌集、採購、製作與前送運輸等項任務;東北野戰軍後勤部專門領導前線部隊的後勤工作,組成5個分部,分地域對作戰部隊所需作戰物資實施供應保障。 1948.08.14,東北野戰軍領率機關正式成立,林彪兼司令員,羅榮桓任政治委員。 1948.08.21,東北人民解放軍砲兵縱隊成立。轄3個野榴砲團,2個摩托化重砲團,2個高炮團,1個重迫擊砲團。 1948.09.01,奉中共中央軍委8月24日命令,東北人民解放軍第1、第2前方指揮所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第1、第2兵團司令部。 1948.09.05,中共中央軍委電示林彪、羅榮桓、劉亞樓,同意9月3日上報的南下北寧線作戰部署。 1948.09.07,中共中央軍委電示林彪、羅榮桓、劉亞樓,應將主力使用於錦州至唐山一線,攻克錦州、榆關、唐山諸點,置長春、瀋陽兩敵於不顧,並準備在打錦州時殲滅可能由長、沈傾巢援錦之敵,爭取將衛立煌部就地殲滅。 1948.09.07,林彪、羅榮桓、劉亞樓、譚政簽發《北寧線作戰政治動員令》。 1948.09.10,林彪、羅榮桓、劉亞樓確定遼沈戰役計劃:第一步以奔襲動作殲滅義縣及北寧線上高橋、興城、綏中、沙後所等據點的國民黨軍,切斷關內外國民黨軍的聯繫;第二步,集中兵力攻取錦州和打增援之國民黨軍。第1兵團指揮1個縱隊及若干獨立師繼續圍困長春。 1948.09.12,遼沈戰役開始。 1948.09.17,第11縱隊等部攻克北戴河、煙筒山、留守營等要點。 1948.09.25,第8、第9縱隊攻占錦州以北葛王碑、帽兒山等要點。 1948.09.27,中共中央軍委復電林彪、羅榮桓、劉亞樓:殲滅義縣、高橋、興城、綏中、錦西5處守軍後,如能同時攻打錦州、山海關兩處,則同時打;如不能同時打兩處,則應先打錦州。 1948.09.27,第7縱隊在第9縱隊配合下,攻占高橋和西海口;第4縱隊攻占塔山,切斷錦西於錦州間的聯繫 1948.09.28,東北野戰軍領導人致電中共中央軍委,決心先打錦州後打錦西。 1948.09.28,第9縱隊、砲兵縱隊一部封鎖錦州飛機場,擊毀飛機5架,迫使國民黨軍停止空運。 1948.09.29,林彪、羅榮桓、劉亞樓向中共中央軍委報告攻錦部署,並認為此次攻錦打援作戰可能演變城東北大決戰,達到收復錦州、長春和大量殲滅瀋陽援敵的結果。 1948.09.29,中共中央軍委復電:先打錦州後打錦西計劃甚好,必須將作戰重點放在攻占義縣、錦州、錦西三點上面,這是整個戰局的關鍵。 1948.09.30,林彪、羅榮桓、劉亞樓、譚政率領前線指揮所,由雙城乘火車經昂昂溪南下。 1948.09.30,東北局發出指示,號召東北全黨要克服一切困難,動員和領導東北人民支援遼沈戰役。 1948.10.01,第3縱隊和第2縱隊第5師在砲兵縱隊主力的協同下,經過4小時激戰攻克義縣。 1948.10.01,東北軍區砲兵司令員朱瑞於義縣戰鬥中光榮犧牲。 1948.10.01,蔣介石在北平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從華北及山東調兵組成“東進兵團”,增援錦州。 1948.10.02,中共中央軍委電示東北野戰軍:迅速攻克錦州是戰役的關鍵,望努力爭取10天內外打下該城 1948.10.02,蔣介石飛抵瀋陽,決定以范漢傑集團固守錦州;由瀋陽抽調主力組成“西進兵團”增援錦州;長春守軍向瀋陽突圍。 1948.10.02,林彪等人於22時向中共中央軍委提出攻錦州或回師打長春兩個方案。 1948.10.03,林彪、羅榮桓、劉亞樓於9時致電中共中央軍委,決心仍先攻錦州。 1948.10.03,中共中央軍委於17時、19時兩次致電林彪等人,嚴厲批評回師打長春的錯誤想法。 1948.10.04,中共中央軍委在接到林彪、羅榮桓、劉亞樓3日9時“仍攻錦州”的電報後,復電指出:你們決心攻錦州,甚好,甚慰。 1948.10.05,東北野戰軍前線指揮所由阜新進至錦州西北約10多公里的牤牛屯。 1948.10.09,東北野戰軍攻錦各部隊開始錦州外圍作戰。 1948.10.10,第4縱隊在第11縱隊等部的配合下堅守塔山6晝夜,阻止了國民黨軍“東進兵團”向錦州的增援。 1948.10.14,攻錦部隊於11時對錦州發起總攻,激戰至15日18時佔領該城。 1948.10.15,第5、第6、第10縱隊等部勝利完成阻擊國民黨軍“西進兵團”的任務。 1948.10.17,中共中央致電林彪、羅榮桓、高崗、陳雲並東北人民解放軍全體指戰員,祝賀錦州大捷。 1948.10.17,長春第60軍軍長曾澤生率2.6萬餘人起義。 1948.10.18,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致函鄭洞國,敦促其認清形勢,率部舉行起義。 1948.10.18,蔣介石由北平飛抵瀋陽,部署實施總退卻。 1948.10.18,林彪、羅榮桓、劉亞樓致電中共中央軍委,建議採取誘敵深入的方針,引誘“西進兵團”進入大虎山至錦州間各個殲滅。 1948.10.19,長春新編第7軍等部投誠。 21日凌晨4日,鄭洞國向解放軍投誠。 1948.10.19,中共中央軍委復電林彪、羅榮桓、劉亞樓指出,採取誘敵深入打大殲滅戰的方針甚為正確。 1948.10.20,東北野戰軍領導人作出圍殲廖耀湘兵團的部署。 1948.10.20,林彪、羅榮桓、劉亞樓、譚政向部隊下達全殲東北國民黨軍的動員令。 1948.10.21,中共中央軍委同意圍殲廖耀湘兵團的部署。 1948.10.21,廖耀湘兵團在空軍的掩護下,向黑山、大虎山發起進攻,第10縱隊、第1縱隊第3師、內蒙古騎兵第1師展開英勇阻擊戰。 1948.10.23,東北野戰軍領導決定對總退卻之國民黨軍採取“攔住先頭,拖住後衛,攻其中間”的作戰方針給以全殲。 1948.10.24,東北野戰軍急令第5、第6縱隊以強行軍進至新立屯以東一線,阻擊廖耀湘兵團撤退。 1948.10.25,廖耀湘兵團在第10縱隊等部的頑強阻擊下,西進無望,向南遇阻後又向東轉進。 1948.10.26,4時,第6縱隊主力從厲家車站西南4公里處越過北寧鐵路,與東撤瀋陽的新編第3軍第14師遭遇,展開激戰。 1948.10.26,東北野戰軍將新編第1、第6、第3軍和第71、第49軍及特種兵部隊約10萬人,包圍在黑山、大虎山以東,繞陽河以西,無梁殿以南,魏家窩棚以北120平方公里的地域內,展開分割圍殲。 1948.10.26,東北野戰軍命令第1、第2、第3(指揮第6縱隊第17師)、第10縱隊及砲兵縱隊主力由黑山正面,從西向東突擊;第7、第8、第9縱隊由大虎山以南,從南向北突擊。並令第1兵團及各獨立師即向瀋陽前進,包圍敵人;第12縱隊即插至瀋陽、新民之間,斷新民之國民黨軍退路。 1948.10.26,當晚,第3縱隊一部插入胡家窩棚,擊潰廖耀湘兵團指揮部,使國民黨軍失去統一指揮。 1948.10.28,東北野戰軍全殲廖耀湘兵團。遼沈戰役第二階段作戰結束。 1948.10.28,中共中央致電東北野戰軍並東北局:祝賀在遼西地區殲滅東北國民黨軍主力5個軍12個師的偉大勝利。 1948.10.28,東北野戰軍命令第1、第2縱隊即向瀋陽急進,第7、第8、第9縱隊及獨立第2師、內蒙古騎兵第1師即向鞍山、海城、營口方向急進,包圍或追殲退卻之國民黨軍。並令遼南軍區部隊立即在遼河上架橋,準備主力東渡。 1948.10.29,林彪、譚政向各縱隊發出開展戰評運動的指示。 1948.10.29,東北野戰軍遵照中共中央軍委指示,決定第2兵團率第4、第11縱隊及冀察熱遼騎兵師,獨立第4、第6、第8師組成先遣兵團進入冀東,準備配合華北軍區部隊,粉碎蔣介石偷襲石家莊。 1948.10.30,東北野戰軍解放本溪、鞍山、遼陽。 1948.10.31,東北野戰軍第1、第2、第12縱隊及6個獨立師對瀋陽完成合圍,先頭部隊攻入市區。 1948.10.31,中共中央軍委電示林彪、羅榮桓並告東北局、華北局:遼沈戰役結束後,東北野戰軍主力修正1個月左右,準備入關作戰。 1948.10.31,東北先遣兵團由錦西地區向冀東開進。 1948.11.01,中共中央軍委發出關於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野戰軍所轄之縱隊改稱軍,師、旅一律改稱師;軍、師編制一般採取三三製。 1948.11.02,東北野戰軍解放瀋陽、營口。 1948.11.02,遼沈戰役結束,共殲滅國民黨軍47萬餘人。 1948.11.03,東北野戰軍領導機關進駐瀋陽市。 1948.11.04,蔣介石電召傅作義到南京商討華北作戰方針。 1948.11.07,中共中央軍委判斷:傅作義集團今後動向有三種可能:一是固守平津;二是放棄平津,傅系西撤,蔣系南逃;三是蔣系和傅系均向南撤。要求東北、華北人民解放軍密切注意該集團的動向 1948.11.10,第3縱隊第9師進占錦西、葫蘆島。至此,東北全境獲得解放。 1948.11.13,林彪、羅榮桓、劉亞樓報告中共中央軍委,擬將第1至第12縱隊,依次改稱為第38至第49軍,每軍轄4個師。另將長春起義之國民黨軍第60軍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 1948.11.14,新華社發表毛澤東寫的評論《中國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 1948.11.18,中共中央軍委命令東北野戰軍立即結束脩正,以最快的速度入關包圍天津、唐山、塘沽三處的國民黨軍。 1948年11月中旬,東北先遣兵團到達薊縣、遵化地區。 1948.11.21,林彪、羅榮桓、劉亞樓發布入關命令,東北野戰軍分兩路從冷口、喜峰口入關。 1948.11.23,東北野戰軍主力按預定部署向關內開進。 1948.11.25,華北第3兵團由集寧向張家口地區開進。 1948.11.26,26日和27日,中共中央軍委下達平津戰役作戰計劃,以華北第3兵團先行包圍佔進口;以華北第2兵團和東北先遣兵團待北平國民黨軍西援後切斷平張線,拖住平津地區國民黨軍,為東北野戰軍入關作戰爭取時間;東北野戰軍主力入關後,首先切斷平津、津塘、塘唐聯繫,堵住其南撤退路,爾後逐一殲滅各點國民黨軍,最後奪取北平。 1948.11.29,華北第3兵團對張家口外圍國民黨軍發起進攻,平津戰役開始。 1948.11.30,林彪、羅榮桓、劉亞樓、譚政率野戰軍領導機關由瀋陽出發,於12月7日進抵薊縣以南孟家樓 1948.12.05,東北先遣兵團第11縱隊攻克密雲。 1948.12.06,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共平綏前線委員會,以程子華、羅瑞卿分任正、副書記,統一領導平綏線作戰及處理後勤事宜。 1948.12.08,第3、第5、第9、第10縱隊等部抵達薊縣、豐潤、建昌營、遷安地區。 1948.12.10,東北先遣兵團第4縱隊,將國民黨軍第16軍指揮所及其2個師大部,追殲於康莊東南地區。 1948.12.11,中共中央軍委發出《關於平津戰役的作戰方針》。 1948.12.11,中共中央軍委決定,參加平津戰役之東北、華北部隊及各地方兵團,由林彪、羅榮桓、劉亞樓統一指揮。 1948.12.11,東北先遣兵團將國民黨軍第104軍軍部及2個師追殲於懷來以南之橫嶺、白羊城地區。 1948.12.11,東北野戰軍發出平津作戰政治動員指示。 1948.12.12,東北野戰軍決定:以5個縱隊包圍北平;以3個縱隊隔斷平、津間聯繫;以5個縱隊及特種兵部隊隔斷津、塘間聯繫。 1948.12.12,東北野戰軍第1、第2兵團兵團部正式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2、第13兵團兵團部。 1948.12.13,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軍委命令聶榮臻、薄一波分任平津衛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彭真為中共北平市委書記,葉劍英為市委副書記、軍管會主任兼市長;黃克誠為天津市委書記兼軍管會主任;黃敬為天津市市長。中共中央軍委還決定撤銷中共平綏前委。 1948.12.15,中共中央軍委發出平津戰役的供給計劃與部署的指示。 1948.12.17,第3縱隊攻占北平南苑機場。 1948.12.19,劉亞樓同傅作義代表崔載之進行談判。 1948.12.19,第9縱隊佔領軍糧城和天津東郊之崔家碼頭、張貴莊機場等重要據點。 1948.12.20,第8縱隊佔領楊村。 1948.12.20,第3、第4、第5、第6、第10、第11縱隊家華北軍區第7縱隊,完成對北平的包圍和隔斷平津聯繫。 1948.12.21,華北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由平山縣孫莊到達薊縣孟家樓東北野戰軍司令部。 1948.12.21,華北軍區發出全力支援東北部隊作戰的指示。 1948.12.21,東北軍區副政治委員兼後勤部部長李富春向中共中央軍委報告,準備按4個月、100萬人的供應量,完成平津戰役後勤供應任務。 1948.12.22,華北第2兵團攻克新保安,殲傅作義部第35軍。 1948.12.22,平津前線司令部頒布解放平津諸城市的八項規定(即“約法八章”)。 1948.12.24,華北第3兵團、北岳軍區部隊和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殲滅由張家口突圍之傅作義部第11兵團等部,解放張家口。 1948.12.29,林彪向中共中央軍委建議不打塘沽先攻取天津。 1948.12.29,中共中央軍委同意放棄進攻塘沽計劃,改為攻取天津。 1948.12.30,新華社發表毛澤東撰寫的1949年新年獻詞《將革命進行到底》。 1948.12.30,林彪致電各兵團、各縱隊,決心集中5個縱隊和特種兵部隊,由參謀長劉亞樓統一指揮攻取天津。 1948.12.30,經中共中央軍委批准,東北野戰軍砲兵司令部改為特種兵司令部。 1949.01.01,中共中央軍委就北平和平談判問題提出6點意見,要林彪派可靠人員轉告傅作義。 1949.01.01,經中共中央1948年12月27日批准,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閩粵贛縱隊、桂滇黔邊縱隊,分別在廣東惠陽縣(今惠州市)、大埔縣、雲南羅平縣成立。 1949.01.01,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北平市人民政府成立,北平軍管會主任兼市長葉劍英到職視事。 1949.01.02,參加攻津作戰部隊完成對天津的包圍。 1949.01.02,中共中央軍委命令:授予在長春起義的原國民黨軍第60軍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番號。 1949.01.03,攻津部隊開始掃除天津國民黨軍的外圍據點。 1949.01.06,林彪、羅榮桓致函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等,勸告其仿效長春鄭洞國將軍,自動放下武器。 1949.01.10,中共中央決定,以林彪、羅榮桓、聶榮臻組成總前委,林彪為書記。 1949.01.10,林彪、聶榮臻和傅作義的東北周北峰、張東蓀經過談判,初步取得一致意見。 1949.01.10,中共中央軍委決定,平津地區所有作戰部隊的後勤工作概歸東北野戰軍後勤司令部統一指揮。 1949.01.12,平津前線司令部由薊縣孟家樓移至通縣東北之宋莊。 1949.01.13,林彪下達攻擊天津的命令。 1949.01.14,新華社發表《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關於時局的聲明》,提出與國民黨政府及其他任何國民黨地方政府和軍事集團進行和平談判的八項條件。 1949.01.14,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同傅作義的代表鄧寶珊、周北峰進行第三次談判。 1949.01.14,劉亞樓指揮5個縱隊22個師共34萬人,對天津發起總攻。 1949.01.15,中共中央軍委發出《各野戰軍番號按序數排列的指示》。 1949.01.15,天津市解放,守軍1個警備司令部、2個軍部、10個師及地方部隊13萬餘人全部被殲,警備司令陳長捷被俘。 1949.01.15,天津市人民政府成立。 1949.01.16,林彪、羅榮桓為敦促和平解決北平問題,致函傅作義,勸其放下武器接受改編。 1949.01.17,東北野戰軍司令部處長蘇靜進入北平,和傅作義方面有關人員一起,於19日草擬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 1949.01.17,據守塘沽的國民黨軍大部乘船撤離,塘沽解放。 1949.01.19,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 1949.01.21,傅作義召開高級軍政人員會議,宣布接受和平改編。 1949.01.21,中共中央軍委同意以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兵團部兼北平衛戍司令部(後改為警備司令部);第1兵團兵團部兼天津衛戍司令部(後改為警備司令部)。 1949.01.22,北平守軍開始出城,以師為單位分別開赴指定地域,聽候改編。 1949.01.22,中共中央軍委電令東北野戰軍,抽調必要數量的砲兵協同華北部隊攻取太原。 1949.01.22,國民黨綏遠省政府主席、華北“剿總”歸綏指揮所主任董其武飛抵北平,向傅作義表示願意跟隨其走和平解決的道路。 1949.01.27,東北野戰軍在河北通縣召開政治工作會議。 1949.01.31,第4縱隊進入北平城內,擔任衛戍任務。 1949.01.31,平津戰役結束,共殲滅國民黨軍52.1萬餘人,其中華北“剿總”總部,第4、第9兵團兵團部及8個軍部、24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連同特種兵和地方部隊總計25萬人,全部開出城外,聽候改編。 1949.02.02,中共中央電賀北平、天津解放的偉大勝利。 1949.02.02,東北野戰軍領導機關進駐北平。 1949.02.03,人民解放軍舉行北平入城儀式。 1949.02.05,林彪、羅榮桓、劉亞樓、譚政下達《東北我軍兩個月整訓計劃》,從10日開始休整2個月。 1949.02.12,中共中央軍委致電林彪、羅榮桓、聶榮臻:為配合華東、中原輛野戰軍渡江作戰,派兩個軍先行南下,進至武漢以北地區,箝制國民黨軍白崇禧部。 1949.02.15,林彪、羅榮桓、譚政、陶鑄請示中共中央:請允許在北平市委和天津市委統一計劃之內,直接吸收1萬名青年學生隨軍南下。 17日,中共中央批復同意。 1949.02.19,林彪、羅榮桓奉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