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四野全戰事

第3章 第二章短兵相接,山海關前初受挫折

四野全戰事 郭辉 16751 2018-03-18
蔣介石以為東北主權可以賣個大價錢,蘇聯人說要接收東北,請便。杜聿明乘坐美國軍艦,春光滿面,接管營口,可營口卻早已駐紮了中國共產黨的軍隊。蔣介石惱羞成怒,長城關口烽煙再起。林彪剛到瀋陽,腳來站穩,便掉頭重返錦州。杜聿明一日連佔數城,毛澤東電令束北“讓開大路,佔領兩廂”。 東北局領導機關已經成功地越過山海關,在瀋陽站住了腳! 此時正是重慶的深夜。國共談判已進行了二十多天,可是仍然毫無進展。毛澤東收到這條有關東北工作的好消息,不禁心中高興。他大踏步走到窗前,拉開緊閉著的簾幕,空中的濃霧已然漸漸散開,幾顆耀眼的星斗分外奪目。 看來,在東北採取大動作的機會已經瓜熟蒂落了。毛澤東點燃了一枝香煙,在瀰漫的煙霧中,他認真地在頭腦中思忖著新的人事安排。

9月19日,延安接到毛澤東的電報:調動陳毅、饒漱石去山東,羅榮桓、肖華去東北,林彪去熱河。 劉少奇手持這份來自重慶的電報,也不禁心情激動起來,一場暴風驟雨般的行動馬上就要開始了。 他立即起草了《中央關於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部署給各中央局的指示》,並於當日發出。指示中說:“國共談判,暫時很難有結果。國民黨軍隊業已進入許多大城市及交通要道,並有進入北平、天津之可能。偽軍幾乎全部為國民黨掌握。熱河及察哈爾兩省,我必須全部控制,東北全境我亦有控制可能。但蘇聯紅軍在12月初將全部撤離東北,我必須迅速作妥善部署,方能保證我黨對於東北的控制。”所以,現要求“山東主力及大部分乾部迅速向冀東及東北出動,第一步由山東調三萬兵力到冀東,協助冀熱遼軍區肅清偽軍,開闢熱河工作,完全控制冀東、錦州、熱河,並在將來紅軍撤退時完全阻止頑軍進入東北熱河。另由山東調三萬兵力進入東北發展”。 “華東新四軍要調八萬兵力到山東和冀東,保障與發展山東根據地及冀熱遼地區”。同時要“成立冀熱遼中央局,並擴大冀熱遼軍區,以李富春為書記,林彪為司令。羅榮桓到東北工作,將山東局改為華東局。陳毅、饒漱石到山東工作”。

黨中央此令一出,全國上下,一片忙碌,來自不同地區的部隊紛紛啟程,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奔赴東北! 這些部隊或走陸路,或走海路,各顯其能,爭先恐後。一隊隊人馬火速奔往山海關外那片神奇的黑土地。 古時傳說,中國的海外有三座仙山:方丈、瀛洲、蓬萊。共產黨的軍隊把渡海出關的出發地恰恰選在了蓬萊。 第一批大規模從蓬萊渡海的部隊是以萬毅為司令員的“東北挺進支隊”。他們於9月24日從山東蓬萊的灤家口分批登船,直掛雲帆濟滄海,經過近一個星期的劈濤斬浪,在當月底即陸續抵達東北。走上安東(即今天的丹東)地面,正遇到山東軍區的肖華。原來,肖華早在9月初就帶著1,000多人的先遣部隊渡海到了瀋陽,為了配合這次大規模渡海任務,10月初又返回丹東專程負責接待工作。但萬毅率領的這支總共3,500餘人的“東北挺進支隊”沒來得及多作停留,萬毅拍了拍肖華的肩膀說:“大部隊都還在後邊呢,我們就先走一步了。”隨後即於10月中旬向北推進到東北腹地磐石、海龍、四平一帶。

萬毅前腳剛走,山東膠東軍區副司令員吳克華、政治部主任彭嘉慶率領的5師和6師也緊跟著於10月20日前全部乘船到達莊河。 山東的部隊一批批地到了東北,誰來統一指揮他們?毛澤東看中了羅榮桓。 10月24日,中央電令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羅榮桓:“親率輕便指揮機關,月內去東北。”羅榮桓,這名當年跟著毛澤東走上井岡山,後在115師嘔心瀝血的老革命,此時正患著日益嚴重的腎病,接到命令後,絲毫未作猶疑,毅然接受了這項神聖的使命。 羅榮桓的腎病日益嚴重,毛澤東不是不知道。抗戰一勝利,毛澤東就決定派林彪去山東接替他的工作,好讓羅榮桓安心地回到延安治病。但在此關鍵時刻,為了保衛東北,急需人才,毛澤東不得不改變主意,讓他帶病渡海北上。 10月28日,中央第二份電報到達,要求山東第二批向東北進軍的部隊,要盡量抽足5萬人,限於11月到達目的地。羅榮桓不敢怠慢,急匆匆地於11月5日抵達龍口,時任膠東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正在這裡等著迎送他。

羅榮桓緊握住許世友的雙手,竟無語凝噎:也許,這將是一次長期的離別。過了好一會,羅榮桓才恢復了常態,他望著那匹已跟隨自己多年的心愛戰馬對許世友說:“這匹馬陪伴我多年啦,到了東北也不知還能不能用得上,如今就送給你吧!” 許世友滿懷激動。他知道羅榮桓留戀他親手創建的山東根據地,不捨得讓自己的馬離開這片熱土,便順手從腰間解下手槍,雙手托著,回贈給老首長。二人含淚而別。 羅榮桓登上渡船,換作一身商人打扮,一路奔往大連方向。大海之上,濤聲陣陣,波浪沖天。船至旅順,忽然一艘蘇聯軍艦迎面而來,蘇軍艦長站立艦頭,要求停船檢查。 羅榮桓見是蘇聯軍人,分開眾人,走到船頭:“我是山東軍區司令員羅榮桓,我們都是中國共產黨的軍隊!”

那蘇聯艦長懷疑的看著面前這位樸實的“商人”:“你是八路軍的司令員?我,不敢相信。” 羅榮桓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裝束,也不禁笑了起來,他隨身一摸,正摸到一張與毛澤東的集體合影,忙拿了出來:“看,這個是毛澤東!” 那蘇軍艦長點了點頭:“是的,我認識。” 羅榮桓又指了一下旁邊的一個人:“這個,就是我!” 那艦長仔細地看著照片上的那個人,又抬頭看了看羅榮桓,突然笑了:“是的,這是你!能和毛澤東在一起合影,一定是大官!”說著,他收起笑容,鄭重地敬了一個軍禮,高聲說道:“司令員同志,請原諒。你們可以在旅順、大連以外的任何港口登陸。” 羅榮桓明白,原來大連已被蘇軍控制,不允許任何船隻靠航,於是馬上命令改變方向,於11月6日抵達貔子窩,正式踏上了東北的土地。此後,山東濱海軍區的2師和魯中的3師和警3旅也緊隨著渡海到了遼東。

山東軍區的人馬在羅榮桓司令員的親自率領之下,先後有6萬部隊挺進到東北,其中45,000人是渡海北上的。而山東1師則是一個例外,他們因為別的原因改走了陸路。 帶領山東1師北上的師長就是後來在朝鮮戰場上威名四揚的“萬歲軍”軍長梁興初,政治委員是梁必業。他們原計劃也是跟著羅榮桓走海路,但在10月5日正準備渡海之時,突接上級急電:國民黨正派出三個軍的力量奔襲邯鄲,山東1師停止渡海,立即救援。 梁興初接到命令馬上折往西北,行至商河時,又接到電令:邯鄲之危已經解除,山東1師原地待命。梁興初在商河一等就是半個月,直到10月20日,上級命令再次抵達:按原計劃繼續北上,開出山海關,前往東北。梁興初計算了一下,走陸路是最佳選擇。於是,他們急行東北,從冷口出長城,開赴錦州方向。

山東1師剛剛從山東啟程不久,黃克誠師長兼政委率領的新四軍第3師也急匆匆地趕了過來。這可是一支大隊伍,黃克誠這個師說是1個師,實際上比軍還大,它下轄4個旅和3個團,總計有35,000人。 黃克誠是在9月23日於淮安接到北上命令的,遂於28日啟程,10月中旬到達山東臨沂,他匆匆地與自己的上級——新四軍代軍長陳毅見了短短的一面,便火速向北挺進。 11月5日到達冀東的玉田,經過錦州以西後,於11月26日抵達江家屯,與正在焦急地等著他的林彪相遇了。二人相互寒暄才得知,原來林彪也是歷盡辛苦才曲折到此的。 林彪是8月24日離開延安的,當時他接到的命令是前往山東,接替羅榮桓擔任山東軍區司令員。於是,他與剛剛參加完延安會議的劉伯承、鄧小平、陳毅、肖勁光、陳光等一行數十人搭乘美國運輸機結伴抵達太行山根據地,隨後又與肖勁光、陳毅同往山東。由於當時找不到任何交通工具,幾個人只得一路步行,離開太行山,走了20多天,還沒有走出河南境內。

9月19日,烈日當頭,熱辣辣的陽光烤得人渾身無力。林彪等人正走到濮陽,忽接到濮陽軍分區轉來的加急電報:中共中央決定成立冀熱遼中央局,並擴大冀熱遼軍區,以李富春為書記,林彪為司令員。 這樣,林彪與肖勁光一行人只好與陳毅等新四軍同志依依惜別,改道轉向河北東部。 從濮陽前往冀東,路程遙遠,且途中各種敵對力量眾多。為此,濮陽軍分區特地找了幾匹馬送給林彪。可林彪沒捨得自己騎,此時,林彪的夫人葉群和不足兩歲的愛女林豆豆也都一路隨行,林彪便將馬匹讓給了她們,自己跟部下一起仍然安步當車。 這一天,林彪一行人正經過津浦鐵路,突然,背後響起一片槍聲。林彪以為中了日軍的埋伏,深感不妙,經偵察後,得知原來只是當地的一夥偽軍。林彪的心這才放了下來,便一面讓壓後人員還擊掩護,一邊繼續前進。

沒走多遠,林彪突然發現身邊的一名馬夫和一匹馬不見了,立即要求清查人數。一會兒,清查結果報了上來,林彪聽到結果,馬上面色鐵青:放在馬上馱簍裡的林豆豆不見了! 聞知此事,跟在身後的葉群“哇”地哭了起來,林彪仍然一聲不吭,隨從人員知道情況緊急,立即回身尋找。每個人都心情焦急地沿著來路四處查看,直到天色擦黑,手下人終於在一片花生地裡找到了那個熟悉的馱簍,豆豆正在那裡不知事理地眨著小眼睛,林彪緊繃的臉上這才顯出了一點淡淡的笑容。 林彪又走了半個多月,直到10月初才到了冀東的三河縣。中央擬成立的冀熱遼軍區就將設在這一帶。可林彪在三河縣還沒有喘過氣來,就於10月16日接到毛澤東的加急電報:立即前往瀋陽!

毛澤東自從與國民黨簽署了《雙十協定》後,於10月11日即已從重慶回到了延安。他展開地圖,仔細地研究了各方面的情報,最後認為:現在蔣介石借助美國軍艦已運送了大批的部隊登陸到秦皇島,一待國民黨部署完畢,他們必將向山海關、錦州發起進攻,林彪不能留在冀東,必須馬上趕往瀋陽,協助陳雲準備應戰! 林彪接到命令後不敢耽擱,在當地找了幾頭毛驢,和葉群一行騎驢北上,於10月25日到達山海關。到達瀋陽時已是10月29日。 此時的東北已成了革命的漩渦,強大的吸引力將四面八方的文武將才大批地拉入到這片黑土地上。 其中包括:抗戰勝利前夕由陝甘寧邊區挺進江南的南下第2支隊,即由第359旅參謀長劉轉連和副政治委員晏福生率領的第359旅延安留守部隊;以及由原陝甘寧晉綏聯防軍警備第1旅旅長文年生率領的警備第1旅,總共6,300人;由晉綏軍區司令員呂正操率領的冀魯豫軍區第32團共計600人;由鄧克明率領的冀魯豫軍區第21團共1,500人;由周桓率領的太岳支隊600人;由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第2旅旅長黃永勝率領的該旅第2團和教導第1旅第1團共計3,350人以及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的1,000人;由延安砲兵學校校長朱瑞、政治委員邱創成率領的1,069人。此外,冀中軍區參謀長沙克率領的冀中第31團、周仁傑率領的冀中第62、第71團以及冀東第15團都相繼湧入東北。 這是中國共產黨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調動。各解放區調往東北的部隊總計11萬人,調入東北的軍事、政治、技術和地方乾部共2萬餘人。 繼彭真、陳雲等中央領導到達東北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張聞天、高崗以及時任中央委員或中央候補委員的林彪、李富春、李立三、羅榮桓、林楓、蔡暢、王稼祥、黃克誠、王首道、譚政、程子華、萬毅、古大存、陳郁、呂正操、肖勁光等二十多人也先後抵達。 這些領導人與從各方到來的十多萬部隊人員和地方乾部組成了日後叱吒神州的第四野戰軍的核心骨幹。中國共產黨為了保衛東北,已下了最大決心,投入了巨大的力量,捷足先登,在戰略上首先爭得了主動。 與此同時,蔣介石也在調兵遣將,大批精銳部隊不斷海運北上。國民黨搶奪東北的腳步聲已經越來越響了。 山雨欲來風滿樓。毛澤東看著地圖上標註在溏沽、葫蘆島等地的國民黨軍事力量正在一日日地增強,不禁說道:“蔣介石馬上要伸手嘍,東北的部隊可不能大意了。” 10月16日,毛澤東在命令林彪速往東北的同時,也電示彭真、陳雲、程子華等:“在東北登陸及從任何方面進入東北之蔣軍,須堅決全面消滅之。凡我到東北之曾克林、萬毅、肖華等部,須迅速集中加以補整,全力消滅蔣軍。除早已分散者外,不要再分散。此刻我軍須集中作戰。如能消滅蔣軍先頭部隊,即可使其後續部隊有所畏懼,方可爭取時間。”“萬毅、呂正操、肖華、李運昌應暫留遼寧,指揮作戰,整訓部隊。戰勝蔣軍登陸是目前中心一環,其他一切均為此服務。” 10月19日,中央再次指示東北局:“我黨方針是集中主力於錦州、營口、瀋陽之線,次要力量於莊河、安東之線,堅決拒止蔣軍登陸及殲滅其一切可能的進攻,首先保衛遼寧、安東,然後掌握全東北,放棄過去分散的方針。” 彭真等接到命令後,緊急命令各地武裝力量,盡最快速度集中,準備應付蔣介石的軍事進攻。 此時的東北已是冷風驟起、陰雲飛渡。人民軍隊稍有大意,就可能被打個措手不及。毛澤東整日坐在地圖前,監視著蔣介石的軍事調動。突然,他拿起鉛筆,飛速地在地圖上劃了一個圈兒:“大連!絕對不能讓國民黨在大連登陸!” 10月27日,毛澤東代中共中央向斯大林發出電報,請求蘇軍一定要阻止蔣介石進入大連。 當斯大林表示應允的回電送來的時候,毛澤東正在一張白紙上勾畫著東北軍事指揮部的構成草圖。 10月31日,中共中央下令:進入東北的所有部隊統一稱為東北人民自治軍,任命林彪為東北人民自治軍總司令,彭真為第一政治委員,羅榮桓為第二政治委員,呂正操為第一副司令,李運昌為第二副司令,肖勁光為第三副司令兼參謀長,程子華為副政委。 11月2日,毛澤東再次電告東北局,補充周保中為第三副司令,肖勁光改任第四副司令兼參謀長,伍修權為第二參謀長。此外,新成立一個東北局北滿分局,負責開闢東北後方工作,該局由陳雲為書記,林楓為副書記。 一切安排結束,毛澤東卻找不到林彪了,10月30日,他急電彭真:“林彪等現在何處?” 這位新任的東北人民自治軍總司令林彪一路轉折,又沒帶電台,剛剛於10月29日抵達瀋陽,還沒有來得及歇息,就立即返回錦州去了。 因為山海關一帶已經槍聲四起,林彪得知情況,不敢停留,火速奔往前線指揮戰鬥去了。 國共雙方爭奪東北的戰爭已在山海關拉開了序幕。 1945年10月10日,經過43天唇槍舌劍的你來我往,國共雙方終於在重慶的桂園簽署了“雙十協定”。雖然國民黨承認了和平團結的方針和人民的某些民主權利,同意避免內戰,以及兩黨和平合作建設新中國。但這些條款仍然在空中飄浮,沒有一件可以落到地面上,中國共產黨的解放區問題沒有解決,共產黨軍隊的問題實際上也沒有解決。而且已經達成的協議,在付諸實踐之前,也還只是一紙空文。 蔣介石本沒有誠意要進行這次談判,所以對於此次談判的協議,就更沒有誠意要去實現。就在國共談判進行的同時,國民黨軍隊的槍彈仍然不斷地在解放區內說著蔣介石的心裡話。 10月11日,毛澤東決定離開重慶返回延安。這天清晨,蔣介石在山洞林園官邸宴請毛澤東共進早餐,這是毛蔣兩位歷史巨人之間的最後一次會面。 上午9時45分,毛澤東在九龍坡走上C-47型運輸機,與前來機場送行的人們揮手告別。他已經為中國人民點燃了和平之光,但蔣介石正抬起腳來,準備將這縷微弱的光源一腳踩滅。 一陣震耳欲聾的引擎轟響聲之後,飛機載著毛澤東等人刺破藍天,徑直向北方飛去…… 此時,一群自由飛翔的鳥兒正在空中盤旋,隨著飛機的響聲,它們忽地振翅而去,轉而不見了踪影。 送走了毛澤東,蔣介石的心情忽然變得沉重起來。不知毛澤東這一走之後,將會給自己帶來多大的阻礙。東北方面已不斷有消息傳來,共產黨的軍隊和蘇聯紅軍“串通一氣”,正在那裡擴展自己的實力。 但蘇聯畢竟已經和國民黨政府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量他們也不會做出太出格的事情來。想到此,蔣介石立刻叫人傳下命令:要熊式輝即刻做好準備,明早啟程前往接收東北。 伸手一定要快,否則只能抓到一手灰!蔣介石這樣想。 那麼,熊式輝這次去東北會抓到什麼呢?蔣介石沒多想,但他認為,不管熊式輝能夠抓到什麼,他總不會比別的人抓到的東西少。 蔣介石之所以選定熊式輝去東北,是幾經衡量和篩選的結果。要去東北,首先這個人得是在政界中可以對東北施加影響的人,其次,不,應該說更重要的是,這個人不僅要有資歷和才幹,還得是自己的忠實追隨者。 而熊式輝恰恰符合這些條件。 熊式輝早在1911年就已是同盟會的會員,與蔣介石在保定軍校時曾同窗共讀,後又受到過孫中山的賞識,被保送到日本陸軍大學深造,回國後參加了北伐戰爭,後在蔣介石的親自提攜下當上了江西省主席。 熊式輝得到蔣介石的信任自有他的理由。他數十年來一直對蔣介石忠心至極。特別是在1930年馮玉祥反蔣的時候,當時馮玉祥曾專門密遣特使策動熊式輝,而熊式輝不但堅決不肯,還發出擁蔣通電,聲討馮玉祥。僅此一事,就已讓蔣介石感激難忘。 如今,擔負起接收東北的重任,熊式輝又一次找到了一表忠心的好機會。經過幾日的籌備,他把自己經過深思熟慮後擬定的關於接收東北的計劃方案呈報給了蔣介石。 這個計劃分為七個方面:第一,將東北三省改為九省;第二,在東北地區實行“三民主義”為總的施政方針;第三,抽調一部分精銳部隊長期駐守東北;第四,對東北原有的地方偽軍、雜牌人馬一律收編整訓;第五,將東北作為全國經濟建設的基地;第六,對於東北的人事安排,應爭取中間派和地方派的合作,遏制共產黨勢力的擴張;第七,同時要加強與蘇聯政府進行外交協商。 看了這份計劃,蔣介石半晌未語,心中卻在暗暗讚賞:自己果然沒有選錯人。 1945年8月31日,蔣介石在重慶宣布:正式成立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東北行轅,任命熊式輝為行轅主任,同時以國民政府名義,明令劃原東北三省為九省二市。 9月4日,蔣介石又任命了東北各省的主席和各市市長。隨後,在熊式輝的推舉下,蔣介石任命張家穰為東北行轅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蔣經國為外交部駐東北特派員,專門負責與蘇軍打交道。 時時把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拉在身邊,正是熊式輝的圓滑體現。 事實上,熊式輝早在江西任省主席時,就第一個伸手把剛從蘇聯回國的蔣經國攏到了自己的圈子裡。這正應了蔣介石的想法:伸手一定要快,否則只能抓到一手灰! 這一次前去與蘇聯人打交道,熊式輝更是極力舉薦,大有舉賢不避親的姿態。他極力突出蔣經國熟悉蘇聯、通曉俄語的事實,聲稱與蘇聯進行外交協商非蔣經國不能。當然,熊式輝私下里卻正在撥弄著自己的小算盤:有蔣經國打頭陣,蘇聯人應該看著點蔣介石的面子,另外更重要的是,如果接收工作出了問題,因為蔣經國本人已經身在其中,恐怕蔣介石也就不好多加怪罪了。 10月12日,熊式輝持著蔣介石的命令,率領著400多人的東北行轅接收團,浩浩蕩盪地來到了長春的蘇軍東北總部。 正值傍晚時分的長春,殘陽斜照,整座城市鍍上了一層充滿破敗之相的暗黃色的余光。城內烏煙瘴氣、強人橫行,由於已多日得不到有效的政府管理,長春已成了一座荒城。 熊式輝等人不敢在街頭上多加停留,匆匆找到落住之處,便徑直去了蘇軍統帥馬林諾夫斯基的司令部。 寒暄已畢,雙方落座。熊式輝開門見山,要求自己手下的這些大員們前往各個大中城市正式接管。 馬林諾夫斯基淡淡一笑,繼而卻搖起頭來。這個時候,蘇軍早已收到消息,在9、10月間,美國出動大量運輸機,幫助蔣介石向華東和華北的關鍵防區運送了3個軍的龐大兵力。而且,大約有5萬多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人員,已在青島、天津、北平和秦皇島等地登陸,幫助蔣介石保衛港口和機場。本來,蘇聯與蔣介石政府簽約,也是為了以後能夠在中國保持更多的利益,而如今看來,蔣介石已完全倒向了美國一邊,根本沒給蘇聯留下一點餘地。 所以,馬林諾夫斯基從會談一開始就有意難為熊式輝,以各種理由反對國民黨官員去接收城市。不想熊式輝也同樣執著,不論蘇聯人說什麼,自己就是要接收。最後,蘇方代表詭秘地一笑,說:那好吧,請便! 熊式輝終於面露喜色,立即分遣各路大員前赴任所。不想兩週不到,這些大員無一不是狼狽不堪地返了回來。原來各個城市早已被當地的權勢人物佔據,有的甚至武裝完備,這些孤身的國民黨大員根本無法立足。 無奈,熊式輝只好重進蘇軍統帥司令部,繼續協商。蔣經國、熊式輝向蘇方提出,國民黨必須要派出軍隊前來保證接收的成功,他們將乘坐美國軍艦在大連、營口、葫蘆島、安東等港口登陸,希望蘇方根據中蘇條約予以協助。 馬林諾夫斯基馬上給予否定:這樣做不是根據中蘇條約,而是違反了中蘇條約,因為大連港將實行商業化,絕不允許軍事登陸,至於營口、葫蘆島等地,蘇軍也無法保證國民黨軍登陸的安全,因為蘇軍至今也不了解那些港口的設備情況。所以,如果要聽取蘇聯方面的建議,那麼,國民黨軍隊最好經陸路進入東北。 “蘇聯人真是豈有此理!”遠在重慶的蔣介石得知協商的進展情況,氣得面色鐵青。他要求蔣經國要堅決爭取在大連登陸,同時,盡快整編偽滿軍隊,任用偽滿人員穩固東北局勢。 要任用偽滿人員?蘇方一聽這個條件,腦袋搖得像撥浪鼓。馬林諾夫斯基坦率地告訴蔣經國:偽滿人員一貫反對蘇軍,蘇軍絕對不會容忍他們在東北執政。 經過多次會談,熊蔣二人終於清楚了蘇聯人的立場:只要他們提出什麼,蘇聯人就會反對什麼。這個會談已毫無繼續的必要了。 帶著滿腔的憤怒,熊式輝和蔣經國無功而返。 坐鎮重慶的蔣介石更是氣得拍案而起:想當初簽訂條約時,蘇聯一再保證支持自己的國民政府,將東北交給自己,還許諾讓中國共產黨人服從國民政府的命令。而如今,熊式輝初赴東北就重重地碰了壁。看來,這些蠻橫的蘇聯人不喜歡來文的,那我就派個武將去讓他們見識見識! 10月22日,蔣介石令心腹將領杜聿明速至重慶受命。 杜聿明是蔣介石信任備至的國民黨名將。他出生於陝西米脂,畢業於黃埔一期,不僅作戰勇敢而且善於治軍,早在北伐戰爭中就已初露鋒芒。抗日戰爭中,曾任第5軍軍長。 1939年11月,日軍侵占廣西戰略要地崑崙關,杜聿明指揮部隊與日軍激戰18天,圍殲日軍精銳部隊第5師團第12旅團,打死日軍4,000多人,威名遠揚。 1942年,他又參加中國遠征軍入緬甸作戰,在極其不利的情況下,浴血奮戰,突破日軍包圍,勇抗美國將軍史威迪的軍令,征服野人山,將部隊帶回雲南。後被任命為第5集團軍總司令兼昆明防守總司令。杜聿明無論在戰功方面,還是在對蔣介石的忠誠方面,都深得蔣介石的認可。 所以,在熊式輝東北碰壁後,蔣介石決定任命杜聿明為東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長官,前往東北繼續與蘇軍商談接收事宜。 杜聿明一到重慶,蔣介石立即指示:“這次你到長春去,直接與蘇軍總部接洽,要他們根據中蘇條約,掩護我軍在東北各港口登陸,接收領土主權。” 杜聿明早已風聞共產黨部隊秘密進入東北,於是向蔣介石提出:“假如共軍確已進入東北,蘇軍又不肯承擔掩護我軍接收的任務,那麼,下一步怎麼辦?” 蔣介石若有所思地停了一下,然後說:“你先到長春去會見馬林諾夫斯基,其他事情以後再說。根據條約規定,他們必須要承擔起掩護我們接收的責任。” 10月28日,杜聿明乘飛機抵達長春。當天就去拜訪了馬林諾夫斯基元帥。鑑於熊式輝和蔣經國所受的冷遇,杜聿明作好了應付各種刁難的準備。沒想到這次馬林諾夫斯基元帥的態度卻是十分友好。初一相見就滿面笑容地說:“杜將軍帶領中國軍隊接收東北的領土主權,蘇軍很歡迎。你們從海路來,從陸路來,我們都歡迎。” 經過雙方具體協商,馬林諾夫斯基同意國民黨軍隊從營口登陸,並向杜聿明提供了營口蘇軍位置圖。 杜聿明喜出望外,急速飛回重慶,向蔣介石報功。 蔣介石更是喜形於色。他告訴杜聿明:國民政府已經與美方商量好,用美軍艦隻先將國民黨第13軍和52軍海運到營口登陸。現在13軍已陸續到達秦皇島,52軍正由越南海防市啟程北上。你應迅速去秦皇島,乘美國軍艦到營口指揮登陸。 杜聿明馬上動身,直飛天津,拜訪了美軍第3陸戰隊司令洛克將軍。請求美軍協助維持天津至秦皇島鐵路的暢通和安全,洛克一口答應。 11月3日,杜聿明在秦皇島登上了美國軍艦“脫羅爾”號,在第7艦隊司令巴布爾中將的親自陪同下開往營口。 下午15時,“脫羅爾”號抵達營口港外海域。由於艦身過大,無法入港,杜聿明只好改乘一條小艇開向碼頭。 碼頭上有一名蘇軍中尉正等待在那裡。杜聿明帶一名翻譯緊跟其後,登上了蘇軍吉普車,心中不禁有點緊張。 “我們現在是去哪裡?”他通過翻譯問那名蘇軍中尉。 那蘇軍中尉卻淡淡地答道:“旅館。” “旅館?為什麼去旅館?我們應該去司令部!”杜聿明有些吃驚了。 “這裡早已沒有了司令部。”中尉坦然地回答。 “那你是乾什麼的?”杜聿明著急地問。 “我是奉命到碼頭上來迎接你的。”中尉答。 “我問的是你的身份。” “我是這裡的留守司令。” “那你有權力辦理交涉事務嗎?” “那要看什麼交涉。” “比如中國軍隊在這裡登陸的事。”杜聿明只好明說了。 “那要問這裡的中國軍隊。”蘇軍中尉回答。 “這兒哪來的中國軍隊?我們還沒有登陸。”杜聿明緊張地問。 “18集團軍已經接管這裡了,不過別人都習慣叫他們八路軍。”蘇軍中尉不緊不慢地說。 “啊?他們已經接管了?可他們不是合法的軍隊,他們沒有權利到東北。我要求立即去你們的司令部!”杜聿明真的急了。 “我剛才已說過了,這裡早已沒有蘇軍司令部了,只有一個留守司令,那就是我。”蘇軍中尉道。 杜聿明幾乎氣得說不出話。在旅館停車後,杜聿明強壓住怒火質問那名蘇軍中尉:“貴軍為何不按條約辦事?未等我軍登陸就撤出?” “我們是按條約規定的撤兵期限撤走的!”蘇軍中尉並不示弱,“是你們未按條約規定日期到達。這不是我們的責任。” “那你們也不應該讓共產黨的軍隊進城。”杜聿明又緊逼一步。 “我們只負責把這裡交給你們的軍隊,經核查,他們確實是你們的第18集團軍。”蘇軍中尉回答。 杜聿明無言以對。那中尉緊接著說:“在這裡,我只是負責迎送你進出碼頭,如有其他問題,你盡可以與當地駐守的中國軍隊聯繫,因為這裡已經交接結束,我們無權再予以乾涉!” 杜聿明氣得繃緊了臉,沒有進旅館,掉頭返回了碼頭。乘小艇登上了“脫羅爾”號美艦,打道回府。 在軍艦上,杜聿明望著海面上翻騰的巨浪,心中苦澀。他想起馬林諾夫斯基在長春的表演,不禁怒火中燒:“俄國人真敢開國際玩笑!” 巴布爾也跟著搖了搖頭,轉而安慰杜聿明道:“俄國人從來就不講信用,杜將軍不必生氣,有強大的美國作後盾,你可以指揮軍隊打進去!” “看來只能使用武力了。”杜聿明握起拳頭,咬牙切齒地說。 原來,蘇軍之所以那麼痛快地答應了杜聿明的要求,是因為他們早已暗中將營口、葫蘆島移交給了東北人民自治軍。除了遼東半島南部港口,蘇軍也把錦州以南至山海關的遼西通道地區轉交給了共產黨的軍隊。 11月5日,杜聿明滿懷惆悵地飛回重慶,向蔣介石報告接收營口的遭遇。蔣介石再一次氣得臉色鐵青,他先是大罵一通俄國人,然後對杜聿明說:“我們一定要打進東北!你有把握率國軍武力接收東北主權嗎?” “給我10個軍。我一定將東北共軍全部消滅,恢復東北主權。” “10個軍?現在調動10個軍還是有困難的。這樣,你先帶兩個軍從山海關打進去。”蔣介石道,“這是一件大事,你最好還是先去軍令部,同他們研究一個方案。” 杜聿明當即去了軍令部。聽說杜聿明要用兩個軍進攻山海關,軍令部的人紛紛搖頭:根據情報判斷,山海關附近共有共軍將近10萬人,兩個軍怎麼能夠奏效? 杜聿明立刻責問道:“哪來的情報?我剛從秦皇島回來,據我親自偵察,共軍最多只有5萬人。” 其實,當時山海關附近只駐有八路軍李運昌部約3萬人。 “我看用兩個軍進攻山海關也並不是什麼難事。”杜聿明說,“不過,必須增加後續部隊,否則無法向東北腹地挺進。” 軍令部不敢明確對杜聿明的意見作出答复,只好讓他再去請示蔣介石。 “先將天津以東劃歸東北行轅。”蔣介石權衡再三,的確抽不出更多的兵力,於是說:“你先指揮第13、第52和第94軍首先攻下山海關。” 杜聿明領令,直飛北平,剛下飛機便接到何應欽的電報,令其率第13、第52、第92及第94軍進攻熱河,收復承德。 “胡來,我有要命在身!”杜聿明對何應欽的電令高聲吼道,“委員長有令,拿下山海關!” 杜聿明調集部隊,立志強攻山海關,一洗營口之恥,收回全東北。山海關,這個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如今再一次籠罩在烽煙之中。 一架國民黨軍用飛機怒氣沖沖地劃破藍天,留下漫天煙霧。 杜聿明乘著這架飛機離開北平,來到了秦皇島。這是進攻東北最具戰略意義的重要港口,為了佔領秦皇島,美國海軍可謂是“功不可沒”。早在1945年10月中旬,美國海軍第7艦隊就瞄準了這裡,他們派出海軍陸戰隊人員藉口要解除日軍武裝和保護美僑財產,強行在此登陸。而此前就已佔領了葫蘆島的冀東軍分區沙克的部隊由於未能及時發起進攻,無意之中卻使國民黨軍隊為接收東北建立了一個重要據點。 10月下旬,先後有20多艘美國軍艦率先將國民黨的13軍三個師2萬多人運送到秦皇島。 13軍是蔣介石的嫡係部隊,原歸湯恩伯指揮。在抗戰中,一直從河南撤到貴州,沒打過硬仗,實力保存完好。這時擔任軍長的石覺在國民黨將領中也算是小有威名。石覺畢業於黃埔三期,留校後曾擔任黃埔四期即林彪那一期學員的隊長。在第五次“圍剿”中央紅軍、以及後來追擊19路軍時都曾充當了蔣介石的馬前卒。抗戰時期,先因在北平勇戰南口而名聲四揚,後又在台兒莊大捷中力奪關鍵的製高點崔家莊,被李宗仁感慨異常地稱讚道:“天助我者,石覺也!”如今,石覺正擔負著進攻東北的新任務,更想大顯一番身手。 石覺的13軍在秦皇島立足剛穩,來自云南的52軍2萬多人又接踵而至。 國民黨軍隊整軍整軍地不斷北上秦皇島的消息早已傳至延安。毛澤東敏銳地感到:戰爭的腳步正在聲聲逼近,一場爭奪東北的大戰迫在眉睫。他及時地提醒羅榮桓等:“戰爭中心即將轉入東北,必有一場惡戰。”這個時候,中央軍委也給林彪、彭真發出了指示:“11月至12月中旬將是蔣與我武裝爭奪東北的一次高峰,戰場是在遼寧南部、錦州、熱河、冀東地區。我必須集中可能的力量,爭取這次戰略性決戰的勝利。” 事實正如毛澤東所料,戰爭幾乎是隨著國民黨軍隊抵達秦皇島同時發生的。從10月25日起,國民黨小批軍隊就在美軍的帶領下,一次次前往山海關前耀武揚威。 10月28日,他們終於要增大行動力度了。五名美軍坐著吉普車帶領幾百名蔣軍要求視察山海關。東北人民自治軍二話沒說,對著狂妄叫囂的美軍一陣掃射,吉普車像一隻老烏龜一樣被打翻在地,五名口吐狂言的美軍一死二傷兩投降。毛澤東在延安向美國提出強烈抗議:美軍不承認錯誤,別想領回俘虜和屍體。 美國佬強硬了半天,還是不得不放下架子,乖乖地道了歉。此後再也不敢張牙舞爪了。共產黨讓中國人在美國佬面前揚眉吐氣!此事在國內引來一片歡呼聲。 但國民黨沒有歡呼。特別是杜聿明前往營口接收碰壁後,明令秦皇島的國民黨軍加強對山海關的挑釁。 11月4日,國民黨軍派人到山海關向駐守在那裡的沙克部隊發出最後通牒,要他們讓出鐵路線50公里,退出山海關。沙克抓起文書,拋在來人的臉上:我看你是沒睡醒,還在做夢! 13軍軍長石覺大發雷霆:我現在清醒得很! 11月5日,他率13軍首先向山海關發起進攻。一時之間,山海關口,烽煙四起,一顆顆子彈嵌進了這座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古老城頭。 石覺將主攻方向定在山海關城西北的娘娘廟、二郎廟等製高點。在砲火轟擊下,他們曾一度佔領了這些制高點,突進到離山海關城北門只有500米遠的地方。但沙克率領的東北人民自治軍絕不示弱,經全力反擊,又把石覺打回了5公里以外。 正在雙方激戰之時,山東渤海軍分區司令兼第7師師長楊國夫帶領7師三個團恰好趕到山海關前線。他們步行一個多月從山東來到這裡,未想到沒等出關,先遇到一場槍戰。這7,000多人雖然在長途跋涉後正處於疲勞狀態,一見戰鬥個個精神抖擻,迅速投入到戰鬥之中。楊國夫這位生於安徽霍丘、1929年就參加了紅軍的老革命戰士更是身先士卒。 石覺正打得吃力,忽見自治軍隊伍中又多了一路人馬,不敢戀戰,急忙撤兵,不再發起新進攻,倒是全力地構築起工事來了。 楊國夫正打得起勁,不想石覺突然撤出不打了,只好停了火,與沙克的部隊歡聚一堂,略作休整。 可過了兩天,石覺還是沒動靜,倒是把工事修得越來越堅固了。 這個石覺在搞什麼名堂?楊國夫終於忍不住了。多年打游擊戰培養出來的機智在他的腦海裡如一束火苗不停地跳躍。 11月6日夜裡,他派出兩個營潛入石覺13軍的89師陣地。這些擅長游擊戰的戰士從中間地帶深入敵軍陣地內部,手榴彈爆炸聲和槍彈射擊聲霎時響成一片,國民黨軍不知來了多少人,兩側的輕重機槍向著中間陣地一齊發射,猛打了一夜,天亮才發現是自己打自己。楊國夫的部隊繳了1門砲、18挺輕機槍和50支步槍後早趁著黑夜從容撤回了。而不知情況的國民黨軍自相殘殺了一整夜,此時已是傷亡慘重。石覺氣急敗壞:都給我撤回到秦皇島去休整。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禍不單行。如今這句老話正應在石覺的身上。正在窩火的石覺剛一到秦皇島就遇到也同樣在窩火的杜聿明。這一天是11月8日,天空中一片陰沉,杜聿明走進司令部就怒吼:石覺情況不明,冒然進攻,現在必須派出多股部隊,詳細偵察山海關的情況。 兩天后,情況大體查明:中共約有3萬人駐守在山海關、角山寺、九門口和義院口一帶,主力則集中在山海關和角山寺兩地。這些部隊裝備不全,火力薄弱,基本上都是未打過正規仗的游擊隊。而主帥林彪所率的部隊尚未到達山海關。 11月11日,杜聿明召見13軍軍長石覺中將再商進攻山海關之事。 石覺顯然已被楊國夫打暈了頭,一聽杜聿明說要再次進攻山海關,立即反對:“共軍火力強大,不可輕易進攻,應加強工事,穩固防守,這才是上策。” 杜聿明大為光火,不想石覺的部下也同樣不想再發起進攻。 “我看你們是不見棺材不落淚!共軍的實力我早已調查清楚,現在我就領你們這些膽小鬼去現場看看!” 11月13日,杜聿明親率13軍的團以上軍官,前往13軍遭到楊國夫夜襲的前線陣地視察。 “你們自己看看,”杜聿明很平靜地說,“共軍根本沒有炮火,所有的彈痕都是手榴彈留下的。” 返回後,他馬上召集13軍營以上軍官開會:“共軍”火力、戰鬥力並不像傳說那樣強大,“國軍”在各方面都比“共軍”強。為此,現正式下達作戰命令:以13軍主力4師、89師擔任山海關正面主攻,以54師攻占九門口,52軍的25師迂迴進攻義院口,其餘部隊為總預備隊。總攻時間定在11月15日清晨。最後,他重申了蔣介石的“連坐法”:膽敢作戰不力、臨陣脫逃者,必然嚴懲不貸,並將追究各級主官的責任。 軍令一下,各級軍官唯唯聽命,再也不敢怠慢。 11月15日早晨,杜聿明親自到九門口督戰,指揮國民黨13軍54師運動到九門口,率先發起總進攻。此時,擔任迂迴任務的25師則向義院口進攻,以策應54師。在杜聿明的親自督促下,這次13軍的攻勢異常猛烈,動用了大批的重砲猛轟自治軍的山頭陣地。 炮聲如雷,槍彈若雨。面對新一輪的猛烈進攻,楊國夫奮起反擊。但因雙方火力懸殊太大,到中午時,九門口已被54師攻占。這一最險要的關口失守後,其他各關口都受到了動搖。黃昏時候,義院口也被25師佔領。 楊國夫的隊伍在這個時候確實無法與全部美式裝備的國民黨13軍匹敵。他們一路從山東長途行軍來到山海關,尚未休整就投入了戰鬥。部隊中的戰士們甚至連最起碼的人手一支槍都達不到。時值11月,已是秋風蕭瑟,這些戰士們卻仍穿著破舊的單衣單褲,有的人甚至還打著赤腳。再由於初至遼西,沒有群眾基礎,老百姓早已躲藏起來了,沒有人送飯送水,甚至給傷員抬擔架的人都找不到。當楊國夫在血戰之中得知九門口、義院門均已失守的消息後,他立即感到自己的部隊有被國民黨大軍合圍的危險。於是,楊國夫沒有等待李運昌的命令,在11月16日早晨毅然下令撤出山海關,只留下少數人擔任掩護。 16日早晨,13軍向山海關正面陣地發起總攻。留守的自治軍人員打了幾槍也撤走了,杜聿明輕鬆獲勝。當日下午,13軍與52軍的迂迴部隊在山海關以東會師,宣告國民黨軍已佔領山海關,打開了通向東北的大門。 17日,毛澤東在延安通過新聞廣播得知山海關失利,直接發電指示李運昌、沙克:必須死守山海關、綏中、興城一線,時間至少三星期。 李運昌接到電報後,心急如焚,急忙回電:山海關至興城一線只有正規部隊不到1萬人,而且戰鬥力有限,恐怕難勝此任。 中央馬上改變計劃,令李運昌、楊國夫部在錦州地區運動防禦。 “節節堅決抗退,既不死守,又不輕易放棄陣地”。同時命令正在向東北趕來的黃克誠、梁興初改變路線,繞過山海關,迅速到錦西地區,“待敵深入錦西、興城線,從敵左側後突然攻擊”。 毛澤東想打個快速反擊,但杜聿明的速度更快。 16日晚間他接到先頭部隊25師佔領山海關的報告後,當即下令各部隊第二天一早就出發,向綏中前進。 17日早上,杜聿明乘吉普車親臨前線,監督13軍快速前進。 下午15時,楊國夫師剛剛撤到綏中,還沒喘口氣,杜聿明尾隨而至,立刻展開迂迴包圍。楊國夫站在高地上觀察了幾分鐘形勢,一陣搖頭,自己根本沒有阻擊的能力,只得繼續後撤。 此時天色近晚,國民黨先頭部隊各自安營扎寨,正要休息。杜聿明火速趕到:“誰讓你們休息了?全都起來,馬上進軍綏中城!” 當夜24時,天黑不見五指,只有寒風在野外號叫。國民黨軍長驅直入,進駐綏中。杜聿明直到此時才鬆了一口氣,下令停止前進,原地休整。 就在杜聿明連連取勝之時,林彪卻正在心急火燎地匆匆南下,奔往前線,從錦州指揮部一直跑到興城、錦西一帶才停住了腳。他無法再前進了,槍聲已越來越近,而自己卻沒有可以指揮的部隊。林彪無奈,自己來得太晚,只好在這裡等著黃克誠和梁興初的主力部隊了。 剛在興城落穩腳,一大批自治軍部隊就擁了過來。林彪以為是黃克誠或者梁興初到了,再一細看,這群部隊情緒低落,衣衫不整,原來正是退下來的楊國夫部。 “唉!”林彪暗嘆了一口氣。看來楊國夫部一時已難以再投入戰鬥了。林彪指示他們撤到後方,分散打土匪,休整部隊,暫時不參加正規作戰。 11月21日,山東軍區1師8,000人在師長梁興初、政委梁必業的率領下,終於趕到了興城。這個師的前身是八路軍115師的685和686團,是林彪的老部下。看到他們長途行軍後疲勞不堪的樣子,林彪不禁濃眉緊皺,憂心忡忡。現在的條件,不要說打勝仗,就是基本的作戰條件都不具備。 於是,他立即給軍委和瀋陽的彭真、羅榮桓發電報:“連日我在興城、錦州一帶所見所聞,我部隊已參加作戰者皆極疲憊渙散,戰鬥力甚弱。新兵甚多,缺乏訓練。梁師剛到,黃師尚未到達,遠落敵後。各部皆疲勞,武器彈藥不足而未得補充;衣鞋缺乏,吃不慣高粱,缺少費用。此外,自總部起各級缺乏地圖,對地理形勢非常不了解。通訊聯絡至今混亂,未能暢通。地方群眾則未發動,土匪甚多。敵迂迴包圍時,無從知道。敵人利用我以上弱點,向我推進,並採取包圍迂迴。依據以上情況,我有一個根本意見,即:目前我軍應避免被敵各個擊破,應避免倉皇應戰。應準備放棄錦州以及以北二三百里,讓敵拉長分散後,再選弱點突擊……目前黃、梁二師皆我親自指揮,如能求待有利作戰時,即極力尋求戰機,進行側面的殲滅戰,此可能性仍很大,但亦不擬輕易投入戰鬥。” 隨後,林彪帶著參謀人員前往錦西江家屯,準備在那裡迎接黃克誠。可是,黃克誠尚未到達,杜聿明卻氣勢洶洶地撲來了。 自在綏中稍作休整之後,杜聿明抓緊戰機,強逼13軍、52軍長途奔襲,沿著大路徑直北上。 11月22日,國民黨軍先頭部隊到達興城。正在這裡休整的楊國夫師奉命主動撤離。佔領興城之後,杜聿明命令13軍沿公路繼續向前推進,52軍2師則向錦西、葫蘆島進攻。守在葫蘆島沿岸的冀東31團見側翼受到威脅,也不戰而撤。於是,僅在11月22日這一天,國民黨軍便連佔興城、錦西、葫蘆島三處要地。 11月24日,杜聿明乘勝趕到錦州城下,立即下令52軍為右攻擊兵團,向大凌河東岸進攻。 13軍為左攻擊兵團,主力沿塔山、高橋向錦州進攻,另分出一部則沿大小虹螺山道向錦州西邊進攻。 當時,防守錦州的兵力十分薄弱,西線是原359旅分出來組建的警1旅的兩個團,由文年生指揮。另外還有沙克的特務團,共五個連布防在女兒河一線,錦州城內則是李運昌的19旅。 外線防禦部隊初一交戰,便已力不從心。城內的李運昌只好組織人力搶運槍支物資,炸毀了無法開走的幾架日本飛機後,一路撤往黑山、阜新方向。 11月26日晨,杜聿明完全佔領了錦州城。 可杜聿明在錦州城中還沒坐穩,高橋和千家寨方向槍砲聲忽然大作,13軍89師告急:國民黨軍的後路被共產黨軍隊突然截斷,駐千家寨的89師主力已被擊潰,陣地大多失守! “什麼?”杜聿明嚇出一身冷汗,“馬上令54師回頭增援,後面的195師要星夜北上!” 但杜聿明的命令剛剛下達,“共軍”卻突然撤走了。他雖然長出一口氣,但也深感一味地孤軍深入恐怕有危險。得到蔣介石的允許後,杜聿明決定在錦州休整二十幾天,招兵買馬補充正規軍,以待進一步深入東北。 是誰在高橋和千家寨打響了突襲戰呢?正是林彪。終於見到國民黨軍的林彪,現在已握有梁興初的精兵,本想抓住機會給杜聿明點顏色看看。無奈電台功率太小,作戰電報無法發出,所以打了一陣只好撤回了,繼續等待黃克誠。 實際上,黃克誠恰恰在26日這一天帶領著3師人馬到達了錦西江家屯。但由於沒有通訊工具聯繫,黃克誠找不到林彪。 與其在此無謂地著急,不如盡快投入戰鬥!黃克誠對屬下說。於是,他帶領各旅幹部走上四處的高地,開始巡視戰場,正觀察著地形,忽聽得背後有人喊:“黃師長!” 黃克誠回頭一看,正是林彪派來尋找自己的李天佑。原來,林彪就住在離他只有20里地的村子裡。 “原來是近在咫尺,卻未能相見!”黃克誠緊握住李天佑的手,大笑著說道。 當日,林黃二人相見,倍感親切。兩位卓越的軍事領導人一起商量起東北人民自治軍的下一步行動。二人一致認為我軍遠道疲勞,又無根據地,在目前情況下不宜與敵硬拼,應迅速建立後方,站穩腳跟,發展壯大,以備將來與國民黨軍決戰。林彪遂放棄原定在錦州側面打擊杜聿明的計劃,帶領部隊後撤到義縣、阜新一帶。 時近12月,天氣驟然變冷,林彪迎著寒風北上,心中自是別有一番滋味。他到了東北,一個勝仗還沒打,就先丟了山海關,進而又放棄了整個遼西走廊。一路上,林彪仍然默默無語,正在盤算著如何向杜聿明報這一箭之仇。無奈雙方力量對比過於懸殊,林彪一直撤到秀水河子,才得到機會給了杜聿明當頭一棒。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