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抗美援朝的凱歌

第12章 第十一章1951年夏秋季防禦戰獲勝

抗美援朝的凱歌 刘培一 9358 2018-03-18
1951年6月,朝鮮戰爭作戰雙方經過前五次戰役的大規模軍事較量,綜合軍事力量趨於均衡,旗鼓相當,戰線相對穩定,在“三八線”附近地區形成對峙局面,戰爭轉入戰略相持階段。在這種形勢下,敵我雙方都在考慮實行戰略轉變,修正各自的戰略計劃。 “聯合國軍”在戰場上的失敗,使美國妄圖以武力佔領全朝鮮的計劃成為泡影。 5月16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重新制定了侵朝政策,確定採取軍事與政治並重的兩手策略,以軍事為後盾,“通過停戰談判結束敵對行動”。這個政策得到美國總統杜魯門的批准。此後,美國政府即通過各種途徑試探停火談判。 6月初,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命令李奇微,暫時放棄大規模進攻,轉入戰略防禦。在敵人實施戰略轉變的同時,我軍也順應戰爭的客觀發展趨勢,審時度勢,適時地進行了戰略轉變,由運動戰轉為陣地戰。 6月中旬,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在與金日成首相就朝鮮戰爭問題進行商談後,提出了以“充分準備持久作戰和爭取和談結束戰爭”作為總的戰爭指導方針。在軍事上實行“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

7月10日停戰談判開始後,戰場形勢一度趨向緩和。戰爭雙方的作戰行動多屬於小部隊進行的前哨戰鬥,戰線無大的變化。為了爭取政治上的主動和軍事上的有利態勢,雙方均利用相對穩定的時機,積極進行各種作戰準備。 這時,敵人在戰場上的行動方針是,在談判期間“不實施大規模的進攻行動,而力求通過強有力的巡邏和局部進攻來保持主動”,以對我軍施加壓力,破壞我軍可能發動的進攻。同時,視停戰談判的進展情況,隨時準備恢復全面攻勢作戰,並預先制定了向朝鮮蜂腰部平壤、元山一線推進的所謂“勢不可擋行動計劃”。為此,敵人一面加強防禦陣地,一面積極進行發動局部進攻的準備。到8月中旬,先後建成3道防線,並在後方增建海空軍基地;頻繁地輪換休整部隊、加強戰略預備隊,擴充南朝鮮軍隊。

轉入戰略防禦後,我軍在“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指導下,積極構築防禦陣地,準備隨時粉碎敵人的進攻。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多次發出指示:要求志願軍必須極力提高警惕,積極注意作戰,必須準備對付在談判期間敵軍可能來一次大的進攻,或在我後方舉行大規模轟炸,以期迫使我訂立城下之盟。如遇敵軍大舉進攻時,我軍必須大舉反攻,將其打敗。只有將政治上揭露與軍事上的打擊緊密結合,尤其是軍事上的打擊,才能迫使敵知難而退,知難而停,使停戰談判向有利於朝中人民的方向發展。當8月中旬敵方建成3道防線和增建海軍基地並休整與加強軍事力量時,我軍完成了第一線橫貫朝鮮半島250公里防禦工事,並開始構築第二線防禦陣地。我軍已進行了一至兩個月的休整,改善了部分武器裝備,在後方修建了4300個隱蔽倉庫,儲備了一個月的糧彈。我軍部署也作了適當調整,加強了東線的防禦力量,並從國內抽調第20兵團入朝參戰。但是,由於7月下旬朝鮮發生特大洪水,加上敵乘機轟炸,使我後方運輸線遭到嚴重破壞,給物資供應造成了很大困難。

在停戰談判中,敵採取拖延、訛詐政策,不願公平合理地解決朝鮮問題。談判開始後的第3天,就以新聞記者採訪問題橫生枝節,中斷會議3天。接著,又無理拒絕將“一切外國軍隊撤出朝鮮”問題列入談判議程,認為停戰會議無權討論撤軍問題。毛澤東主席一針見血地指出,各國派兵到朝鮮是來作戰的,不是來旅行的,停戰會議既然有權討論停戰,也就有權討論撤軍。但我方從和平的願望出發,同意將撤軍問題留待停戰實現後另一次會議去解決。 7月26日談判進入劃定軍事分界線這一實質性問題的討論。朝中方面首先提出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的合理建議。但是,遭到美方拒絕,並以“補償”其海空軍優勢為藉口,無理要求將軍事分界線劃在中朝軍隊陣地後方,企圖不戰而攫取1.2萬平方公里土地。在談判會上,美方代表大肆宣揚陸、海、空三個軍種三個戰場的論調,炫耀其軍事威力,侈談其海、空軍優勢,強調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不能反映海空軍的效能,等等。這種無理要求遭到朝中代表據理駁斥和堅決拒絕。後來李奇微也承認:“幾乎可以肯定,如果我地面部隊被迫在沒有海、空軍支援的情況下作戰,那麼頭兩三個月之內,共產主義的浪潮就會衝擊到對馬海峽。”美方代表在其無理要求被我方嚴正拒絕後,公然進行軍事訛詐,揚言:“讓炸彈、大砲和機關槍去辯論吧!”敵軍即於8月18日發動了夏季攻勢,並對我後方交通運輸線實施所謂“絞殺戰”,企圖以軍事壓力奪取在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東西。同時,開始加緊對開城中立區進行挑釁活動,破壞停戰談判。 8月19日,美方武裝人員侵入開城中立區,打死我保衛會場安全的軍事警察排長姚慶祥,打傷軍事警察王仁元。 8月22日,美方飛機又向我代表團住地進行轟炸掃射。為了打下敵人的氣焰,朝中方於8月23日通知美方停開談判會議,以等待美方對其挑釁事件作出負責的處理。

1951年8月18日敵軍發動夏季攻勢後,至9月18日,在1個月的時間裡,先後動用美軍兩個師、南朝鮮軍5個師的兵力,向東線人民軍北漢江以東至東海岸約80公里防禦正面發動了猛烈進攻。其軍事目的是為奪取我軍東線突出陣地,拉平金化以東登大里、五味里至蘆田坪戰線,與其中部戰線取齊,控制有利地勢,改善其防禦態勢,破壞我可能發動的戰役反擊。其政治目的是迫使我方在談判中讓步。在作戰行動上則採取“逐段進攻、逐步推進”的戰法。在選定的戰線上,先實行全面進攻,後集中火力、兵力,實施重點進攻。朝鮮人民軍在該線防守的為第2、第3、第5軍團。第一線展開有6個師,第二線為3個師。朝鮮人民軍進行了英勇頑強的夏季防禦作戰,其作戰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8月18日至31日。敵首先以美軍第2師以及南朝鮮5個師的各一部,共約3個師的兵力,在大量砲兵、航空兵火力支援下,實施全面進攻,重點是人民軍3個軍團的結合部。人民軍各部隊進行了頑強抗擊和英勇反擊,激戰3天,敵僅攻占部分前沿支撐點。 8月21日,敵被迫轉入重點進攻,對一些要點採取集中兵力、火力,多梯隊輪番攻擊,戰鬥更加激烈,有的陣地反复爭奪10餘次。人民軍在雨季洪水為害、交通運輸困難、糧彈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利用野戰工事,與敵激戰7晝夜,共斃傷俘敵1.6萬餘人。到8月24日,阻止了敵人的重點進攻。人民軍為了奪回部分已失陣地,乘敵疲憊和立足未穩之際進行局部反擊。先後於8月7日夜,收復了杜密里以北陣地。第一階段,人民軍共斃傷俘敵2.4萬餘人。

第二階段,9月1日至18日。 1日,敵人又向人民軍發起所謂“對有限目標發起一連串進攻”。戰至8日,敵僅攻占部分前沿陣地。 9日,敵轉入重點進攻。南朝鮮軍每天以一個多團的兵力,首先向蘆田坪以東4公里地段進行連續攻擊。在該地段防守的人民軍一個團頑強抗擊,晝失夜反,給敵人以大量殺傷。 12日,該團在松魚月南無名高地反擊戰中,一舉殲滅敵一個營大部。敵進攻4天毫無進展。 13日,敵進攻正面向西延伸,美陸戰1師、南朝鮮軍約4個團的兵力,在大量飛機和猛烈炮火支援下,向蘆田坪東西12公里地段連續猛攻。人民軍在每一陣地上均擊退敵6至8次沖擊,有的陣地擊退敵18次沖擊。激戰一晝夜,敵軍未獲進展。 9月14日以後,敵重點進攻蘆田坪以西4公里地段,每日以4至5個營的兵力,輪番進攻。人民軍頑強防守,敵連續攻擊4天未果。與此同時,美軍、南朝鮮軍以營以上兵力,向杜密裡、大愚山以北地區進攻。人民軍在851高地以南一線高地,有效地阻止了美第2師的瘋狂進攻。美軍傷亡慘重,在人民軍陣地前丟下一具具屍體。美軍士兵將這一地區稱為“傷心嶺”。戰後,李奇微在回憶錄中寫道:“傷心嶺上的戰鬥也是迄今為止最為殘酷、最為緊張的戰鬥”。至9月18日,敵人除在人民軍第2軍團防禦正面繼續保持進攻並持續到10月中旬外,其它地段的進攻被迫停止。在這一階段,人民軍共斃傷俘敵2.2萬餘人。

在此期間,志願軍第一線各軍,為了配合人民軍作戰,打擊敵人,推前接觸線,積極地進行了戰術反擊。 9月1日至3日,第27軍以3個團的兵力,在5個砲兵營火力的支援下,向金城以南注坡里地區之敵實施反擊,共斃傷俘敵1900餘人。志願軍第64、第47、第42、第26軍各一部,於9月5、6兩日,分別向漣川以西德寺裡、鐵原西南338.1高地、鐵原西北中馬山、平康東南西方山和鬥流峰等敵軍陣地實施反擊。除第42軍攻擊中馬山因組織不夠嚴密,協同不好,火力不足未能成功外,其餘均達到預定殲敵目的,共斃傷敵2000餘人,收復了西方山、鬥流峰等要點,改善了平康地區的防禦態勢。這是志願軍首次有組織的依托堅固陣地進行的戰術反擊作戰。在戰鬥中,初步取得了對據守工事之敵實施戰術反擊的寶貴經驗。

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經過一個月的英勇奮戰,勝利地粉碎了“聯合國軍”的夏季攻勢。敵人雖突入我東線陣地2至8公里,佔去179平方公里土地,卻付出了死傷7.8萬餘人(內美軍2萬餘人)的代價。 9月4日至10日,志願軍召開了黨委擴大會議,研究戰場形勢,確定了下步作戰的指導方針,並作了具體部署,調整了兵力,以粉碎敵正在謀劃的攻勢。會後各部隊全面加強了作戰準備工作。敵人果然不甘心夏季攻勢的失敗,又於9月29日發動了秋季攻勢,將進攻重點轉向志願軍陣地。在此之前,敵人為隱蔽其首先在西線發動秋季攻勢的企圖,並試探新接防志願軍第67軍戰鬥力,於9月21日以美第25、第7師及南朝鮮第2、第6師各一部,共8個營的兵力,在坦克75輛、大砲100餘門及大量飛機支援下,向第67軍防禦正面甘鳳里至北漢江一線發動所謂“特種混合支隊作戰試驗”進攻。第67軍頑強抗擊,嚴密組織各種火器打坦克,堅守陣地,與敵激戰終日,斃傷敵1140餘人,擊毀敵坦克15輛。

9月29日,敵人採取“逐段進攻、逐步推進”的戰法,並投入大量坦克,在西線開始發動進攻。其直接目的是企圖迫使志願軍放棄臨津江左岸至鐵原以西一線陣地,解除對其漣川至鐵原交通幹線的威脅,並從側翼威脅開城,為爾後奪取開城要地創造條件。位於鐵原地區之美第3師兩個團,首先在60輛坦克及100門大砲的配合下,向第47軍防守的夜月山、天德山至大馬里地段進攻,並以夜月山突出陣地為重點。激戰終日,我防守夜月山的6連,在敵以數万發砲彈猛烈轟擊下,連續擊退敵人14次沖擊,殺傷敵800餘人。最後在工事全部被摧毀,陣地變成焦土,堅守主峰的1個排全部英勇犧牲的情況下,陣地才被敵佔領。在天德山方向,我陣地屹立未動。 10月2日,志願軍司令部及時發出指示,命令西線第19兵團必須依靠堅固陣地,組織各種火力大量殺傷敵人,堅決擊退敵人的進攻,並在有利的情況下實施靈活反擊,粉碎敵人的進攻。同時,命令中線、東線各部隊,隨時準備反擊可能進攻之敵。據此,志願軍各部隊進一步加強了防禦。

從10月3日開始,敵集中美騎兵第1師、美第3師兩個團、泰國第21團、英聯邦第1師,在200餘輛坦克、300餘門大砲和大量飛機支援下,又向我第64、第47軍防守的防內洞、高旺山、馬良山、高作洞至大馬里40公里正面,發動了猛烈進攻。我防守部隊在“堅守防禦、節節抗擊、反复爭奪、殲滅敵人”的指導原則下,與敵展開了英勇頑強的戰鬥。每一個陣地均經數次至十數次反复爭奪。有的連隊只剩10餘人,仍頑強地堅守陣地。 在第64軍防禦正面,英聯邦第1師重點進攻高旺山和馬良山陣地,每天均以一至兩個團的兵力實施進攻。戰至10月4日,我予敵大量殺傷後,主動撤離高旺山及其以西297.0高地。 10月5日以後,敵人將進攻重點轉向馬良山和216.8高地,並採取集中兵力、火力逐點攻擊的戰術,每天投入一個多團的兵力,在猛烈炮火支援下,進行多梯隊的輪番攻擊。馬良山陣地曾5次易手。我防守在216.8高地的“馬良山阻擊英雄連”依托坑道式的掩蔽部,在一天內連續擊退敵21次沖鋒,以傷亡26人的代價,斃傷敵達700餘人,初步顯示了坑道工事的優越性。戰至10月8日,第64軍在給敵以大量殺傷後,主動撤至黃雞山、基谷裡、白石洞、伍炭裡一線繼續堅守防禦。這時,英聯邦第1師因傷亡過大,被迫停止進攻。經過5晝夜激戰,敵人傷亡2600餘人,只前進3公里。 在第47軍防禦正面,敵集中美騎1師全部、美第3師兩個團及希臘營共5個多團的兵力,重點進攻天德山及418高地。我防守在該陣地的第141師1個營,從10月3日開始抗擊敵2個步兵團的猛烈進攻,平均每天連續擊退敵10餘次沖擊。在防守陣地被全部炸成焦土、人員大部傷亡的情況下,副團長狄進喜仍率領10餘名輕傷員,頑強抗擊敵人的進攻。戰至10月5日,因陣地三面受敵,遂主動撤離。在該地區我軍共殲敵4500餘人。 10月6日後,敵開始每天集中一個團以上的兵力,在大量大砲、坦克、飛機的支援下,逐點攻擊天德山以西至高作洞地段。我防守部隊與敵展開了反复爭奪,給敵以大量殺傷。 10月11日,美騎1師1個營進攻上浦防陣地,我以5個排的兵力實施反擊,一舉全殲敵2個步兵連和1個火器連大部。戰至10月18日,我軍粉碎了敵人在西線的進攻。敵人以傷亡2.2萬餘人的代價,只前進3至4公里。 在西線之敵轉入重點進攻之時,10月5日,美第2師和南朝鮮第8師集中3個團的兵力向東線人民軍第5軍團防守的文登里以南公路兩側高地發動了進攻,並於次日先後佔領了公路兩側的部分高地。第5軍團久戰疲勞,亟待休整。志願軍第68軍接替北漢江以東人民軍5軍團的防禦任務。此時,敵人在中線金化、鐵原方向也蠢蠢欲動。根據這一情況,10月8日,志願軍司令部指示第一線部隊,提高警惕,加緊準備,如敵進攻,對所有重要之點,必須準備堅守,不得隨便放棄。各部隊為對付敵人可能的進攻,迅速作了進一步的準備,特別是反坦克的準備,加緊反坦克部隊的訓練,嚴密組織反坦克火器和構築防坦克障礙。 從10月8日起,敵人的攻勢轉向東線我第67、第68軍防禦正面,即北漢江東兩地區。當日,美第2師和南朝鮮第8師及法國營,乘我第68軍接防之際,在40餘輛坦克的配合下,向文登公路至北漢江地段發起進攻。敵集中大量坦克沿文登公路向北猛突,實施所謂“坦克劈入戰”。第68軍在敵情、地形不熟、工事薄弱的情況下,一面接防,一面抗擊敵人的進攻。 10日,接防完畢,敵已突入文登公路以西之陣地6公里。這時,第68軍能否堅守魚隱山要點和文登公路兩側高地的關鍵在於能否阻止敵坦克的進攻。擔任文登公路防守的第204師,為阻止敵坦克集群的進攻,在公路兩側迅速構築了反坦克陣地,並集中全師反坦克火器,組成以第610團副團長姚希同為隊長的反坦克大隊,集中打敵坦克。他們為堅守要點和高地,英勇善戰,與敵坦克展開了激烈搏鬥。反坦克英雄胡連,潛伏在公路旁,用無後座力砲創造了一天擊毀敵坦克4輛的戰績。反坦克大隊在4天的戰鬥中,即擊毀敵坦克18輛,擊傷8輛,從而阻止了敵坦克的進攻,粉碎了敵“坦克劈入戰”。 10月13日,敵即將進攻重點轉向文登公路以西地區,南朝鮮第8師集中全力向白石山西側諸高地實施輪番進攻。戰至16日,先後佔領了17個高地後,敵又以兩個團的兵力向第68軍第612團第1連堅守的938.2高地猛烈進攻。該連在營參謀長賈俊傑,連長高成山,政治指導員王秉福的指揮下,與敵激戰5天4夜,連續打遐敵人80餘次的衝擊,斃傷敵1800餘人,創造了阻擊作戰的範例,全連榮立集體一等功。高成山在營參謀長、政治指導員相繼負傷的情況下,沉著果斷,指揮靈活,帶領全連戰友浴血奮戰,打退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最後英勇犧牲。戰昏,他被追記特等功,追授一級戰鬥英雄的光榮稱號。戰至10月20日,第68軍在左翼人民軍第2軍團的密切配合下,阻止了敵人的進攻,粉碎了敵人奪占文登裡的企圖。在這次作戰中,志願軍共斃傷敵7600餘人,擊毀擊傷敵坦克36輛。 敵人在文登公路進攻受阻後,從10月13日開始集中美第7師、第24師、南朝鮮第2師、第6師及哥倫比亞營,在14個榴砲營、7個工兵營、200餘輛坦克及數十架飛機配合下,向志願軍第67軍防禦正面金化東至北漢江之間24公里地段發動了猛烈進攻。敵軍利用這一地區道路、山溝較多,便於機械化部隊行動的條件,廣泛採取了以大量坦克引導步兵實施戰術性迂迴的戰法。對我每一個連的陣地均集中密集火力,以營團兵力進行輪番攻擊,每天向我陣地發射砲彈5至10萬發,出動飛機最多時達130架次,戰鬥十分激烈。 志願軍第67軍防守部隊依托陣地頑強阻擊,特別注意了對敵坦克的作戰。該軍第一梯隊師、團均組織了反坦克分隊,並在便於敵坦克通行的道路設置了大量防坦克障礙物,從而有效地抗擊了敵人的進攻,迫使敵坦克不敢大膽楔入。經3晝夜激戰,斃傷敵1.7萬餘人,創造了朝鮮戰場日殲敵最高記錄,敵前進不足兩公里。美第7師因傷亡慘重,於10月15日撤至二線休整。 敵軍分段進攻連續受挫後,從10月16日起轉為重點進攻,集中兵力、火力對第67軍防守的金城以南若干要點逐個進行重點攻擊,主要目標為月峰山、602.2北無名高地、梨船洞東北無名高地、蘆洞裡北山等要點。敵轉入重點進攻後,戰鬥更加激烈,對進攻的每一個重要目標均使用兩個營以上的兵力,進行支援的坦克少則20輛,多則40輛至60輛,發射砲彈少則1萬餘發,最多達3萬發。我防守部隊頑強阻擊,邊打邊補充,邊打邊組織,邊打邊搶修工事,晝間抗擊,夜間反擊,反复爭奪。在梨船洞周圍地區的防禦戰鬥中,我3個連,從10月5日起,抗擊了敵人1至3個團在60餘輛坦克、10餘架飛機支援下連續4晝夜的輪番攻擊,共斃傷敵達4000餘人,自己傷亡600餘人。戰至18日,敵先後佔領梨船洞附近地區諸要點。此後,敵進攻能力減弱,便集中火力、兵力進攻烽火山、轎岩山等少數要點。戰至21日,敵先後佔領上述要點。次日,在我軍頑強阻擊下,敵人停止了對金城地區的進攻。 至此,志願軍經過一個多月的英勇奮戰,粉碎了敵人的秋季攻勢,斃傷俘敵7.9萬餘人。其中在金城以南地區與敵激戰10晝夜,即斃傷俘敵2.3萬餘人,擊毀擊傷敵坦克47輛。敵在秋季攻勢中,以慘重代價佔領土地467平方公里。 志願軍和人民軍在夏秋季防禦作戰中,克服工事尚不夠堅固,洪水災害,糧彈供應嚴重不足等困難,冒著敵機、大砲的狂轟濫炸,充分發揚了頑強作戰英勇獻身的精神,與陣地共存亡的堅定決心,連續粉碎了敵人的攻勢,以傷亡3.3萬餘人(不包括人民軍的傷亡)的代價,取得了殲敵15.7萬餘人的戰果。敵人夏秋季攻勢的失敗,宣告其“讓炸彈、大砲和機關槍去辯論”叫囂的破產。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都在給總統杜魯門的報告中指責李奇微,“所施行的佔領個別高地的戰術,不符合美國在遠東的全盤戰略”,“用這種戰法,李奇微至少要用二十年的光景才能到達鴨綠江”。 “聯合國軍”夏秋季攻勢失敗後,美方不得不重新回到談判桌上來。 10月25日,停戰談判在新會址板門店恢復,繼續討論軍事分界線及非軍事區問題。談判時,美方雖放棄了攫取1.2萬平方公里土地的無理要求,但在其提出的新的軍事分界線方案中,仍要求朝中軍隊退出1500平方公里土地,其中包括在西部撤出開城地區。為達到攫取開城地區的目的,敵在談判中提出了種種荒謬的理由,說什麼開城對漢城構成“威脅”,開城如不是中立區早為其所佔領,並表示要以其所佔領的朝鮮西北部若干島嶼與開城交換,美方這一無理要求理所當然地遭到朝中方面的有力駁斥和拒絕。為使停戰談判在軍事分界線問題上迅速達成協議,10月26日,朝中方面提出了根據實際接觸線全面調整軍事分界線的新方案,雙方互有進退,而各自撤退的區域大體相當。此後,又不斷尋求新方案,先後提出就地停戰稍加調整和以現有實際接觸線為軍事分界線的方案。但美方仍堅持無理主張,企圖佔有開城。 為了增加對敵人的壓力,促進停戰談判,志願軍司令部決定乘敵疲憊之際舉行局部戰術反擊,再給敵以打擊,奪回部分已失陣地;10月24日,指示第一線各軍:“選擇敵之弱點,集中絕對優勢火力和適當兵力,每次以消滅敵兩個連至一個營為目的”,連續打幾次這種小反擊,具體時間自行決定。停戰談判復會後,關於軍事分界線的劃定,總的趨勢是採取雙方實際接觸線加適當調整的方案。在這種情況下,舉行戰術反擊,向前推進接觸線就更為重要,有利於軍事分界線的劃定和停戰談判的進行。志願軍領導人認為:“此次攻擊意義甚大,必須取得勝利。” 10月30日至11月底,志願軍第一線之第64、第47、第42、第26、第67、第12、第68軍,經過充分準備,分別在各自的正面,選擇敵人突出、暴露或防守薄弱的營以下陣地進行了連續不斷的攻擊,共殲敵1萬餘人,攻占敵陣地21處,經過與敵反复爭奪,鞏固地佔領了9處。其中,第47軍在反擊正洞西山之敵的戰鬥中,全殲美騎1師1個營、3個連另1個連大部,創造了在陣地攻堅戰中打小殲滅戰的範例。第64軍出敵不意,在白天向馬良山之敵發起進攻,經4小時激戰,全殲英聯邦1師1個營,鞏固地佔領了該陣地。 另外,為了粉碎敵人攻占開城的企圖,志願軍第65軍遵照第19兵團關於“掃清漢江以北敵之海防部隊”的指示,於11月間進行了兩次掃蕩作戰,驅逐了盤踞在開城以南、砂川河以西、漢江以北地區,經常對談判中立區進行破壞騷擾的南朝鮮軍,控制了漢江北岸和砂川河西岸地區,將陣地向前推進了280平方公里,進一步穩定了開城地區的防禦。 在正面各軍對敵進行局部反擊作戰的同時,志願軍為肅清清川江口到鴨綠江口沿海一帶島嶼的匪特武裝,並配合在板門店“關於島嶼部隊撤退問題”的談判,還進行了登陸攻島作戰。自11月5日至11月底,第50軍根據志願軍司令部確定的“由近而遠,逐島作戰”的方針,連續組織了4次渡海登陸攻島作戰。攻島部隊經過充分準備,在空軍、砲兵的支援下,乘坐木船、折疊舟、汽艇先後攻占了椴島、艾島、炭島、大小和島、大小加次島、牛里島、雲霧島等等10餘個島嶼,共殲滅武裝匪特570餘人。在攻占椴島的戰鬥中,年輕的志願軍空軍首次直接配合陸軍作戰,以戰鬥機掩護船隻集結和返航。攻占椴島後,又出動9架轟炸機,在戰鬥機的掩護下,轟炸大小和島。 11月30日,我空軍在配合陸軍解放大小和島的戰鬥中,表現出與敵機頑強搏鬥的精神,共擊落擊傷敵機8架。飛行員畢武斌在飛機中彈起火後,毅然駕駛戰鷹將炸彈投向島上目標,終因飛機負傷過重墜海,畢武斌光榮犧牲。戰後,他被追記一等功,追授二級戰鬥英雄稱號。副大隊長王天保在戰鬥中,擊落擊傷敵機4架,開創了以活塞式飛機擊落敵噴氣式飛機的先例,榮立特等功,獲二級戰鬥英雄稱號。大隊長高月明指揮和帶領全大隊沉著、勇敢地反擊30餘架敵機的襲擊,將炸彈投到大小和島,勝利地完成了轟炸任務,榮立一等功,獲二級戰鬥英雄稱號。在志願軍攻島作戰的同時,人民軍海防部隊也相繼攻占了大同江口及甕津半島附近的一些島嶼,消滅敵特200餘人。這次攻島作戰,清除了敵人深入在朝鮮西北部各海島的情報基地。 在志願軍和人民軍局部反擊作戰和攻島作戰勝和的形勢下,美方在停戰談判中被迫放棄其無理主張,接受朝中方面的方案,於11月27日就軍事分界線達成協議。協議中規定:以雙方現有實際接觸線為軍事分界線,各自由此線後退兩公里以建立停戰期間的非軍事區。如軍事停戰協議在本協議批准後30天之後簽字,則應按將來雙方實際接觸線的變化修正上述軍事分界線與非軍事區。志願軍和人民軍在軍事上的勝利,有力地促進了停戰談判的進行。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