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燃燒的土地·抗日著名戰役錄

第20章 第十八章豫桂湘會戰

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發生轉折的一年,盟軍已開始進行反攻。 歐洲戰場方面,蘇聯已收復大部被德軍佔領的國土;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權垮台,意大利投降並對德宣戰。太平洋戰場方面,美軍已在布干維爾、新下列顛等島登陸,基本上掌握了製空、制海僅,正向東南亞進行反攻。 中國戰場方面,中國空軍和在華美國空軍都有所加強,大陸制空權己轉移到中國方面;以桂林、柳州、衡陽、遂川等基地,不斷對東海及長江的日軍艦船進行攻擊。特別是11月25日,中美空軍空襲台灣新竹機場,對日本威脅極大。 日本大本營認為,美軍正在太平洋節節進攻,“萬一海上正面發生問題,對在南方的50萬軍隊不能坐視不救”,“無論如何也必須考慮確保中國大陸和南方的聯繫”。因而,決定在1944年發動一次貫通中國南北、聯接南佯交通線的大規模進攻。並為此與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畑俊六協商。畑俊六在其1944年12月3日的日記中記載:“船隻遭受損失越來越嚴重,如不採取對策,將對作戰帶來障礙。為此,中央提出打通粵漢路,與法屬印度支那聯繫起來,以確保與南方的交通的意見,要求派遣軍對打通粵漢的作戰進行研究,但這需要從滿洲和國內抽調所需的兵力。”當時,大本營組織這次會戰的目的是:“打通粵漢、湘桂以及京漢鐵路南部,實現與南方地區的鐵路聯絡,同時摧毀鐵路沿線重要地點上的敵航空基地,以阻止在華美軍空襲我本土。消滅上述敵航空基地,也包括華東南的基地,以製止敵人對我航行於中國東海上船隻的破壞活動,”

1944年初,中美空軍活動加強,僅1月上旬即空襲日軍12次。 1月14日空襲台灣的高雄、鹽水等地。特別是1月4日,美陸軍航空部長亨利·阿諾德發表消息,說今後15個月內將生產飛機14500架,年內即可將“B29”超級重轟炸機用於第一線,轟炸日本本土重要工業區及軍事設施,以削弱日陸海空軍的抵抗力。當時,能對日本本土進行大規模空襲,主要靠中國基地。這引起日本統治集團的震驚。按照陸軍大臣東條英機的意見,將會戰目的改為“以摧毀中國西南要地各飛機場,以保障本土及中國東海的安全力第一目的,打通大陸交通線,以便在海上與南方交通切斷後,仍可經大陸運輸南方的物資,以加強戰鬥力為第二目的”。同時決定取消從中國戰場抽調5個精銳師團赴太平洋戰場以及集結另外5個師團的命令,並從關東軍抽調大量部隊投入這次會戰。

1月24日,經日本天皇批准。 25日,大本營下達“大陸命第921號”作戰命令“大陸指第1810號”指示,同時頒發作戰綱要。 中國派遣軍根據大本營的命令及綱要,於3月10日制訂出作戰計劃。 其作戰目的是:“擊敗敵軍,佔領並確保湘桂。粵漢及京漢鐵路南部沿線要衝,以摧毀敵空軍之主要基地,制止敵軍空襲帝國本土及破壞海上交通等企圖,同時摧毀重慶政權繼續抗戰之意圖。” 其作戰方針是:“派遣軍於1944年春夏季節,先由華北,繼由武漢及華南,分別發動進攻……1945年1月、2月份,攻占南寧附近,將桂林至諒山通道打通並確保之。” 其作戰指導的主要內容是:一、京漢作戰,4月下旬,華北方面軍發動攻勢,擊破第一戰區部隊,佔領並確保京漢鐵路南部各要衝;第11軍及第13軍各一部,策應支援華北方面軍的作戰;作戰期限預定一個半月。二、湘桂作戰,6月初和7月底,第11軍和第23軍先後分別發動攻勢,佔領並確保粵漢鐵路北部沿線要地和湘桂鐵路沿線及西江沿岸要地,進而佔領並確保粵漢鐵路南部要地,預定主要作戰期限為5個月;根據情況盡快對遂川及南雄附近飛機場群發動摧毀作戰;1945年1、2月前後,第23軍攻占南寧,打通並確保桂林至諒山通道,南方軍將由諒山方面予以策應。

日華北方面軍於3月31日遵照其大本營所下達的戰鬥序列,重組第12軍,以擔負打通平漢路南段的作戰任務,其編成為:軍司令官為內山英太郎,所屬部隊有第37師團(長野佑一郎)、第62師團(本鄉義夫)、第110師團(林芳太郎),第27師團(竹下義睛)、戰車第3師團(山路秀南)、獨立混成第7旅團(多賀哲四郎)、獨立步兵第9旅團(長嶺喜一)、騎兵第4旅團(藤田茂)。軍直轄部隊有野戰重砲兵1個聯隊,野炮、山炮、高射砲各1個大隊,工兵2個聯隊又2個大隊,獨立步兵3個大隊。另有第2飛行團協同作戰。這時,日軍各師團的編制已改為3聯隊制,每師團定額14205人、軍馬2908匹、汽車113台,總計兵力14.8萬人,軍馬33000匹、火砲269門,戰車219輛、汽車6100輛,支援飛機168架。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中國國民政府戰略方針的基本精神是:“力求以連續局部攻勢,牽制日軍於中國大陸,並以精銳部隊人緬,協力盟軍作戰,以求盟邦之共同勝利。”但事實上,雖然也曾發動過局部攻勢,但最根本的指導思想是保存實力,等待盟軍基本上擊敗日本後,再實施所謂反攻,獲取“共同勝利”。由於這種消極思想的影響,在國內作戰的政府軍隊,特別是中央謫係部隊,不少單位的戰鬥力嚴重下降。 1943年盟軍開始反攻,日本在太平洋戰場連續失利。軍事委員會對日本為加強戰略防禦而發動一場大規模進攻的可能性,完全沒有估計到。在日本大本營和侵華日軍調兵遣將,積極進行“1號作戰”的準備時,蔣介石正以第8054號手令命軍委會擬制“對於黃河南北兩岩,及長江南岸之總反攻計劃”。

1943年11月4日和1944年3月7日的《國民總反攻作戰尋計劃大綱》甲、乙兩案規定:“依全般態勢之變化,倭寇有總崩潰之徵兆時”,“各戰區應不夫好機,同時反攻”。絲毫沒有防禦日軍大規模進攻之準備。平漢路南段,屬第一戰區,戰區司令長官為蔣鼎文,副長官為湯恩伯,所屬部隊有:第15集團軍(何柱國),轄騎兵第2軍(廖運澤,騎3師、暫14師)、騎8師、暫1、暫2、暫3旅;第19集團軍(陳大慶),轄暫9軍(霍守義,第111、第112師、暫30師);第28集團軍(李仙州),轄第85軍(吳紹週,預11師、第110、第23師)、第89軍(顧錫元,第20師、新1師)、暫15軍(劉昌發,暫27師、新29師);第31集團軍(王仲廉),轄第12軍(賀粹之,第22、第29師、暫55師)、第13軍(石覺,第4、第81、第117師)、第29軍(馬勵武,第90、第193師、暫16師),第78軍(賴汝雄、新42、第43師、第441師),以上部隊均屬副長官湯恩伯指揮。還有第4集團軍(孫蔚如),轄第38軍(張耀明,第17師、新35師)、第96軍(李興中,第177師、新14師);第14集團軍(劉思藏),轄第15軍(武庭麟,第64、第65師);劉勘兵團,轄暫4軍(謝輔三,第47師、暫4師)、第9軍(韓錫候、第54師,新24師);第36集團軍(李家鯨),轄第47軍(李宗陽,第104、第178師);第39集團軍(高樹勳),轄新8軍(胡泊翰,新6師、暫29師)、第14軍(余錦源,第83、第85、第94師)。總計42個師又3個旅,總兵力約40餘萬人。

會戰開始前,第一戰區防禦部署是:第4集團軍位於鄭州以西,汜水,鞏縣、黑石關一帶,向北防守黃河南岸至鄭州鐵橋一線陣地;第28集團軍及第78軍位於鄭州黃河鐵橋兩側及以東至新鄭鐵路兩側,防守至黃泛區西緣的鄢陵、扶溝一帶陣地;第31集團軍位於許昌、漯河以西,嵩山以南臨汝、郊縣、寶豐、舞陽地區,為機動兵團;第15軍位於戰區長官部所在地洛陽外圍;第14軍第94師防守洛陽城,黃河南岸鄭州鐵橋兩側之阮莊、韓洞至以西霸王城附近之鴻溝山區,有日軍2個大隊,是1941年策應長沙會戰攻占鄭州後撤回北岸時留下的。 2年多以來,第一戰區竟未能將這個只有2個大隊的橋頭堡陣地奪回來。 日華北方面軍的作戰設想是:“作戰分兩階段進行,首先突破正面敵軍陣地,將主力集結於黃河南岸,爾後佯作沿京漢線南下,以鄭城為軸心,使主力向西迂迴,圍殲第一戰區敵軍,特別是湯恩伯軍。作戰目標為洛陽,根據情況亦可在許昌附近向西迂迴。在此期間,以一部兵力打京漢線,與武漢地區連接起來。”日軍第12軍考慮橋頭堡正面第一戰區防守力量較強,因而決定以一部兵力先由開封方面西渡黃泛區,進攻鄭州、新鄭,進至正面守軍後方,軍主力再從橋頭堡方面發動進攻,以形成夾擊形勢。 1944年4月17日夜,日軍第37師團及獨立混成第7旅團,分由中牟東、西5處強渡黃泛區,擊退守軍暫27帥後,繼續西進。其第227聯隊第1大隊於19日凌晨前出至鄭州,利用長梯、攀繩,在火力掩護下登上城牆,因兵力太少,未敢下城,僅佔據一段城牆。但守軍第85軍和第78軍各一部,全部撤走,鄭州為日軍1個大隊佔領。第37師團第225聯隊在擊退守軍新29帥後,於19日晚佔領郭店。獨立混成第7旅團未遇抵抗,於21日凌晨到達新鄭,拂曉開始攻城,8時攻入城內。守軍新29、新42師的部隊撤走,日軍佔領新鄭。

日軍第12軍主力之第110師團及第62師團進攻開始前數日,即已通過鄭州鐵橋,分別進至霸王城和鐵路兩側橋頭堡陣地內。第110師團於4月19日晨開始進攻,10時許,突破守軍陣地;第62帥團於19日晚開始進攻,22時許,突破守軍陣地。激戰至20日上午,守軍第85軍向西南山區撤退。 21日滎陽失守,23日密縣失守,24日長葛失守。此時,守軍第28集團軍退守鄢陵、許昌,第4集團軍扼守馬駒嶺、虎牢關,第89軍防守郾城、遂平,第78軍防守舞陽,葉縣、襄城一帶。第31集團軍控制於登封、禹縣、魯山間地區。日軍戰車第3師團、第27師團及騎兵第4旅團,先後通過鄭州鐵橋,進至鄭州地區。稍事準備後,於30日開始進攻許昌。許昌守軍為暫15軍新29師及暫27師一部。日軍第12軍令第62師團進出至許昌西南地區,切斷守軍向西南山區撤退和由西南增援許昌的通路。令第37師團從北、西、南3個方向攻城,令獨立混成第7旅團從東面攻城,令戰車第3師團以一部協同第7旅團作戰,將第27師團控制於許昌以北機動。 29日夜,第62師團首先行動,迅速攻占第20師防守之穎河兩岸陣地,掩護其他部隊進入攻擊出發地位。

4月30日拂曉。在砲兵及航空兵人力支援下,攻擊開始。守軍依托工事頑強抗擊,日軍傷亡甚眾。激戰至17時30分左右,第37師團第225聯隊及戰車第3師團第13聯隊,分別由許昌西城和南城突入城內。守軍當夜於城東北角突圍,5月1日上午,日軍佔領許昌。當日9時,日軍第12軍司令官內山英太郎於新鄭下令,命軍主力從平漢路向西進行右迴旋,圍殲在登封一帶的第一戰區主力湯恩伯集團,第37師團以一部歸第27師團指揮,繼續南下,進攻郾域。俟與武漢北上接應的部隊會合後,第27師團即轉隸第11軍。第237師團及第37師團第227聯隊(配屬1個步兵大隊、1個山炮中隊)於5月)日夜由許昌南進,5月5日拂曉開始進攻。當日下午,分別攻占漯河和郾域。守軍第89軍新1師向東撤走。武漢地區日軍第11軍根據中國派遣軍的命令,在日軍第12軍佔領許昌時,派獨立步兵第11旅團長官下文雄率其7個大隊,於5月1日夜由信陽北上,2日至明港,3日拂曉至新安店。由於防守確山一帶的第五戰區第68軍部隊不戰而走,日軍第11旅團於當日占領確山。日軍第27師團先頭部隊僅受輕微抵抗,即於5月7日占領遂平,9日進至確山,與第11軍第11旅團會合。平漢路南段被日軍打通。當日軍第12軍南進時,駐於上海地區的日軍第13軍奉中國派遣軍之命,派第65師團長太田米雄率第71旅團和第64師團第69旅團,於4月25日開始,由風颱,正陽關向穎上、阜陽進攻,以牽制位於平漢路以東的第15、第19集團軍,策應第12軍的作戰。太田米雄恐孤軍深入被殲,在27日占領穎上後,即緩慢前進,至5月6日,9天時間僅前進約30公里。當日軍第27師團佔領遂平,平漢路基本打通時,太田米雄於5月8日率所部返回原防。

5月2日,日軍第12軍主力開始。對登封地區之湯恩伯集團進行包圍。第110師團向登封、第62師團向禹城進攻,戰車第3師團、騎兵第4旅團及第37師團主力向郟縣,臨汝突進,獨立第7旅向襄城進攻。湯恩伯集團各部隊戰鬥至5月4日,禹城、郟縣於3日失守,襄城、臨汝於4日失守。日軍戰車第3師團之機動步兵第3聯隊及戰車第13聯隊一部,已突進至洛陽南方的龍門附近。湯恩伯集團遂於5日向伏牛山區撤退。 為了策應第12軍作戰,華北方面軍令第1軍派第69師團長三浦忠次郎率其第59旅團5個步兵大隊及獨立混成第3旅團的3個大隊,於5月9日夜由垣曲渡黃河,攻略澠池,以阻止第八戰區部隊東援,為加強進攻洛陽的力量,還調防守北平的第63師團長野副昌德率所屬步兵第67旅團及3個獨立步兵大隊趕至鄭州,指揮獨立第9旅團及第12野戰補充隊參加進攻洛陽。 5月10日,岡村寧次下達命令、令“第12軍以一部兵力殲滅臨汝西南和嵩縣方面的重慶軍,同時以主力迅速向宜陽、新安挺進,進入洛陽西方;第1軍應迅速向洛陽方面推進;第63師團擊潰洛陽以北重慶軍後,向新安挺進。以上東、西、南互相呼應,圍殲第一戰區軍,進而攻占洛陽”。

日軍第1軍於11日攻占英豪車站,12日占澠地。守軍第47軍撤向盧氏。宜陽地區的劉勘兵團在日軍圍攻下,亦於13日向西南撤退。在日軍第12軍實施追擊時,華北方面軍於14日令第63師團進攻洛陽。 5月18日晚,第63師團開始進攻。雖有大量砲兵和飛機的火力支援,但在守軍堅強抗擊下,激戰至19日上午,仍無進展。當日中午,又增派戰車第13聯隊和第110師團2個大隊投入戰鬥,依然毫無進展,而且傷亡甚大。岡村寧次決定令第12軍指揮第63師團全力進攻洛陽。 24日13時,日軍發起總攻。守軍彈藥殆盡,艱苦支持至22時,日軍戰車已突入城內,遂由東南角徒涉洛陽河突圍撤走。 25日洛陽失守。豫南會戰基本結束。雖然湯恩伯集團撤退迅速,未被口軍圍殲,致日軍的戰役企圖未能全部實現,但以數十萬之眾,據經營數年之久的國防陣地,僅作戰30余天即喪失城市38座,損失兵力十餘萬,使日軍輕而易早地打通了平漢路南段,不能不說是抗戰意志衰退和保存實力思想造成的惡果。 1944年春,武漢地區日軍第11軍共有8個師團、1個旅團。為了進行長沙、衡陽會戰以打通粵漢路北段,日本大本營除將參加豫南會戰的關東軍第27師團、戰車第3聯隊和砲兵4個大隊轉隸第11軍外,還為其組建了第1、第2、第5、第9、第10、第11野戰補充隊(相當旅團);日中國派遣軍又將第64師團和獨立步兵第5、第7、第11、第12旅團調至武漢。 1944年5月9日,將留於武漢守備的第39師團、獨立混成第17旅團及獨立步兵第5、第7、第11、第12旅團等部隊編為武漢防衛軍。第11軍司令官橫山勇率8個多師團及配屬的砲兵、戰車部隊共36.2萬人、軍馬6.7萬匹、火砲1282門、戰車103輛、汽車9490輛,以長沙、衡陽為目標,準備發動打通大陸交通線的第二階段的進攻作戰。另有第5航空軍第1飛行團(6個飛行戰隊,2個飛行中隊)約160架飛機支援作戰。 5月25日,洛陽失守的當天,日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煙俊六到達漢口,親自指揮這次會戰。作戰開始前,將兵力區分為兩線:第一線5個師團,展開於華容、岳陽、崇陽地區,第40師團在湘江東,第116、第68、第3、第13師團在湘江西;第二線3個師團,第34師團集結於蒲析附近,第58師團集結於監利附近,後續之第27師團集結於蒲圻以北鐵路沿線。 第九戰區當時主要作戰部隊有3個集團軍,10個軍。會戰開始前後,軍委會又從第三、第六、第四戰區調來7個軍。總計參加會戰的兵力為52個步兵師,約50餘萬人。另外有中美空軍轟炸機68架、驅逐機113架支援作戰。第九戰區與日軍第11軍在湖南已有3次作戰經驗。戰區司令長官薛岳發覺日軍有進攻長沙企圖時,仍按以往的方針,以一部兵力利用新牆河、汨羅江及洞庭湖兩岸之既設陣地,節節抵抗,遲滯其前進,主力則分別集結於創陽、長沙、衡陽及湘江以西之要地,誘敵進入重兵地區,進行包圍、分割,予以殲滅。其部署為:第1集團軍警備梁家渡、市漢街、高安、奉新、靖安之線。新10師控制於樟樹,新11師控制於分宜。第30集團軍警備武寧,九宮山、通城,九嶺之線。新15師控制於修水,第27集團軍警備黃岸市、新牆、鹿角、磊石山之線。第133師控制於長樂街;第99軍任營田、湘陰、蘆林潭、沅江、漢壽一帶江防、湖防。戰區直轄部隊,第37軍一部警備陽羅江,主力集結於甕江、浯口,第4軍警備長沙,第44軍集結瀏陽,暫2軍集結株洲、淥口,第10軍集結衡山、衡陽。 日軍為求吉利,選擇其海軍在1905年在對馬海峽戰勝沙俄海軍的5月27日(日本海軍節)發動進攻。 1944年5月27日拂曉,日軍分3路南下:左翼第3、第13師團由崇陽地區進攻,突破第72軍陣地後,於6月1日攻占平江,又擊退第58軍及第44軍的部隊,於6月14日攻占瀏陽;右翼第40師團。由華容地區進攻,突破第99軍防線後,於6月5日攻占沉江,12日占領益陽,16日與第58師激戰於寧鄉;中路第68、第116師團由岳陽地區進攻,迅速擊退第20軍一部渡過新牆河,31日再渡淚羅江,6月8日攻占湘陰,10日強渡瀏陽河,15日攻占株洲,對長沙形成包圍,此時,第2線3個師團亦已投入戰鬥,16日開始,第34師團及第68師團第57旅團猛攻岳麓山,第58師團攻擊長沙城。防守長沙城及岳麓山的第4軍3個師依托既設陣地,抗擊至18日晨,軍長張德能放棄長沙退走永豐,得突圍者僅2000餘人。 為了策應日軍第11軍作戰,中國派遣軍令第13軍派駐杭州的第70師團從金華進攻衢州,以牽制第三戰區的部隊不向湖南調動。 6月10日,沿鐵路兩側攻擊前進。 12日攻占龍遊。以後即遭到守軍第26、第79師的堅強抵抗,第105、第145、第146師亦投入反擊。日軍駐金華的獨立步兵第104大隊增援後,守軍退守衢州城。 6月26日4時40分,日軍開始攻城,5時15分突入城中。守軍撤退至衢江,因船隻下足,大部泅渡,遭追擊日軍火力集襲、傷亡甚大。日軍僅1個師團,深入擁有3個集團軍的第三戰區80公里。第三戰區作戰17日,不僅未能圍殲日軍,也未能阻止日軍、反而損失1000餘人。看來,仍是保存實力思想造成的,日軍第70師團佔領衢州後,認為牽制任務已經完成,於27日開始撤回金華。 長沙失守後,軍委會令薛岳確保衡陽。日軍第11軍將主力停止於攸縣、醴陵、湘鄉一帶,令第68、第116師團及第34師團第218聯隊進攻衡陽。 6月28日,日軍開始進攻,遭守軍第10軍(方先覺)的堅強抗擊,在飛機、大砲支援下,猛攻至7月2日,僅前進1公里,部隊傷亡很大,第68師團長佐久間為人及參謀長均負重傷,彈藥亦將告馨。橫山勇被迫下令暫停攻擊,進行休整補充。當日軍進攻衡陽時,薛岳令第30集團軍總司令王陵基指揮第26、第58、第72軍實施反擊,6月28日收復萍鄉,7月4日進攻醴陵,幾乎全殲日軍騎兵第3聯隊。後日軍第27師團等多路增援到來,於10日又奪佔醴陵。 日軍第68、第116師團經休整補充及加強砲兵後,於7月11日上午開始第2次攻擊。雖然以大量火砲進行轟擊,仍遭到守軍英勇抗擊,日軍第116師團之精銳部隊第133聯隊3個大隊的大隊長相繼陣亡,每大隊僅餘不足100人。連續激戰10晝夜,至7月20日,橫山勇見久攻不下,傷亡慘重,再次下令停止進攻。經整頓補充後,增調第58、第13師團及軍砲兵隊,於8月4日在第1飛行團直接支援下,發動第3次攻擊。但在守軍的拼死抵抗下,激戰至8月7日,多次沖擊均被擊退,第68師團第57旅團長志摩源吉陣亡,僅第58師團獨立第93大隊突破小西門陣地,到達市區邊緣。此時,衡陽外困的中國軍隊第79,第100、第62軍等正由衡陽以西奮力向衡陽突進,企圖解衡陽之圍。阻擊第62軍的日軍第40帥團第234聯隊傷亡慘重。其第3大隊的4個中隊,最多者剩24人,最少者僅剩2人。中國軍委會調來增援的第74軍、機械化第200師、第48師及戰車第3團等,均將到達衡陽地區。但就在這時,英通抗擊日軍達47大的第10軍軍長方先覺,於8月7日夜派參謀長孫鳴全與日軍聯繫,8日晨,與日軍第68師團長堤三樹男在城南天主堂會見,率其第3、第190、預10師及暫54師的4個師長及殘部13306人(大部為重傷病員,能戰鬥者約4000人)放下武器,停止抵抗。衡陽為日軍佔領。日軍第11軍高級參謀島貫在當天的日記中寫到:“上午8時克衡陽……我方面對前來解圍的敵軍,多少有些動搖……如固守衡陽之敵誓死決一死戰,或將出現'英帕爾'的結局”(1944年新1軍第15軍從緬甸進攻印度英帕爾,慘敗而歸,10萬人僅剩3萬人)。 衡陽失守後,中國軍隊以一部在衡陽以西攻襲日軍,主力撤至洪橋一帶。 9月1日,日軍第3、第13、第40、第58師因向零陵、全縣,第116、第37師團向邵川進攻。守軍第37軍在常寧,第79、第62軍在白鶴鋪,大營市一帶,第74、第100軍在渣江、永豐一帶,稍事抵抗後再次後撤。日軍於9月5日攻占祁陽,7日攻占零陵,12日占道縣,14日不戰而佔領築有堅固國防工事的全縣。長衡會戰結束。此役,中國軍隊陣亡及被俘9萬餘人,損失大量武器裝備。日軍傷亡近5萬人。會戰後,日軍送方先覺返回重慶,不久後出任青年軍第207師師長。 1944年秋,日軍在印緬戰場進攻英帕爾失敗;在中國駐印軍的進攻下,在緬甸北部也連連失利。太平洋戰場,美軍全殲塞班島日軍,並登陸關島。日本大本營考慮到美軍很快將進攻菲律賓、沖繩島、台灣及日本本土,於7月21日制訂了準備在本土等地決戰的《陸海軍今後作戰指導大綱》。為適應新的情況,8月26日下令組建第6方面軍,統一指揮中國戰場兩湖、兩廣地區的作戰,繼續完成打通大陸交通線的任務。方面軍司令官為岡村寧次,下轄第11、第23,第34軍及第20軍(9月28日以方面軍直屬部隊組成)。 1944年10月7日,日軍第6方面軍擬定進行湘桂會戰的作戰計劃。其中心內容是:以第11軍(橫山勇)6個師團沿湘桂路進攻桂林,以第23軍2個師團、1個混成旅團沿西江西進,以1個混成旅團由雷州北進,進攻柳州、南寧。在日軍第11軍進攻洪橋時,日軍第23軍已由廣東沿西江兩岸向梧州方向進攻。第23軍司令官為田中久一,參加進攻的部隊為第22、第104師團和獨立混成第22、第23旅團。 9月9日開始分路西進,沿途擊退中國各地方部隊及第135、第155師,於13日占新興,16日占肇慶,22日占梧州、容縣,28日占平南及丹竹機場,10月12日攻占桂平及蒙墟。 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認為日軍第23軍對柳州側後造成嚴重威脅,而現有兵力又不足以桂林及柳州同時進行主力決戰,於是決心先對占領桂平、蒙墟的日軍實施反擊,命西江方面軍總司令鄧尤光指揮第64軍(配屬廣西綏署第1縱隊)、第46軍(欠2個師,配屬第188師)第135師及綏署第2縱隊等,於10月21日對日軍第23軍發動進攻,戰鬥9天,毫無進展,被迫撤退。日軍乘勢追擊,於10月3日占貴縣,4日占武宣,前進至柳州以南約70公里的良江、來賓一帶。 當日軍逐漸迫近柳州、桂陽時,第四戰區為保衛桂柳,於10月9日對準備參加作戰的部隊重新編組。其指揮系統為:司令長官張發奎下轄桂林方面軍(夏威,第46、第31、第93、第79軍,共9個師及特種兵)、西江方面軍(鄧龍光,第35集團軍、第16集團軍一部,共4個師、2個縱隊)及直轄第62、第64軍,共4個師及砲兵。總計24個師,約15萬人。 日軍第11軍接受了進攻衡陽開始時兵力不足而受阻的教訓,決定以3個師團又1個聯隊、4個砲兵聯隊又4個砲兵大隊和1個戰車聯隊進攻桂林;以2個師團進至桂林東南大圩、幹樂地區,以阻止守軍增援,並隨時準備加入攻城戰鬥;另以1個師團負責後方警備。當11月初開始前進時,沿途僅遇到輕微的抵抗,判斷守軍兵力薄弱,橫山勇遂改變原來經中國派遣軍和第6方面軍原制的計劃,令第3、第13師團轉攻柳州,僅以第58、第40、第37師團進攻桂林。 11月4日,日軍對桂林發起總攻。防守桂林的指揮官是第16集團軍副總司令韋雲淞,直接守城的部隊是第31軍第131師、第46軍第170師及第98師殘部合編成的1個團。經5天戰鬥,桂林外圍磨盤山、茅單嶺、七星岩、筆架山等據點,守軍犧牲殆盡,全部失守。 9日拂曉,日軍開始攻城。在兵力、火力均佔優勢的日軍猛烈進攻下,守軍拼死抵抗,但城外各部隊始終未對攻城日軍作有力的牽制、反擊。血戰至10日,守軍所剩無幾,僅第31軍軍長賀維珍率一小部突出包圍。防守司令部參謀長陳濟桓、第31軍參謀長呂旃蒙、第170師副師長胡厚基等,均力戰而死。第131師師長闞維雍在掩護防守司令部及第31軍司令部突圍後,壯烈自殺。桂林為日軍佔領。同日,柳州也為日軍攻占。日軍第3、第13師團攻占柳州後,向西追擊,15日占宜山,17日占忻城,21日占金城江。 21日,橫山勇電令,命第13師團追擊至獨山,命第3師團追擊至都勻,將該地交通設施及軍用物資全部徹底毀壞後,返回廣西。日軍在擊退第97軍的阻擊後,於28日攻占南丹,12月2日襲佔獨山,3日攻占荔波,於4日開始南撤。 日軍第23軍第22師團及獨立混成第23旅團於11月24日未經戰鬥即佔領南寧,在越南西貢的日本南方軍司令官寺內壽一令第38軍第21師團派1個加強聯隊,進軍廣西,與其第22師團會合。第21師團第83聯隊(配屬1個步兵大隊及砲兵、工兵部隊)於12月10日與由南寧南下的日軍第22師團在扶綏南之綏淥會合、最後打通了由華北縱貫大陸至印度支那的交通線,並佔領7個空軍基地和36個飛機場。 豫湘桂會戰的結果,雖然未能改變日本法西斯日趨失敗的命運,但使中國損失軍隊50餘萬、武器裝備數千噸,並使第一戰區喪失了其戰略價值。特別是美軍在華空軍基地的丟失,使陳納德竭力主張、羅斯福積極支持的“空中戰略”失敗,從而尋緻美國對日戰略和對華政策的改變。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