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戰爭軍事 八路軍震驚中外的20大戰役

第176章 2、配合全國進行抗戰

東北抗日武裝不斷地發展和壯大,引起了日偽軍的極度恐慌,於是他們不斷加緊對東北地區抗日武裝的鎮壓。 為了團結更多的抗日力量,有效地抗擊侵略軍,擴大抗日游擊戰爭的局面,1935年6月3日,中共東北黨組織收到了中共駐共產國際的代表團從莫斯科發來的中共中央的“六三指示信”。 信中,中央作出了這樣的指示:“現在東北各種反日隊伍,一般的都有建立反日統一戰線的必要與可能,我們不應機械地背誦過去的4種游擊隊的公式,而現在要普遍與各種反日武裝隊伍,建立下層與上層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反日武裝共同抗日。我們現在要鞏固和擴大建立抗日聯軍(或抗日救國同盟軍)總司令部一類的組織……號召東北各種反日武裝團結一致……我們要加緊各地的群眾工作,準備召集全東北義勇軍代表會議,建立全東北的軍事領導機關,如東北抗日聯軍(或抗日救國同盟軍)總司令部的名稱——統一游擊隊的領導和指揮……”

據此,1936年2月20日,以當時在東北最著名的幾個抗日領袖楊靖宇、王德泰、趙尚志、李延祿、周保中、謝文東等人和湯原、海倫游擊隊的名義聯名簽發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東北抗日聯軍統一軍隊建制宣言。 宣言發表後,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東北人民革命軍為主體,聯合一切反日愛國武裝力量組成的東北抗日聯軍的各個部隊便陸續成立起來了,東北的武裝抗日鬥爭也從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盧溝橋事變後,東北抗日戰爭變成了全國抗日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抗戰形勢的鼓舞下,東北各族人民抗日熱情更加高漲。 8月,東北抗日救國會發出緊急通知,要求抗日軍民聯合行動,號召偽軍譁變共同對敵。抗日聯軍第1路軍總司令部發表告滿軍同胞書,號召:“凡是中國人都聯合起來!打倒共同敵人日本帝國主義!剷除民族敗類——賣國賊!推翻傀儡政府'滿洲國'!”

東北抗日聯軍和各族人民,積極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和各種抗日鬥爭。在此形勢下,偽軍警也開始分化,出現成批的攜械反正。東北抗日游擊戰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局面。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聯軍和各族人民的浴血奮戰下,日軍的侵略計劃也不斷遭到失敗。日本帝國主義為改變這一不利的局面,將關東軍的兵力增至4個師團、2個獨立混成旅團、3個騎兵旅團、5個守備隊(相當於旅團),共達十萬餘人。同時,大力擴充偽軍,使偽軍總兵力達26個旅,約10萬人。並加緊推行“三年(1936~1939)治安肅正計劃”,加強軍事“討伐”和殖民統治,且將其“討伐”重點指向北滿,由南向北、由西向東,逐步壓縮,妄圖將抗日聯軍大部消滅於松花江下游,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之間的“三江”平原。

因此,一場更為嚴峻艱苦的鬥爭,擺在抗日聯軍和東北各族人民的面前。 在強敵進攻的新形勢下,活動於北滿的抗日聯軍部隊,至1938年6月,與日軍連續作戰達500餘次,殲日軍數千人,抗日聯軍本身也傷亡很大,有的部隊減員過半。 1938年下半年,日軍為徹底消滅東北抗聯,鞏固其殖民統治,以及準備對蘇作戰,將關東軍兵力增至7個師團,並加緊對抗聯的軍事“討伐”和經濟封鎖。 東北抗日游擊戰爭由此開始進入極端艱苦的鬥爭階段。到1939年底,關東軍增至9個師團。同年,敵調集重兵,以抗聯第1路軍為重點,連續地進行“討伐”,使抗聯部隊得不到休整機會;並提出“匪民”分離等口號,加緊招撫誘降,企圖分化瓦解抗聯隊伍,致使抗聯中一些不堅定的分子先後叛變投敵。同時,實行所謂“米穀管理法”,以及控制布匹、鞋帽、油鹽、醫藥等物資,以斷絕抗聯生活必需品的來源。

由於日偽軍瘋狂的軍事“討伐”、嚴密的經濟封鎖,抗聯活動地區日漸縮小,部隊大部被迫轉移到深山密林,戰斗在冰天雪地之中,糧食斷絕,常以樹皮和野果充飢,備受艱難困苦。然而,抗聯在幾經輾轉得到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和六中全會給東北抗聯、東北人民致敬電的鼓舞下,在毛澤東的《論持久戰》一書的思想指導下,儘管鬥爭形勢日趨惡化,處境日益艱險,但絕大多數部隊仍不屈不撓地堅持東北抗日游擊戰爭。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