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毛澤東文集第三卷

第21章 目前國際形勢及對中國時局的影響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小平[1]同志: 甲、亥江電[2]悉。努力生產,注意積蓄,準備迎接更加艱苦局勢之到來,這是完全對的,請你堅持此方針。山東、華中應如何注意,待朱瑞、陳毅[3]到延了解情況後再告。 乙、太平洋戰爭兩年,中日戰爭六年餘,日本實力仍相當強大,且據太平洋之險,英、美反攻非易事。反之,國民黨機構腐化,特務橫行,在長期戰略相持階段中,力量未見增長,反而減弱。開羅會議[4]打擊了日本誘降(但未最後放棄),堵塞了蔣介石尋求妥協之門,給與澎湖、台灣、滿洲支票,可能招致日寇正面進攻之禍。德黑蘭會議[5]肯定開闢歐陸第二戰場,與蔣希望快在太平洋反攻相違背。故蔣此次由開羅飛返重慶,不及前次廢約[6]之大吹大擂、興高采烈了。時局於抗日、革命是極為有利的,但困難仍在增加(如開羅會議可能促使日本財閥間、軍閥間各派別之矛盾減少,而較前更妥協團結,堅持持久戰爭等),特別處於敵後之華北須有充分準備,再堅持三五年,防止在德黑蘭、開羅會議及蘇聯不斷勝利下,引起輕敵,放鬆長期準備。請隨時注意各區實際情形予以糾正。丙、太岳、中條,整風、生產全無反映,望注意檢查督促。

毛澤東彭德懷[7] 十二月十六日根據中央檔案館保存的抄件刊印。 -------------------------------------------------------------------------------- 註釋 [1]小平,即鄧小平,當時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書記、八路軍第一二九師政治委員。 [2]指鄧小平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三日給毛澤東、彭德懷的電報。電報中說:華北各區因敵人破壞、戰爭影響、普遍災荒及我們的生產工作很差等原因,經濟上大都已接近枯竭。 “我們各區過去對生產領導不夠,沒有註意積蓄問題,無論軍民都經不住災荒、敵人的嚴重打擊。今後必須注意生產,講求積蓄,不僅在人民中提倡耕三餘一,軍、政方面也要切實注意糧食、資財的積蓄”。電報還建議中央指示華中和山東注意積蓄物資或現金,以備不時之需。

[3]朱瑞,當時任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書記,一九四三年八月動身赴延安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一九四三年末到達延安。陳毅(一九○一——一九七二),四川樂至人,當時任新四軍代理軍長,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動身赴延安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一九四四年三月到達延安。 [4]開羅會議是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六日中、美、英三國政府首腦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的一次會議,共商進一步聯合對日作戰問題。會議發表了中、美、英三國開羅宣言,明確規定日本必須無條件投降,並將它侵占的中國領土滿洲、台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 [5]德黑蘭會議是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一日蘇、美、英三國政府首腦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的一次會議。會議主要討論對德聯合作戰問題,簽署了德黑蘭總協定和德黑蘭宣言,總協定規定美、英等國應於一九四四年五月發動諾曼底登陸戰役,開闢歐洲第二戰場。

[6]指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分別簽訂《關於取消美國在華治外法權及處理有關問題之條約與換文》和《關於取消英國在華治外法權及其有關特權條約與換文》。 [7]彭德懷,當時任八路軍副總司令。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