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毛澤東文集第五卷

第63章 淮海戰役第一仗和第二仗的殲敵任務[1]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七日) 粟陳張鍾劉,並告陳鄧[2],華東局及王譚[3]: (一)完全同意魚戌電[4]所述攻擊部署,望你們堅決執行。非有特別重大變化,不要改變計劃,愈堅決愈能勝利。在此方針下,由你們機斷專行,不要事事請示,但將戰況及意見每日或每兩日或每三日報告一次。 (二)第一仗估計需要十天左右時間,力爭殲滅黃百韜[5]十個師(包括四十四軍),李彌[6]一個至兩個師,馮治安[7]四個師(包括可能起義者在內),劉汝明[8]六個師(包括可能起義者在內),以上共計二十一個至二十二個師。如能達成此項任務,整個形勢即將改變,你們及陳鄧即有可能向徐蚌線迫進,那時蔣介石可能將徐州及其附近的兵力撤至蚌埠以南。如果敵人不撤,我們即可打第二仗,殲滅黃維、孫元良[9],使徐州之敵完全孤立起來。

(三)為了連續作戰殲滅大量敵人之目的,你們應仿照濟南戰役之辦法,對我各作戰部隊隨戰隨補,隨補隨戰,使部隊經常保有充足的兵員和旺盛的士氣,此點甚為重要。為此,應將後方補訓兵團移到接近戰場的位置,以便將已經訓練好的新兵及俘虜能夠迅速補充部隊,同時將此次戰役中所獲俘虜迅速接收訓練及補充部隊。 軍委 七日二十時 根據中央檔案館保存的原件刊印。 -------------------------------------------------------------------------------- 註釋 [1]這是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的給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粟裕、參謀長陳士榘、副參謀長張震、政治部副主任鍾期光和後勤司令劉瑞龍的電報。

[2]陳鄧,指陳毅、鄧小平,當時分別任中原野戰軍第一副司令員和政治委員。 [3]王譚,指王建安、譚震林,當時分別任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副司令員和政治委員。 [4]指粟裕、陳士榘、張震等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六日戌時給中共中央軍委的電報。電報說:“淮海戰役決仍按已定方針執行。為著驅逐與解決沂河以東沿岸少數土頑,便於掩護架橋和主力開進,今晚即以魯縱圍殲郯城、大埠之王洪九頑部;六縱圍殲馬頭及南北沿河岸之敵;七縱圍殲嶧縣、棗莊之敵;十縱包圍臨城,逼獨立旅(土頑改編的)起義”。三縱、廣縱及冀魯豫獨立旅向豐縣、碭山線前進,以求掃清敵外圍。明晚即迫近敵人,封鎖消息,八日晚即完成分割包圍,展開攻擊。電報還說:“已令淮海分區派隊迫近新浦、海州,確實查明情況。如敵確已撤退,即佈置接收入城,維持秩序紀律,掌握政策,並控制連雲港,向海上佈置警戒。另以一部配合濱海地方武裝及蘇北兵團一部,嚴防敵四十四軍之西進,使其不能迅速與黃兵團會合配合作戰。”

[5]黃百韜,當時任國民黨軍第七兵團司令官。 [6]李彌,當時任國民黨軍第十三兵團司令官。 [7]馮治安,當時任國民黨軍第三綏靖區司令官。 [8]劉汝明,當時任國民黨軍第四綏靖區司令官。 [9]黃維(一九○四——一九八九),江西貴溪人。當時任國民黨軍第十二兵團司令官。孫元良,一九○四年生,四川華陽(今屬成都市)人,當時任國民黨軍第十六兵團司令官。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