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

第28章 第四章知識在社會中的利用-4

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 哈耶克 1256 2018-03-18
四 如果當前貶低特定時間和地點的知識的重要性是一種時尚,那隻是因為變化本身的重要性更被貶低了。事實上,在使生產計劃必須作重大修改的變化的重要性和頻率方面,“計劃者”所作的假設與其對手所作的假設相差無幾。當然,如果詳盡的生產計劃能提前好長一段時間制訂並被徹底貫徹,以致不再需要作重大的經濟決策,則支配一切經濟活動的全面計劃的製訂任務就會輕鬆得多。 也許,值得強調一下,經濟問題總是由變化所引起的,而且只有變化才能引起經濟問題。如果事情一成不變,或至少完全按預期的那樣發展,則不會產生新的需要決策的問題,也不需要製訂新計劃。要是認為變化或至少日常的調整在現代已經變很不重要,其實就等於認為經濟問題已變得不重要。由於這個原因,相信變化的重要性在日益縮小的人,一般也認為經濟考慮的重要性已讓位於日益增長的技術知識的重要性。

如果有了現代生產的精細結構,是否就真的像建立新工廠或引進新工序那樣只是間或才需要經濟決策呢?果真一旦工廠建成,其餘方面就依據工廠特點而幾乎全是機械的了,而不需作什麼變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情況了嗎?人們普遍相信,上述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這種看法據我查證,井非產生於經營者的實踐經驗。在任何競爭的行業中——單單這種行業就能作為標準——保持成本不上升的任務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僅僅這個任務就要消耗掉很大一部分精力。一個不稱職的管理者浪費掉作為獲利基礎的成本差額,真是太容易了,而且從事經營管理的人們都知道,即使技術設施相同,但生產成立可能各不相同。經濟學家對這一點似乎並非如此了解。生產者和工程師們常常強烈地渴望能不被貨幣成本的考慮擾亂進程,這雄辯地證明,這些因素已進入了他們的日常工作。

經濟學家們越來越容易忘記組成整個經濟體系的經常不斷的小變化,其原因之一也許是他們越來越耽於統計總數,這種統計總數比具體細節的運動表現出更大的穩定性。然而,這種統計總數的相對穩定性並不能像統計學家時常想做的那樣以“大數定律”即隨機變化的相互補償來解釋。我們必須處理的因素,其數量並非大得足以便這些偶然力量產生穩定性。貨物和服務的不間斷流動得以維持,是由於持續不斷的精心調節,由於每天要根據前一天所不知的情況作出新的安排,由於一旦A不能交付就馬上由B代替。即使是高度機械化的大工廠,其之所以能保持持續運轉,也主要是因為它們能依靠外界環境滿足各種始料不及的需要:如蓋屋頂的瓦,文具及表格紙,各種工廠不能自備的和根據工廠運營計劃所需的能夠很訣在市場上買到的設備。

或許我還應該簡單地提及,上述那種知識,由於其性質是無法進入統計數字的,因此也就無法以統計數字的形式傳遞給任何中央權威機構。這種中央權威機構所必須利用的統計數字,應該是嚴格地通過分析事物的細小差別,通過將不同地點、品質和其他特點等項目作為同一類資源綜合。以可能對具體決策產生重大影響的方法得出。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根據統計資料製訂的中央計劃,由其本質決定,是無法直接考慮這些具體時間和地點的情況的,因而中央計劃者必須找出一種方法,讓“在現場者”來作這種基於具體情況的決策。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