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

第12章 第二章經濟學和知識-1

本章標題的含糊性並非偶然。雖然它的主題是關於不同社會成員的假設及命題在經濟分析中所起的作用,但是,這絕不意味著這個主題與另一個可以在同樣的標題下討論的問題無關。這個問題是,標準的經濟分析究竟在何種程度上傳播了有關現實世界的知識。實際上,我的主要論點將是一種同義反复(tautologies)(經濟學中的標準均衡分析實質上由這種同義反复組成)可以轉化成另外的一些命題,其僅在我們能夠用關於如何獲得併傳播知識的明確論述充實那些標準命題的範圍內,才告訴我們現實世界中所發生的一切事情的原因。簡言之,我所主張的是:在經濟理論中,經驗因素——它是不僅涉及含義而且涉及原因和結果,並因此而得出結論的唯一因素(從原則意義上說,這些結論無論如何都能得到證實)——是由一些有關獲取知識的命題所組成的。

或許,我應該首先提醒你們注意一個有趣的事實,即,最近在不同的領域里大量超出傳統均衡分析限制的理論探討所得出的答案,很快就證明了,一些理論上的結論取決於我們在某一點上所做的假設,即對預見的假設,即使這些結論與我們設想施不完全一致,至少有一部分是一致的。我認為,正如人們所期望的那樣,首次引起廣泛注意的有關預見假設的討論領域,是風險理論。在這方面,由富蘭克·H·奈特的著作所施加的激勵,可以證明它具有遠遠超越風險理論這一特殊領域的深刻影響。此後不久所作出的一些有關預見的假設,對解決非完全競爭理論以及壟斷和寡頭等問題,具有根本性的重要作用。從此,人們便日益明確地發現,在有關貨幣和產業周期這種更加“動態”的問題討論中,對預見所做的假設和“預期”起了同等關鍵的作用。尤其是那些從純粹均衡分析中藉用並引進到這些領域的概念,比如均衡利率問題,更是可以只根據有關預見的假設被恰當地定義。這樣說來情形似乎是,在我們能夠解釋人們為什麼會犯錯誤之前,我們必須首先解釋他們為什麼應該永遠正確。

一般他說,我們似乎都已經認識到,雖然也許我們仍未一致贊同這些基本假設的確切內容,但是,僅僅根據有關預見的假設,我們就能確定並清楚地闡明均衡概念本身。這個問題我將在本文的稍後部分加以說明。此刻我關心表明這一點:當前,不管我們是否想要規定經濟靜態的界線,或者不管我們是否想超越它,都不可能躲開在我們的推理中有關預見的假設之確切地位這一棘手問題。這是否僅是一種偶然的現象呢?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