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

第2章 第一章個人主義:真與偽-1

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 哈耶克 1681 2018-03-18
18世紀和大革命,像共同的源泉,生成了兩股巨流。第一股引導人們追求自由制度,第二股則引導人們追求絕對的權力。 ——托克維爾 一 在當今的世界上,提倡任何一種條理分明的社會秩序原則,幾乎總會被冠以不切實際的教條主義者這一薄名。一個人在社會事務中不附合於固有的原則,而是“按其是非曲直”決定每一個問題,並且他往往不固執已見,隨時準備在相互對立的觀點之間尋求妥協,這已經被視為明智的象徵。可是,即使沒有明確地被人們所認識而僅僅暗含在具體的決定之中,或即使稍有顯露而僅僅呈現為做什麼或不做什麼的模糊思想,原則仍有其自己的表現方式。因此,在“既不是個人主義也不是社會主義”的幌子下,事實上我們正在從一個自由主義的社會向具有完全集體主義特徵的社會迅速邁進。

我不僅打算為社會組織的一般原則作辯護,而且還試圖表明,對一般原理的厭惡和對從特定事件到特定事件的程序的偏愛是這樣一場運動的產物——它通過“必然的漸變”,把我們從一個建立在普遍承認確定原則這一基礎之上的社會秩序,帶回到直接命令所創造的社會秩序中去。 過去三十年的經歷,也許使我們沒有太多的必要去強調失去原則我們就會放任自流。在該時期一直居支配地位的實用主義觀點,並沒有增強我們把握發展的能力,實際上已經把我們引入了一個人人都不希望出現的境地:並且我們對原則的輕視所產生的唯一後果,可能就是我們企圖忽視的事件的邏輯反而控制了我們。現在的問題不是我們是否需要原則的指導,而恰恰是是否還存在著一套在需要時我們能夠遵循的、可以廣泛應用的原則。我們還能在哪兒找到一套在解決我們這個時代的問題時將給我們明確指導的訓誡呢?什麼地方存在這樣一種內在一致的哲學呢?它不僅給我們提供了道德上的目標,而且還指出了實現這些目標的手段。

從教會對闡述一個完整的社會哲學所作出的努力以及許多信徒從同一基督教思想出發所得出的完全不同的結論來看,宗教本身在這些問題上也沒有提供正確的指導。儘管宗教影響的減少無疑是我們現在缺乏知識和道德方向的一個主要原因,但是它的存在並不會進一步降低我們對一個被廣泛接受的社會秩序原則的需要。我們還應該有一種政治哲學,它應當超越宗教或倫理所提供的基本而又普遍的指導。 本章的選題就已表明,對我來說,似乎存在著這樣一種表現為一套原則的哲學,而這些原則確實隱含在絕大多數西方人或基督教徒的政治傳統當中,只是它們不再能以一種易於理解的術語明確地描述而已。因此,在我們確定這些原則能否給我們提供實踐指導之前,有必要重新對之作全面的闡述。

這樣做所面臨的困難不僅在於當今的政治術語晦澀難懂,甚至同一術語對於不同的集團來說常常幾乎表示相反的意義(上述事實已為我們所熟知),而更為嚴重為困難是,有人經常試圖用一個詞語把實際在信仰上對立和不能調和的人們捏合在一起。象“自由主義”或“民主制度”,“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這些術語,今天各自已不再代表一致的思想體系,所描述的是完全不同的原則和事實的總體,是歷史事件把它們同這些字眼聯繫起來。但是,除了在不同的時期,為同樣一些人,甚至僅以同樣的書目所鼓吹而外,這些原則很少具有共同之處。在這方面,“個人主義”與任何政治術語相比受害最深。它不僅被其反對者歪曲得面目全非(並且我們應該始終記住,現在不時興的政治概念,僅僅通過它們的敵人為其畫像才為我們絕大多數當代人所熟悉),而且已經被用來描述好幾種社會觀點。這幾種社會觀點之間與傳統上被看作其對立面的觀點一樣,幾乎沒有什麼共同的地方。確實,我在準備本文時,考察到一些有關“個人主義”的標準描述,這使我幾乎開始後悔自己曾經把所信仰的思想和這樣一個被如此濫用和誤解的術語聯繫在一起。然而,除了我所信仰的思想之外,無論“個人主義”這個名詞還有什麼其它含義,就我意欲為其辯護的觀點而言,總是有兩個充分理由來保留這一術語:首先,我要為之辯護的觀點一直是通過這一術語為世人所知,而不管它在不同的時代還可能意味著其它什麼。其次,這一術語的存在是為了與“社會主義”這一精心設計出來的名詞有所區別,以便表明後者反對個人主義的立場。我們所關心的就正是這樣一個取代社會主義的製度。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