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時寒冰說:經濟大棋局,我們怎麼辦

第22章 第四節美國的下一個目標

大棋局上,伊朗早已站在美國的靶子下面。伊朗是美國的首要目標,這一點幾乎是人盡皆知。但是,從美國的戰略規劃上來看,並不一定要動兵。實際上,用兵是下下之策。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之策。 自從親美的巴列維政權被****和美國駐伊朗大使館人質事件之後,美國與伊朗之間的仇恨,無論在伊朗人心中,還是在美國人心中,都深深地埋下。 並且,這種痛和裂痕,並沒有經過時間的流逝而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 更大的問題在於,伊朗從1979年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國家,在價值觀、信仰等方面與美國存在著根本的無法調和的矛盾。 而且,美國要打開從阿塞拜疆遏制俄羅斯的通道,也必須解決伊朗,況且伊朗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儲量。最新數據顯示:伊朗石油儲量為1503.1億桶,位居世界第三;天然氣儲量33.1萬億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二。

阿塞拜疆與美國的大棋局有什麼關係呢? 前美國總統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博士指出:阿塞拜疆的位置使它成為地緣政治的支軸。它像"軟木塞"一樣控制著進入裝著里海盆地和中亞富饒資源的"瓶子"的通道。獨立的、講突厥語的阿塞拜疆使俄羅斯不能獨霸進入該地區的通道,這樣也就剝奪了俄國對中亞國家政策的決定性的政治影響力。 "獨立的阿塞拜疆可以成為西方進入能源豐富的里海盆地和中亞地區的通道。" 而伊朗與俄羅斯一樣,成為製約阿塞拜疆與西方聯繫的重要障礙。 如果拿下伊朗,阿塞拜疆與西方的聯繫通道就全部打開了,美國的中亞棋局就全部下活了,就能掌控絕對意義上的主動權。

那麼,這是否與俄羅斯的利益又相抵觸了嗎? 相比之下,俄羅斯更擔心激進的宗教勢力的影響日益擴大。布熱津斯基曾說過:"伊斯蘭化的進程也可能會傳染給俄羅斯境內的穆斯林……俄羅斯境內的穆斯林約占到俄國人口的13%。他們幾乎不可避免地將在要求維護自己獨特宗教和政治特性的權利方面變得更加咄咄逼人。" 因此,像車臣那樣的極端宗教情結的擴散,更令俄羅斯擔心。 這就是說,拿下伊朗,從美國的戰略佈局來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目標,而實現這個戰略目標阻礙之一的俄羅斯,同樣對伊朗心存芥蒂,這就排除了兩者結盟的可能性。 所以,如果非要判定發生戰爭,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個地方首選中東。伊朗是最明確的目標,而要打伊朗,中東之亂是必然的。

為什麼? 美國如果打伊朗,伊朗必定攻擊以色列,一如當年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的做法,目的是製造以色列與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對立,贏得更多幫助和支援。 我們知道,現代的軍事武器發展和軍事力量發展已經今非昔比,一旦開打,對於以色列這樣的小國而言,它根本無法承受那種巨大的傷亡。也就是說,美國和以色列只要打伊朗,不能有任何閃失,必須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因此,在打擊伊朗以前,美國必須首先擺平北非和海灣國家,尤其是曾經參加過"中東戰爭"的國家。我前文已經提到過,如果對照一下真正把領導人趕下台實現政權更換的國家,就會發現,它們都是曾經參加過"中東戰爭"的國家,突尼斯是,埃及也是,動盪上升到內戰的利比亞和接下來馬上就要輪到的敘利亞更是。

在這當中,利比亞、敘利亞尤其重要,拔掉這樣的"刺頭",只不過是通往目的地的中間站,終點站則是伊朗。 從這個過程來看,美國打擊伊朗的計劃,其實已經在進行中。 如果再進一步,判斷戰爭的開啟,那麼,開啟之役一般不會直接始於美國和伊朗的對決,而更大的可能,則是在掃除像利比亞、敘利亞和黎巴嫩境內激進組織的威脅之後,逐漸靠近伊朗。當然,美國還必須打掉盤踞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境內的拉登勢力,否則,即使美國政府想打伊朗,美國民眾也不可能給予支持。 因此,一旦美國竭盡全力抓捕拉登,或者,一旦以色列(背後是美國)和黎巴嫩境內的激進組織之間開打,也就意味著對伊朗的戰爭箭在弦上。 有一點必須說明一下:伊朗一直聲稱自己發展核能的目的是為了應對未來的能源危機,是和平利用。這種說法並非子虛烏有。

伊朗未來也面臨著能源枯竭的危機。斯蒂芬·李柏在《即將來臨的能源崩潰》一書中寫道:"伊朗的年經濟增長達到6%。按照這個速度發展,到2013年,伊朗將從石油輸出國轉變為石油淨進口國。" 這種情況有點出乎不少人的意料,卻是伊朗面臨的現實困境。 如果不了解這一點,就很難解讀背後的東西。 伊朗雖然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佔世界總儲量10%,居世界第五位,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佔世界總儲量16%,僅次於俄羅斯,居世界第二位。但伊朗煉油設備和技術嚴重落後,國內的成品油供應,尤其是汽油供應十分吃緊。伊朗不得不大量進口汽油,滿足國內需求,進口量已占到其國內消費總量的40%。這暴露出伊朗石油工業的軟肋。

為了化解未來的能源危機和美國主導的經濟制裁帶來的巨大壓力,伊朗採取了相應的措施: 一是努力提高煉油能力。伊朗曾經不止一次地把成品油的自給自足作為自己的計劃和目標,儘管這個目標很少完成過,但伊朗人很快會用新的計劃替代舊的計劃,以保持希望的永久性存在。 二是提高油價。限額內油價從每升1000里亞爾上調至4000里亞爾,約合2.7元人民幣。而限額外的油價格從每升4000里亞爾上調至7000里亞爾,約合4.7元人民幣。 除了上述措施,就是發展核能。 因此,伊朗發展核能源,實在是沒有太多更好的選擇,至少從伊朗自身的角度來看,排除核能安全性不提,伊朗這種選擇相對而言可以說是有遠見的。更何況,發展核能的確有助於核武器的研發。

日本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同時也是伊朗效仿的對象。 日本是一個核能大國。為了獲取核燃料,日本採取了一種名為"核燃料循環"的政策。為此,日本開始累積钚。軍控專家、清華大學教授李彬指出,"钚可以用來發電,也可以用來做核武器。"而日本累積的钚的數量達到了令人恐懼的地步:到2009年時,日本已擁有足夠造出5000枚原子彈的钚! 退一步說,如果日本不是為了發展核武做準備,這種龐大的儲備對於日本自身來說,一旦出現問題,豈不等於自殘?顯然,日本的目標非常明確,隨時發展核武器,並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超級核大國! 中國必須高度警惕這一點。 事實上,國際社會一直在質疑,日本儲存钚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麼?在2009年5月15日公開的資料中,日本一家名為原子能情報資料室(簡稱CNIC)的民間機構就日本儲存的钚到底可以造多少枚原子彈算了一筆賬--如果按照每顆原子彈需要8公斤钚來計算,日本境內目前儲存的钚(9噸)可以製造1000枚原子彈;如果加上日本在國外儲存的钚(38噸在歐洲),那麼足夠造出5000枚原子彈。

伊朗效仿日本,大力發展核能,同時犯了以色列和美國的大忌。以色列和美國都擔心伊朗趁機發展核武器,引發核擴散,導致無法估量的後果。同時,美國還擔心,一旦伊朗在核能利用方面取得進展,減少對傳統能源石油的依賴,那麼,伊朗繼續扮演原油出口大國的角色,就將繼續對國際油價產生影響,就繼續有跟美國叫板的底氣。 美國要做的,就是廢掉伊朗的這種影響力。 美國做事時,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一致性,在很多時候,比利益本身更重要。由於意識形態上的對立,美國不能容忍伊朗在核利用方面走得更遠。這種不信任感遠遠超過了經濟利益本身所能涵蓋的範圍。 這是美國和伊朗在核能利用方面高度對立的原因之一。美國要做的,就是阻止伊朗在核能利用方面的努力,使其錯過轉型期,繼續靠出口原油維持發展,繼續做一個資源消耗型的國家。只有這樣,才更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自2002年8月,伊朗核設施被媒體披露至今,美國不斷推動和強化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從相關內容的對比來看,不僅制裁的針對性越來越強,制裁的領域越來越大,制裁的力度也越來越嚴厲。 可以想見的是,在這種嚴厲的製裁之下,伊朗要在核技術方面取得進展是非常困難的。 伊朗同樣面臨著國內反對的聲音:德黑蘭爆發的大規模反政府示威,導致兩人死亡,數人受傷。 顯而易見的是,對美國而言,如果伊朗內亂能夠引發伊朗政府的更替,讓親美勢力掌權,是整個大棋局中最好的方案! 有一點不難想像,歐盟與美國的聯手,對伊朗的製裁會變得越來越嚴厲。 當然,中東的博弈並不止於此。我此前講過,如果一旦美國和以色列確信伊朗即將研製出核武器,將不惜一切代價對其進行軍事打擊。美國人做事從來都是早早就做準備。在這個大棋局上,另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凸顯出來,美國對它的態度,決定著其下一步的計劃。這個國家歷來都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為根本出發點,在伊朗問題上,它將如何取捨?

這個國家在大棋局上的重要性,絕對不容小覷。它就是俄羅斯。美國動伊朗,必須用利益安撫好俄羅斯。俄羅斯民族最幸運之處在於,他們遇到了我所認為的國外最傑出的四位領導人中的兩位:梅德韋傑夫和普京。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