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

第13章 三、新的視角

“文明型國家”為我們分析中國和世界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文明型國家”意味著中國是一種特別類型的國家。中國更像一個數百名樂手組成的超大型交響樂團,而世界上多數國家則更像一個小號手、小提琴手或者一個室內管弦樂隊。人數不同,樂器不同,曲目不同,傳承不同,指揮自然也不同,所以中國國家的治理方式也與眾不同。中國國家治理的主要方式只能源於自己的文化和歷史。 在中國模式的指導下,中國“文明型國家”的四大特徵——人口、地域、傳統、文化都成了我們崛起的最大優勢:我們有世界最充沛的人力資源和世界最大的潛在市場,我們有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的地緣優勢,我們有自己悠久的歷史傳承和獨立的思想體系,我們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資源。但是如果我們像一些人所希望的那樣,放棄中國模式,轉而採用西方模式,那麼我們“文明型國家”的最大優勢可能很快就變為我們的最大劣勢:“百國之和”變成“百國之異”,強調和諧的政治變成強調對抗的政治。我們“百國之和”的人口將成為中國混亂動蕩的溫床,我們“百國之和”的疆土將成為四分五裂的沃土;我們“百國之和”的傳統將成為無數紛爭和對抗的藉口;我們“百國之和”的文化將成為不同文化族群大規模衝突的根源。中華民族崛起的夢想將被徹底斷送。

由於“文明型國家”的特性,我們治理自己的國家絕不能套用西方的觀念,我們只能採取拿來主義,用中國人的眼光來取捨,任何時候都不要失去自我,不要失去自己的優勢。比方說,西方主流觀點認為市場經濟一定是土地私有化為基礎的社會,但中國人多地少,土地問題處理不當就會導致經濟和社會危機。中國今天的土地制度結合了土地公有製和個人土地使用權,實踐證明這是一個偉大的創新,是中國模式的一種核心競爭力。如果沒有這種獨特的土地制度,中國怎麼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建設了世界一流的基礎設施?怎麼可能進行這麼大規模的城市改造?怎麼可能使中國人的住房自有率名列世界前茅?當然,這個制度也有自己的問題,需要不斷改進,但總體前途看好,放棄它將是愚蠢的。

在廣義和狹義上,中國和西方都可以在許多方面互相交流、學習和借鑒。中國數十年來也一直在這樣做,受益匪淺。但是在深義上,真正民族性的東西是無法改變的,也是不能改變的,因為它是長時間在特殊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東西,是一個民族精神的載體,是一個民族之所以構成一個民族的關鍵所在。如果有人硬要改變,最後一定以失敗告終。 一個民族的政治傳統更要沿著自己的內在邏輯逐步演變。政治浪漫主義代價極高,甚至可能葬送一個民族的偉大前程。其實,連歷史遠遠短於中國的英國,數百年來都一直堅持自己政治傳統的漸進演變,從未接受過席捲歐洲的法國民主模式。依我之見,不要說中國,即使是人口只有中國三分之一的歐盟也無法按照歐洲“民主國家”的政治模式來治理,也就是說無法實行多黨制和民眾直選歐盟首腦。如果歐盟這樣做的話,歐盟輕則淪為一個無所作為的象徵性的政治機構,喪失整合歐洲不同利益的權威和能力,重則導致整個歐盟分裂解體,儘管歐洲還是西方民主體制的發源地。

“文明型國家”的最大智慧是“求同”。這種智慧首先體現在我們的文字中:凡是與水有關的東西,我們就加上“三點水”,如江、河、湖、海、洋;凡是與金屬有關的東西,我們就加上“金”字偏旁,如銀、銅、鐵、錫。對於所有不同的東西,我們都力求發現它們之間的共同之處。而西方文化的最大特徵是“求異”,每一樣東西,都要專門創造一個詞來進行表述,所以閱讀西方的報刊一般需要兩萬個詞彙,而閱讀中文報刊,掌握了兩三千個詞彙就可以,但這兩三千個詞彙可以形成千變萬化的組合,使中文成為世界上表達能力最豐富的語言之一。 “文明型國家”的治理也是一個道理。沿著中國文化“求同”的思路來處理中國面臨的各種矛盾,效果就會比較好,國家就有希望,無論是地區間的矛盾,還是企業間的矛盾,還是官民矛盾,還是勞資雙方的矛盾,只要把重點放在尋求各方的共同利益,效果一定比較好,因為中國人有“求同”的文化基因。反之,如果放棄自己的傳統,轉而採用西方“求異”模式,則可能造成衝突、混亂和動盪,甚至內戰。西方推動的“民主化”給許多國家帶來的動亂和戰爭就說明了這一點。

“文明型國家”也可以促使我們反思許多今天習以為常的觀念。比方說,用人均GDP來比較不同國家的發展水平。實際上作為不同質的國家,這種簡約化的比較是靠不住的。一個數百名樂手組成的超大型交響樂團和一個小號手、一個小提琴手或一個室內管弦樂隊怎麼進行比較?如果硬要比較,恐怕先要在質和量方面作一個規範。按照名義人均GDP進行比較,瑞士比中國高很多,但中國至少有上千種瑞士沒有的產業。瑞士這個小提琴手再好,也不能產生中國這個交響樂團給人帶來的震撼。如果一定要把兩者進行比較,恐怕更為合適的方法是把中國這個交響樂團中的小提琴手請出來和瑞士這個小提琴手比較一下。比方說,把800萬人口的蘇州與700萬人的瑞士比一比,這樣的比較才更有意義,更容易使人找到感覺。畢竟連舉重比賽都不允許重量級和輕量級互相換位的,更何況比舉重比賽複雜一萬倍的國與國之間的比較呢?

中國實在是太大了,我們的經濟空間、社會空間、政治空間、文化空間、地理空間與絕大多數國家的差別都太大了。如前所說,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多,理論上,中國的各種問題比美國多四倍也應屬於合理範圍。其實美國的問題不少於中國,一個例子就是美國監獄囚犯總數超過中國,儘管美國人口少於中國的四分之一。中國發達板塊與美國的可比性很大,前面談到的上海超越紐約就是這樣的比較,中美兩國居民家庭淨資產的比較也屬這一類比較。 再比方說,有人用出境人次的統計來反映生活水平的變化。 2009年,中國出境人次是6 000萬,這已經是了個不起的成就,但中國是個“文明型國家”,一國等於“百國之和”,你跨省旅遊的距離和費用就超過中小國家的跨國旅遊。你從奧地利經過斯洛伐克到匈牙利、到捷克,大概就等於上海到南京,中間在蘇州、無錫下來走走。如果要用出境人次來反映生活水平的變化,那你至少要把中國國內坐飛機和坐高速火車的人數都算進去,才能作出更為準確的判斷。韓國2009年的出境人次為3 000萬,但韓國國土面積狹小,一上飛機就出國了,所以出國更為頻繁。從表面看,中國出境人次只是韓國的兩倍,而實際上中國具有出境實力的人是韓國的許多倍。

同樣,當你把西方國家不再作為單個國家來看,而是作為另一種文明的組成部分來看時,你便獲得了一個更寬廣的歷史感、文化感和現實感,從而也能更準確地把握這個文明與生俱來的長處和短處,更好地了解如何與之打交道,並可以大大增加自己的民族自信心。你可以比較西方文明和中華文明演化的不同歷史特徵,比較西方國家崛起與中國崛起的路徑和代價。比方說,你會發現西方文明的崛起過程不僅僅是一個工業化、城市化、全球化、民主化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奴隸制、殖民主義、種族滅絕、法西斯主義、世界大戰爆發、以強凌弱、從全世界貪婪吸金的過程。你會發現信奉西方政治文明的國家中既有像芬蘭這樣腐敗比較少的北歐國家,也有腐敗十分嚴重的希臘和黑社會勢力超強的意大利,更有一大批陷入飢荒戰亂的第三世界“民主國家”。你還可以發現中西方文明此長彼消的長期趨勢:我們曾領先西方上千年,但從17世紀開始我們又落後於西方,現在我們又開始趕上並在不少方面超越西方。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惟一沒有中斷的文明,中華文明似乎可以把西方文明的絕大多數內容全部吸收過來豐富自己,但絕不放棄自己,就像印度佛教變成了中國佛教、馬克思主義也中國化了一樣。中國湧現了全世界前所未見的英語學習潮,出現了前所未見的出國留學潮,也成為世界上引進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是以翻譯海外新聞評論為主的《參考消息》,中國每年出版物的20%是翻譯作品。麥當勞在世界各地都遇到抗議,但在中國卻得到鼓勵。好萊塢電影《阿凡達》廣受中國人喜歡。但中國人的目標似乎一直很清楚,凡是好的東西我都想學,然後力爭在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超越,儘管這些努力並不一定都能成功,但這種努力從不會中斷。在某種意義上,我們甚至可以說:過去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就是把整個中華文明推入國際大競爭,看一看中華文明能不能站住腳。結果發現,中華文明不但站住了腳,經受了考驗,我們文明的很多內容還被迅速激活。我們通過取長補短、兼容並蓄,促使中國成了世界上進步最快、活力最大的國家,並開始深刻地影響整個世界的未來走向。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