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

第4章 三、從中國超越日本說起

2010年中國GDP總量超越日本引來了全世界的關注。西方媒體幾乎都在第一時間刊登了這一消息並發表了評論。英國《泰晤士報》指出,中國躍居世界第二位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代表著全球經濟和政治權力的轉移。美國《紐約時報》將這一超越稱為中國國力增強的“里程碑”,“儘管早就被預測到了,但這仍然有力地證明,中國的確處於優勢地位,世界其他國家必須重新評估這個新的經濟超級大國”。法國《費加羅報》認為,人們期待已久的事情成了現實,而這一發展趨勢尚未結束。西方主流經濟學家現在也大都預測,少則十年多則二十年,中國經濟規模可能超過美國。 相比之下,中國媒體的相關報導和評論則顯得低調,大都強調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目前中國的人均GDP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所以中國這個世界第二的含金量不高。持這種觀點的人又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秉承謙虛謹慎、韜光養晦精神的人,他們更多地看到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也擔心GDP拔高了會導致國家承擔過重的國際責任。而另一類則屬於看不到或者不願意看到中國迅速發展的人,他們不僅認為中國GDP超過日本沒有什麼了不起,而且還認為1840年的時候中國GDP也是世界第一,不還是照樣挨打。

其實謙虛謹慎也好,韜光養晦也好,關鍵是要能夠實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對中國今天真正的經濟規模要心中有數。如果韜光養晦意味著隨意貶低自己,最後弄得人民對自己的國家失去信心,對中國的發展模式失去信心,那也是危險的。那些不願意看到中國模式成功的人就經常利用這一點來誤導民眾,唱衰中國,造成了部分國人中大國小民心態的蔓延。為了扭轉這種局面,我們應該把中國崛起的真相如實地告訴百姓。在過去二十多年中,我走訪過一百多個國家,中國無疑是世界上整體進步最快、人民生活改善最多的國家。中國今天遇到的所有問題,其他大國在崛起過程中也都遇到過,最終也都可以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得到解決。我們完全可以在這樣一種新的認知基礎上,重新凝聚全社會對於中國發展道路的共識,確立一種自信自尊自強的韜光養晦,而非精神萎靡不振的韜光養晦,這才有利於我們更好地應對國內外各種挑戰,為中國走向更大的輝煌開闢新的前景。

至於中國人均GDP等有關的統計和排名,我想只要引入兩個因素,一切都會發生變化:第一個因素是用貨幣的購買力平價(PPP),而不是官方匯率來進行計算。打個比方,日本餐館吃飯比中國貴10倍。按照官方匯率來計算,同樣準備一頓飯,日本餐館創造的GDP就比中國餐館大10倍,以此類推,誤差自然越來越大。一般認為,購買力平價計算出來的結果更靠譜,所以國際學界越來越多地採用這個方法來進行跨國比較,其中最負盛名的是英國著名經濟歷史學家安格斯·麥迪森(Angus Maddison)所作的研究。他用購買力平價計算後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經濟總量在1992年就超過了日本,在2009年超過了包括德國、英國、法國在內的歐洲12個老牌工業國經濟總和,並可能在2015年超過美國(見2009年8月1日《21世紀經濟報導》)。關於購買力平價,我在下一章中還要細談。

其實,無論你是否採用購買力平價,美國中央情報局歷來都是以購買力平價來預測中國的實力的。美國人今天談論G2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要把中國“捧死”,而是大勢所趨,他們不得不接受中國崛起的事實。它對俄羅斯沒有這麼說,對印度沒有這麼說,甚至對歐洲盟友也沒有這麼說,但對中國卻說了這樣的話,因為沒有中國的合作,美國面臨的難題一個也解決不了。當然中國不願意與美國一起去當世界警察,這樣做只會四處樹敵,也不符合中國人的思維習慣和行事風格。 第二個因素是把中國人的房產算進去。中國人有世界上最強的置業傳統,住房自有率全球領先。我們也許可以採用家庭淨資產來進行一些比較,因為家庭淨資產比人均GDP更能反映出一個國家老百姓的真實家底。所謂家庭淨資產指的是一個家庭所擁有的資產總值,即房產、儲蓄、股票等減去所有債務之後的家庭資產。我手頭沒有日本的數據,只有比日本更發達的美國的數據。 2010年3月23日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周刊在一篇題為“評估你的中產地位”的文章中,把典型的美國家庭淨資產界定為8.4萬美元(the typical household has a net worth of 84 000 dollars),並認為這是金融危機導致房產和股票縮水的結果。根據2010年3月美聯儲發表的統計,由於金融危機,美國家庭的總資產平均縮水25%,跌到了2004年的水平。這一年,美國家庭中位(median)淨資產為9.3萬美元。按照1美元等於6.7元人民幣的匯率來折算,那麼8.4萬美元約等於56萬人民幣;9.3萬美元約等於62萬元人民幣。即使在最高的2007年,美國家庭中位淨資產為15萬美元左右,約為100萬人民幣,而中國現在家庭中位淨資產達到56萬和62萬的有多少?達到100萬元的有多少?我沒有這方面的權威數據,但我估計中國家庭淨資產為56萬到62萬的總有數千萬戶,也許上億。改革開放三十年間,中國人財富增長的速度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可比。當然,美國人習慣了大舉借貸消費,幾十年如此,自然成了世界第一消費大國,但這也埋下了今天金融海嘯的禍根。這對我們亦有啟示:我們不應該學美國人過度借貸,但我想只要把中國人的財產、資產適當盤活,中國可以逐漸成為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

至於1840年中國GDP世界第一卻還挨打,那是因為當時的中國還是一個一盤散沙的傳統大國,而英國已具備“現代國家”的形態,這使英國具有當時中國尚不具備的現代生產力、民族凝聚力和戰爭動員力。假設在1840年的時候,中國哪怕有一個省能夠接近當時的“現代國家”的水平。比方說,廣東省先發展起來了,並接近了英國當時的工業和貿易水平,那麼整個戰爭可能就不會發生,因為這意味著至少你的這個省已經具備了相當程度的現代政府能力、工業能力、外貿能力、防禦能力、涉外交涉能力等,這一切足以阻嚇當時的英國。今天中國的情況已經完全不同了。若論國防實力,早在1950年代的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就一舉全殲了“皇家蘇格蘭團”等英國最精銳的部隊。

這裡還要補充一點。談論中日比較,我們一定要了解日本現代化的原始積累是怎麼完成的,否則就很難理解中國今天和平崛起的意義。當年中國在現代化的起點上落後了一步,中國便喪失了現代化的先發優勢,最後落到了處處被動挨打的地步。日本19世紀下半葉的明治維新成功後,立刻加入了弱肉強食的西方列強行列,對中國發動了甲午戰爭。擊敗中國後,日本勒索賠款達2.3億兩白銀。 2.3億兩白銀是個什麼概念?它相當於當時中國政府3年的財政收入。日本用這些中國的巨額賠償投資教育、開辦工廠、建設城市、擴軍備戰,整體經濟和軍事實力迅速地上了一個很高的台階。日本現代化原始積累和後來的發展過程中,榨取了中國人多少血汗、資金、資源?傷害了多少中國人的生命?真是罄竹難書呀!相比之下,隨著外敵入侵,白銀外流,國庫空空,中國走向了衰敗。到了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中國又被迫支付戰爭賠款4.5億兩白銀,中國從此成了任人宰割的“東亞病夫”。綜觀中國近代史,甲午戰爭之前和“九一八事變”之前,都是中國經濟發展較快,國力呈上升態勢的時期,但日本發動的兩次戰爭使中國現代化事業突然夭折,經濟倒退數十年,無數生靈塗炭。中國最後是從一貧如洗、一窮二白的起點出發,經過數十年的不懈努力,走和平崛起之路,一步一步地趕了上來,並終於在現代經濟和現代國防的基礎上,實現了在經濟規模上對日本的真正超越。 2010年9月24日,日本在中國的強大壓力下不得不釋放其在釣魚島海域非法扣押的中國漁船船長,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中日實力此長彼消的變化。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中國經濟規模超越日本,對於中國的未來,對於整個世界的未來,都具有偉大的里程碑意義。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